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婚姻法
A. 梵蒂岡女人有幾個丈夫
新快報訊 據澳大利亞抄《每日電訊報》3月2日報道,世界上最小國家梵蒂岡近日公布的人口統計數據顯示,該國總人口數為572人,包括32名女性公民和540名男性公民。
572名梵蒂岡人中有306名外交官,還有86人是瑞士衛隊成員(Swissguards),此外還有73名紅衣主教、31名平民和一位修女。
報道稱,在所有572名持有梵蒂岡護照的公民中,只有223人真正生活在梵蒂岡。
按照新的規定,梵蒂岡已經解除了對非公民和非居民限制,而此前,只有特別通行證的人才被允許入境
B. 為什麼 愛爾蘭 和 荷蘭 是禁止離婚的國家。
荷蘭和愛爾蘭並未禁止離婚。愛爾蘭原本的確是禁止離婚,因為愛爾蘭是一個天主教國家,人們信奉天主,認為不應該有婚前性行為,結婚後就應該對婚姻忠貞,不能離婚,這是一種精神信仰。但是於1995年愛爾蘭因為民主等原因廢止了離婚法後是允許離婚的。而荷蘭是從未禁止過離婚。
2016年,愛爾蘭一共有超過4100多對夫妻申請離婚,另有1300多對申請分居。Dublin地區以1411對占據離婚人數榜首,Leitrim是愛爾蘭人數最少的郡,離婚人數也最少,僅有17例。
愛爾蘭離婚率最低的是Kilkenny和Monaghan郡,離婚率是愛爾蘭平均值的60%,在每10萬人中僅有87.4對申請離婚。
(2)梵蒂岡婚姻法擴展閱讀:
以下三個國家禁止離婚:
第一,梵蒂岡。
梵蒂岡嚴禁離婚,其實很能夠理解。因為梵蒂岡全國只有570多人,而540多位是男性,女子只有32人,而且還大部分是修女。男性成員中,大部分是神職人員,還有86人的宗教衛隊。因此,別說禁止離婚了,就是結婚也沒有。因為神職人員那是不能結婚的,所以也算是一個很奇葩的國家。
第二,史瓦濟蘭。
史瓦濟蘭很多人沒聽過,這個國家是非洲南部的一個小國,幾乎被南非全部包圍,因此比較閉塞。而這個國家至今還保留著絕對的君主制度,其國王姆斯瓦蒂三世擁有絕對的權威,跟古代皇帝沒有任何的區別。而且他還有自己的後宮,上一任國王在世的時候有100多位妃子,死的時候子孫有1000多人。
這個國家法律嚴禁離婚,政府也沒有能夠辦理離婚的機構,甚至他們的語言都沒有離婚這個詞。但是,有一個例外,那就是男人如果不喜歡自己的某位妻子,就可以將其送回娘家,跟我國古代的休妻制度差不多。被送回去的女子就等同於離婚了,她將沒人敢去娶,一輩子孤獨終老了。
第三,鄰國菲律賓。
菲律賓也實行嚴禁離婚的制度。在菲律賓獨立後,其最高的民事法典,就規定了禁止離婚的條款。菲律賓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國家,而天主教對於婚姻是十分看重的,反對離婚,因此,在菲律賓法律才會直接規定嚴禁離婚的條款。
C. 梵帝崗教皇能結婚嗎
被迫反省一年
違反教規結婚 梵蒂岡主教終放棄婚姻
本報駐義大利特派記者史克棟
作為天主教的大主教是不能結婚的,可是,梵蒂岡的大主教米林高不僅結了婚,還在婚後表示要生兒育女。婚後不久,米林高卻又神奇地失去了蹤跡,連妻子都找不到他的下落。時隔一年多之後,日前,米林高主教回到羅馬,並接受了義大利電視台采訪,講述了其神奇的婚姻經歷與今後的打算。
72天的夫妻生活
2001年5月27日,一則來自美國的消息令梵蒂岡大為吃驚,梵蒂岡在非洲任命的第一名大主教米林高居然成婚了。天主教禁止許下守貞重誓的神父結婚,除非他們「還俗」。根據教廷法規,如果梵蒂岡認定米林高犯了違反守貞法的罪,他將被取消神職人員的資格。
