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與法懺悔錄危險關系完整版

社會與法懺悔錄危險關系完整版

發布時間: 2024-04-14 05:22:21

⑴ 盧梭《懺悔錄》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你可以去這里下載看看
http://www.77txt.com/txt_7443/

第一章

Intus et in cute

我現在要做一項既無先例、將來也不會有人仿效的艱巨工作。我要把一個人的真實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這個人就是我。

只有我是這樣的人。我深知自己的內心,也了解別人。我生來便和我所見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於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個生來象我這樣的人。雖然我不比別人好,至少和他們不一樣。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後把模子打碎了,打碎了模子究竟好不好,只有讀了我這本書以後才能評定。

不管末日審判的號角什麼時候吹響,我都敢拿著這本書走到至高無上的審判者面前,果敢地大聲說:「請看!這就是我所做過的,這就是我所想過的,我當時就是那樣的人。不論善和惡,我都同樣坦率地寫了出來。我既沒有隱瞞絲毫壞事,也沒有增添任何好事;假如在某些地方作了一些無關緊要的修飾,那也只是用來填補我記性不好而留下的空白。其中可能把自己以為是真的東西當真的說了,但決沒有把明知是假的硬說成真的。當時我是什麼樣的人,我就寫成什麼樣的人:當時我是卑鄙齷齪的,就寫我的卑鄙齷齪;當時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寫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萬能的上帝啊!我的內心完全暴露出來了,和你親自看到的完全一樣,請你把那無數的眾生叫到我跟前來!讓他們聽聽我的懺悔,讓他們為我的種種墮落而嘆息,讓他們為我的種種惡行而羞愧。然後,讓他們每一個人在您的寶座前面,同樣真誠地披露自己的心靈,看看有誰敢於對您說。『我比這個人好!』」

我於一七一二年生於日內瓦,父親是公民伊薩克·盧梭,母親是女公民蘇薩娜·貝納爾。祖父留下的財產本來就很微薄,由十五個子女平分,分到我父親名下的那一份簡直就等於零了,全家就靠他當鍾表匠來糊口。我父親在這一行里倒真是個能手。我母親是貝納爾牧師的女兒,家境比較富裕;她聰明美麗,我父親得以和她結婚,很費了一番苦心。他們兩人的相愛,差不多從生下來就開始了:八、九歲時候,每天傍晚他們就一起在特萊依廣場上玩耍;到了十歲,已經是難舍難分的了。兩人心心相印和相互同情,鞏固了他們從習慣中成長起來的感情。兩人秉性溫柔和善感,都在等待時機在對方的心裡找到同樣的心情,而且寧可說,這種時機也在等待著他們。因此兩個人都心照不宣,誰也不肯首先傾吐衷腸:她等著他,他等著她。命運好象在阻撓他們的熱戀,結果反使他們的愛情更熱烈了。這位多情的少年,由於情人到不了手,愁苦萬分,形容憔悴。她勸他去旅行,好把她忘掉。他旅行去了,但是毫未收效,回來後愛情反而更熱烈了。他心愛的人呢,還是那麼忠誠和溫柔。經過這次波折以後,他們只有終身相愛了。他們海誓山盟,上天也贊許了他們的誓約。

我的舅舅嘉伯利·貝納爾愛上了我一個姑母,可是我的姑母提出了條件:只有他的姐姐肯嫁給她自己的哥哥,她才同意嫁給他。結果,愛情成全了一切,同一天辦了兩樁喜事。這樣,我的舅父便也是我的姑丈,他們的孩子和我是雙重的表兄弟了。過了一年,兩家各自生了一個孩子,不久便因事不得不彼此分手了。

貝納爾舅舅是一位工程師:他應聘去帝國和匈牙利,在歐仁親王麾下供職。他後來在貝爾格萊德戰役中建立了卓越的功勛。我父親在我那唯一的哥哥出生之後,便應聘到君士坦丁堡去當了宮廷鍾表師。我父親不在家期間,我母親的美麗、聰慧和才華給她招來了許多向她獻殷勤的男人。其中表現得最熱烈的要演算法國公使克洛蘇爾先生。他當時的感情一定是非常強烈的,因為在三十年後,他向我談起我母親的時候還十分動情呢。但是我母親的品德是能夠抵禦這些誘惑的,因為她非常愛她的丈夫,她催他趕緊回來。他急忙放下一切就回來了。我就是父親這次回家的不幸的果實。十個月後生下了我這個孱弱多病的孩子。我的出生使母親付出了生命,我的出生也是我無數不幸中的第一個不幸。

我不知道父親當時是怎樣忍受這種喪偶的悲痛的,我只知道他的悲痛一直沒有減輕。他覺得在我身上可以重新看到自己妻子的音容相貌,同時他又不能忘記是我害得他失去了她的。每當他擁抱我的時候,我總是在他的嘆息中,在他那痙攣的緊緊擁抱中,感到他的撫愛夾雜著一種辛酸的遺恨:惟其如此,他的撫愛就更為深摯。每次他對我說:「讓-雅克,我們談談你媽媽吧」,我便跟他說:「好吧,爸爸,我們又要哭一場了」。這一句話就使他流下淚來。接著他便哽咽著說:「唉!你把她還給我吧!安慰安慰我,讓我能夠減輕失掉她的痛苦吧!你把她在我心裡留下的空虛填補上吧!孩子!若不是因為你是你那死去的媽媽生的孩子,我能這樣疼你嗎?」母親逝世四十年後,我父親死在第二個妻子的懷抱里,但是嘴裡卻始終叫著前妻的名字,心裡留著前妻的形象。

賜給我生命的就是這樣兩個人。上天賦予他們的種種品德中,他們遺留給我的只有一顆多情的心。但,這顆多情的心,對他們來說是幸福的源泉,對我來說卻是我一生不幸的根源。

我生下來的時候幾乎是個死孩子,能否把我養活,希望很小。我身上還帶著一種生來的病根,它隨著年歲而加重,現在雖然有時稍微減輕,但那隻是為了叫我換一種方式挨受更殘酷的痛苦。我父親有一個妹妹,她是個聰明親切的姑娘,她對我照拂備至,終於把我救活了。我寫這本書的時候她還健在,不過已經是八十高齡的老人了,她還侍候著比她年輕、但因飲酒過度而損傷了身體的丈夫。親愛的姑姑,我不怨你把我救轉來讓我活下去,我痛心的是,你在我年幼時費盡心力照顧我,而我在你的晚年卻不能有所報答。還有我那位親愛的老乳母雅克琳娜,她也健在,精神矍鑠,身體壯實。在我出生時給我扒開眼睛的手,很可能還要在我死的時候給我合上眼睛。

我先有感覺後有思考,這本是人類共同的命運。但這一點我比別人體會得更深。我不知道五、六歲以前都作了些什麼,也不知道是怎樣學會閱讀的,我只記得我最初讀過的書,以及這些書對我的影響:我連續不斷地記錄下對自己的認識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我母親留下了一些小說,吃過晚飯我就和父親讀這些小說。起初,父親不過是想利用這些有趣的讀物叫我練習閱讀,但是不久以後,我們就興致勃勃地兩個人輪流讀,沒完沒了,往往通宵達旦。一本書到手,不一氣讀完是決不罷休的。有時父親聽到早晨的燕子叫了,才很難為情地說:「我們去睡吧;我簡直比你還孩子氣呢。」

