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按合同法農民工受傷後

按合同法農民工受傷後

發布時間: 2025-05-02 18:31:58

㈠ 《勞動合同法》里農民工的保險待遇有哪些

一、醫療保險待遇
(一)醫療費 第29條第3款
1、標准: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2、要求:(1)在簽有服務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治療;(2) 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准
(二) 伙食補助費 第4款
1、標准:本單位因公出差伙食補助標準的70%。
2、要求: 住院期間。
(三)食宿交通費 第4款
1、標准: 本單位職工因公出差標准報銷
2、要求:(1)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2)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
(四)康復治療費 第6款
1、標准: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2、要求:( 1)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進行;(2)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准
(五)輔助器具費 第30條
1、標准: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2、要求:( 1)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需要,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2)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
(六) 停工留薪 第31條
1、標准: 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
2、要求:(1)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2)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七)生活護理費 第31條
1、標准: 完全不能自理,統籌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
大部分不能自理統籌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40%
部分不能自理,統籌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
2、要求:(1)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2)已評定傷殘等級並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
(八)工傷復發的費用 第36條
1、標准:享受本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和第三十一條規定的工傷待遇。
2、要求:工傷職工工傷復發確認需要治療的
二、傷殘保險待遇
(一)傷殘補助金
1、標准:一級 27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級 25個月的本人工資 三級 23個月的本人工資 四級21個月的本人工資
2、要求:(1)評定傷殘等級後,停發醫療待遇。(2)致殘被鑒定一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3)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一次性支付
(二)傷殘津貼
1、標准:一級 本人工資的90% ; 二級 本人工資的85% ;三級 本人工資的80% ;四級 本人工資的75%。
2、要求:(1)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按月支付;(2)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3)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停發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4)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三)傷殘補助金
1、標准: 五級 18個月的本人工資 ;六級 16個月的本人工資。
2、要求: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一次性支付。
(四)傷殘津貼
1、標准:五級 本人工資的70% ;六級 本人工資的60%。
2、要求:(1)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2)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並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3)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五)工傷醫療補助金及傷殘就業補助金
1、標准:五級、 六級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2、要求: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
(六)傷殘補助金
1、標准:七級 13個月的本人工資 ;八級 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 9個月的本人工資 ;十級 7個月的本人工資。
2、要求: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按傷殘等級一次性支付
(七)醫療補助金及傷殘就業補助金
1、標准:七級、八級、九級、十級 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2、要求: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
(八)傷殘津貼 第43條
按照新認定的傷殘等級享受傷殘津貼待遇 職工再次發生工傷,根據規定應當享受傷殘津貼的
三、工亡保險待遇 第37條
(一)喪葬補助金
標准: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
1、按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工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
2、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
3、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
4、 供養親屬范圍:
( 1)職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2)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撫養關系的繼子女,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遺腹子女;(3)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撫養關系的繼父母;(4)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撫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5、 申請供養親屬撫恤金條件
依靠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並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二)工亡職工配偶男年滿6O周歲、女年滿55周歲的;(三)工亡職工父母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的;(四)工亡職工子女未滿18周歲的;(五)工亡職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滿60周歲,祖母、外祖母年滿55周歲的;(六)工亡職工子女已經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其孫子女、外孫子女未滿18周歲的;(七)工亡職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滿18周歲的。
6、 停止享受撫恤金待遇的情形 (一)年滿18周歲且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二)就業或參軍的;(三)工亡職工配偶再婚的;(四)被他人或組織收養的;(五)死亡的。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1、標准: 為48個月至60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2、要求:(1)傷殘職工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 其直系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待遇 ;(2)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死亡的 其直系親屬可以享受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的喪葬補助金、第(二)項規定的供養親屬撫恤金的待遇。
四、因工外出時發生事故或在搶險救災中下落不明的 第39條
1、職工因工外出期間發生事故或者在搶險救災中下落不明的,從事故發生當月起3個月內照發工資;
2、從第4個月起停發工資,由工傷保險基金向其供養親屬按月支付供養親屬撫恤金。
3、生活有困難的,可以預支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50%。
4、職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按照本條例第三十七條職工因工死亡的規定處理。

㈡ 工傷可以「私下和解」嗎簽訂的「私了」協議有效嗎

農民工的工傷大都私了完事,很多人埋冤自己不小心,只要老闆面子上過得去,一般就不再追究了。其實在遇到類似情況最好去咨詢一下律師,能夠討要到一個相對公平合理的補償。

山東遠拓律師事務所徐廣磊律師以案說法

楊某系A公司工人,某天楊某在廠區工作時被公司車輛撞傷,造成右脛腓遠端骨折。住院治療期間,A公司與楊某經過協商,就賠償問題簽訂了一份書面協議。協議約定:A公司一次性補償楊某2萬元,楊某自動放棄對公司的工傷賠償要求和訴訟權,以及其他任何賠償要求。如果楊某違約,退還該公司2萬元並支付1萬元違約金;若公司違約,另補償楊某1萬元。

