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第八條
勞動案件完全可以自己處理,無需請律師一樣能勝訴,勞動仲裁完全免費,我是專職勞動仲裁員,希望我的回答對你解決問題有所幫助,勞動爭議、勞動仲裁大家可以HI我!
1、單位嚴重違法,《勞動合同法》規定,建立勞動關系一個月內應該簽訂勞動合同;
2、因為單位違法在先,你書面提出離職後可以隨時辭職,並要求單位支付你經濟補償金、雙倍工資(最多11個月)、支付加班工資等;
3、如果單位扣押你工資、押金、年終獎等,申請勞動仲裁的時候,可以一起申請;
4、搜集一些能夠證明你與這個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據,比如工裝(有公司字樣)、工作證、工作牌、工資卡、工資條、考勤記錄、社會保險繳納記錄、同事證言(離職在職的都可以)等
主要法律依據:
《勞動合同法》:
第十條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第八十二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貳』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八條職工名冊怎麼填
《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自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八條勞動合同法第七條規定的職工名冊,應當包括勞動者姓名、性別、公民身份號碼、戶籍地址及現住址、聯系方式、用工形式、用工起始時間、勞動合同期限等內容。
就是按照以上製作表格,然後按順序填寫!
『叄』 勞動合同法司法解釋
最高法院關於勞動合同法現在一共有四個司法解釋,分別如下: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審理勞動爭議案容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1年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65次會議通過法釋〔2001〕14號)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法釋〔2006〕6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已於2006年7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93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二OO六年八月十四日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2010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89次會議通過)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肆』 勞動合同法中規定花名冊包括哪些內容,具體是在哪個章節
內容為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屬於第二章節,第七條。
依據《勞動專合同法屬》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
(4)勞動合同法第八條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要求規定:
1、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衛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有關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用人單位執行勞動合同制度的情況進行監督管理。
2、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實施監督檢查時,有權查閱與勞動合同、集體合同有關的材料,有權對勞動場所進行實地檢查,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都應當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材料。
3、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對違反本法的行為都有權舉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應當及時核實、處理,並對舉報有功人員給予獎勵。
『伍』 勞動合同法第八條第五項(2)是什麼內容
第八條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版、工作地點、職權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
沒有你說的(2)
『陸』 北京勞動合同中,第八條規定乙方月工資為1560元。第九條規定乙方在法定工作時間內履行了正常勞動義務
比最低工資地的條款無效,單位至少要按最低工資發
固定期限合同,工資最低是按最低工資發,而且是到手工資,不算福利,加班
『柒』 勞動合同法第8條規定具體是哪些意思
工作內容和條件就是該崗位的職責。和崗位要求。
工作地點就是上班地點。
職業專危害屬和安全生產狀況一般是指一些工廠類。比如:針對生產線上的員工應該注意的一些安全問題。直白點就是人們常說的職業病的一些危害。應當提前告知勞動者。但顯然。除了工廠外。目前很少企業做到提前告知勞動者這些。
勞動報酬就是指薪資了。
當然。前面提到的工作條件。你也可以理解成是工作環境的一個狀況。
其實。勞動合同法規定的這些。企業可以製作相應的崗位說明書。以告知勞動者。入職前讓勞動者在崗位說明書上作閱讀簽字。以表示企業已經告知勞動者這些問題。且勞動者已經知情。
『捌』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中第八條的用工形式指的是什麼
第八條 勞動合同法第七條規定的職工名冊,應當包括勞動者姓名、性別、公民身份號碼、戶籍地址及現住址、聯系方式、用工形式、用工起始時間、勞動合同期限等內容。
『玖』 勞動合同法案例判解的介紹
案例:
王某在武漢一家合資企業上海辦事處工作,與武漢公司簽有合同,合同期限是2002年7月1日至2003年6月30日,但2002年10月武漢的公司強行關閉了上海辦事處,使王某閑賦在家一個多月,9月的工資也未發放,公司也未給王某一個說法。王某的生活立即陷入困境,再找一家單位吧,可自己的檔案還在原單位而且又未辦理退工手續,再說一下子也沒有這么快呀;去和公司理論吧,武漢又路途遙遠,如果申訴又很不方便。一時之間王某也不知該如何是好,不知有什麼辦法可以維護自己的權益。眼看住房貸款還款期限又到了,王某四處咨詢打聽尋求解決辦法,可得到的答案也各不相同,這時有一位朋友向他介紹了一位專業的勞動法律師,在該律師的幫助下王某向上海的勞動仲裁委員會提起了勞動仲裁申訴請求,要求公司進行經濟補償、辦理退工手續並賠償遲延退工期間的損失。仲裁庭受理之後在答辯期間武漢公司提出了管轄權異議,認為王某是與武漢公司而非上海代表處簽訂的勞動合同,公司所在地在武漢,因此應屬武漢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管轄。但公司的管轄異議被仲裁庭駁回,仲裁審理繼續進行,最終仲裁庭支持了王某的全部請求。
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十八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的企業與職工不在同一個仲裁委員會管轄地區的,由職工當事人工資關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員會處理。」《勞動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若干問題解釋》第十四規定:「《條例》第十八條中『職工當事人工資關系所在地』應如何理解?答:是指向職工發放工資的單位所在地。」因此一般情況下,應由單位所在地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管轄。
但根據《勞動部關於勞動爭議案件管轄范圍的復函》:「根據方便職工的原則,對該類爭議的管轄問題,可以比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按因履行合同發生的糾紛由合同簽訂地或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的原則,由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也可以由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有關仲裁條款中約定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規定:「勞動爭議案件由用人單位所在地或者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勞動合同履行地不明確的,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根據「特殊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如果單位所在地與勞動合同履行不一致時,應適用後兩項法律規定,即單位所在地和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勞動仲裁委員會都有管轄權。
實例中,王某是與武漢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也就是說用人單位所在地在武漢,而王某工作地是武漢公司上海辦理處,上海是合同履行地。因此上海和武漢的勞動仲裁委員會都有管轄權,申訴人王某可以在上海或武漢任擇其一向該地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訴。本案中王某完全可以選擇向上海的勞動仲裁機構提起勞動仲裁。
『拾』 如何理解 原勞動部《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八條規定
參考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工齡與經濟補償金舉例:滿1年不滿1.5年是1.5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滿1.5年不滿2年是2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正好2年是2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滿2年不滿2.5年是2.5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滿2.5年不滿3年是3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正好3年是3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以此類推。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
(一)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二)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
(三)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後,仍需裁減人員的;
(四)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裁減人員時,應當優先留用下列人員:
(一)與本單位訂立較長期限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二)與本單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三)家庭無其他就業人員,有需要扶養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單位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重新招用人員的,應當通知被裁減的人員,並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被裁減的人員。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 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 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 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 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 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 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七條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