這種危險的方法,不久便使我非但獲得了極端嫻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還叫我獲得了在我這樣年齡的人誰也沒有的那種關於情慾方面的知識。我對事物本身還沒有一點兒概念,卻已經了解到所有的情感了。我什麼都還不理解,卻已經感受到了。我接二連三感受到的這些混亂的激情,一點也沒有敗壞我的理智,因為我那時還沒有理智,但卻給我造成了一種特型的理智,使我對於人生產生了荒誕而奇特的看法,以後不管是生活體驗或反省,都沒能把我徹底糾正過來。

⑵ 盧梭的懺悔錄的主要內容

《懺悔錄》記載了盧梭從出生到1766年被迫離開聖皮埃爾島之間50多年的生活經歷。他歷數了孩提時寄人籬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描寫了他進入社會後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聞目睹的種種黑暗和不平,憤怒地揭露社會的「弱肉強食」、「強權即公理」以及統治階級的丑惡腐朽。

該書名為「懺悔」,實則「控訴」、「吶喊」並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卑賤者」 傾注了深切的同情。

《懺悔錄》是一部別開生面、獨具匠心、無出其右之作,小說的問世,開拓了浪漫主義文學的道路,深刻地影響了19世紀歐洲思想和文學的發展。

(2)社會與法懺悔錄危險關系完整版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本書是在盧梭處於晚年悲慘的境地時的自省反思,整個自傳基本是在他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中,斷斷續續寫完的。主要講述了盧梭這一生中,社會是如何改變了他,社會對他的虐待是如何把悲慘的生活呈現給他。

盧梭出身於瑞士日內瓦的一貧苦家庭,當過學徒、僕役、私人秘書、樂譜抄寫員。一生顛沛流離,備歷艱辛。1749年曾以《科學與藝術的進步是否有助敦化風俗》一文而聞名。1762年因發表《社會契約論》、《愛彌兒》而遭法國當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魯士、英國,1778年在巴黎逝世。