米林高於1930年出生於尚比亞北部一個小村莊里的一個天主教家庭,12歲以後才有機會上學,28歲就成為天主教神父,1969年被教皇保羅六世任命為大主教,成為非洲大陸第一名大主教。之後,他為解決當地居民的落後狀況四處活動,建成了醫院和農場,為當地老百姓服務。1973年其用一種魔法祛病而在當地成名,整個非洲大陸的人都慕名而來。1983年,他被梵蒂岡調到羅馬工作,負責移民工作。米林高生性活潑,在義大利期間常常參加音樂演唱、足球比賽等社會活動,當然,他的這些活動也引起了一些非議。進入90年代以來,米林高逐漸感到有些孤立,基本固定在羅馬附近的小鎮———扎加洛羅鎮教堂作神父工作,情緒十分低落。
在1994年到2000年期間,他逐漸與統一教會建立了聯系。米林高現在認為,當時,統一教會利用他受冷遇,情緒低落的狀況,企圖利用他的名望在非洲開展工作。於是,統一教為他選擇了一名43歲的韓國針灸治療師宋瑪麗為妻,並按照統一教的習慣,在2001年5月27日與另外60多名新人在美國紐約的希爾頓大飯店舉行了集體婚禮。
對於這段姻緣,米林高坦言,他內心充滿喜悅。他表示將攜妻子重返非洲,開展醫治和更新的神職任務。
失蹤的一年
隨後的一年,米林高大主教的婚姻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2001年8月4日,當米林高與宋瑪麗飛抵米蘭的馬爾佩薩國際機場時,梵蒂岡已經為改變米林高作了精心安排,他們派專人陪宋瑪麗到旅館,而另外派人陪米林高直接轉機飛到羅馬,並接到教皇的夏宮康多爾弗宮。第二天教皇就在康多爾弗宮接見了米林高。教皇對米林高並未指責,只是對他說,「你應該重歸教會。」並為他安排好了一切。
與此同時,宋瑪麗不見了自己的丈夫,問誰都說不知道。她開始絕食,被送進了醫院。最後,在2001年8月29日,米林高與宋瑪麗在羅馬的一家旅館見了一面,之後就失去了聯系。宋瑪麗千方百計尋找米林高,甚至到了他在尚比亞的家鄉,可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他的下落。
為了尋找失蹤的米林高,今年6月,他的家人委託與米林高最親近的妹妹專程到羅馬來找他。他妹妹到了他在梵蒂岡的住所,大門緊閉,問了許多人,都說未見過米林高。最後,她要求見梵蒂岡的官員,梵蒂岡官員告訴她,米林高現在一個很遠的地方,他在那裡一切都很好,10月份就會回到羅馬來,但是不能與他通電話,因為他現在不讓任何人打擾他。其妹不相信,她認為是梵蒂岡將米林高看管起來,讓他失去了自由。
其實,米林高早已到了遠離義大利的阿根廷,在距布宜諾斯艾利斯300公里的一個地方。他在這里靜靜地「反省」,身邊有一名醫生和一名心理學家陪著他,過著正常的生活。他每天到湖邊散步,做彌撒,創作歌曲,一年中共寫了45首歌曲。在這里,他回顧了自己所走過的人生道路,意識到自己「犯下的錯誤」,決心從頭開始。
沒有婚姻的新生活
隱居一年之後,2002年9月15日,米林高離開了阿根廷回到了義大利,一輛小車直接將其從飛機舷梯下接走,送到了距羅馬城30公里的扎加洛羅鎮。
這里曾是米林高工作過的地方,一切都不陌生。與以前不同的是,米林高以後不會是一個人工作,他的身邊總有兩名神父作為他的助手而不離左右。有人認為這是梵蒂岡的安排,監控米林高的活動。也有人說,米林高主教在阿根廷反省時已經感到不願一個人在一個地方,需要和人在一起,可以相互交流。為此,梵蒂岡才給他配備了兩名神父。
更為有趣的是,他的妻子宋瑪麗憑第六感覺幾乎與米林高主教同期抵達羅馬,她期盼著與心上人能「久別重逢」。但一切努力都是白費,宋瑪麗只好於9月底隻身回到美國。
米宋婚姻彷彿是一場夢,夢中兩廂恩愛,難舍難分,可轉眼一看,天各一方,一個主持彌撒,一個繼續行醫。他們的婚姻就這樣結束了嗎?米林高說,宋瑪麗是他的一個姐妹,他永遠為她祈禱。宋瑪麗表示,米林高永遠是她的心上人。▲
《環球時報》 (2002年10月10日第八版)
(責任編輯:張莉)
