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規定行政法規的級別

規定行政法規的級別

發布時間: 2025-08-15 19:59:10

① 我國法律的六個級別

法律分析:在我國,法律的效力等級具體表現為:憲法為最高級,第二級是法律,第三級是行政法規,第四級是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性法規,第五級是設區的市地方性法規。

在各個法的體系中,法的效力層次要貫徹以下兩個規則:(1)在整個法的效力層次體系中,憲法是具有最高效力的。(2)除憲法的效力統攝所有法的效力之外,上一級法的效力均高於下一級法的效力。

法的效力層次除要貫徹它的一般規則外,由於法的復雜性,法的效力層次還存在一些特殊規則:(1)特別法效力優於一般法;(2)新法優於舊法;(3)法律文本優於法律解釋。

法的效力層次遵循一定的原則,主要包括:(1)憲法至上原則;(2)等差順序原則;(3)特別法優先原則;(4)實體法優先原則;(5)國際法優先原則;(6)後法優先或新法優先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三條 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② 什麼級別可以制定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五十六條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行政法規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
地方可以制定地方政府規章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③ 法,通知,條例,辦法,規定,意見,決定,解釋,批復,細則,公告,這些法律法規的層級

法是最高的,是法律
條例、辦法屬於部門法規
規定、意見、解釋、細則是部門規章
公告、批復、決定、公告是部門意見

④ 我國現行的行政級別制度是怎麼劃分的

行政級別定義
中國行政級別採用行政五級劃分為:國家級、省部級、地市級、縣處級、鄉科級,即平常大家所說的「國、部、司、處、科」五級。除國家級以外,其他四級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地方四級行政劃分。 行政級別中是沒有股級的,股級是介於副科級和科員之間的,是一種習慣的稱呼。
編輯本段國家公務員行政級別劃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的行政級別按,1993年8月14日國務院頒布《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 有如下規定:
第三章 職位分類
第八條 國家行政機關實行職位分類制度。各級國家行政機關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在確定職能、機構、編制的基礎上,進行職位設置;制定職位說明書,確定每個職位的職責和任職資格條件,作為國家公務員的錄用、考核、培訓、晉升等的依據。國家行政機關根據職位分類,設置國家公務員的職務和等級序列。 第九條 國家公務員的職務分為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 非領導職務是指辦事員、科員、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助理調研員、調研員、助理巡視員、巡視員。 第十條 國家公務員的級別分為十五級。 第十一條 國家公務員的級別,按照所任職務及所在職位的責任大小、工作難易程度以及國家公務員的德才表現、工作實績和工作經歷確定。 第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因工作需要,增設、減少或者變更職位時,應當按照規定程序重新確定。
職務與級別的對應關系是:
(一)國務院總理:一級; (二)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二至三級; (三)部級正職,省級正職:三至四級; (四)部級副職,省級副職:四至五級; (五)司級正職,廳級正職,巡視員:五至七級; (六)司級副職,廳級副職,助理巡視員:六至八級; (七)處級正職,縣級正職,調研員:七至十級; (八)處級副職,縣級副職,助理調研員:八至十一級; (九)科級正職,鄉級正職,主任科員:九至十二級; (十)科級副職,鄉級副職,副主任科員:九至十三級; (十一)科員:九至十四級; (十二)辦事員:十至十五級。
編輯本段國家機關幹部行政級別劃分
中國行政級別,基本上分為五套班子,即黨委、政府、政協、人大、紀委。
國家級正職:
包括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全國政協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等國家頭號人物
國家級副職:
包括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最高人民檢察院院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等
省部級正職:
包括各個省級行政區的省委書記、省長、省政協主席、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等、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直轄市市委書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政委和司令員等以及國家各部部長等) 國務院各部委正職幹部(如教育部部長、國家發改委主任)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政府正職幹部(如江蘇省省長、天津市市長、新疆兵團司令員)
省部級副職:
包括各個省級行政區的省委副書記、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省人大常委會副主席、省人大常委、直轄市市委副書記以及國家各部副部長等 國務院各部委副職幹部(如公安部副部長、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 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正職幹部(如國家文物總局局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政府副職幹部(如吉林省副省長、重慶市副市長、新疆建設兵團副司令員) 各副省級市政府正職幹部(如南京市市長) 各直轄市下屬副省級新區正職幹部(如浦東新區區委書記)
廳局級正職:
