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社會學研究的對象

法社會學研究的對象

發布時間: 2020-12-29 03:51:43

⑴ 法律社會學與法理學對法理概念的解釋有什麼不同

法律社會學是將法律置於其社會背景之中,研究法律現象與其他社會現象的相互關系的一門社會學和法學之間的邊緣學科。法律社會學的研究有助於人們從社會整體觀念出發,認識法律的社會 基礎和社會作用,從而更好地利用法律的控製作用解決社會問題。 20世紀初在西方興起的一門社會學分支學科,又稱法社會學。由於學科內支派繁多,對它尚無確切的定義。法律社會學可以看到社會條件、社會結構、政治結構乃至微觀上的個人的行動對法律的影響。很多問題都可以納入法律社會學的研究領域,如女權主義、同性戀問題,以及在國際交往中出現的不同社會的不同做法如對待安樂死的態度問題,西方由於基督教的傳統和某些技術問題而對安樂死相當慎重。(再如人工流產問題,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的問題,等等。)我們僅僅通過概念法學的角度都很難理解這些問題。只有把部門法的邊界打破,把學科的邊界打破,問題才能達到很好的認識和解決。
法學又稱法律科學,是一切專門以法律現象為研究對象的學科的總稱。是我國法學體系中處於基礎理論地位的理論學科,它是系統闡述馬克思主義法律觀,從總體上來研究法和法律現實的一般規律,研究法的產生、本質、作用、發展等基本問題,研究法的創制和實施的一般理論,並著重研究我國社會主義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論問題的理論學科。

⑵ 法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從工具主義法來律觀、反形源式主義法律觀和多元主義法律觀等法社會學的基本法觀念出發,提出法是由社會力量的對比狀況決定的權威性價值准則和程序性、可訴性行為規范。
思考與回答「法是什麼」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是一個高難度的思想體操。古往今來,無論是什麼法學派別,或是持何種觀點的法學學者,都無法迴避這個問題。如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認為法就是正義;古羅馬思想家西塞羅認為法是自然中固有的最高理性;中世紀神學思想家托馬斯?阿奎那認為「法是人們賴以導致某些行動和不作其他一些行動的行為准則或尺度」,是關於種種有關公共幸福的事項的合理安排。自然法學派突出法律是人類某種生存狀態的規則;分析法學派認為法律是一種特定形態的規則;社會學法學派強調法律是一種人類活動。

⑶ 法社會學的問題

、法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法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是「研究法律與社會的關系」
2、哲學基礎是什麼?
古希臘哲學家透過問問題來進行哲學實踐,他們所提的問題大概可以歸類為三類,這三類問題分別形成了哲學的基礎學科, 形而上學(metaphysics),知識論(Epistemology)以及倫理學(Ethics)。
最初的三類問題分別是:
* 有關世界的本質與真理的問題。
* 有關我們如何知道或認識真理的問題
* 有關生命意義與道德實踐的問題

3、法社會學興起的歷史背景?
西方法律社會學產生的背景分析
1:從19世紀未開始,西方主要資本主義社會經歷了由自由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階段。壟斷資本主義的出現使各種社會矛盾趨向激化,戰爭、經濟危機等災難頻繁來臨;舊的利益結構急劇變動,新的利益結構正在形成,新舊利益的沖突不可避免;這些社會問題都需要法律進行回應與解決。法學家和社會學家感到用17、18世紀形成的傳統思想已不可能解釋日益變化著的社會需要,必須沖破傳統的概念法學、分析法學的束縛。通過調整法學的結構,創立新的理論,如果法學與社會脫節,仍然在傳統的思維空間和法律范疇內工作,仍然只是注釋現有的法律,不為國家的立法司法服務,不為政府解決蜂湧而至的社會問題出謀劃策,不去考察法律的實踐效果,法律就沒有多大用處。

2:資本主義法律制度與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提出的民主法治理想之間產生的空距越來越大,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社會問題日益嚴重,在這種情況下,資本主義國家不得不關注以往法律沒有涉及的領域,如勞動、福利、教育、經濟等方面的問題,於是勞工法、社會保障法、環境保護法、公共交通法、經濟法等社會立法不斷制定出來,「法律的社會化」成為時代的潮流。「法律的社會化」的主要內涵是:古代和中世紀的法律精神是義務,強調人民服從國家的權力。從17、18世紀「天賦人權」的觀念流行以來,法律精神轉向強調個人的權利和自由。進入20世紀後,資產階級要求充分利用國家權力和各種法律手段來加強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和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法律不僅要注意保護個人利益,而且更應強調保護社會利益,因此用「社會化的法律」代替強調個人權利、自由的法律。法律社會化的結果產生了大量的社會立法,如勞工法、最低工資法、環境保護法、住房法等,這是20世紀初席捲西歐、北美的法律制度的重大改革。

