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以下哪種法律不屬於經濟法

以下哪種法律不屬於經濟法

發布時間: 2025-05-02 23:37:56

經濟法包括哪些法律

我國的法律體系大體由在憲法統領下的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七個部門構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個層次。

經濟法,是指規范國家對經濟進行宏觀管理或調控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和。經濟法包括六個方面。一是有關宏觀調控方面的法律,如預演算法、審計法以及有關稅收方面的法律等。二是有關規范市場秩序和競爭規則方面的法律,如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三是有關擴大對外開放和促進對外經濟貿易發展方面的法律,如對外貿易法等。四是有關促進重點產業振興和發展方面的法律,如農業法、鐵路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五是有關自然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方面的法律,如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等。六是有關經濟活動規范化、標准化方面的法律,如標准化法、計量法、統計法、測繪法等。

㈡ 經濟法包括哪些法律

經濟法具體都包括哪些法律?

經濟法包括公司法、外商投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個人投資法、證券法、票據法、破產法、金融法、保險法、房地產法、環境法、自然資源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產品質量法、財政法、稅法、計劃法、產業政策法、價格法、會計法和審計法等法律。

二、經濟法的分類

經濟法是對社會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可以按照以下原則進行分類:

1、國家規范經濟組織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這方面的法律有公司法、外商投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個人投資法等。

2、國家干預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這方面的法律有證券法、票據法、破產法、金融法、保險法、房地產法、環境法、自然資源法等。

3、國家管理、規范經濟秩序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這方面的法律有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產品質量法。

4、國家在經濟調控中發生的經濟關系。這方面的法律有財政法、稅法、計劃法、產業政策法、價格法、會計法和審計法等。

三、經濟法的主要特點

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新興的法律部門,與傳統的相鄰法律部門相比,其主要特點有:

1、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法

經濟法的產生是國家干預經濟的必然結果,它把調整的重點始終放在引導各類經濟主體依法進行經濟活動,保證經濟關系的正確確立和有序的進行上,以形成本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環境和經濟秩序。

2、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

經濟法與民法、行政法相比較,在調整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的關繫上,各有自己的主導思想。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它以社會利益為基點,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社會組織或個人,都必須對社會負責,在此基礎上處理和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

3、經濟法是商品經濟發達的法

只有當商品經濟成為社會的主導,經濟法才會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因而經濟法是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

4、經濟法是以經濟為目的的法

經濟法始終調整經濟關系,調整的目的就是使社會的整體經濟能持續、穩定的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而且在這個調整過程中甚至會有意使局部利益或個體利益有所損失。

5、經濟法是綜合調整的法

經濟法所調整的經濟關系是縱向經濟關系,但對橫向經濟關系會產生明顯的影響;採取的手段既有懲罰性的,也有補償性的,既有鼓勵類的,也有禁止、限制類的,體現了明顯的綜合調整的特徵。

凡是涉及到經濟活動都受到經濟法的制約,經濟法包括了公司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等,這些法律的目的在於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行為作出調整,使得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可以穩定、高速的發展。對這些法律沒有遵守的個人或組織會受到相應的懲罰。

㈢ 經濟法包含哪些法律

經濟法包含的法律有:公司法、證券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知識產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等。

經濟法是一個包含多個法律領域的廣泛概念,其涉及的法律種類繁多。以下是關於經濟法包含的主要法律的詳細解釋:

1. 公司法:是規范公司設立、運營、解散等各個環節的法律,旨在保護股東權益,維護市場秩序。

2. 證券法:主要規范證券市場,包括股票的發行、交易等,旨在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維護證券市場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3. 反不正當競爭法:是為了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禁止各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如虛假宣傳、商業賄賂等,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4. 反壟斷法:旨在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維護市場的公平競爭,保護經濟自由和消費者的利益。

5. 知識產權法:主要保護人們的智力成果,如專利、商標、著作權等,鼓勵創新,促進科技進步。

6.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為了保護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的合法權益,規范經營者的行為,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以上只是經濟法包含的部分法律,除此之外,經濟法還包括很多其他法律,如企業法、稅法、產品質量法等。這些法律共同構成了經濟法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㈣ 《勞動法》到底屬於經濟法還是行政法規

勞動法是社會法的一種,屬於經濟法范疇,屬於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是一部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比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所以不屬於行政法規。勞動法和經濟法是兩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同時都隸屬於民法,都是民法的一部分。

2、勞動法與經濟法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兩者的調整對象不同。勞動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關系;經濟法調整的經濟關系的范圍非常廣泛,這些經濟關系的調整是為了對國家經濟活動的宏觀調控和加強經營管理,顯然與勞動法的調整僱傭與被僱傭的勞動關系是不同的。

(2)兩者的主體不同。勞動法的一方必須是勞動者,另一方為用人單位(勞動使用者),雙方之間的關系兼有平等性和不平等性;經濟法主體范圍廣泛,具有多種多樣的類型;

(3)是實現經濟自由和發展的保障;經濟法主體地位不對等,具有層級性,又是保障經濟秩序和穩定的需要;經濟法主體角色的變動性,則充分體現了經濟生活對各種經濟主體之間和諧互動的一種需要。

(4)兩者的原則不相同。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勞動既是公民權利又是公民義務原則、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原則和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等;經濟法的原則主要有平衡協調原則、維護公平競爭原則、責權利相統一原則等。

(4)以下哪種法律不屬於經濟法擴展閱讀

經濟法的特點:

1、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法

經濟法的產生是國家干預經濟的必然結果,它把調整的重點始終放在引導各類經濟主體依法進行經濟活動,保證經濟關系的正確確立和有序的進行上,以形成本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環境和經濟秩序。

2、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

經濟法與民法、行政法相比較,在調整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的關繫上,各有自己的主導思想。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它以社會利益為基點,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社會組織或個人,都必須對社會負責,在此基礎上處理和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

3、經濟法是商品經濟發達的法

只有當商品經濟成為社會的主導,經濟法才會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因而經濟法是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

4、經濟法是以經濟為目的的法

經濟法始終調整經濟關系,調整的目的就是使社會的整體經濟能持續、穩定的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而且在這個調整過程中甚至會有意使局部利益或個體利益有所損失。

5、經濟法是綜合調整的法

經濟法所調整的經濟關系是縱向經濟關系,但對橫向經濟關系會產生明顯的影響;採取的手段既有懲罰性的,也有補償性的,既有鼓勵類的,也有禁止、限制類的,體現了明顯的綜合調整的特徵。

熱點內容
教師道德差 發布:2025-05-03 10:43:17 瀏覽:992
有興趣學習法律知識 發布:2025-05-03 10:32:57 瀏覽:562
工程建設依法治企 發布:2025-05-03 10:31:07 瀏覽:781
民法典聽 發布:2025-05-03 10:25:24 瀏覽:92
韓麗芳律師 發布:2025-05-03 10:12:05 瀏覽:525
替代通知期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05-03 10:11:29 瀏覽:673
清朝對女子的刑法 發布:2025-05-03 10:11:14 瀏覽:986
民法典是法律規范之一 發布:2025-05-03 10:03:58 瀏覽:793
疫情感想道德 發布:2025-05-03 09:59:35 瀏覽:184
潮州市法律援助律師費標准 發布:2025-05-03 09:50:51 瀏覽: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