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的社會治理

法的社會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2-26 10:45:08

① 完善什麼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制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

內容出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水平,就要求我們必須轉變政府包辦所有社會事務的傳統社會治理方式,要將社會治理從單一主體轉向黨和政府、社會組織、公民個體多方參與的共治形態,凡是社會能辦好的,都應交給社會承擔。比如城市綠化、社區服務、居家養老等領域,都可吸納社會組織、市場組織和個人參與。

(1)法的社會治理擴展閱讀

現代社會治理體系由組織體系、制度體系、運行體系、評價體系和保障體系構成。其中,組織體系是主體,制度體系是依據,運行體系是路徑,評價體系是標准,保障體系是支撐。它們既相對獨立,又互為一體,從而架構起治理社會的互為前提、互相制約與互相推動的社會網路,

系統工程:

首先,社會治理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治理如果存在短板,勢必嚴重影響國家治理體系的完備性、規范性和有效性。

其次,社會治理體系內部是一個相對獨立和完整系統,必須科學設計,既不能簡單拼湊,也不能抱殘守缺。

第三,社會治理體系與其他治理體系存在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關系,必須瞻前顧後,相互配套。

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在經濟社會的發展進程中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系 。

② 社會治理是什麼時候提出

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社會治理的命題,標志著我國社會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發展與創新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社會治理命題的形成與提出,離不開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社會管理創新的探索,及在探索過程中形成的基本經驗。發現社會、關注社會、從管理社會到創新社會管理是十六大到十八屆三中全會期間中國共產黨的工作主線。

(2)法的社會治理擴展閱讀:

另外,河北省委黨校韓立紅同志撰寫的《中國共產黨社會管理創新之道——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社會管理創新的基本經驗研究》書籍。這本書從總體上看,這是一部全面系統研究中國共產黨社會管理創新之道的著作。

中國一直以來就有以道御術的傳統,對基本經驗的研究其實是對道的研究。這里的道,包含歷程、規律、趨勢三重含義。歷程指社會管理的發展歷程,該著作以歷史梳理總結為筆法,以中共黨史為視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社會管理創新的歷史進程進行了考察;

規律指對社會管理的基本規律的探討,也是對基本經驗的總結;趨勢指對社會管理、社會治理的未來趨勢的展望與預測。對歷史的讀、學、思、析、研,是為了明鑒未來,開創未來。

該書既有對當前實際問題、實踐創新的科學總結,又有對社會管理、社會治理的未來展望。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具有高度理論創新能力的政黨,不但具有強大的創新能力,而且,具有超強的反思能力和強烈的憂患意識。

③ 法律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你在社會的治理中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因為有了嗯法律的制約束,而大家都才會約束自己的行為

④ 黨的19大報告強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文什麼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系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 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

⑤ 如何發揮法治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也諸法的保護神,在社會治理法治化中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

⑥ 社會治理的特徵是什麼

社會治理的特徵如下:

1、架構維度: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是在社會事業平台建設、社會事務治理、社會公共產品提供、社會利益共享的過程中,呈現出黨委、政府、社會組織和公眾等立體多維、多元互補的新局面。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社會治理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通過健全公共安全體系、社會保障體系、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社區治理體系,將形成發展合力,保障人民權益,促進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實現國家長治久安。

2、時間維度: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是新時代的新型社會治理,是基於當前社會治理理念、制度、體制、機制等現狀的科學抉擇。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強調以人民為中心、合作共治、公平正義等基本價值取向。

是應對社會問題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保障治理主體平等權利、確保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思想基礎。隨著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經濟結構深刻變革、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社會結構深刻變動。

社會治理面臨的形勢環境不斷發生變化,迫切需要我們與時俱進,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社會治理體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3、空間維度: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是在中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開展的波瀾壯闊的社會治理新舉措。由於地域廣大、人口眾多、環境復雜等因素,各地區各部門應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決策部署。

緊緊圍繞社會治理突出問題,因地制宜進行整體規劃和統籌協調,建立健全社會治理制度和機制,整合社會治理資源和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4、創新維度: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運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通過推進互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現代化社會治理設施的軟硬體建設,推動治理數據整合,消除信息共享障礙,確保治理過程隱私安全,提高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

5、秩序維度: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強調各治理主體相互關系、資源優化與互動方式的有序化,實現動態、和諧、有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徵和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要充分發揮黨委在社會治理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同時強化各級政府抓好社會治理的責任制,激發社會組織活力,發揮公眾積極性,引領和推動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努力形成社會治理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良好局面。法治是社會治理的最優模式,也是秩序的基礎性保障。

加強法治保障體系建設既要以法治思維審視社會問題,構建科學正義的制度體系;又要用法治方式處理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還要以法治模式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形成良法善治的法治環境。