以前叫地廳級,主要是地級市(各自治州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師)市委書記、市長、市人大主席、市政協主席、省級下屬單位,(如省公安廳廳長、國家各部下屬單位,如外交部新聞司司長 ) 國務院部委各司正職幹部,部分副職(如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國家安監總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廳局正職幹部(如河北省交通廳廳長,北京市財政局局長、新疆兵團林業局局長) 各副省級市政府副職幹部(如寧波市副市長) 各地級市政府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師正職幹部(如廣元市市長、新疆兵團農八師師長) 註:以上為高級幹部
廳局級副職:
地級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師)市委副書記、市委常委、副市長、市人大副主席、市政副協主席,省級下屬單位,如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國家各部下屬單位,如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等 國務院部委各司副職幹部(如人事部人才流動開發司副司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廳局副職幹部(如黑龍江省建設廳副廳長、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長、新疆兵團農二師副師長) 副省級市所屬各局及各區縣政府正職幹部(如長春市朝陽區區長)
縣處級正職:
包括縣(縣級市、區、旗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團級等)委書記、(區)縣長、(區)縣人大、(區)縣政協主席、市各單位局長,如市公安局、司法局等 國務院部委各司所屬處室正職幹部(如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經濟作物處處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廳局所屬處室正職幹部(如江蘇省科技廳農村科技處處長) 副省級市所屬各局及各區縣政府副職幹部(如廣元市衛生局副局長、蒼溪縣副縣長) 地級市(新疆兵團各師)所屬各局及各區縣政府正職幹部(如綿陽市勞動局局長、三台縣縣長)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團正職幹部(如新疆兵團農八師142團團長、政委)
縣處級副職:
包括縣(縣級市、區、旗、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團級等)委副書記、縣(區)委常委、(區)副縣長、(區)縣人大、(區)縣政協主席、市各單位局長,如市公安局、司法局等 國務院部委各司所屬處室副職幹部(如農業部獸醫局防疫處副處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廳局所屬處室副職幹部(如江蘇省教育廳人事處副處長) 副省級市所屬各局處室及區縣各局正職幹部(如南京市科技局科技成果處處長、玄武區衛生局局長) 地級市所屬各局及各區縣政府副職幹部(如德陽市民政局副局長、佛山市順德區副區長)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團副職幹部(如新疆兵團農八師150團副團長、副政委、武裝部長、工會主席、總農藝師、總會計師)
鄉科級正職:
包括各鄉、鎮、辦事處、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團場各營黨委書記、鄉長、鎮長、辦事處主任、以及鎮級人大等,還有處級下屬,如縣公安局長等
鄉科級副職:
包括各鄉、鎮、辦事處黨委副書記、黨委委員、副鄉長、副鎮長、辦事處副主任、以及鎮級人大副主任等,還有處級下屬,如縣公安副局長等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團場機關科室科長各營(分場)黨委書記、營長(分場場長)等,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芳草湖農場工交建商科科長、芳草湖農場工會副主席、芳草湖六場書記、六場場長)
鄉科級以下
就是所謂的股級,是中國行政當中最小的,一般是鄉里邊財政所、派出所之類的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連級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連級及副連級,(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1團1連連長、指導員、副連長)
特別說明
1、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院等事業單位,其各級幹部參照政府各級幹部待遇,但不具有行政級別,不屬於公務員編制; 2、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行政級別是正省(部)級,故兵團司令員、政委的行政級別均為正省(部)級,下屬各個師的師長、政委的行政級別均為正廳(局)級,下轄的農牧團場的團長、政委為正處級 3、政府各級幹部如為上一級黨委常委,則其行政級別升一級。如張家港市市長為正處級幹部,若為蘇州市市委常委,則為副廳級幹部。按例,高級幹部在60或65歲以後往往調往相應級別的人大、政協擔任領導職務,俗稱「退居二線」 4、備註: 副省級市有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濟南 青島,南京,杭州,寧波,廈門,廣州,深圳,武漢,成都,西安等共15個。 直轄市下屬副省級新區有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 准副省級:包括除上外的所有省會城市和國務院批準的唐山市、大同市、包頭市、鞍山市、撫順市、吉林市、齊齊哈爾市、無錫市、淮南市、洛陽市等十個市為「較大的市」。 重慶市曾經一直是副省級城市,1997年2月成為省級的直轄市。 副省級城市、副省級新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名,受省(直轄市)級行政區管轄,副省級市的市長、副省級新區的區長與副省長行政級別相同。最初的十六個副省級城市是根據1994年2月25日,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的發文(中編[1994]1號)經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成為副省級城市的。副省級城市與地級市或地級行政區一起納入各省的直接管轄之下,沒有被單列。
編輯本段軍隊(武警)職務與地方行政級對應關系
軍隊軍銜 軍隊職務 地方行政級別
上 將 軍委副主席、軍委委員、正大軍區職 國務委員、副總理
中 將 正、副大軍區副職、個別正軍職 省、部級
少 將 正軍 職、副軍職 、個別師職 省部級、 副省部級,個別司局(國家部委所轄)
大 校 師 職、副師職、個別副軍職 地級市、廳、司局(國家部委所轄)、個別 副省部級
上 校 正團職、副團職、個別副師職 正縣處級、副縣處級、副司局(國家部委所轄)
中 校 副團職、正團職 副縣、處級、正縣、處級
少 校 正、副營職 正、副科級(或主任科員)
上 尉 正連職、副營職 副科級(或副主任科員)、 股級
中 尉 副連職 科員級
少 尉 排 職 辦事員級

