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已法

社會已法

發布時間: 2020-12-28 02:38:08

A.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是什麼時間頒布,什麼時間實施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是2010年10月28日頒布的,當日開始實施。

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根據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的決定》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是一部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

它的頒布實施,是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法制建設中的又一個里程碑,對於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好地維護公民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合法權益,使公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社會已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部分條例

第三條社會保險制度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社會保險水平應當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有權查詢繳費記錄、個人權益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

個人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有權監督本單位為其繳費情況。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將社會保險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國家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險資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社會保險事業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

國家通過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社會保險事業。

第六條國家對社會保險基金實行嚴格監管。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制度,保障社會保險基金安全、有效運行。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採取措施,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社會保險基金的監督。

第七條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全國的社會保險管理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社會保險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社會保險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社會保險工作。

第八條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服務,負責社會保險登記、個人權益記錄、社會保險待遇支付等工作。

第九條工會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有權參與社會保險重大事項的研究,參加社會保險監督委員會,對與職工社會保險權益有關的事項進行監督。

B. 社會保險法哪年實行的

1995年6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頒布,同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新中國成立以回來第一部保險基本法。答
2002年10月,針對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承諾對保險業的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保險法》進行了修正。這是《保險法》的第一次修改。
2004年10月,中國保監會會同有關部門正式啟動《保險法》第二次修改的准備工作,2005年底形成了《保險法(修訂草案建議。稿)》並上報國務院法制辦。此後,國務院法制辦組織聽取各方意見,修改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訂草案)》。
2008年8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訂草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第三次審議通過,並於2009年10月1日起實施。
此條答案由有錢花提供,希望對您有幫助。有錢花作為度小滿金融(原網路金融)旗下的信貸品牌,為用戶帶來方便、快捷、安心的互聯網信貸服務,最高可借額度20萬。

C. 秦朝以律法嚴苛著稱,是不是說秦朝已進入法制社會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法制的概念。「法制」一詞與「法治」十分相近,二者的意思卻大有不同,「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指的是一種制度化的社會規范或者規則,因此判斷一個時代是不是法制社會的核心標准應當是看這個時期有沒有穩定、權威且完善的社會治理規則。

而「法治」則與「人治」相對應,指的是一個國家的治理是否是按照一定的法律秩序進行的,屬於社會意識層面的東西。

從總體來看,秦律遵從的是法家的思想,受法家影響深遠,它也是封建社會的產物,維護的是封建統治者的權利和統治秩序,故在一些條文上可以清晰的看出其對於官僚地主特權的維護和對農民的壓迫,這是其在本質上與我們今天的法律制度不一樣的地方。正如上文所述,秦代雖有「法制社會」的影子,但卻區別於我們今天,不能稱之為「法治社會」。

D. 宗法制的影響(在當時的影響,對後世的影響,對現在的社會的影響)

在當時的影響:

1、保持奴隸主貴族的政治特權、爵位和財產權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

2、有利於維系統治階級內部的秩序,加強對奴隸和平民的統治。

對後世的影響:

1、宗法制導致中國父系單繫世系原則的廣泛實行。

所謂父系單系指的是血緣集團在世系排列上完全排斥女性成員的地位,女性在繼承方面沒有權力。西周的家庭關系與宗法制度密切聯系,突出地表現為「父權統制,男尊女卑」的觀念及夫妻不平等。

宗法理論及宗法社會有「出婦」之道,漢代統治者為加強家庭中丈夫的統治地位,還製造了「夫為妻綱」的理論,漢儒又總結了「婦女七出」,這七條都是因為違反了宗法原則。

婦女沒有家庭財產的繼承權,「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人出嫁後連姓氏都要隨夫,因此也不能繼承娘家的財產。在某些專業技藝、技巧方面有家規行規,如「傳子不傳女,傳媳不傳女」。

2、宗法製造成家族制度的長盛不衰。

宗法制明顯體現宗族森嚴。封建社會,宗族主要以家族方式體現,家族長盛不衰的依據有祠堂、家譜、族權。

3、宗法制導致中國出現「家國同構」。

家與國同一結構是宗法社會最鮮明的結構特徵,這種宗法制結構的明顯特點,在中國封建社會被長期保留下來。

家庭或家族與國家在組織結構方面具有共同性,也就是說不論國家或家族、家庭,他們的組織系統和權力結構都是嚴格的父權家長制。家國同構的共同性具體表現為「家是小國,國是大家」。