⑶ 懺悔錄的作品鑒賞

《懺悔錄》主題思想:對自我所犯罪惡進行懺悔。
《懺悔錄》的開篇,顯出震撼人心的力量:這是世界上絕無僅有、也許永遠不會再有的一幅完全依照本來面目和全部事實描繪出來的人像。不管你是誰,只要「我」的命運或「我」的信任使你成為這本書的裁判人,那麼「我」將為了「我」的苦難,仗著你的惻隱之心,並以全人類的名義懇求你,不要抹煞這部有用的獨特的著作,它可以作為關於人的研究——這門學問無疑尚有待於創建——的第一份參考材料;也不要為了照顧「我」身後的名聲,埋沒這部關於「我」的末被敵人歪曲的性格的唯一可靠記載。最後,即使你曾經是「我」的一個不共戴天的敵人,也請你對「我」的遺骸不要抱任何敵意,不要把你的殘酷無情的不公正行為堅持到你「我」都已不復生存的時代,這樣,你至少能夠有一次高貴的表現,即當你本來可以兇狠地進行報復時,你卻表現得寬宏大量;如果說,加害於一個從來不曾或不願傷害別人的人,也可以稱之為報復的話。——讓-雅克·盧梭
盧梭面對著種種譴責和污衊、中傷和曲解,自信他比那些迫害和攻擊他的大人先生、正人君子們來得高尚純潔、誠實自然,一開始就向自己的時代社會提出了勇敢的挑戰:「不管末日審判的號角什麼時候吹響。『我』都敢拿著這本書走到至高無上的審判者面前,果敢地大聲說:請看!這就是『我』所做過的,這就是『我』所想過的,我當時就是那樣的人。請你把那無數的眾生叫到『我』跟前來!讓他們聽聽『我』的懺悔。然後,讓他們每一個人在您的寶座前面,同樣真誠地披露自己的心靈,看有誰敢於對您說:『我』比這個人好。」
18世紀貴族社會是一片淫靡之風,盧梭與那種寡廉鮮恥、耽於肉慾的享樂生活劃清了界線。他把婦女當作一種美來加以贊賞,當作一種施以溫情的對象,而不是玩弄和佔有的對象。他對愛情也表示了全新的理解,他崇尚男女之間真誠深摯的情感,特別重視感情的高尚和純潔,認為彼此之間的關系應該是這樣的:「它不是基於情慾、性別、年齡、容貌,而是基於人之所以為人的那一切,除非死亡,就絕不能喪失的那一切」,也就是說,應該包含著人類一切美好高尚的東西。他在生活中追求的是一種深摯、持久、超乎功利和肉慾的柔情,有時甚至近乎天真無邪、純潔透明,他戀愛的時候,感情豐富而熱烈,同時又對對方保持著愛護、尊重和體貼。他與華倫夫人長期過著一種純凈的愛情生活,那種誠摯的性質在18世紀的社會生活中是很難見到的。他與葛萊芬麗小姐和加蕾小姐的一段邂逅,是多麼充滿稚氣而又散發出迷人的青春的氣息!他與巴西勒太太之間的一段感情又是那樣溫馨而又潔凈無瑕!他與年輕姑娘麥爾賽萊一道作了長途旅行,始終「坐懷不亂」。他有時也成為情慾的奴隸而逢場作戲,但不久就出於道德感而拋棄了這種游戲。
盧梭說過謊,行過騙,調戲過婦女,偷過東西,甚至有偷竊的習慣。他以沉重的心情懺悔自己在一次偷竊後把罪過轉嫁到女僕瑪麗永的頭上,造成了她的不幸,懺悔自己在關鍵時刻卑劣地拋棄了最需要他的朋友勒·麥特爾,懺悔自己為了混一口飯吃而背叛了自己的新教信仰,改奉了天主教。
盧梭身上,既有崇高優美,也有卑劣丑惡,既有堅強和力量,也有軟弱和怯懦,既有朴實真誠,也有弄虛作假,既有精神和道德的美,也有某種市並無賴的習氣。總之。這不是為了要享受歷史的光榮而繪制出來的塗滿了油彩的畫像,而是一個活生生的復雜的個人。
盧梭追求絕對的真實,把自己的缺點和過錯完全暴露出來,最直接的動機和意圖,顯然是要闡述他那著名的哲理:人性本善,但罪惡的社會環境卻使人變壞。他現身說法,講述自己「本性善良」、家庭環境充滿柔情,古代歷史人物又給了他崇高的思想,「『我』本來可以聽從自己的性格,在『我』的宗教、『我』的故鄉、『我』的家庭、『我』的朋友間,在『我』所喜愛的工作中,在稱心如意的交際中,平平靜靜、安安逸逸地度過自己的一生。『我』將會成為善良的基督教徒、善良的公民、善良的家長、善良的朋友、善良的勞動者。」但社會環境的惡濁,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不平等,卻使他也受到了沾染,以至在這寫自傳的晚年還有那麼多揪心的悔恨。
盧梭特別指出了社會不平等的危害,並力圖通過他自己的經歷,揭示出不平等對人性的摧殘和歪曲。正是他所遇到的不平等、不公正的待遇,正是「強者」的「暴虐專橫」,「摧殘了『我』那溫柔多情、天真活潑的性格」,並「使『我』染上自己痛恨的一些惡習,諸如撒謊、怠惰、偷竊等等」。以偷竊而言,它就是社會不平等在盧梭身上造成的惡果。
盧梭在自己小偷小摸被發現後經常挨打,「漸漸對挨打也就不在乎了」,甚至「覺得這是抵消偷竊罪行的一種方式,『我』倒有了繼續偷竊的權利了。『我』心裡想,既然按小偷來治『我』,那就等於認可『我』作小偷」。盧梭在通過自己的經歷來分析不平等的弊害時,又用同樣的方法來揭示金錢的腐蝕作用。「『我』不但從來不象世人那樣看重金錢,甚至也從來不曾把金錢看做多麼方便的東西」,而認定金錢是「煩惱的根源」。然而,金錢的作用卻又使他不得不把金錢看作「是保持自由的一種工具」,使他「害怕囊空如洗」,這就在盧梭身上造成了這樣一種矛盾的習性:「對金錢的極端吝惜與無比鄙視兼而有之」。
因此,盧梭也曾「偷過七個利物爾零十個蘇」,並且在錢財方面不時起過一些卑劣的念頭,如眼見華倫夫人揮霍浪費、有破產的危險,他就想偷偷摸摸建立起自己的「小金庫」,但一看無濟於事,就改變做法,「好像一隻從屠宰場出來的狗,既然保不住那塊肉,就不如叼走『我』自己的那一分。」從這里,除了可以看到典型盧梭式的嚴酷無情的自我剖析外,就是非常出色的關於社會環境與人性惡的互相關系的辯證法的思想了。在這里,自我批評和懺悔導向了對社會的譴責和控訴,對人性惡的挖掘轉化成了嚴肅的社會批判。正因為這種批判是結合著盧梭自己痛切的經驗和體會,所以也就更為深刻有力。