備註:
1、軍銜與軍隊職務有一定的對應關系,與地方行政級別並無直接對應關系;而軍隊職務與地方行政級別才有對應關系。 2、軍委委員享受國家領導人待遇,實際是不低於國務委員。這從我們國家的軍委與國務院是平行並列對全國人大負責就可看出。而且軍委委員的工資也是對照國務委員並高20%。 3、兵團級在1989年正式取消。 4、大區級、四總部、軍委委員級大體上可以對應地方國務委員級別。軍委副主席對應副總理。但是,由於軍隊的等級為15級,地方為10等13級。所以,大區級、三總部、軍委級對應地方級別是略微顯得有些不完全對等 人民警察警銜及等級與地方行政級別對應關系:
人民警察警銜:
(一)總警監、副總警監; (二)警監:一級、二級、三級; (三)警督:一級、二級、三級; (四)警司:一級、二級、三級; (五)警員:一級、二級。 擔任專業技術職務的人民警察的警銜,在警銜前冠以「專業技術」。
警銜與地方行政級別:
(一)部級正職:總警監; (二)部級副職:副總警監; (三)廳(局)級正職:一級警監至二級警監; (四)廳(局)級副職:二級警監至三級警監; (五)處(局)級正職:三級警監至二級警督; (六)處(局)級副職:一級警督至三級警督; (七)科(局)級正職:一級警督至一級警司; (八)科(局)級副職:二級警督至二級警司; (九)科員(警長)職:三級警督至三級警司; (十)辦事員(警員)職:一級警司至二級警員。 備註: 擔任專業技術職務的人民警察實行下列職務等級編制警銜: (一)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一級警監至二級警督; (二)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一級警督至二級警司; (三)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三級警督至一級警員。
編輯本段現代行政級別與清朝對比
正省級幹部 約略相當於清代之巡撫與布政使,為從二品
副省級幹部 約略相當於清代之按察使,為正三品
正廳級幹部 約略相當於清代之知府,為從四品
副廳級幹部 約略相當於清代之同知,為正五品
正處級幹部 約略相當於清代之知縣,為正七品
副處級幹部 約略相當於清代之縣丞,為正八品

⑤ 法律法規的等級

廣義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法律是全國人大制定的。回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  
地方答性法規是地方人大制定的。  
規章是國務院部門、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及地方政府制定的。
注意: 
1、規定是規范性文件,不屬於法律范疇,效力低於法律。 2、條例是法律的名稱,不是法律的種類。 
法律效力等級為: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我國法律遵循特別法優於一般法,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在法律覆蓋層面上,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地方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

⑥ 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分別是由哪些級別的機關制定的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及各部委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規是指省級人民政府和各同級部門的規范性文件,行政規章是市縣兩級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⑦ 法律法規層級劃分

法律分析:層級由高到低排序:1、法律;2、行政法規;3、部門規章;4、地方性法規。根據行政級別也有高低,比如省級人大的地方性法規高於省政府所在市人大的法規高於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另外,憲法是根本法,任何法律法規都不得與之相抵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第六十五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熱點內容
新鄭律師咨詢 發布:2025-08-15 21:54:22 瀏覽:44
民主法治建設與經濟建設 發布:2025-08-15 21:24:03 瀏覽:742
罵法官咒警察 發布:2025-08-15 21:05:04 瀏覽:450
什麼是交通法規 發布:2025-08-15 20:52:35 瀏覽:927
吉林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廢止決定 發布:2025-08-15 20:52:35 瀏覽:285
司法考試2013卷三真題解析 發布:2025-08-15 20:52:32 瀏覽:670
怎麼理解合同法解釋二第29條 發布:2025-08-15 20:37:25 瀏覽:87
邀請律師法律知識的邀請函 發布:2025-08-15 20:36:46 瀏覽:798
經濟法著名案例分析 發布:2025-08-15 20:36:41 瀏覽:805
民法典輔導報告會 發布:2025-08-15 20:35:05 瀏覽: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