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測量法有

社會測量法有

發布時間: 2020-12-28 01:38:51

Ⅰ 莫力諾人際關系測量法圖示這么看。互拒是怎麼表示的,領導和明星怎麼區分,求心理學大佬指教。

就是向團體中的每個成員提出針對某項活動的問題,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團體成員,然後,根據選擇結果用數字和圖來表示團體人際關系的方法。 社會測量法 ①由心理學家莫里諾1934年提出。 ②社會測量法:一種測量團體(特別是小團體)內成員之間人際關系和人際相互作用模式的方法。 ③社會測量法的基本假設是團體內部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使得各個成員在不同程度的積極與消極人際情感的基礎上形成了一種非正式組織,這種相互偏愛和疏遠的關系會對團體的士氣和效率產生顯著的影響。 定義: 社會測量法是一種測定團體人際關系的理論和方法。由美國心理學家J.L.莫雷諾於1930年提出,後來許多心理學家參與研究形成莫雷諾學派,其成果發表在莫雷諾主編的《社會測量》(1937~1955)雜志上。 理論基礎: 莫雷諾的社會測量理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性聯系是最基本的社會關系,情感性聯系的基本類型有吸引(喜歡)、拒斥(反感)和中性(漠視)。通過對人們之間的情感性聯系的測定,可以了解到社會的各種人際關系。該理論不能正確認識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及其對人際關系的影響,並用團體中揭示出來的社會心理規律來解釋各種社會現象,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但是,這種社會測量方法對於研究團體內的人際關系不失為一種有用的工具。 測量方法: 社會測量法是向一個團體中的成員提出一些問題,要求他們按照一定的標准選擇自己的朋友,再根據這些選擇來分析團體的人際關系。在設計社會測量時,研究者必須對下列3個問題作出決策:①向被試提出什麼樣的選擇標準的問題。②允許被試有多少個選擇。③一次測量提多少個問題。選擇的標准有強弱之分。例如,"畢業分配時你喜歡和班上的誰分到一起工作?"此問題對被試的生活較持久地起作用,屬於強標准。"你喜歡和班上的誰一起去郊遊?"此問題可能是臨時性、情境性的,屬於弱標准。問題也可以拒斥的方式提出。例如,"你不願意和班上的誰一起去郊遊?" 在社會測量中,允許被試的選擇數可以限定(如限定被試選擇喜歡或討厭者2~3人),也可以不限定。一次測量提多少個問題雖無嚴格限制,但一般提3~6個問題者為多。 測量結果表示: 社會測量所得結果,通常用4種方法加以處理:①圖示法。以小三角形或圓形代表團體中的每個人,他們之間的吸引或拒斥關系用實線或虛線連結起來。這種圖稱為社會關系圖。②矩陣法。作一個□×□的方形表格(□表示一個團體的人數),表格的首行和首列填上被試的編號,以數值或符號在表格內記入團體各成員之間的吸引或拒斥關系。③指數法。根據每個人被選擇數或被拒斥數計算出如地位指數、凝聚力指數等,比較其數值的大小。④統計法。用統計的方法處理團體成員的被選擇數或被拒斥數,如求等級相關、機遇比率等。 優缺點: 社會測量法的優點是簡便易行,能直觀地以數量化的形式表明團體的內部結構和人際間的吸引和拒斥關系。缺點是其信度和效度有時較低,難以查明人際吸引或拒斥的原因。

Ⅱ 農村社會調查方法 農村社會測量有哪幾種層次

《農村社會調查》是為適應鄉村管理專業開設農村社會調查學課程而編寫的教材。在編寫內過程中,作者始終遵循容理論和實踐並重的原則,內容力求簡明扼要、深入淺出。全書將農村社會調查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內容與實際操作過程緊密結合,注意吸收了近幾年農村社會調查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中國農村社會的實際情況為依據,並結合實例,系統地介紹了各種資料收集與分析的方法,著力使讀者能很好地掌握從選擇調查題目開始,直到完成調查報告為止的整個農村社會調查過程。