盧梭用坦率的風格寫自傳,不迴避他身上的人性惡,更為根本的原因還在於他的思想體系。他顯然並不把坦露自己、包括坦露自己的缺點過錯視為一種苦刑,倒是為深信這是一個創舉而自詡。在他看來,人具有自己的本性,人的本性中包括了人的一切自然的要求,如對自由的嚮往、對異性的追求、對精美物品的愛好,等等。正如他把初民的原始淳樸的狀態當作人類美好的黃金時代一樣,他又把人身上一切原始的本能的要求當作了正常的、自然的東西全盤加以肯定。甚至在他眼裡,這些自然的要求要比那些經過矯飾的文明化的習性更為正常合理。在盧梭的哲學里,既然人在精美的物品面前不可能無動於衷,他在《懺悔錄》中幾乎是用與「懺悔」絕緣的平靜的坦然的語調告訴讀者:「直到現在,『我』有時還偷一點我所心愛的小玩藝兒」,完全無視從私有制產生以來就成為道德箴言的「勿偷竊」這個原則,這是他思想體系中的一條線索。
讓-雅克·盧梭從年幼的天真善良,到備受粗暴對待心靈受扭曲而養成了說謊、偷懶、偷竊等惡習;由對人充滿信任重視,到受到包括朋友在內的種種中傷、嫉妒和背叛而變得神經質,充滿猜疑;從對於自然滿是憐愛,到因為身心受到種種不幸創傷而疲於奔命,無暇顧及自然之美;由經過艱辛努力成為著名的作家、思想家,到受守舊勢力迫害使《愛彌兒》、《新愛洛依絲》作品被焚、被禁,乃至人身安全受到死亡威脅;從對於自己祖國情深意切,到由於思想上的民主、進步主張而飽受包括祖國在內的歐洲多國的驅逐、拒絕乃至通緝,盧梭的一生就是一個令人震驚的人性被扼殺史。
另一條線索是:他與天主教神學相反。不是把人看作是受神奴役的對象,而是把人看成是自主的個體,人自主行動的動力則是感情,他把感情提到了一個重要的地位,認為「先有感覺,後有思考」是「人類共同的命運」。因此,感情的真摯流露、感情用事和感情放任,在他看來就是人類本性純朴自然的表現了。盧梭他提倡絕對的個性自由,反對宗教信條和封建道德法規的束縛,他傲視一切地宣稱,那個時代的習俗、禮教和偏見都不值一顧,並把自己描繪成這樣一個典型,宣揚他以個人為中心、以個人的感情、興趣、意志為出發點、一任興之所至的人生態度。這些就是他在《懺悔錄》中的思想的核心,這也是他在自傳中力求忠於自己、不裝假、披露一切的根本原因。而由於所有這一切,他的這部自傳自然也就成為一部最活生生的個性解放的宣言書了。
讓-雅克·盧梭的宗教信仰經歷了新教、天主教最終又改為新教的歷程,但是基督教的本質教義是共通的,原罪的觀念為基督教徒所接受,自己所犯的罪惡由於原罪的存在顯得更加難以寬宥,懊悔心自然而然的產生於「罪人」腦海中;而基督教徒認為上帝作為全知形象會對於自我罪惡進行審判,當然告解懺悔是宗教儀式上重要一環,但是自我內心類似「自省」的的審判也是不可缺少的。原罪意識、審判意識烙印般現於盧梭的作品中。其《懺悔錄》的「懺悔」觀念根源於對原罪意識和審判意識的認同,他那對於自己過往的懺悔具有謙卑和寬容的心態,具有自覺意識,雖然道德完善和自我褒揚的意味濃厚,但是宗教在作品構造上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盧梭作品中的原罪觀念在自我辯解的意味下隱藏的較深,其上帝審判觀念弱於自我審判意識,這與啟蒙主義宣揚的自由平等觀念有關。
《懺悔錄》處處可見作者對於自己所犯罪惡的毫不留情的揭露,涉及方方面面,同時對於這些罪惡具有濃郁的懺悔意識,並反思產生這些罪惡的社會、文化、個人等原因,達到了毫不留情的揭露、真心實意的懺悔、鞭辟入裡的分析、先見之明的改過的諧和境界。
讓-雅克·盧梭的《懺悔錄》體現的「是基於道德品格的自律的懺悔意識」,「上帝」的仁愛與公正觀弱於「自律」規約下的自我個體性和自我裁決觀,因而是一種道德與宗教並重的懺悔文本,並且更加接近於世俗觀念的道德完善。 社會書寫
《懺悔錄》對於社會現實的揭露,對社會風氣、人心世俗、社會發展趨向的揭露同對於自身的揭露一樣,閃爍著毫不留情的鋒芒,同時盧梭倡導的返歸自然的主張帶有明顯的平民主義立場。
《懺悔錄》中的社會書寫具有顯在和潛在的兩條線索。顯在線索,即盧梭對於封建社會由盛而衰時代的社會風俗、封建特權、教會制度、巴黎沙龍、宮廷斗爭等的書寫,而潛在的則是以盧梭在「懺悔」個人成長軌跡時所隱含的自我良好美德被玷污的社會原因為線索。
由於盧梭用第一人稱行文,主觀隨意性特別強,客觀風俗社會描寫僅僅作為個人隨感的陪襯出現,所以顯在描寫點綴於主人公忙碌而不幸的一生之中,而潛在描寫則令人印象深刻。
他敘述自己沒有受過正規教育,除了幼年時代的短暫家教之外,其掌握的知識幾乎全靠自學,因此在社會漂泊中養成了種種惡習,所影射的是當時對於普通平民教育的缺失。他回憶自己收養了一個十一二歲的威尼斯小姑娘安佐蕾塔,其動機為金屋藏嬌,雖然最後他良心發現,但是還是可見當時民眾賣兒鬻女的悲慘,人性人權的被踐踏之嚴重。他游歷法國鄉村時所見到的農民因為懼怕「稅吏」、「酒耗子」等苛捐雜稅的執行者,竟然不敢享用自己用汗水換來的食物和美酒,其潛在的對於封建制度的「難以平息的仇恨」不言而喻。
同時,《懺悔錄》中社會書寫的目的也很明確,即社會黑暗面的存在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不平等是導致盧梭自己流離半世,人性扭曲的誘因,社會理應為個人罪惡負責。社會書寫使得《懺悔錄》避免流於個人憤懣的抒發和自我意味過濃的弊端,具有一定的人文關懷和社會批判意味,使得作品更具有啟蒙意味。
作品敘述
(一)小說式的敘述
這一類敘述中所涉及的記憶往往是愉悅的。也最能體現《新愛洛伊斯》、《愛彌兒》作者的藝術習慣。它們被作者置於放大鏡下,細致斟酌,用大量細節、分析,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然而,這里提到的人和事卻完全不能和作者實際相處的時間相吻合。這些人是他的鄰居、短暫的愛人、早年的保護者,在外人看來,並非作者一生中常相伴的關鍵人物。但作者花大量筆墨去描繪那些小往事,試圖表現出永恆的含義,甚至人物的音色、相交的目光、衣服最小的褶皺都被一一記錄。
在這個類別的敘述中,涉及到華倫夫人、巴塞爾夫人、格拉芬耶和加萊小姐、威尼斯的交際花、烏德托夫人等。作者突出了和以上人物的情感和友誼,幾乎每一個場景都可以獨立成為一個微小說,一個完整的夢境。這些敘述都會涉及到鮮明的人物形象、戲劇化的場景和詩意的氛圍。
1、鮮明的人物形象
