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中的懲罰性措施

經濟法中的懲罰性措施

發布時間: 2025-05-22 08:26:43

1. 經濟法的特徵

(一)綜合性

經濟法的綜合性表明其不限於單一的范圍,主要表現在:

1.在調整手段上,經濟法將各種法律調整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對經濟關系進行綜合調整,這主要表現在經濟法往往運用民事的、行政的、刑事的、程序的、專業及技術的等手段作用於某一經濟領域,以達到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的目的。

2.在規范構成上,經濟法既包括若幹部門經濟法,又包括有法律、法令、條例、細則和辦法等許多規范形式的經濟法律規范;既包括實體法規范,又包括程序法規范;既包括強制性規范和任意性規范,又包括指導性規范和誘導性規范等。

3.在調整范圍上,經濟法調整的內容既包括宏觀經濟領域的管理和調控關系,也包括微觀經濟領域的管理和協作關系,具體包括工業、農業、商貿、財政、稅收、金融、統計、審計、會計、海關、物價、環保、土地等范疇。

(二)經濟性

經濟法直接作用經濟領域,並具有經濟目的性,故經濟法的經濟性是不言而喻的。

(三)行政主導性

經濟法是國家管理、干預、從事經濟活動,參與經濟關系的產物,因此,經濟法在調整經濟關系的過程中直接體現了國家的特殊意志。

(四)政策性

經濟法是國家自覺參與和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因此,其重要任務是實現一定經濟體制和經濟政策的要求,這就使得經濟法具有顯著的政策性特徵。

這主要表現在經濟法隨時根據國家意志的需要賦予政策以法的效力,並根據政策的變化而變化,在經濟法的執法和司法力度方面,也無不受政策的影響。

(1)經濟法中的懲罰性措施擴展閱讀:

其主要特點有:

一、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法

經濟法的產生是國家干預經濟的必然結果,它把調整的重點始終放在引導各類經濟主體依法進行經濟活動,保證經濟關系的正確確立和有序的進行上,以形成本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環境和經濟秩序。

二、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

經濟法與民法行政法相比較,在調整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的關繫上,各有自己的主導思想。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它以社會利益為基點,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社會組織或個人,都必須對社會負責,在此基礎上處理和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

三、經濟法是商品經濟發達的法

只有當商品經濟成為社會的主導,經濟法才會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因而經濟法是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

四、經濟法是以經濟為目的的法

經濟法始終調整經濟關系,調整的目的就是使社會的整體經濟能持續、穩定的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而且在這個調整過程中甚至會有意使局部利益或個體利益有所損失。

五、經濟法是綜合調整的法

經濟法所調整的經濟關系是縱向經濟關系,但對橫向經濟關系會產生明顯的影響;採取的手段既有懲罰性的,也有補償性的,既有鼓勵類的,也有禁止、限制類的,體現了明顯的綜合調整的特徵。

2. 緇忔祹娉曠殑鐗圭偣

3. 經濟法主體的權利,義務,責任

一.

我國法律明確規定,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以及《民法典》,都包含懲罰性賠償的規定。因此,選項A正確。

理論分析顯示,經濟法主體的責任內容具有懲罰性。經濟法責任與傳統民事責任不同,它不僅限於賠償損失,還通常要求責任主體承擔超出補償標準的法律責任。這一特點旨在獎勵受害者,懲罰違法行為,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中經營者對消費者的懲罰性賠償即是典型例子。

在承擔責任後,責任主體還會面臨來自調制機關的處罰,尤其是對違反《反壟斷法》的行為,如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或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會受到巨額罰款。

此外,故意侵害他人知識產權,情節嚴重時,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經濟法對懲罰性賠償的設定,強化了對違法行為的震懾效果。

正確。

二.

