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勞動合同法員工違法

勞動合同法員工違法

發布時間: 2025-05-27 21:33:00

1. 違法辭退員工的情形有哪些

違法辭退員工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類

  1. 辭退員工事實依據不充分

    • 這種情況指的是,用人單位在辭退員工時,未能提供充分、確鑿的事實依據來證明員工存在應被辭退的行為或表現。
  2. 辭退員工法律依據不準確

    • 指的是用人單位在辭退員工時,所依據的法律法規不準確或不完全符合相關法律規定。例如,違反了《勞動合同法》中關於解除勞動合同的具體規定。
  3. 辭退員工操作程序不合法

    • 這種情況指的是,用人單位在辭退員工的過程中,未遵循法定的程序或步驟,如未提前通知員工、未進行必要的協商或調解等。

此外,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以下情形下的員工也不得被違法辭退

  • 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
  • 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 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 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
  • 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
  •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這些規定旨在保護員工的合法權益,防止用人單位濫用辭退權利。

2. 關於勞動合同法辭退員工違法賠償標準是什麼

用人單位無故辭退勞動者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按照每做滿一年支付2個月的工資作為賠償,如果勞動者工作滿6個月的,用人單位應當支付2個月的工資作為賠償。《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第四十八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支付賠償金。第八十七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3. 《國家勞動法》對於員工犯錯並未給單位造成損失的情況,是如何進行扣工資規定的

屬於企業內部規定,比如說廠區吸煙、亂吐痰,不遵守勞動紀律等等,只要罰款不過分不影響員工的基本收入!

《勞動合同法》 第八十條 用人單位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此外,根據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權不受侵犯。罰款,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剝奪公民的財產權。因此,罰款屬於財產罰的范疇。依照《立法法》和《行政處罰法》的規定,對財產的處罰只能由法律、法規和規章設定。公司和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當然無權在規章制度中設定罰款條款,除非有相關法律法規的明確授權。那麼,用人單位在規章制度中設定罰款條款是否有法律授權呢?1982年國務院頒布施行的《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第十一條規定:「對於有下列行為之一(共七項)的職工,經批評教育不改的,應當分別情況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經濟處罰:(一)……(七)」。 該《條例》第十二條規定:「……在給予上述行政處分的同時,可以給予一次性罰款」。這是我國勞動法律關系中對企業職工罰款的直接法律淵源,現實中很多用人單位也是參照了這兩條規定在其規章制度中賦予自己對員工罰款的權利。這種做法被法律理論和實踐所接受。然而,國務院 2008年1月15日發布的《關於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國務院令第516號)明確規定:《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已被1995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2008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所代替,《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已經廢止。
也就是說,2008年1月15日以後,用人單位已經不能再根據該條例的規定,在單位的規章制度中設立罰款條款了。如果想要繼續保留對員工的罰款權利,用人單位必須重新尋找新的法律依據。那麼,《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中是否有罰款這一處罰措施的相關規定?答案是否定的。縱觀這兩部法律,並沒有對用人單位的罰款權做出任何規定。只是在《勞動法》第四條提到了:「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至於對用人單位如何「依法」、依據哪部法律,來制定內部處罰規章制度沒有給出明確規定。但這也進一步說明了,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內容必須符合法律的要求。對於涉及需要法律授權內容的,必須有明確的法律授權。《勞動合同法》第90條規定:「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第22條和第23條規定: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可見,根據《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對於勞動者嚴重違反法律、規章制度以及嚴重失職、營私舞弊造成用人單位重大損害的行為,用人單位只能採取解除勞動合同、要求勞動者賠償損失以及按約定支付違約金等措施,而並不能採取罰款的處罰。也就是說,現實中某些單位在規章制度規定或員工手冊中約定,對於員工的違章行為採取罰款的措施是沒有法律授權的。
《勞動合同法》第七十七條 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或者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4. 員工沒有按時回來上班屬於違反那一條勞動合同法

違反了勞動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公司要做好相應的考勤記錄,向員工發出解除合同通知等,因為這個涉及到曠工的問題。
法律分析
員工沒有按時回來上班,可按曠工或者自動離職處理。無論是在工作崗位,還是在用人單位,員工不請假離開,自此不上班,用人單位可以按曠工處理,達到所在單位或者當地勞動部門規定的可以解除合同的天數,可以解除合同,用人單位也可以按自動離職處理。無論是按曠工解除合同,還是按自動離職,用人單位均應按照員工實際出勤結清工資,但因為員工突然出走造成用人單位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以要求賠償,賠償款可以從工資中扣除。員工突然走掉原因不明,出於人道主義或者對職工的關懷,用人單位應當盡量聯系本人或者近親屬,弄清原委。聯系不上或者可能有意外的,可以向當地公安機關報告。員工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用人單位有權單方解除勞動合同,且不給經濟補償。但是,已提供了勞動的工資還是要結清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九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5. 勞動合同中違法辭退員工如何賠償

辭退合法的,勞動者具有法定過錯的沒有補償,沒有法定過錯的按本單位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個月本人工資經濟補償金,違法辭退的按經濟補償金二倍支付賠償金。 勞動合同履行 期間,用人單位可以按《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三十九條、四十條、四十一條和四十二條規定解除合同。勞動者嚴重違法違紀,用人單位按《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解除合同的,沒有補償。其中,因為勞動者原因造成用人單位損失的應當 承擔賠償責任 。按《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主動提出與員工協商一致的,以及按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規定解除合同的,應當按照勞動者本單位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個月本人工資經濟補償金,滿半年不滿一年的按一年支付,不滿半年的按半年支付。其中,《按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合同的,還應當提前30天書面通知或者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代通知金。用人單位辭退職工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勞動者要求繼續 履行勞動合同 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 不能繼續履行 的,用人單位應當經濟補償金二倍支付賠償金。附:《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 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 勞動合同無效 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三) 勞動合同訂立 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第四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一)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二)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三)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後,仍需裁減人員的;(四)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裁減人員時,應當優先留用下列人員:(一)與本單位訂立較長期限的 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的;(二)與本單位 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的;(三)家庭無其他就業人員,有需要扶養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用人單位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重新招用人員的,應當通知被裁減的人員,並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被裁減的人員。第四十二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一)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二)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四)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五)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6. 員工違反勞動合同法中第三十九條公司是否要給予經濟補償

第三十九條 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過失性辭退)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熱點內容
媒體新法規 發布:2025-05-28 15:56:50 瀏覽:693
法院王朝暉 發布:2025-05-28 15:56:43 瀏覽:128
法律法規研討 發布:2025-05-28 15:55:23 瀏覽:901
羅榮桓法治 發布:2025-05-28 15:49:39 瀏覽:871
民法總則體系圖 發布:2025-05-28 15:28:56 瀏覽:451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十八條解讀 發布:2025-05-28 15:19:21 瀏覽:631
道德匯聚力量 發布:2025-05-28 15:10:36 瀏覽:305
民法典街拍 發布:2025-05-28 14:58:29 瀏覽:38
道德篇名作 發布:2025-05-28 14:57:40 瀏覽:52
民法中最重 發布:2025-05-28 14:57:31 瀏覽: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