這些社會化問題和法律實踐當然要求對法學理論作出調整,如果法學研究依然與現實生活脫節,象分析法學那樣局限於現有法律制度的要素和結構分析,進行純粹的法律探討,機械地注釋成文法和判例法,不為國家運用法律手段解決社會問題提供指南或提出意見,就不能適應社會和法律實踐的需要。社會法學就是在這種強烈的和積極的社會推動下,並藉助於社會學家提供的新觀念和方法應運而生的。

3: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一貫主張把法放在社會關系中進行理解。從柏拉圖的《理想國》到亞里斯多德的社會觀念,從中世紀的阿奎那到啟蒙學者對人和社會本質的看法,都包含著豐富的社會學因子。自17-18世紀開始就有不少學者認識到應在法與社會的關系中或在法的社會背景下研究法律。如英國哲學家休謨在《人性論》一書中就認為,法是不斷變化的社會制度,它起源於社會常例,而不是人性。法國啟蒙思想家、法學家孟德斯鳩一直試圖探討社會環境對法的影響,強調地理、氣候、國土和人口等自然條件對法律制度的影響,注意在社會現實中研究法與其他社會的相互關系,並把法的精神解釋為「法律同各種政制、風俗、氣候、宗教、商業等等應有的關系」。正因為如此,孟德斯鳩被奉為法社會學的先驅。德國法學家薩維尼和英國法學家梅因等歷史法學家也很重視探討法的發展動力,強調法與社會環境和在社會環境與社會歷史中發現法的真諦,當然,休謨、孟德斯鳩和歷史法學家們的論述只是預示著社會法學,還不能把他們的學說冠以「社會法學」之名。

4、法律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論基礎,來源於孔德的實證主義哲學和社會學。他們認為確保知識內容可靠或科學的唯一途徑,是將知識建立於觀察經驗的基礎之上,哲學不應以抽象推理而應以「社會學」為根據,知識的進步只能通過觀察和實驗。社會學的目的論和方法論啟發了一大批學者運用社會學的原理與方法觀察和研究法與和法律制度。

⑷ 「爾雅法社會學」的答案是什麼

1.1
1.哪一流派不屬於社會法學在西方法理學的三大流派?(儒家)
2.哪一項不是法社會學的名稱?(社會學)
3.法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法律與社會)
4.法社會學是一門研究法律與社會之間關系的學科。(對√)
5.法律現象只是法學的研究對象。(錯×)
1.2
1.下列哪一項不屬於法社會學的研究對象「例證」?《憲法》
2.埃爾文認為哪項不是法學家研究法律制度的特點?(從歷史的、哲學的等角度出發)
3.埃爾文認為社會學家研究法律制度不關心的是(書本上的法)
4.法學家意見的特點就是從法律觀點出發。(對√)
5.從多種角度來研究同樣的問題很有可能得到不同的結論。(對√)
1.3
1.布萊克認為法學模式的目標是(判決)
2.(弗里德曼)提出「內在的觀點」和「法律觀點」這兩種觀點。
3.那種人不是「內部的人」?(普通人)
4.布萊克認為社會學模式關注的焦點是規則而不是社會結構。(錯×)
5.人類學家在處理家庭糾紛時感興趣的可能是不同文化在處理這類問題中的差異。(對√)
1.4
1.不屬於「法律多元」表述的是(國家的法和政府的法)
2.拿類學家使用了國家法和非國家法的二元結構?(法人類學家)
3.《野蠻社會的犯罪和習慣》這本書是(馬林諾夫斯基)寫的
4.《法社會學研究的主題是法律的有限性和法律的受制性.(對√)
5.民間法僅僅是指習慣法。(錯×)
1.5
1.法律是「暴力的授權行使」是(霍貝爾)
2.拿一項不是原始與現代法的共同之處?(現代成熟的法律制度)
3.「第一類規則」和「第二類規則」是(哈特)
4.trobrander人服從這些「原始法」是因為畏懼法律的制裁。(錯×)
5.原始與現代法有原則的區別。(對√)
1.6
1.(格里費斯)從社會控制分工的角度對人類學家法的概念進行了整合。
2.「國家的法與非國家的法」的框架著眼點是(未開化的社會)
3.「政府的法與非政府的法」的框架的著眼點是(現代社會)
4.習慣的再制度化就是法律產生的過程(對√)
5.「暴力的授權行使」就是非法律與法律的分界點(錯×)
1.7
1.「正義與非正義」和「善和惡」是從那種觀點思考問題?(倫理觀點)
2.「私人政府的法」是(馬考利)的觀點
3.(圖博納)提出將法律多遠主義觀點帶入到法律全球化的研究當中
4.對於社會的同一個問題應該從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角度分析和看待(對√)
5.只有公共政府才能制定規則、解釋規則(錯×)
1.「正義與非正義」和「善和惡」是從那種觀點思考問題?(倫理觀點)
2.「私人政府的法」是(馬考利)的觀點
3.(圖博納)提出將法律多遠主義觀點帶入到法律全球化的研究當中
4.對於社會的同一個問題應該從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角度分析和看待(對√)
5.只有公共政府才能制定規則、解釋規則(錯×)
1.8