公平競爭既是經濟法主體的權利,也是一項義務。經營者在享有公平競爭權的同時,也應對其他經營者負有公平競爭的義務,具體體現在保護其他經營者正當競爭權利和自由競爭權利的義務上。

理論分析表明,公平競爭的義務要求經營者不實施《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等規定范圍內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和限制競爭行為,如商業混淆、商業賄賂、虛假宣傳、侵犯商業秘密、不正當有獎銷售等。

正確。

三.

美國的獨立規制機構並非被稱為「無頭的第三部門」,這一表述錯誤。在美國,獨立規制機構被視為「無頭的第四部門」,代表了在傳統政府結構之外進行市場規制的獨特角色,如州際商業委員會等。

分析指出,這些規制機構在立法、執行權和司法權方面具有高度獨立性,能夠在維護市場秩序、調查違法行為和解決爭端中發揮作用。

錯誤。

四.

經濟法責任並不僅限於民事責任、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還包括獨立的經濟法責任。從法律關系的部門法屬性出發,經濟法責任具有獨立性,體現在對傳統法律責任形式的整合和新創的責任形式上。

理論分析顯示,經濟法中責任形式的多樣化,包括但不限於產品召回責任等,這些新創的責任類型在傳統法律部門中未被涵蓋,體現了經濟法責任的獨立性和獨特性。

錯誤。

五.

經濟法主體權義配置結構的不對稱性特點包括根據經濟法主體類型、面對的其他主體類型以及交易過程中市場失靈的表現進行不對稱配置。D選項「根據交易過程中國家干預的表現進行不對稱配置」不屬於這一特點。

分析指出,不對稱配置體現在主體類型、面對的其他主體類型和市場失靈的表現上,國家干預作為宏觀調控的一部分,其表現與不對稱配置並不直接對應。

D選項錯誤。

六.

宏觀調控權決策過程的性質不包括單方性。宏觀調控權具有間接性、誘導性和長期性,不存在明確的行政相對人,其決策通過影響宏觀經濟變數實現,而非單方面直接作用於微觀經濟主體。

分析明確指出宏觀調控權決策的性質不包含單方性,而是具有引導性和長期性。

選項A錯誤。

七.

國家調制主體的權力包括宏觀調控權和市場規制權。宏觀調控權具有中央屬性、公共物品屬性、間接性、誘導性和長期性,而市場規制權則強調實施主體的獨立性、直接性、強制性和短期性。

分析表明,國家調制主體的權利范圍包含宏觀調控權和市場規制權,兩者在性質和作用上存在顯著差異。

正確。

八.

經濟法責任具有以下性質:責任承擔的非過錯性、責任追究的積極性、責任主體的絕對性和責任內容的懲罰性。這些性質體現了經濟法責任與傳統法律責任的區別,強調了對違法行為的懲罰和對弱勢群體的保護。

分析顯示,本題選項全部正確,反映了經濟法責任的獨特性和重要性。

全部正確。

九.

市場規制權的三個層次包括對競爭行為的規制、基於社會公益目的的規制以及基於效益和傾斜性規制目的的規制。這些層次反映了市場規制權在不同方面的應用和功能。

分析指出,市場規制權的三個層次是市場統一適用規則、社會規制和效益傾斜規制,分別針對競爭行為、社會公益和經濟效率與公平。

正確。

熱點內容
2020年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題型 發布:2025-05-22 10:43:12 瀏覽:677
教育部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網上注冊 發布:2025-05-22 10:43:05 瀏覽:348
農村常用法律知識宣傳 發布:2025-05-22 10:40:19 瀏覽:473
公司委託的相關法律條文 發布:2025-05-22 10:33:23 瀏覽:462
民法2答案 發布:2025-05-22 10:20:34 瀏覽:640
行政訴訟法第69條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22 10:02:18 瀏覽:209
法官上班時間開房 發布:2025-05-22 09:42:00 瀏覽:296
李建明律師 發布:2025-05-22 09:37:36 瀏覽:464
上海市法官檢察官遴選懲戒委員會地址 發布:2025-05-22 09:36:09 瀏覽:350
重慶法院檢察院2017 發布:2025-05-22 09:11:38 瀏覽: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