比如華倫夫人「與本世紀同時誕生,已經28歲了。她風韻猶存,她的神情親切而溫柔,雙目含情,有著天使般的微笑,嘴和我的嘴一般大小,灰白色的頭發有一種罕見的美,隨意攏一攏便光彩照人。她身材不高,有點矮。」又說到烏德托夫人,「年近30,說不上太美;臉上有雀斑;肌膚也不細膩,眼睛因為近視而有點圓突。一頭烏黑濃密的長發,天然捲曲,垂及大腿。她身材小巧玲瓏,舉手投足顯出既笨拙又高雅的氣質,她的思想極為純朴,惹人喜愛;快樂、輕率和天真在她身上結合得恰到好處」。
2、戲劇化的場景
小盧梭和表哥種樹的英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兩個小朋友模仿朗貝西埃先生種樹,然而選的位置不對,小樹馬上面臨枯死。於是他們就發明了一種引水溝將他澆灌胡桃樹的水偷偷引了過來,故事最終以朗貝西埃先生的大叫和他妹妹的大笑結束。作者不惜大筆墨饒有興味地講述這個孩童時代的惡作劇。採用戲劇的開場一般吆喝眾人觀看,將回憶寫成了一個充滿激情的羅馬英雄般的壯舉:「啊,你們,對於平台上的胡桃樹的來龍去脈很好奇的讀者們,聽聽我說這段可怕的悲劇吧。希望你們盡可能得不要顫抖」。
另一個例子,盧梭和華倫夫人的愛情故事。作者用記述歷史傳奇般的手法開始這個故事:「人家對我說她剛出門,上教堂去了。那天是1728年的聖枝主日。我立即追了上去:我見到她,等了等,同她談了話,我大概還記得這個地方;此後我在那兒灑下過許多的眼淚,親吻過那個地方。我為什麼不可以用金欄桿把這個幸福之地給圍將起來。為什麼不讓全世界的人來朝拜它!」這段話流傳久遠,深入法國讀者的心,後來甚至確實在1928年,為紀念盧梭與華倫夫人相見200周年,在盧梭所描繪的地方建起了金欄桿。
3、詩意的氛圍
盧梭的童年是被「溫柔和簡朴」的風景所包圍的。作者描繪了一幅寧靜的風景畫:在燕子的呢喃和蘇桑姑姑的小曲陪伴中,小盧梭在他父親的陪伴下寧靜地閱讀。至於和烏德托夫人的相遇,則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在涼爽的樹影下,在夜鶯的歌聲和潺潺溪流中。幾乎在第一大類的事件敘述中,作者都有意營造了詩情畫意般的氛圍,往往通過美好的大自然作為烘托,開始講述將要發生的動人故事。這種在作品中穿插大量自然風光的寫作特點,是盧梭從寫作小說《新愛洛伊斯》開始的,而在當時十八世紀的文學作品中並不多見,這也是為什麼後人尊盧梭為浪漫主義文學先驅的原因之一。
(二)辯詞式的敘述
這一類記憶,往往出現在支離破碎的敘述中。作者不再給我們呈現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而是寥寥數語,勾勒一個漫畫般的側影。然而恰恰相反的是,這里所提到的人和作者相處甚密,在作者的生活中起重要的作用。尤其涉及他的老朋友們,之後對於盧梭而言,他們成了他的敵人,陰謀集團,壓迫他的社會勢力:狄德羅、格里姆、埃皮奈夫人、奧爾巴赫等等。
狄德羅是盧梭青年時代以來長久扶持的朋友;埃皮奈夫人被公認為盧梭一生最重要的保護人,從相識到友誼的破裂共同經歷了十五個年頭。然而他們的形象在《懺悔錄》中甚少提及,提到的時候也是片段、破碎的。這些敘述模糊不清,和第一類所提到的濃墨重彩、興趣盎然的描述有天壤之別。這一部分的記憶,完全被抽離了色彩和詩意。取而代之的是不休的解釋、辯解、誓言、證據。致使敘述的內容空洞乾枯,貧乏無趣。雖然在篇幅和重要性上不亞於第一類記憶,但作者諱莫如深的藝術處理方式,使這部分所表現的「感情鏈」如同處於灰暗的地帶,而「自我」也隨之陷於陰影之中有意隱去。這部分敘述表現出以下特點:
1.模糊的人物形象
他們的蹤影往往被低落的語氣帶出,顯得隱隱撞撞,模糊難辨,始終處於影子中一般:「當我來的時候,談話就隨之結束了。他們聚在一起,竊竊私語,唯有我不知和誰說話才好」。讓-雅克·盧梭從未正面敘述他們的音容笑貌,他們總是以「單獨的會談」,「在小路一角」出現,他們的秘密,是「從來不為人知和壞心眼的」。狄德羅被描繪得冷漠無情且不守信用;埃皮奈夫人則總愛搜查泰蕾莎(盧梭的妻子)的籃子,至於格里姆,全然忘記盧梭對他在病中的照看,對他投以輕蔑和反對。
2.無情節內容的場景
這一類人物的出現和事件的交代是沒有具體情節可言的。好友狄德羅首次出現在書中就平淡無味,刻意迴避「我從我朋友羅甘先生那裡認識了我的朋友,其中就有狄德羅,之後我會有很多地方講到他」,然而,一章結束之後,讓-雅克·盧梭並未如前述詳細講講他和狄德羅,而是簡簡單單地說:「雖然從威尼斯回來,我沒有講到狄德羅,也沒有講到我的朋友羅甘,我並沒有忽略他們,之後我尤其和第一位朋友建立了緊密的聯系。」在接下去的敘述中,狄德羅和盧梭的友情並未能合盤托出,作者似乎並無意提及,總是零星片語順帶點到,全然未能有記述小時候和表哥種樹一樣的完整故事情節了。
3.辯解的氛圍
第二大類的記憶也同時被剝奪了恬靜的自然美景的烘托。相反,急促重復的辯解不絕於耳。「我的朋友們和我的相識把我這頭孤僻的熊當成了綿羊」,「我很不樂意看到一個比我年齡小的人竟然像控制孩子一樣控制我」。這樣叨叨絮絮的抱怨充滿全篇,不時打斷敘述的進程,將這一大類的記憶包裹上了一層灰色的迷霧。
這些一來一回的信件隔斷了通暢的敘述,令自傳的可讀性和趣味性降低。
(三)被隱藏的記憶
這一類記憶,原本或許該出現在作者的敘事中,卻被作者所掩蓋甚至隱藏了。對盧梭本人毫無了解的粗心讀者幾乎完全會被作者蒙在鼓裡。而恰恰這些又是盧梭同時代讀者們期待作者給出清楚交代的問題。從這里我們可以充分證實作者在處理事實素材時的方式,這種出現在素材選擇時的裂痕,有時恰恰是可以充分反映傳主本人思想和個性的重要事件。
這件丑聞被伏爾泰在《公民的情感》的小冊子中曝光。而作為當事人,盧梭在若干年後,才在發表的書信集中公開懺悔。《懺悔錄》中只蜻蜓點水透露了此事,寫到泰蕾莎懷孕,他略有悔意。在這件罪上欲蓋彌彰,疏於辯解,和作者在自傳開篇時信誓旦旦要完全揭露自己的態度是不相符的。作者曾花大量場面,過度嚴肅的態度去寫他所犯下的眾多小錯誤,偷竊絲帶,拋棄同行的人,貪心別人的衣服,都言辭鑿鑿,悔恨切切。而這些對小錯誤的反省或許都如障眼法一般,掩蓋了他所犯下的更大的錯誤。