對現在社會的影響:

宗法制實際上是以種群為區分的缺乏自我存在意識的團體,這是一種原始的組織結構,但就是這種原始的結構至今還影響著現代中國包括社會、政治、文化等諸多層面,如果將這些碎片拼湊起來,就不難發現諸多所謂「中國特色」現象的精神根源。

1、現代社會我們觀察生活,依然不難找到這種道德標志和體系,「尊老愛幼」,看似民族美德,其實與「君臣父子」並無二致,而「君臣」與「尊老」也並無二致。

現代社會雖然已經廢除了帝制,上下級之間的尊卑關系也不是那麼的牢靠,但父子與尊老的道德關系依然牢固,這種看似天經地義的道德價值,其實其內在邏輯與君臣之尊卑無異。

2、所以在此建制下繁衍出言諫制度,而言諫制度不以宗法,而以法律與仁義作為首,下者可諫上,故有曰當仁不讓,就算君臣,父子,師生當遇上違背之事,亦以律義當頭,成為中國獨有的制度。而言諫制度亦規范天子之諭,下臣可以當朝律例,阻止皇帝進行違反律法的行為。

(4)社會已法擴展閱讀:

宗法制的特點:

宗法制源於原始社會後期的父權家長制。隨著社會發展,漫長的原始母系氏族社會逐漸被父系氏族社會取代,並最終確立了父權在家庭中的統治地位,太古先民「知母不知父」的歷史終於畫上了句號。

父權家長制家庭普遍實行「一夫多妻制」,並在諸妻中分別嫡庶。據《獨斷》記載,三代的「一夫多妻制」情況是這樣的:「天子娶十二,夏制也,二十七世婦。殷人又增三九二十七,合三十九人,八十一部御女。

西周的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天子按嫡長繼承製世代相傳,是天子"大宗",其他不能繼承王位的庶子、次子也是王族,分封為諸侯,他們是從屬"大宗"的"小"。這些諸侯也是按嫡長繼承的原則世代相傳,非嫡長子則由諸侯分封為卿大夫。

諸侯對於這些卿大夫來說,又是"大宗",依次類推。大夫以下又有士,士是貴族階級的最底層,不再分封。在這樣的情形下,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以天子為根基的宗法系統。

E. 社會學可以法考嗎

不可以,不符合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專業條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報考版條件如下:
1、具有中華人民權共和國國籍;
2、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3、具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道德品行;
4、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F. 社會保險法是什麼時間頒布實行的

1995年6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頒布,同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新中國內成立以來第一部保險基本容法。
2002年10月,針對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承諾對保險業的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保險法》進行了修正。這是《保險法》的第一次修改。
2004年10月,中國保監會會同有關部門正式啟動《保險法》第二次修改的准備工作,2005年底形成了《保險法(修訂草案建議。稿)》並上報國務院法制辦。此後,國務院法制辦組織聽取各方意見,修改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訂草案)》。
2008年8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訂草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第三次審議通過,並於2009年10月1日起實施。
此條答案由有錢花提供,希望對您有幫助。有錢花作為度小滿金融(原網路金融)旗下的信貸品牌,為用戶帶來方便、快捷、安心的互聯網信貸服務,最高可借額度20萬。

G. 什麼是鄉土社會,什麼是法理社會

鄉土社會:普遍認為,中國傳統的鄉土社會是一個"沒有法律"的社會,雖說內沒有法律,但不是說這個社會沒容有秩序,秩序的生成主要是依"禮"和依"習慣"。

法理社會是指在社會體系中,有完善的,全面的法律來制衡社會各階層的矛盾,並以法律作為國家和社會的管理手段。

(7)社會已法擴展閱讀:

禮和法一樣都是行為規范,「但禮和法不同的地方是維持規范的力量」,「法是靠國家的權力來推行」,「維持禮這種規范的是傳統」「傳統是社會所積累的經驗。行為規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們的行為已完成社會的任務,社會的認為是在滿足社會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