⑸ 社會學的研究對象與方法

用一句話來概括:社會學就是研究人於社會的關系問題的一門科學。具體來說,社會學研究的對象有很多方面,包括社會結構、文化、社會變遷、社會角色、社會問題、社會功能、社會組織、社會行為、社會關系、社會互動、社會群體、社會分層與流動、社會控制等

其他答案,樓主也可看看,以作參考:
關於社會學研究對象的不同觀點
關於社會學的研究對象,眾說紛壇、爭論不休。國內外的社會學家曾經提出過各種各樣的定義。
(一)國外社會學研究者對社會學研究對象的探討

我國社會學家孫本文在《社會學原理》一書中介紹了九種國外社會學關於社會學的定義:

1、認為社會學是用科學的方法研究社會現象的科學;美國的羅斯(Ross)
2、認為社會學是研究社會形式的;德國的齊美爾(Simmel)
3、認為社會學是研究社會組織的;美國的梅約(Mayo)和托馬斯(Thomas)
4、認為社會學是研究人類文化的;美國的沃德(Ward)
5、認為社會學是研究社會進步的;美國的卡維爾(Karvor)
6、認為社會學是研究社會關系的;美國的賴待(Wright)和哈特(Hart)
7、認為社會學是研究社會互動過程的;美國的斯莫爾(Small)
8、認為社會學是研究社會現象之間關系的; 俄國的索羅金(Sorokin)
9、認為社會學是研究社會行為的。美國的帕克(Park)

(二)國內社會學研究者對社會學研究對象的探討

自社會學在我國高校得以恢復,學術界開始對社會學的研究對象進行了廣泛的討論。自1979年以來,至今沒有間斷,社會學研究者們對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觀點。

1、認為社會學是在歷史唯物主義指導下研究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的科學,是以研究社會問題為中心的一個「科學群」。於光遠、袁輯輝、劉炳福
2、認為社會學是以整個社會作為其研究對象研究社會結構、社會發展動力和社會生活現象及其規律性。杜任之
3、認為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是發生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里的社會現象之間的關系,並從中探求人們社會行為的規律。楊心恆
4、認為社會學以社會的構成、體統、變動以及有關人生的事物現象、問題與社會體統的關系作為研究對象。丁克全
5、認為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是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統一。所謂對象是確定的,是從變動著的社會整體出發來研究社會現象及其相互關系,著眼於整體綜合而立足於局部分析;社會學的對象又是不確定的,它的觸角深入社會現象的一切領域而對這些專門領域的研究已經形成諸專門學科,如經濟學、政治學等或正在發展成為獨立學科,如人口學、勞動學等。葉小文
6、認為社會整體是社會學研究的基本對象。盧漢龍
7、認為馬克思主義社會學是在歷史唯物主義的指導下研究社會矛盾及其解決途徑的科學。田森
8、認為一定的社會關系是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對社會關系的宏觀分析就構成宏觀社會學,對它的局部分折就構成微觀社會學,而對社會關系進行具體的調查研究構成了應用社會學,在此基礎上進行的理論分析和科學抽象構成了理論社會學。劉祖雲
9、認為普通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整體的基本構成及各部分的相互關系,從而揭示社會整體發展的規律。普通社會學也可以劃分為關於一切社會形態整體發展的一般規律、某種社會形態整體發展的特殊規律、某個特定社會整體發展的個別規律三個基本研究層次。陳烽
10、認為社會學的對象就是社會運行和發展的類型,就是一門研究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條件以及機制的綜合性的具體社會科學學科。鄭杭生
11、認為社會學是從變動的社會整體出發,以多種角度和多種層次綜合研究人們的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為內容的社會整體的形式、模式、組成構成、運動和規律,及社會各方面(或各種社會活動、社會關系)之間相互性的科學。雷洪和范洪
12、認為社會學的學科對象是制度的觀點。陳頤