⑷ 《懺悔錄》的主要情節和內容梗概 。

著作內容梗概與淺析 《懺海錄》就是這樣一個激進的平民思想家與反動統治激烈沖突的結果。它是一個平民知識分子在封建專制壓迫面前維護自己不僅是作為一個人、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普通人的人權和尊嚴的作品,是對統治階級迫害和污衊的反擊。它首先使我們感到可貴的是,其中充滿了平民的自信、自重和驕傲,總之,一種高昂的平民精神。 由於作者的經歷,他有條件在這部自傳里展示一個平民的世界,使我們看到十八世紀的女僕、聽差、農民、小店主、下層知識分子以及盧梭自己的平民家族:鍾表匠、技師、小資產階級婦女。把這樣多的平民形象帶進十八世紀文學,在盧梭之前只有勒·薩日。但勒·薩日在《吉爾·布拉斯》中往往只是把這些人物當作不斷蔓延的故事情節的一部分,限於描寫他們的外部形象。盧梭在《懺悔錄》中則完全不同,他所注重的是這些平民人物的思想感情、品質、人格和性格特點,雖然《懺悔錄》對這些人物的形貌的描寫是很不充分的,但卻足以使讀者了解十八世紀這個階層的精神狀況、道德水平、愛好與興趣、願望與追求。在這里,盧梭致力於發掘平民的精神境界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自然淳樸的人性、值得贊美的道德情操、出色的聰明才智和健康的生活趣味等等。他把他平民家庭中那親切寧靜的柔情描寫得多麼動人啊,使它在那冰冷無情的社會大海的背景上,象是一個始終召喚著他的溫情之島。他筆下的農民都是一些朴實的形象,特別是那個冒著被稅吏發見後就會被逼得破產的拿出豐盛食物款待他的農民,表現了多麼高貴的慷慨;他遇到的那個小店主是那麼忠厚和富有同情心,竟允許一個素不相識的流浪者在他店裡騙吃了一頓飯;他親密的夥伴、華倫夫人的男僕阿奈不僅人格高尚,而且有廣博的學識和出色的才幹;此外,還有「善良的小夥子」平民樂師勒·麥特爾、他的少年流浪漢朋友「聰明的巴克勒」、可憐的女僕「和善、聰明和絕對誠實的」瑪麗永,他們在那惡濁的社會環境里也都發散出了清新的氣息,使盧梭對他們一直保持著美好的記憶。另一方面,盧梭又以不加掩飾的厭惡和鄙視追述了他所遇見的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中的各種人物:「羹匙」貴族的後裔德·彭維爾先生「不是個有德的人」;首席法官西蒙先生是「一個不斷向貴婦們獻殷勤的小猴子」;教會人物幾乎都有「偽善或厚顏無恥的丑態」,其中還有不少淫邪的色情狂;貴婦人的習氣是輕浮和寡廉鮮恥,有的「名聲很壞」;至於巴黎的權貴,無不道德淪喪、性情刁鑽、偽善陰險。在盧梭的眼裡,平民的世界遠比上流社會來得高尚、優越。早在第一篇論文中,他就進行過這樣的對比:「只有在莊稼人的粗布衣服下面,而不是在廷臣的綉金衣服下面,才能發現有力的身軀。裝飾與德行是格格不入的,因為德行是靈魂的力量。」這種對「布衣」的崇尚,對權貴的貶責,在《懺悔錄》里又有了再一次的發揮,他這樣總結說:「為什麼我年輕的時候遇到了這樣多的好人,到我年紀大了的時候,好人就那樣少了呢?是好人絕種了嗎?不是的,這是由於我今天需要找好人的社會階層已經不再是我當年遇到好人的那個社會階層了。在一般平民中間,雖然只偶爾流露熱情,但自然情感卻是隨時可以見到的。在上流社會中,則連這種自然情感也完全窒息了。他們在情感的幌子下,只受利益或虛榮心的支配。」盧梭自傳中強烈的平民精神,使他在文學史上獲得了他所獨有的特色,法國人自己說得好:「沒有一個作家象盧梭這樣善於把窮人表現得卓越不凡。」 當然,《懺悔錄》中那種平民的自信和驕傲,主要還是表現在盧梭對自我形象的描繪上。盡管盧梭受到了種種責難和攻擊,但他深信在自己的「布衣」之下,比「廷臣的綉金衣服」下面更有「靈魂」和「力量」。在我們看來,實際上也的確如此。他在那個充滿了虛榮的社會里,敢於公開表示自己對於下層、對於平民的深情,不以自己「低賤」的出身、不以他過去的貧寒困頓為恥,而宣布那是他的幸福年代,他把淳樸自然視為自己貧賤生活中最可寶貴的財富,他驕傲地展示自己生活中那些為高貴者的生活所不具有的健康的、閃光的東西以及他在貧賤生活中所獲得、所保持著的那種精神上、節操上的豐采。 《懺悔錄》就這樣呈現出一個淳樸自然、豐富多彩、朝氣蓬勃的平民形象。正因為這個平民本身是一個代表人物,構成了十八世紀思想文化領域里一個重大的社會現象,所以《懺悔錄》無疑是十八世紀歷史中極為重要的思想材料。它使後人看到了一個思想家的成長、發展和內心世界,看到一個站在正面指導時代潮流的歷史人物所具有的強有力的方面和他精神上、道德上所發出的某種詩意的光輝。這種力量和光輝最終當然來自這個形象所代表的下層人民和他所體現的歷史前進的方向。總之,是政治上、思想上、道德上的反封建性質決定了《懺悔錄》和其中盧梭自我形象的積極意義,決定了它們在思想發展史上、文學史上的重要價值。 假如盧梭對自我形象的描述僅止於以上這些,後人對他也可以滿足了,無權提出更多的要求。它們作為十八世紀反封建的思想材料不是已經相當夠了嗎?不是已經具有社會階級的意義並足以與蒙田在《隨感集》中對自己的描寫具有同等的價值嗎?但是,盧梭做得比這更多,走得更遠,他遠遠超過了蒙田,他的《懺悔錄》有著更為復雜得多的內容。 盧梭在《懺悔錄》的另一個稿本中,曾經批評了過去寫自傳的人「總是要把自己喬裝打扮一番,名為自述,實為自贊,把自己寫成他所希望的那樣,而不是他實際上的那樣」。十六世紀的大散文家蒙田在《隨感集》中不就是這樣嗎?雖然也講了自己的缺點,卻把它們寫得相當可愛。盧俊對蒙田頗不以為然,他針鋒相對地提出了一個哲理性的警句:「沒有可憎的缺點的人是沒有的。」這既是他對人的一種看法,也是他對自己的一種認識。認識這一點並不太困難,但要公開承認自己也是「有可憎的缺點」,特別是敢於把這種「可憎的缺點」披露出來,卻需要絕大的勇氣。人貴有自知之明、嚴於解剖自己,至今不仍是一種令人敬佩的美德嗎?顯然,在盧梭之前,文學史上還沒有出現過這樣一個有勇氣的作家,於是,盧梭以藐視前人的自豪,在《懺悔錄》的第一段就這樣宣布:「我現在要做一項既無先例、將來也不會有人仿效的艱巨工作。我要把一個人的真實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這個人就是我。」 盧梭實踐了他自己的這一諾言,他在《懺悔錄》中的確以真誠坦率的態度講述了他自己的全部生活和思想感情、性格人品的各個方面,「既沒有隱瞞絲毫壞事,也沒有增添任何好事……當時我是卑鄙齷齪的,就寫我的卑鄙齷齪;當時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寫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他大膽地把自己不能見人的隱私公之於眾,他承認自己在這種或那種情況下產生過一些卑劣的念頭,甚至有過下流的行徑。他說過謊,行過騙,調戲過婦女,偷過東西,甚至有偷竊的習慣。他以沉重的心情懺悔自己在一次偷竊後把罪過轉嫁到女僕瑪麗永的頭上,造成了她的不幸,懺悔自己在關鍵時刻卑劣地拋棄了最需要他的朋友勒·麥特爾,懺悔自己為了混一口飯吃而背叛了自己的新教信仰,改奉了天主教。應該承認,《懺悔錄》的坦率和真誠達到了令人想像不到的程度,這使它成了文學史上的一部奇書。在這里,作者的自我形象並不只是發射出理想的光輝,也不只是裹在意識形態的詩意里,而是呈現出了驚人的真實。在他身上,既有崇高優美,也有卑劣丑惡,既有堅強和力量,也有軟弱和怯懦,既有朴實真誠,也有弄虛作假,既有精神和道德的美,也有某種市並無賴的習氣。總之。這不是為了要享受歷史的光榮而繪制出來的塗滿了油彩的畫像,而是一個活生生的復雜的個人。這個自我形象的復雜性就是《懺悔錄》的復雜性,同時也是《懺悔錄》另具一種價值的原因。這種價值不僅在於它寫出了驚人的人性的真實,是歷史上第一部這樣真實的自傳,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用盧梭自己的話來說,「可以作為關於人的研究——這門學問無疑尚有待於創建——的第一份參考材料;」而且它的價值還在於,作者之所以這樣做,是有著深刻的思想動機和哲理作為指導的。 盧梭追求絕對的真實,把自己的缺點和過錯完全暴露出來,最直接的動機和意圖,顯然是要闡述他那著名的哲理:人性本善,但罪惡的社會環境卻使人變壞。他現身說法,講述自己「本性善良」、家庭環境充滿柔情,古代歷史人物又給了他崇高的思想,「我本來可以聽從自己的性格,在我的宗教、我的故鄉、我的家庭、我的朋友間,在我所喜愛的工作中,在稱心如意的交際中,平平靜靜、安安逸逸地度過自己的一生。我將會成為善良的基督教徒、善良的公民、善良的家長、善良的朋友、善良的勞動者。」但社會環境的惡濁,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不平等,卻使他也受到了沾染,以至在這寫自傳的晚年還有那麼多揪心的悔恨。他特別指出了社會不平等的危害,在這里,他又一次表現了他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中的思想,把社會生活中的不平等視為正常人性的對立面,並力圖通過他自己的經歷,揭示出這種不平等對人性的摧殘和歪曲。他是如何「從崇高的英雄主義墮落為卑鄙的市並無賴」呢?正是他所遇到的不平等、不公正的待遇,正是「強者」的「暴虐專橫」,「摧殘了我那溫柔多情、天真活潑的性格」,並「使我染上自己痛恨的一些惡習,諸如撒謊、怠惰、偷竊等等」。以偷竊而言,它就是社會不平等在盧梭身上造成的惡果。盧梭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人是處於一種「平等、無憂無慮的狀態」中,「所希望的又可以得到滿足的話」,那麼又怎麼會有偷竊呢?既然「作惡的強者逍遙法外,無辜的弱者遭殃,普天下皆是如此」,那麼怎麼能夠制止偷竊的罪行呢?對弱者的懲罰不僅無濟於事,反而更激起反抗,盧梭在自己小偷小摸被發現後經常挨打,「漸漸對挨打也就不在乎了」,甚至「覺得這是抵消偷竊罪行的一種方式,我倒有了繼續偷竊的權利了……我心裡想,既然按小偷來治我,那就等於認可我作小偷」。盧梭在通過自己的經歷來分析不平等的弊害時,又用同樣的方法來揭示金錢的腐蝕作用,他告訴讀者:「我不但從來不象世人那樣看重金錢,甚至也從來不曾把金錢看做多麼方便的東西」,而認定金錢是「煩惱的根源」。然而,金錢的作用卻又使他不得不把金錢看作「是保持自由的一種工具」,使他「害怕囊空如洗」,這就在他身上造成了這樣一種矛盾的習性:「對金錢的極端吝惜與無比鄙視兼而有之」。因此,他也曾「偷過七個利物爾零十個蘇」,並且在錢財方面不時起過一些卑劣的念頭,如眼見華倫夫人揮霍浪費、有破產的危險,他就想偷偷摸摸建立起自己的「小金庫」,但一看無濟於事,就改變做法,「好像一隻從屠宰場出來的狗,既然保不住那塊肉,就不如叼走我自己的那一分。」從這些敘述里,除了可以看到典型盧梭式的嚴酷無情的自我剖析外,就是非常出色的關於社會環境與人性惡的互相關系的辯證法的思想了。在這里,自我批評和懺悔導向了對社會的譴責和控訴,對人性惡的挖掘轉化成了嚴肅的社會批判。正因為這種批判是結合著盧梭自己痛切的經驗和體會,所以也就更為深刻有力,它與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中對於財產不平等、社會政治不平等的批判完全一脈相承,這一部論著以其傑出的思想曾被恩格斯譽為「辯證法的傑作」。