「禮並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禮是主動的。」「禮治從表面看去好像是人們行為不受規律拘束而自動形成的秩序。其實自動的說法是不確,只是主動地服從成規罷了。」

「禮治的可能必須以傳統可以有效地應付生活問題為前提。鄉土社會滿足了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禮來維持。」「在一個變遷很快的社會,傳統的效力是無法保證的。不管一種生活的方法在過去是怎樣有效,如果環境一改變,誰也不能再依著法去應付新的問題了。

H. 什麼是法治觀念如何增強全社會的法治觀念

法治觀念的定義:所謂法治觀念是指人們對法律的性質、地位、作用等問題的認識和回看法也就是依靠法答律管理國家、管理經濟和治理社會的觀念。

法治觀念的實質是指法律至上、以法治國的理念、意識與精神,在西方哲學中,「超越」雖然在不同哲學流派、不同哲學家語境下,內涵有所不同,但大多數哲學家都把它看成是超出某種界限之意,而不是將其全盤否定。

(8)社會已法擴展閱讀

「法律浪漫主義」認為,法律無所不能,解決任何中國一切問題的良方。在遇到社會問題,他們幾乎都會情不自禁地提出要制定相關法律,既有法律不能滿足治理期望時,總是希冀於修改法律。

賦予法律功能過高期望和過於理想化的思維,屬於典型的法律浪漫主義情結。法律浪漫主義者忽視了社會關系的多元性、復雜性以及法律調整對象和介入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有限性。

將法律的功能無限誇大,偏離法律的本性和國家建立法律制度的初衷,也忽視其他非法律社會控制措施的意義和作用,法律浪漫主義必然會面臨現實困境。

I. 社會保險法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四次審議通過從哪一年實行

於2010年10月28日通過,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十五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於2010年10月2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社會保險法草案從2007年底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初次審議,歷時三年,期間共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四次。

社會保險法是一部事關億萬勞動者切身利益和調節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極為重要的法律。專家指出,在此之前,盡管各種社會保險制度已在中國實施多年,卻沒有一部專門的綜合性法律加以規范。綜合性社會保險基本法的缺失,令中國目前的社會保險制度缺乏明確的價值取向。

社會保險法的出台,對於健全和完善中國社會領域的立法具有重要意義。

(9)社會已法擴展閱讀:

中國城鎮社會保險制度的沿革

1951年2月,政務院公布了《勞動保護條例》,標志著新中國的社會保險體系的建立,其保障對象是企業職工,保險項目包括疾病、負傷、生育、醫療、退休、死亡和待業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退休辦法遵循的是1952年12月公布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休處理暫行辦法》。

從20世紀50年代初到1966年期間,社會保障制度有基金、有管理、有監督,基金的收集、管理和監督是分立的,在人口老齡結構輕且經濟發展較快的情況下,這一制度運行良好。

1966年後,社會保險制度轉變成企業保險制度。

1984年,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進入到改革階段。中國社會保險制度改革首先是從項目開始的,當以企業為單位的公費醫療制度日益成為企業的負擔時,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了對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嘗試。

經過20年的努力,中國建立起了以城鎮職工為保障對象的社會保險制度體系。主要項目有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制度相結合的養老社會保險(以下簡稱統賬制度)、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制度相結合的醫療社會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熱點內容
仲裁法律知識 發布:2025-05-22 05:40:09 瀏覽:966
什麼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發布:2025-05-22 05:34:17 瀏覽:517
孝感司法局 發布:2025-05-22 05:27:29 瀏覽:112
法人下委託書後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5-22 05:25:29 瀏覽:361
合同法339 發布:2025-05-22 05:23:58 瀏覽:835
怎麼聯系社會與法欄目組 發布:2025-05-22 05:23:57 瀏覽:664
社會保障法和社會保障制度一樣嗎 發布:2025-05-22 05:23:51 瀏覽:585
中級會計考試經濟法 發布:2025-05-22 05:18:19 瀏覽:628
律師唐山 發布:2025-05-22 05:02:31 瀏覽:730
趙傑法院電視劇 發布:2025-05-22 04:42:15 瀏覽: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