D. 梵蒂岡結婚證能離婚嗎
梵蒂岡結婚證能離婚。
E. 昨天新婚姻法頒布了 最主要的是明確了 房產的所有權問題,我想請教下大家:我哥今年5月份打的結婚證...
如果產生糾紛,九月一日以後按照新的婚姻法解釋處理。
如果房產證只有你版哥一個人的名字,為權他的個人財產。
如果寫兩個人的名字,為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一人一半。
以上情形必須證明是由男方父母全部出資,否則即使只有男方的名字,也被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如果某個女人以房產證上加不加名字為結婚條件的話,其動機值得懷疑。因為只要夫妻關系存在,房屋肯定是共同使用的,要加上名字的唯一解釋,只能是為將來離婚打算了。有很多事實證明,加了名字之後不久,反而可能馬上面臨離婚分房產的問題了。
F. 菲律賓是有法律規定雙方伴侶一旦成婚,終身不得離婚嗎
只是一種說法,其實在全世界那都沒有這樣的這都沒有的說法是自由的,既然可以結婚,就一定會可以離婚
G. 哪些國家是禁止離婚
在天主教國家中頗為盛行,包括愛爾蘭、菲律賓、梵蒂岡、聖馬利諾、安道爾回等國,均不得離婚。
在中世答紀,西歐各國受教會法控制,婚姻家庭案件管轄權操於教會法庭之手,根據基督教教義「婚姻乃神作之和,人不可離之」,夫妻關系即使惡化到不能繼續共同生活,也只能別居。
雖然後來的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等運動使大多數國家逐漸實行許可離婚主義,但是迄今為止仍有少數國家的法律禁止離婚。
(7)梵蒂岡婚姻法擴展閱讀
離婚的形式要件:離婚登記程序上必須經過申請、審查、登記三個步驟。
申請時,應持下列證件和證明:
1、戶口證明;
2、居民身份證;
3、所在單位、村民委員會或居民委員會出具的介紹信;
4、離婚協議書;
5、結婚證。
婚姻登記管理機關對當事人的離婚申請進行審查,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一個月內,對符合離婚條件的,應予以登記,發給離婚證,注銷結婚證,當事人從取得離婚證起解除夫妻關系。
H. 哪個國家不允許離婚
不允許離婚的國家是馬爾他。位於地中海中心,大多數人信奉天主教。馬爾他男女在結婚時會在教堂鄭重承諾:只有死亡可以分開。這不僅是承諾,還具備法律效力,一旦結婚時不允許離婚的,即使配偶去世也不可以。
禁止離婚主義是指夫妻在生存期間無論出於何種原因,均不得離婚。在天主教國家中頗為盛行,包括愛爾蘭、菲律賓、梵蒂岡、聖馬利諾、安道爾等國。
(8)梵蒂岡婚姻法擴展閱讀:
國家不允許離婚的原因:
從宗教的觀點看,婚姻乃神的意志,非人力所能為,因此人不得違背神的意志而離婚。所謂"神作之合"、"天作之美"都是這個意思。
就中國認為人間的婚姻問題是月下老人決定的,叫"神媒",本人是不能違抗的。基督教聖經記載:"開辟之出神造男女,是故人離父母而合於妻,凡此二人,應為一體。"
道德觀點認為婚姻是人生的大事,結了婚就應該"白頭偕老",離婚時一種罪惡,是一件醜事、壞事。因此,離婚時不合道德的。如果允許離婚,就等於允許淫亂,就會導致公共道德的墮落和社會風氣的敗環。
子女是婚姻的自然結果,夫妻有撫養、教育子女的天職,若允許離婚,必然影響子女的利益。為了保護子女的利益,也不應該允許離婚。
I. 世界上哪個國家法律規定只能結婚不能離婚
1、馬爾他
位於地中海中心,大多數人信奉天主教。馬爾他男女在結婚時會在教堂鄭重承諾:只有死亡可以讓我們分開。這不僅僅是承諾,還具備法律效力,一旦結婚時不允許離婚的,即使配偶去世也不可以。
2、愛爾蘭
這是一個西歐國家,東靠愛爾蘭海,與英國隔海相望。他們的婚姻制度採取的是合同式的,婚期一年到100年不等,由雙方商量決定。
如果到期後,願意繼續生活,就去辦延續手續,如果不願意就自動解除關系。而且在合同期間,雙方是不允許離婚的,只能等到期自動解除。
3、安道爾
安道爾大多都信奉天主教。和馬爾他一樣,這里的人一旦結婚是不準離婚的。
(9)梵蒂岡婚姻法擴展閱讀
離婚的條件
「感情確已破裂」是實體性規定,是准予離婚的法定條件。「調解無效」則是程序性規定,不能視為判決離婚的法定條件。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調解無效的案件,許多是感情確已破裂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調解無效」是「感情確已破裂」的一種反映。
而有一些離婚案件,雖然是「調解無效」,但並非是「夫妻感情確已破裂」。在調解工作中,往往存在著力與不力,深入與不深入等差別,直接影響著調解效果。
多年的民事審判實踐說明,「調解無效」和「感情確已破裂」的含義不完全相同,「調解無效」並不都等於「感情確已破裂」。
因此,不應當把「調解無效」作為認定「感情確已破裂」的根據。在審判實踐中,既不要把「感情確已破裂」與「調解無效」完全等同起來。也不要把「調解無效」簡單地作「感情確已破裂」的標志。更不要把「調解無效」作為判決離婚的法定條件。判決離婚的法定條件只是「感情確已破裂」。
J. 梵蒂岡人是不允許結婚的對嗎
當然能,雖然基督教教廷在梵蒂岡,但並非所有梵蒂岡人都是宗教人士,大部分只是普通信徒,是可以結婚生子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