⑸ 法律作文

【熱門】法律作文七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法律作文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法律作文 篇1

法律,調整社會關系,保護合法權益。維護公共秩序,大到國家的政治生活,小到個人的家庭生活,處處都有法律的身影。

法律的作用也很大,沒有語言,人和人就無法順暢地溝通;沒有規則,人和人便無法正常的交往。作為社會的基本規則,法律為我們設定了行為准許,提供了外部保障,維護著我們的正常生活。

在生活中,這樣的事例也有很多。那一天,我和媽媽一同去樂家超市買菜,路上到了十字路口,我看了看紅綠燈,發現還是黃色,便大聲地對媽媽說:「沖過去啊,我還等著吃排骨呢。」「不行,無論有多麼要緊的事,都不能闖紅燈,不然會造成不堪設想的事件。」媽媽一下子拒絕了,斬釘截鐵地說。

果然,我們才剛走過幾米。突然,耳邊傳來一陣震耳欲聾的碰撞聲,我聽了,好奇地回過頭。這時,媽媽似乎也聽見了,與我一樣回過頭,朝聲音來源的地方看去。只見兩輛一百一紅的汽車相撞在一起,紅色的汽車駕駛員在安全氣囊的降壓下,平穩地坐在位置上,由於沖擊力太大,那個人頭破血流。

再向白色汽車看去,更加慘不忍睹。白色汽車駕駛員雖然也在安全氣囊的保護下,但沖擊力太大,安全氣囊直接爆掉了,駕駛員竟筆直地從車窗破窗飛了出來,墜落在對面紅車子的車頂上,紅色車子的車頂被壓出了一個大坑。而那位車頂上的人流出的血沒過一會兒便把紅色汽車的車頂弄得全是血,紅色在血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刺眼。遠看,彷彿車頂上是一片血泊。

不一會兒,救護車來了,抬走了那兩個人。人們也漸漸散了,但印在地上的血卻更紅了。

每每想到這個場景,我都會心頭一震:真是太恐怖了,從今以後,我們要遵守交通規則,防止發生事故。

法律作文 篇2

電腦在二十一世紀是一種非常普及的電子產品。它可以給我們提供各式各樣的資料,也可以給我們製造娛樂。現在,家家有電腦,處處有網吧,殊不知,電腦也在悄悄的製造慘案。

現在的中小學生特別鍾愛電腦,電腦里各種各樣的游戲讓他們著迷,可以讓他們廢寢忘食的在電腦前坐上幾天幾夜。各種點卡悄然問世,他們瘋狂地購買。限制零花錢、限制上網時間,家長的各種阻撓起不到絲毫作用。因為沒有錢,他們學會了偷和搶。多少花季少年,看見那路途中美麗的蘑菇,那麼絢麗多彩,雖然知道可以置人於死地,卻還有那麼多無知的少年毫不猶豫地採下啊。20xx年4月,三個13歲的少年因為沒錢上網,便一起出動把一個看大門的老人打成重傷,搶走老人身上的67.36元,然後又不慌不忙地找到一個網吧繼續上網。

更有甚者可以手下不留情的把養育自己多年的親人殺死從而繼續上網。難道電腦比一個人還重要麼?只為玩個游戲就可以把一個無辜的或養育自己多年的親人殺死嗎?這真是不可理喻不可思議。他們說好聽點是沉迷游戲不能自拔,說難聽的就是玩物喪志!在他們眼裡,一個人的生命不如可以上網的67.36元值錢嗎?這還罪加一等啊!雖說只是一時沖動,卻一失手成千古恨,這是在人生檔案中一塊擦不掉的黑斑。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法治社會,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法律的嚴重性。或許他們想:我是未成年人,有未成年人保護法,做了這種事法律拿我沒辦法,況且只有這一次。錯了,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他們對法律不以為然。在上網成癮的學生眼裡,法律一文不值,他們竭澤而漁,只顧一時的歡樂,卻不想以後和怎樣的傷心嘆氣,只為了一時的爽快自己,卻不想父母那麼悲痛欲絕的面容!

在瘋狂的網路游戲之後,迎接的卻是夢想的破滅。電腦是非常的好玩,可是他又比我們燦爛的青春重要嗎?有比我們那美好的未來重要嗎?電腦是人們的好幫手,但也可以在一轉念之間變成扼殺少年青春的陰險殺手。本該一個泉一般清純,詩一般唯美,夢一般夢幻,風一般怡人的年齡,卻因為電腦網路而只能在高牆下懺悔。

現實生活中,因沉迷網路而荒廢學業的,因偷錢搶錢以及為了上網而造成的各種不良事件仍數不勝數,而在高牆下懺悔痛哭流涕的不計其數。如果,你不想荒廢學業,不想看到夢想的破滅,更不想在高牆下懺悔的話,那麼請不要採下那美麗而危險的毒蘑菇。

做遵紀守法的好少年,讓我們的未來綻放出最絢麗的光彩!莫讓你的青春因陷入美麗的陷阱而失去華麗光彩!

法律作文 篇3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經說道:「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是的,而他卻正因為盲目的攀比和跟風,因為他那窄小的心胸,不小心踏入了犯罪之門……

這件事發生在小學生身上:一個農村孩子,到城市學校來讀書,正好學校流行一股MP3熱。但是,從他家的經濟情況來看,買一部MP3是十分困難的。由於時常受到一些富家子弟的嘲笑,他終於按納不住自己的虛榮心,借機拿取了同學的MP3。但這被同學們看見了,被誣陷為盜竊,終於他們倆大打出手。他拿起一本書,就砸向同學的額頭,同學的額頭立馬變成了血紅色。父母得知後,連忙向同學道歉。第二天,同學仍然嘲笑他,罵他,憤怒又充滿了他的全身,他順手拾起一塊紅磚,扔向同學,頓時,一股血腥色彌漫在空氣中,天空也染成了血紅色。他犯罪了,同學也變成了植物人,一陣風波,迎接他的卻是鐵窗生涯……

因為錯誤而遭羞辱,因為羞辱而去報復。一件小小的事情,卻釀成了大禍。古人說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大家都犯過錯誤,難免被人論,難免被人瞧不起,但並不能只用武力。拳頭解決,重要的是有知錯就改的決心和毅力呀!

有句名言:「人生的道路還很漫長,但關鍵的只有幾步,只要走好了,就能一生平安初中,在懷抱中茁壯成長;如果走錯了,就會永遠碌碌無為。」我再一次捧起《青少年法律知識本》,久久難以放下。心如巨浪沸涌般,有擔憂,有惋惜,也有寬容……是呀!誰不想坐在高牆之中,誰也不想套上冰冷的手銬,誰都不想走向鐵窗生涯……「盜竊」、「搶劫」、「打鬥」、「上網吧」……地獄之門的罪惡之手伸向了我們青少年。看著一張張枯瘦的臉龐,軀體雖然尚在,可是那魂早已油干燈滅。從「品學兼優」的好孩子,然後到「偷雞摸狗」的差等生,再到「盜竊犯罪」的小偷,都用美麗的色彩偽裝了自己,色彩艷麗的蘑菇往往都是有毒的,無形的陷阱披著艷麗的色彩來誘惑我們,使青少年們一次又一次滑入犯罪深淵……當你被「罪惡」這張大網綁住手腳時,請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而不是讓他給控制,所奴役。切勿讓社會束搏心靈,不要讓無形的陷阱埋葬自己的花樣年華!