協議簽訂後,楊某拿到該公司的賠償金。後楊某受傷治療完畢,其傷情經當地市工傷保險行政部門認定為工傷,構成九級傷殘。楊某覺得公司賠得太少,便向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賠償申請,該仲裁委員會仲裁裁決該公司支付楊某停工留薪期工資、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等費用,並裁決楊某與該公司之間解除勞動關系。A公司不服訴至法院,法院經審理認為協議內容違反法律規定,屬無效協議。判令A公司向楊某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資、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等共計53658元,折抵該公司已付的2萬元,該公司仍需支付楊某各項賠償33658元。

徐廣磊律師解析

本案的關鍵點有兩點:

第一,楊某系在工作時間、工作地點內因為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4條第1項之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但楊某受傷後,A公司未為其向工傷保險行政機構申報工傷而與其達成和解協議。我國已經建立工傷傷亡事故和處理制度,根據《勞動法》及相關法律規定,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和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對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傷亡事故和勞動者的職業病狀況進行統計、報告和處理。A公司未給楊某受傷申報工傷,而直接與其和解,系違反國家強制性規定的行為,當然無效。

第二,即使A公司與楊某可以達成和解協議,但本案中所簽訂的和解協議本身也有不合法之處,即數額上的明顯失當。協議約定的補償款僅2萬元。協議時間為楊某住院期間,換言之,達成協議時,楊某的醫療費還未固定,具體數額不清。但結合醫療實際,楊某右脛腓遠端骨折,其醫療費用可能就會超過2萬元,並且楊某受傷後還存在護理、營養、誤工等損失,結合傷情及楊某本人工資,其累計數額一定會超過2萬元的標准。由此看來,協議達成的2萬元補償款明顯是小於楊某自己的損失,嚴重顯失公平。我國《合同法》規定,顯失公平的合同為可撤銷合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賦予追索工傷保險待遇給付數額不當的勞動者向法院申請變更的權利。因此,約定補償金額明顯低於勞動者通過正常的工傷申報程序能夠獲得的法定賠償款的和解協議,勞動者有權撤銷或變更。

擅長民間金融領域法律風險防控、刑事辯護、交通事故案件、婚姻家庭繼承案件、勞動工傷案件、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等

徐廣磊律師支招

在企業實務中,上述案件並不是罕見個案,「私下和解」越來越多地運用在實踐中,即便和解案件數量眾多,但無論是用人單位還是勞動者本身,和解協議雖然已經達成,卻都免不了是否能夠案結事了的擔憂與「好像被佔便宜」的糾結心理。那麼,勞動者發生工傷以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就工傷賠償私下和解到底是否有效?換言之,如何達成合法有效的和解協議?

1.傷亡事故上報手續、工傷申報程序是法律規定企業的強制性義務,是發生工傷後企業單位首先應當進行的工作。跳過這一程序而達成的調解協議在時效范圍內不被法律所保護,這也就意味著「私下和解」隨時可能面臨著被推翻的可能。若之後進入仲裁、法院審理階段,企業面臨的不僅是增加賠付金額,還有可能被勞動部門施以行政處罰。

2.工傷發生後,企業履行向上級和工傷部門的申報義務後,再行與受傷的勞動者本人達成和解協議,這樣的協議是為法律所允許的。一些未給勞動者繳納保險金的非全日制勞動工作制的企業可以按照相關規定,作出既節約程序時間,又節約訴訟成本,還能適當減少企業損失的工傷和解協議。

徐廣磊律師補充

3.在上述申報手續完成的前提下達成的工傷和解協議,為了保證其合法性,還應當注意其合理性。根據《合同法》第54條的規定,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1)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2)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除此之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0條也規定,對於追索勞動報酬、養老金、醫療費及工傷保險待遇、經濟賠償金及其他相關費用等案件,給付數額不當的,人民法院予以變更。綜合上述兩條法律規定,工傷和解協議約定的和解金額明顯低於法定賠償標准,屬於顯失公平,受工傷的勞動者有權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撤銷該協議或直接按照法定標准變更賠償數額。

綜上所述,「私下和解」只要程序合法、數額得當,不失為企業與勞動者調解彼此良好關系的有力手段。

熱點內容
鳳縣人民法院院長 發布:2025-05-03 06:14:47 瀏覽:701
法院聯系電話 發布:2025-05-03 06:04:13 瀏覽:861
鼻骨骨折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3 05:50:22 瀏覽:813
用郵件發規章制度有用么 發布:2025-05-03 05:50:19 瀏覽:450
跨國公司觸犯東道國法律案例 發布:2025-05-03 05:49:42 瀏覽:978
道德壺 發布:2025-05-03 05:40:31 瀏覽:543
萬民法側重 發布:2025-05-03 05:39:40 瀏覽:162
鹽湖區法院法官 發布:2025-05-03 05:39:40 瀏覽:519
踐行政法思想 發布:2025-05-03 05:39:01 瀏覽:560
王全興勞動法第四版pdf 發布:2025-05-03 05:36:02 瀏覽: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