6、功能維度: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是新時代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實現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手段和工具,是多元主體共建社會治理平台、共治社會治理事務、共享社會治理成果的載體。為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基本功能。

應著力構建社會共治機制,包括平等協商對話機制、社會利益均衡整合機制、輿情引導機制等內容。同時,還需要從不同層面測量和評價社會治理效能,使之成為制定和調整治理政策、改進治理工作決策的重要依據和參考。

7、資源維度:社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必須從加強頂層設計、體系構建、技術支撐、隊伍建設、資源整合等多個方面、多個角度採取措施,綜合施策,形成合力。這既是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資源不斷優化配置的過程。

也是信息、數據、網路等新形態資源培育的重要平台。同時,社會治理專業化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服務和社會治理水平的重要標志。社會治理專業化要求加強社會治理各類專業人才培養,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建立專業人才保障制度,健全各類激勵機制。



(6)法的社會治理擴展閱讀:

維護國家安全,離不開社會的和諧穩定和長治久安,社會安全涉及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等各個方面,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黨的十九大報告高度重視社會治理問題,明確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在新時代背景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提供了科學指引,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我們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深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研究。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

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總的來看,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是指,黨委、政府、社會組織、公眾等多元治理主體共同打造社會事業的平台,治理社會事務、提供公共產品。

⑦ 什麼是社會治理

社會治理是指社會治理是政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社區以及個人等多種主體版通過平等的合作、權對話、協商、溝通等方式,依法對社會事務、社會組織和社會生活進行引導和規范,最終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過程。

(7)法的社會治理擴展閱讀

從運行意義上,「社會治理」實際是指「治理社會」。或者換言之,所謂「社會治理」,就是特定的治理主體對於社會實施的管理。由「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不僅僅是概念上的變化,而且蘊含著理念、方法、手段和制度等多個層面的深刻變革。

社會治理是一種導致公共理想的社會和經濟效果的治理模式。社會治理理論是西方治理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治理是一系列的價值、政策和制度,通過這些,一個社會可以來管理它的經濟、政治和社會進程。

社會治理是一個國家開發經濟和社會資源過程中實施管理的方式,它同時也是制定和實施決策的過程。社會治理還被界定為限制和激勵個人和組織的規則、制度和實踐的框架。所以,治理不僅僅局限於政府,也包括多元角色的互動。由於西方國家治理理論奉行社會中心主義和公民個人本位,因此,理性經濟人的社會自我治理,在理論邏輯上構成了西方國家治理理論的核心內容。

⑧ 創新社會治理的原則和措施有哪些

一、堅持以人為本,著力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推進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創新,必須走群眾路線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也是社會治理必須堅持的根本原則。

二、堅持多方參與,努力形成社會治理的強大合力:社會治理是政府的基本職能之一,必須發揮政府在社會治理中的主導作用,轉變政府職能,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加強市場活動監管,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

三、堅持依法治理,不斷提高社會治理科學化水平:首先,要弘揚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增強以法治方式推進社會治理的思想自覺,逐步培育起全社會崇尚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堅定信仰,進一步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

(8)法的社會治理擴展閱讀

強化基層社會治理的法治保障。當前,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基層社會治理遇到不少新矛盾、新問題,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需要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執法規范建設,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這就需要在綜治、信訪、基層自治、社會組織發展等重點領域加快立法進程。

一方面,推進基層社會治理范圍及政府職能法定,明確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建立程序公開、標准公開、結果公開的行政執法行為規范。另一方面,加快基層社會治理重點領域的法律制度建設,根據新型社會組織、社區自治組織等的發展及時修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同時,注重提升群眾法治觀念,保障人民群眾在社會治理事務中依法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

⑨ 法律和道德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在中國社會 法律完善 卻無人實施 所以治理上沒有起到多大效果 但還是要說 有進步的 最起碼比清朝好了許多 道德對社會起很大作用 可惜現在沒人講道德

熱點內容
司法考試奇葩案例 發布:2025-05-17 10:01:11 瀏覽:304
陳力律師 發布:2025-05-17 10:00:31 瀏覽:258
2017司法考試報名截止時間 發布:2025-05-17 09:56:08 瀏覽:536
勞動法懷孕規定 發布:2025-05-17 09:51:41 瀏覽:409
衛生法律責任方式 發布:2025-05-17 09:32:18 瀏覽:380
行政法規由那個機構制定 發布:2025-05-17 09:27:12 瀏覽:129
行政法律規范易變與生活相關嗎 發布:2025-05-17 09:20:52 瀏覽:711
仲裁法的效力往往高於訴訟法的效力 發布:2025-05-17 09:20:10 瀏覽:720
掛靠醫療單位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7 09:15:06 瀏覽:765
國家關於學前教育法律法規 發布:2025-05-17 09:15:01 瀏覽: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