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主義和行為主義經濟法
1. 反壟斷的兩種主要控制模式
法律分析:反壟斷的兩種主要控制模式是:結構主義和行為主義。結構主義的壟斷控制制度,是指為了控制行業集中度而對行業集中狀態進行規范的壟斷控制制度。行為主義的壟斷控制制度是指僅規范占市場支配地位企業的壟斷控制制度,並不關心行業的集中程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 第三條 本法規定的壟斷行為包括: (一)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 (二)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
2. 對心理學三大流派的認識
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心理及其表現的科學,其發展歷程中形成了許多不同的流派。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便是結構主義、行為主義、以及認知觀點三大流派。本文將從認知、人類學、神經科學等多個角度分析這三大流派的特點和差異。
對心理學三大流派的認識
1.結構主義
結構主義是心理學的最早流派之一,他們的研究重點在於研究人類心理的構成,其代表人物為德國心理學家威廉·韋爾特。結構主義認為人的心理是由許多個部分構成並相互作用而成的,這些部分均可通過分析得出,進而得出心理學的總體結構。結構主義的研究方法可以被稱作破碎法,即通過拆分較復雜的心理現象來了解它們的本質。
2.行為主義
行為主義是在結構主義後興起的一種心理學研究方法,他們主張以行為為研究對象,認為行為是能夠被觀察到和量化的,因此在研究人類心理時應該避免主觀臆斷。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為美國心理學家B.F.斯金納。行為主義者關注的是環境與外部刺激如何影響人的行為,他們相信人的行為是受到獎勵和懲罰的,行為主義的研究方法則是通過對行為的觀察、實驗以及模型推理,探究人類行為的規律。
3.認知觀點
認知心理學是在行為主義興起後提出的,它主張研究人的思考過程,將精力集中在人的大腦及其處理信息的方式上。認知心理學的代表人物為美國心理學家George Miller。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是以信息處理模型為基礎,探究人類知覺、記憶、學習等認知過程,並尋求將它們進行模擬與計算。
除此之外,人類學等學科與神經科學也為我們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心理學三大流派。人類學家弗蘭茨·鮑亨認為人類是一種復雜的文化物種,而心理學則從這個角度研究人類個體怎樣生活於文化之中,他們將心理學研究的核心轉向研究符號的文化和象徵意義的轉移。神經科學家的研究則關注於神經通路、神經元及其之間的聯系、信號的傳遞等,以此解釋情緒、記憶、思考等大腦活動,並加深對認知過程的理解。
綜上所述,結構主義、行為主義、以及認知觀點三大流派各有不同的研究重點和方法,其核心思想各不相同。從不同角度研究心理學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人類心靈世界,以及理解和解決人類面臨的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