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誤訂

合同法誤訂

發布時間: 2020-12-29 09:04:41

❶ 合同法規定 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如果有一方願意不按照公平原則訂了一個合同

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可以放棄權利。

合同法中的訂立合同時重大誤解是什麼意思求解

重大誤解是指行為人在作出意思表示時,對涉及合同法律效果的重大事項存在認識的顯著缺陷,其後果是使誤解者的利益受到重大損失,或者達不到誤解者訂立合同的目的

❸ 美國合同法智力缺陷的人訂立的合同可否撤銷標主觀標准

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要區分為兩種情形,損害國家利益的,屬於無效合同;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屬於可變更、可撤銷合同。
因為合同法頒行於民法通則之後,所以合同法實際上是以特殊法的形式修改了民法通則的規定
合同法的規定相對於民法通則而言更加人性化、科學化,且在實踐中的操作性非常好。
乘人之危行為的構成不應強調被乘危人(受害人)的意思表示要素,乘人之危行為中,受害人的主觀心理狀態只是限定此類行為范圍的一個標准,並不強調其行為是否存在意思表示瑕疵或欠缺。乘人之危與顯失公平一樣均強調行為結果的公平性,但前者同時強調乘危行為人主觀上「因勢利用」的不法性。從《民法通則》到《合同法》,乘人之危行為經歷了從絕對無效向相對無效的轉變.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這里的乘人之危根據《最高院民通意見》第70條的規定,乘人之危是一方當事人乘對對方處於危難之機,為牟取不正當利益,迫使對方作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嚴重損害對方利益的行為。
2.認定乘人之危應從根據上述規定,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
(1)一方處於急迫需要或緊急危難之境;(我認為在您所述案件中,A可以認定為處於急迫需要)
(2)對方明知其處於急迫需要或緊急危難之境,而迫使其作出違背真實意思的表示。(此案中,需有證據表明B明知A處於急需手術費的情形)
(3)一方實際作出了違背真實意思表示的行為。(即A的確同意了B的要求,由此可見,A的同意正是認定乘人之危所必需的條件,你不用因此而擔心標准很模糊)
(4)一方因為接受對方乘人之危的行為而蒙受了重大不利。

❹ 合同法中的訂金合同效力

根據《擔保法司法解釋第一百二十一條規定當事人約定的定金數額超過版主合同標的額百分之權二十的,超過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因此此合同定金有效的部分應為1.6萬元,但因實際只交付了1萬元,所以根據《擔保法司法解釋》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實際交付的定金數額多於或者少於約定數額,視為變更定金合同;收受定金一方提出異議並拒絕接受定金的,定金合同不生效。此處既然一方接受了定金,因此應視為定金合同的變更,定金數額變更為1萬元。因此應選C。

❺ 合同法中的當事人與訂約人的區別

當事人不一定是訂約人,但訂約人一定是當事人。
訂約人是簽定合同的人,但當事人可以是合同約定的第三人呀。
比如,甲和乙簽定合同',約定甲向丙履行債務,丙就是第三人。或者甲乙約定,甲讓丙向乙送貨等等。

❻ 合同法中合同訂立的程序有哪些

合同訂立分為兩個階段:(一)要約。要約又稱為發盤、出盤、發價或報價等。根據《專合同法》第14條規屬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就是一方發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要約對要約人的約束力和對受要約人均具有約束力。(二)承諾。承諾又稱為接受或接盤。根據我國《合同法》第21條的規定:「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要約經受要約人承諾,表明當事人之間達成協議,合同即宣告成立。

❼ 合同法修訂多少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自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1999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十五號公布 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至今沒有修訂過。

❽ 合同法中關於合同訂立中的承諾可不可以撤銷

對不起,之前沒來仔細自看,理解錯了。承諾如果已經到達要約人,則承諾生效,不能隨意撤銷。如果沒有到達要約人,則可以撤回,條件是撤回承諾的通知應當在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之前或者與承諾同時到達要約人。如果已經形成生效的合同條款,則撤銷該條款要按照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定,在存在重大誤解、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或者一方以欺詐脅迫乘人之危時可以撤銷。 參見法條:合同法第二十六條: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第二十七條:承諾可以撤回。撤回承諾的通知應當在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之前或者與承諾通知同時到達要約人。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熱點內容
教育機構責任的相關法律規定 發布:2025-09-14 20:31:08 瀏覽:766
行政訴訟法獨立 發布:2025-09-14 20:29:20 瀏覽:444
村法治宣傳欄內容 發布:2025-09-14 20:29:11 瀏覽:131
法律援助窗口服務職能 發布:2025-09-14 20:28:24 瀏覽:358
行政法學熱門冷門 發布:2025-09-14 20:11:32 瀏覽:398
欠薪按勞動法處罰程序 發布:2025-09-14 20:10:39 瀏覽:961
訴訟法一百五十六 發布:2025-09-14 20:09:37 瀏覽:175
蘇州吳江基層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9-14 19:55:41 瀏覽:869
中國刑法起源 發布:2025-09-14 19:28:36 瀏覽:660
我自願遵守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4 19:05:50 瀏覽: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