Ⅲ 什麼是社會測量社會測量常用的方式有哪四種

社會測量(Sociometric Methods)一種研究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方式的工具。運用社會測量,可以了解群體內的人們如何選擇朋友、選擇工作和其他活動,為心理學研究人員提供大量關於群體結構及其變更方式的情況。

方法
一、社會測量分析定量法
最早對社會測量數據進行定量和組織的方法是矩陣法,所有選擇被記錄下來,並進行概括。個人姓名被列在垂直和水平軸線上,選擇結果記錄在受測標準的框格內。根據M.L.諾思韋的觀點,所有標準的選擇總數提供了社會認可情況或社會測量狀況。選擇被試的實際人數表示此人的社交情況,被試選擇的人數表示他的社交擴展情況。根據社會測量數據,可以辨別出人們的選擇是否具有互換性,甚至可以辨別出既不進行選擇也不會受到選擇的社會隔離者其他方法也已應用於社會測量數據。其中,應用較廣的是概率模式。較復雜一些的矩陣包括按嘗試錯誤重新安排橫向直列,直到群體的團體結構安置好。同樣,因素分析已用於識別和隔離群體結構的基礎范圍。
二、社會測量數據的圖示
社會測量圖示生動地描繪社會測量信息,它建立在這樣一個原則之上:個人之間的選擇可能呈對稱性(互換)、非對稱性(無互換)和不存在(社會隔離者)。這種社會測量圖示的局限性在於不能充分處理人數多的群體。有關的研究人員經論證指出,社會測量的理想規模是20人左右。
在莫雷諾的早期圖示中,用符號表示團體成員,線條和箭頭表示選擇的方向。嗣後,諾思韋於1967年介紹了"箭靶社會測量圖示"。這種圖示包含四個類似射箭靶子的同心圓。每個圓代表四個分位數或概率的四個等級,從圓心向外:顯著高於機遇、高於機遇、低於機遇和顯著低於機遇。"明星人物"置於中心圓內,"隔離者"處在外圓內。貫穿表格中心的一根垂直線,用以分開男性和女性,通常在每個圓下面標明該圓的選擇等級。
描繪四年級A班群體結構的社會測量圖示(有影線的圓代表前一年不在三年級A班的學生)近年來,有關社會測量圖示的運用傾向於集體而非個人。例如,D.H.哈格雷夫斯在《一所中學里的社會關系》一書中,將注意力集中於群體的團體結構,而不是"明星人物"或"隔離者"身上。上圖表現了哈格雷夫斯在英國拉姆利現代中學四年級A班男生分析中所作的社會測量圖示。從圖中可以看到,團體A控制群體結構;團體A的"明星人物"是阿德里安(29號),他是班長。

Ⅳ 社會測量法的應用

社會測量法主要可以了解群體內部三個方面的問題:即了解群體中最受歡迎的人,回群體中有答無非正式小群體,了解群體內部的人際關系整體狀況。
這種方法,可以把群體成員心理上的結合加以數量化,而且揭示出的群體內的人際關系狀況是不被當事人所覺察的,比如成員之間的好感或情緒方面的聯系等。
另外,運用這種方法了解一個群體內的人際關系狀況相對比較節省時間,因而,社會測量法一經問世,就受到許多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的廣泛注意,被廣泛運用於工廠、機關、學校等團體的各個方面的人際關系測查和人員選拔、人事推薦等。大量的研究者還為社會測量法的發展作了很多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測量方法的改進措施,如現在被廣泛運用於兒童群體人際關系測量的同伴提名法,用於測查群體成員選擇動機和被成員所重視的人員范圍的「參照測量法」和「關系測量法」等。

