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民法通則合同法137條

民法通則合同法137條

發布時間: 2025-05-02 21:48:26

① 怎麼理解我國《民法通則》的第137條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

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債務人獲得訴訟時效抗辯權。

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債務人獲得訴訟時效抗辯權。在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內,權利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就強制義務人履行所承擔的義務。

在法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後,權利人行使請求權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護。,訴訟時效屆滿後,義務人雖可拒絕履行其義務,權利人請求權的行使僅發生障礙,權利本身及請求權並不消滅。當事人超過訴訟時效後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1)民法通則合同法137條擴展閱讀:

訴訟時效的計算:

1、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的六十日內(不含不可抗力而中斷的期間)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勞動仲裁;不服或者部分不服勞動仲裁裁決;自收到仲裁裁決之日起十五日內(即仲裁裁決生效日之前)。

2、對於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傳喚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縣內的指定地點或者到他的住處進行訊問,但是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

3、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拘留後,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以外,應當把拘留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在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或者他的所在單位。

② 怎麼理解我國《民法通則》的第137條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

第一:二十年是權利的最長保護期。它從權利被侵犯那天起算,20年後的同一天截止,是不變期間。訴訟時效是屬於被侵權人訴諸法律保護權利的勝訴權,過了訴訟時效,沒有特殊情況的只能敗訴。

第二:可延長的是訴訟時效期間。,因為可能存在一種情況,即當權力人知道自己的權力受到侵害時,訴訟時效才剛開始計算,但是卻過了最長的保護期。所以有點的時候也要考慮一下這些人的權力。

以下是知識點:

除斥期間:主要來源於法定(如可撤銷的法律行為在1年內可撤銷,就是指法律規定除斥期間為1年)。

也可以來源於約定(如合同約定的解除事由成立時,余李所約定的可以要求解除合同的期間),是不變期間,不能中止、中斷、延長,效果是期間屆滿,權利消失(主要是形成權,如撤銷權、解除權)。

訴訟時效:來源於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依據法律,可以中斷中止延長,效果是產生訴訟時效抗辯權。

比如借款後,訴訟時效屆滿,債權人仍然可以起訴要求還債,法院仍然受理,但如果債務人在法庭上提出訴訟時效屆滿且證實,法官就會判債權人敗訴。

當然,如果債權人不願意提,或忘了提,法官發現訴訟時效屆滿,也不得主動適用。

訴訟時效包括一般訴訟時效和特殊訴訟時效。一般訴訟時效是2年,除了法律另有規定的,都適用。特殊訴訟時效就是那些法律另有規定的,包括人身損害賠償1年,環境污染3年等。

最長保護期就是20年,從權利受侵犯之日計算,不中止中斷延長。也就是說,你的訴訟時效本來可以不停地中斷,但超過20年,法院就不管了。因為20年以前的事情,證據什麼的都不好調查,法律就規定不保護了。

(2)民法通則合同法137條擴展閱讀:

一般訴訟時效

指在一般情況下普遍適用的時效,這類時效不是針對某一特殊情況規定的,而是普遍適用的,如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限為2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這表明,我國民事訴訟的一般訴訟時效為2年。(現《民法通則》有關訴訟時效的內容已失效,已經開始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有關訴訟時效的規定)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該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該法第一百八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3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這表明,我國民事訴訟的一般訴訟時效從2017年10月1日起為3年。

特別訴訟時效

特殊時效優於普通時效,也就是說,凡有特殊時效規定的,適用特殊時效,我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一、短期時效。短期時效指訴訟時效不滿兩年的時效。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四)老橘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被損壞的。」

二、長期訴訟時效。長期訴訟時效是指訴訟時效在兩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訴訟時效。

《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五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

《環境保護法》第六十六條 「提起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受到損害時起計算。」

《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五條「有關船舶發生油污損害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三年,自損害發生之日起計算;但是,在任何情況下時效期間不得超過從造成損害的事故發生之日起六年。」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九條「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