社會學的獨特研究對象是什麼? 學術界各持己見。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第一類側重以社會為對象,重在研究社會的結構和過程、社會的運行和發展、社會的秩序和進步等等,它主要體現了社會學史上的實證主義傳統;
第二類側重以個人及其社會行為為研究對象.它主要體現了社會學史上的反實證主義傳統;

⑹ 法社會學 心理學屬於什麼學科

法理學屬於抄理論法學,因為;
1,理論法學指主要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識的法學分支學科,主要包括法理學、法哲學、比較法學、法社會學、立法學、法律邏輯學、法律教育學和法律心理學等學科。
2,法理學是以整個法律現象的共同發展規律和共同性問題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它的研究范圍十分廣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發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質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法律的創制和實現、法律的價值等。
3,法理學就其學科本性而言,是理論思維科學,而這種理論思維性科學必定是抽象的而非具體的,是形而上的而非形而下的,具有較濃厚的哲學色彩。正是在此種意義上,法理學有時也被稱之為法哲學。
4,理論法學的概括性是指它將許許多多個別的、具體的法律現象作為研究對象,從中概括出一些帶有共性的、普遍性的結論,這種結論對那些具體的、個別的法律現象具有普遍性的闡釋作用。概括性在法理學學科和研究中處處都能體現出來。

⑺ 比較社會學和實證社會學在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上的區別

1、你說的比較社會學是將西方的和東方的,或者古代的和現代的做比較研究,這裡面就存版在著實證研究或者權解釋研究的方法。
2、我猜你問的問題應該是解釋社會學和實證社會學之間的不同吧?
3、如果是,那麼二者的研究對象基本沒有區別,只是研究方法存在不同的地方,實證社會學注重數量關系,解釋社會學注重過程、情境、語言等主觀變數。

⑻ 政治社會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及主要內容

研究對象政治社會學主要研究政治與社會的基本關系,對這一專種關系的分析可分為屬3種基本類型:①政治與社會之間存在著簡單的交流;②社會和政治之間存在著雙邊的因果機制;③政治與社會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這些關系源於社會,被政治過程改變,再作用於社會。在研究政治與社會的關系過程中,政治社會學逐漸形成了一些主要的研究課題,如政治的社會根源、共同體權力、社會結構與政治、社會和政治變革、政治的社會結構、政治發展、政治精英和政治體系、政治體系的類型、政治對社會的作用。
研究方法或理論有:功能理論、沖突理論、交換理論、社會分析方法、個案分析方法、社會運動理論等。
主要內容:政治的社會根源 社會結構與政治 社會與政治變革 政治精英和政治體系對社會的反作用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重審程序 發布:2025-05-25 03:12:27 瀏覽:470
法律咨詢步驟 發布:2025-05-25 03:06:15 瀏覽:284
刑事訴訟法3條 發布:2025-05-25 03:03:58 瀏覽:469
哪些療法治療癲癇 發布:2025-05-25 03:02:19 瀏覽:707
美國移民律師 發布:2025-05-25 02:49:12 瀏覽:60
依法治國保證的是什麼 發布:2025-05-25 02:37:13 瀏覽:892
當婚姻遇上婚姻法 發布:2025-05-25 02:20:46 瀏覽:945
司法之都 發布:2025-05-25 02:17:14 瀏覽:591
服務協議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5 02:17:09 瀏覽:391
勞動法員工事假工資 發布:2025-05-25 02:08:58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