Ⅳ 社會測量法的原理與假設

莫里諾認為,在每一個群體中,成員與成員之間由於存在著交往和相互作用的回關答系,所以,他們的心理上必然會產生相互影響,而這種相互影響也一定會反映在他們彼此之間的行為上。那麼,如果考察成員之間在特定情境下的相互選擇行為或行為意向,就應該能夠了解成員之間的心理聯系狀況。
比如,成員相互之間進行肯定選擇,那就意味著他們之間在心理上是相互接納的關系,如果他們之間進行否定的選擇,那就說明他們之間在心理上是相互排斥的關系。所以,可以假設,在一個群體中,成員在不同評價意義上進行肯定或否定選擇的時候,就反映出了這些成員之間在該評價意義方面的人際關系狀況。
因此,只要測定成員在群體中對其他人的選擇和他自己被選擇的情況,就可以了解成員與他人關系狀況,也可以了解該成員在群體中的地位以及整個群體的結構狀況。

Ⅵ 社會測量法的創立者是誰

莫雷若

Ⅶ 社區社會資本測量的緯度包括哪些

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社區社會資本測量的緯度是同伴提名法、職位生成法、資源生成法
同伴提名法是一種社會測量法。社會測量法是由美國社會學家、心理學家莫雷諾(Moren,1934)提出的,它有許多種不同的形式,同伴提名法是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一種。同伴提名法的基本實施方法是:讓被試根據某種心理品質或行為特徵的描述,從同伴團體中找出最符合這些描述特徵的人來。
職位生成法:林南和杜敏於1986 CLin & Dumin} 1986)年首次提出,後來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該方法的基本假設是:社會資源不是均勻地分布在社會之中,而是按照社會地位高低呈現金字塔分布的,每一個網路成員所擁有的社會資源數量主要取決於其所處的社會地位。在這里社會地位是以職業來代表。
資源生成法(Snijders} 1999; Vander Gaag &Snijders, 2005)是測量社會資本的最新方法。這種測量方法在某種程度上克服了提名法/詮釋法和職位生成法的缺點,同時又綜合兩者的優點,既具有職位生成法的經濟性,又具有提名法/詮釋法的內容效度。它與職位生成法的問卷結構相似,但是它詢問的是被調查者在其社會網路中所能獲得的具體資源。

Ⅷ 通過社會測量法可以將兒童分為哪些不同類型

、根據測量內容的數學特徵的不同,可以把社會測量分為四個層次,版具體包括A.定類測量B.定序權測量D.定距測量E.定比測量

5、內容分析的程序包括A.確定研究總體范圍、分析單位B.選擇樣本抽樣方法C.按照一定程序和規則收集文獻資料D.確定資料整理與編碼方法E.通過對資料的統計分析得出結論

6、歷時研究可以分為哪些具體研究方法A.趨勢研究B.同期群研究C.同組研究

Ⅸ 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社會測量有什麼特點

社抄會調查研究的基本理論是襲指社會調查研究的指導思想和有關社會調查研究對象、目的、方法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則和公式等。這些基本理論貫穿於任何一個具體的社會調查研究全過程之中。它們的基礎有二,即哲學原理和具體科學原理。
根據不同的要素(目的、時序、范圍、性質等),社會調查研究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按照目的來劃分,可分為描述型和解釋型研究;依時序可分為橫剖研究與縱貫研究;依調查的性質,可分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依調查對象的范圍可分為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兩大類。不同類型的社會調查研究在調查方式、方法、適用范圍上具有不同的特點。

熱點內容
中級會計考試經濟法 發布:2025-05-22 05:18:19 瀏覽:628
律師唐山 發布:2025-05-22 05:02:31 瀏覽:730
趙傑法院電視劇 發布:2025-05-22 04:42:15 瀏覽:13
行為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22 04:40:06 瀏覽:87
2017級經濟法基礎重點 發布:2025-05-22 04:40:04 瀏覽:117
民法典禁止物業 發布:2025-05-22 04:37:48 瀏覽:249
合同法與民法通則 發布:2025-05-22 04:36:51 瀏覽:711
民主法治村創建措施 發布:2025-05-22 04:31:26 瀏覽:142
青少年多少歲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2 04:22:59 瀏覽:54
勞動法考勤扣款的比例 發布:2025-05-22 04:22:13 瀏覽: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