因其他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

三、最長訴訟時效。最長訴訟時效為二十年。豎含遲

我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根據這一規定,最長的訴訟時效的期間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權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時效最長也是二十年,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時效具有強制性,任何時效都由法律、法規強制規定,任何單位或個人對時效的延長、縮短、放棄等約定都是無效的。

訴訟時效_網路

③ 《明法通則》第137條寫的是什麼意思訴訟期間又是什麼意思

《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這個2年的時間,就是訴訟時效期間。《民法通則》第137條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一、【條文注釋 】本條是關於訴訟時效計算和最長保護期間的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點,最為典型的法律表述即是「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可見,訴訟時效的起算點是以權利請求人知道與否為標準的,不知道或不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的情況下就開始計算期間,對權利人不公平。但是這個「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也不是完全的依照權利人的主觀標准,而是根據具體情況,客觀判斷的標准。法律除了訴訟時效,還規定了一個二十年的最長的保護期,最長保護期限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算,不同於訴訟時效。對於這個最長保護期限,特殊情況可適用時效延長,但不適用時效中止、中斷。

關聯法規《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69、177條

二、訴訟時效的概念

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債務人獲得訴訟時效抗辯權。在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內,權利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就強制義務人履行所承擔的義務。而在法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後,權利人行使請求權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護。

值得注意的是,訴訟時效屆滿後,義務人雖可拒絕履行其義務,權利人請求權的行使僅發生障礙,權利本身及請求權並不消滅。當事人超過訴訟時效後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理後,如另一方當事人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且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如果另一方當事人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則視為其自動放棄該權利,法院不得依照職權主動適用訴訟時效,應當受理支持其訴訟請求。

④ 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多少年

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支付的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具體情形:
1、最長補償年限不超過十二年,是指其本人工資高於當地平均工資3倍,經濟補償金按當地平均工資3倍支付的人員,而本人工資低於當地平均工資3倍的人員不受此限制,仍按其本人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支付,工作幾年支付幾個月工資。
2、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了用人單位解除與勞動者簽訂的勞動合同,需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具體標准。其中的工作年限是指勞動者到本單位的工作年限,不是最後簽訂勞動合同的年限。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普通訴訟時效時限依民法通則的規定,可分為以下三類:
1。一般訴訟時效期間。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即民法通則或其他民事法律規范沒有特別規定的,均適用2年的一般訴訟時效期間。
2。短期訴訟時效期間。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以及「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四種情形,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但是,這四種適用短期訴訟時效的情形,有的已被後公布的單行法修正,按新法優於舊法、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應該適用新法律的規定。環境保護法第42條規定: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3年……即身體傷害因環境污染造成的,應適用特別法規的特殊時效;產品質量法第45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即因產品責任的賠償請求權,應適用特別法規定的2年特殊時效。
3。最長訴訟時效期間。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最長訴訟時效期間與一般和短期訴訟時效期間不同,該期間是從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即適用於「不知道或不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的「特殊主體」。那些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權利被侵害的權利人,只能適用一般時效。

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問題請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八條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
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第四十九條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應當綜合參考下列因素:
(一)勞動者本人及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
(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三)勞動生產率。

熱點內容
中級法院下級 發布:2025-05-03 11:14:03 瀏覽:458
浙江省高院婚姻法 發布:2025-05-03 11:08:13 瀏覽:701
經濟法有關名詞解釋 發布:2025-05-03 11:06:10 瀏覽:803
教師道德差 發布:2025-05-03 10:43:17 瀏覽:992
有興趣學習法律知識 發布:2025-05-03 10:32:57 瀏覽:562
工程建設依法治企 發布:2025-05-03 10:31:07 瀏覽:781
民法典聽 發布:2025-05-03 10:25:24 瀏覽:92
韓麗芳律師 發布:2025-05-03 10:12:05 瀏覽:525
替代通知期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05-03 10:11:29 瀏覽:673
清朝對女子的刑法 發布:2025-05-03 10:11:14 瀏覽: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