是的,法律就在我們身邊。在這個法制社會中,我們每一個青少年都要學會做自己的主人。把握自己,就是把握自己的人生航向;把握自己,就是給自己的未來一片蔚藍晴天。

讓我們一起期待著美好的未來!

法律作文 篇4

提到「法律」這個詞,就會給人以一種權威、崇高、神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習慣、道德一樣,都給人們做著榜樣。正是因為這些「榜樣」的存在,這個社會才會變得有序,人們的正常生活才會受到保障。

作為當代小學生,我們有幸生活在這個改革開放的年代。在改革開放期間,我們也見到了中國法制進度的突飛猛進。雖然法制已經到位,但我們還是要考慮在生活上怎樣與法同行。有人說:「只要我們未到18歲,犯法也是可以的,法律根本管不到我們。」對此,我的回答是:「不!犯罪就如同一朵長滿刺的玫瑰花,美麗誘人。既能讓你流淚,也能讓你流血!」

還有人說:「那隻要不殺人不放火,犯點錯誤總行吧?」

「不,當然不行比如海南省萬寧市17歲學生因持塑料槍搶劫,被判有期徒刑5年。你們說,行嗎?」

同學們,讓我們從小養成好習慣,不危害自己,不危害他人,積極做一些對人民、對社會有意義的事。從今天起,讓我們踏上與法同行的'道路吧!

法律作文 篇5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法紀、,是每個人必須遵守的,而違反了法紀,對自己,對家人,甚至對社會都有不可彌補的害處。法,分為很多種。如:我們最常聽到的交通法。往往在一個闖紅燈的肇事者飛奔過馬路的後幾秒,一場悲慘的交通事故就這樣發生了。

再如:最新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現在,已經禁止了家庭暴力,家長不可以看兒女的私人日記,不然,就是違反了兒女的隱私權。

法,也在校園中。江西一個中學,一位同學在上樓時,因推倒一位學生以致6人死,29人傷的悲劇。最近聽說三個同學在河邊的橋上服葯跳河自殺!一位見義勇為的人救下一位女同學,問起原因,竟是因為老師經常抓著學生的頭發往牆上撞,他們是一自殺來報復老師。

平爺爺曾經說過:法制教育從娃娃抓起。是啊,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希望,但又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群體,如果從小不培養我們的法律意識,不知法,不懂法,不護法,那麼祖國的未來將是一片迷茫!

法律 就在我們身邊,它就像一個隱形的守護神,你找到了它,學會使用它和遵守它,它就會永遠保護你;如果你去違反它,它就會懲罰你。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不要報有僥幸心理,因為法就在我們身邊。

法律作文 篇6

法,你一如巍峨青山的庄嚴;你亦如古老長城的宏偉;你更如凡爾賽宮殿的輝煌與肅穆......

從青天衙門到人民法院,從古至今,不變的是法,不變的是刑。法律是人類為了共同利益,由人類智慧遵循人類經驗所做出的最後成果。法治意味著,政府除非實施眾所周知的規則,否則不得對個人實施強制。

法律即人類在社會層次的規則,社會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規范,以正義為其存在的基礎,以國家的強制力為其實施的手段者。法治和法律要逐漸變得適當寬容以利於社會和諧 . 法律一般限於憲法、法律。法屬於上層建築范疇,決定於經濟基礎,並為經濟基礎服務。法律的目的在於維護有利於統治 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是統治階級實現其統治的一項重要工具。所以,法律是階級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它隨著階級、階級斗爭的產生、發展而產生,法律將隨著階級、階級斗爭的消滅而自行消亡。

當我們回望歷史時,我們會發現每一個朝代的興衰都與法律息息相關。正如古代至聖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以仁為本,這也是我們當古代人所追求的思想。仁是思想核心,是法的基礎,而法律就是仁的外在表現,二者相輔相成。從而實現「創建一個和諧的法制社會」的目標!法律是人類社會實踐智慧的結晶,是為了維護人類正義道德和利益而制定的。就我們個人而言,我們的生活中時刻與法律打交道,往往我們卻忽略了它的存在,這是我們法律意識的體現。比如我們在商場中購買物品時,遇到一些不合格產品,常常有類似於「算了,就當買個教訓吧!」的想法,而不是去撥 12315 這個即熟悉又陌生的號碼來捍衛自己的消費權益。不由得感嘆道,我們公民實在缺乏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意識!也許,這是我們缺乏相應的法律知識,但我們也可以看到商家們對法律存在鑽空的惡劣思想。

做為當代的少年,我們應該加強法律意識的認知,積極捍衛法律尊嚴,以身作則,努力成為一個「四有」青少年!

法律作文 篇7

法律對我們來說是陌生而又熟悉的,說熟悉是因為社會上、校園里、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要遵紀守法,說陌生是因為我們對法律並沒有太多的了解。

我們之所以對法律陌生是因為有些同學以為法律離我們太遙遠,我們又不犯法,知道那麼多又沒什麼用處。其實有些人,就是因為不懂法律才一步步走上犯罪的道路。

平時在學校里,我們主要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對於法律知識接觸的少之又少,就是因為我們接觸的少,才有了下面的故事:

有這樣一個人,他生活在農村,原來讀小學時成績一直在班上是名列前茅的,也通過自己的努力被城裡的重點中學錄取。他來到城裡,對一切事物都好奇,因為城裡的一切都跟農村不一樣,一切事物都那麼新鮮。有一天他路過一個網吧,由於好奇,他就走進去看看,電腦上的畫面吸引了他,從此他愛上了玩游戲。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了,他整個人都沉迷於網路,還經常向同學借錢,後來同學都不願意借給他了,他就找各種理由騙父母的錢。最後沒辦法就開始干違法的事,一開始只是偷同學錢,後來慢慢的只要能弄到錢什麼事都做,殺人的事他也能幹出來。

就是因為他對法律的無知,才讓他一步步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終受到應有的懲罰。

通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法律對我們的重要性,我們需要學習更多的法律知識來保護自己,保護大家。

熱點內容
獨立行使司法權原則 發布:2024-05-17 08:35:13 瀏覽:856
道德的生活 發布:2024-05-17 07:03:08 瀏覽:350
反道德技術 發布:2024-05-17 06:16:48 瀏覽:516
法院谷從榮 發布:2024-05-17 03:46:15 瀏覽:899
最高法院推事 發布:2024-05-17 01:53:06 瀏覽:586
三本法學考公 發布:2024-05-17 00:36:08 瀏覽:404
上海群租房條例 發布:2024-05-16 19:54:44 瀏覽:705
2012年7月勞動法自考試題 發布:2024-05-16 19:20:34 瀏覽:554
道德經弱者 發布:2024-05-16 15:10:01 瀏覽:906
餐飲方面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4-05-16 15:02:50 瀏覽: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