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2016年法社會學答案

2016年法社會學答案

發布時間: 2025-07-12 03:32:16

① 法社會學法社會學和社會法學的區別

法社會學是通過社會法的方法來研究法律現象的學科,代表人物如塗爾干、埃利希、韋伯和龐德等。他們強調法律的社會化,主張從社會結構、行為和利益關系中理解法律。龐德的法哲學強調社會利益高於個人,他反對形式主義法學,倡導法律的社會功能性和實用性,關注法律對社會利益的協調和保障,視法律為社會控制的工具。法社會學的框架靈活,取決於研究者的視角和關注點。


另一方面,社會法學在現代大陸法系國家中興起,特別是針對社會性問題的法律,如反壟斷法、環保法等,它們既不屬於公法也不屬於私法,因此被稱為「社會法」。在中國,隨著市場經濟和和諧社會建設的發展,社會法作為新興法律門類,尤其關注公民的社會權利保護,尤其是弱勢群體的利益。社會法旨在平衡社會關系,通過法治手段確保社會公正,對於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現有的社會法體系包括《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這些法律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如勞動權益、婦女權益、殘疾人權益等。盡管社會法的概念和制度仍有待進一步完善,但其在保障社會公平、推動社會進步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視,對於實現社會解放和構建和諧社會具有深遠影響。


(1)2016年法社會學答案擴展閱讀

法社會學是以社會法的方法研究法律現象,代表人物有塗爾干、埃利希、韋伯、霍姆斯、龐德等。

② 法社是什麼專業

法社是法律社會學,是將法律置於其社會背景之中,研究法律現象與其他社會現象的相互關系的一門社會學和法學之間的邊緣學科。

法律社會學的研究有助於人們從社會整體觀念出發,認識法律的社會基礎和社會作用,從而更好地利用法律的控製作用解決社會問題。20世紀初在西方興起的一門社會學分支學科,又稱法社會學。由於學科內支派繁多,對它尚無確切的定義。

概述

20世紀初在西方興起的一門社會學分支學科。又稱法社會學。由於學科內支派繁多,對它尚無確切的定義。比較普遍的看法是:法律社會學是將法律置於其社會背景之中,研究法律現象與其他社會現象的相互關系的一門社會學和法學之間的邊緣學科。

法律社會學的研究有助於人們從社會整體觀念出發,認識法律的社會基礎和社會作用,從而更好地利用法律的控製作用解決社會問題。

③ 簡述埃利希的「活的法律」的理論

2004年4月自學考試《西方法律思想史》真題簡答題第3題

3.簡述埃利希的「活的法律」的理論。

校解析答案 :埃利希法律社會學的特點在「活的法律」理論中得到了體現。他認為:活的法律的科學意義,不限於對法院所適用的、供判決之用的規范,或對成文法的猛讓內容有影響。活的法律還有一種獨立的價值,它構成了人類社會法律秩序的基礎。

(1)埃利希法律社會學的一個重要觀點是強調對「活的法律」的研究。所謂「活的法律」,是指支配生活本身的法律,是指社會秩序本身的法律,是在社會生活中實際起帆老作用的法律。

(2)埃利希所說的「活的法律」包括兩個方面內容:第一,「現代法律文件」,即「商業法律文件」,在法律實施中佔有主要地位;第二,對生活、商業、慣例、一切聯合枝轎局的直接觀察,它起源於社會實際,是法律的真正淵源。

④ 埃利希的法律思想是什麼

問:試述埃利希的法律思想。

校解析答案: 奧地利法學家埃利希是法律社會學的奠基者,又是自由法學的創始人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法律的自由發現和自由法學》和《法律社會學基本原理》等。埃利希的法律思想主要在如下幾個方面:

(1)法律社會學。

埃利希認為,法律的發展重心不在自身,而在社會,這是法律社會學的基本問題。他指出,無論何時何地悶態殲,法律發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學,也不在司法判決,而在社會本身。他指出:「社會學就是具有相互關系的各種人類的聯合的總和」,人類最初的聯合形式是通過氏族和家族,這兩種形式又無法確定誰先誰後出現的問題閉並,但對它們的起源和發展,都可以根據「社會化」或「社會連帶關系」的原委加以解釋。

可見,埃利希通過所謂的各種聯合,妄圖調和階級矛盾和斗爭,宣揚階級合作。

(2)法律和國家的關系。

埃利希在「法律發展的重心在社會本身」的前提下,對法律的概念、法律和國家關系等問題進行了歪曲解釋。他認為,國家制定的法律只是法律中很少的一部分,而早在國家產螞沖生之前,法律(包括立法和司法活動在內)就已存在,從而否認國家制定法律和國家強制力是法律的要素。

埃利希把法律分為兩類:一類是國家制定的法律,即「國家的法律」;另一類是「社會秩序」本身,它指各種社會規則,除了法律以外,還有道德、宗教等。法律不同於其他社會規則之處在於:法律的對象是社會輿論認為最重要的事件,法律比其他規則要以更明確的用語加以表達。埃利希認為,法律是與人類社會同時出現的,法律先於國家,立法和司法活動也先於國家。社會既然是各種人類的聯合,而通過這種聯合,使人們根據一定的社會規則形成某種關系。所以,社會規則(包括法律)就等於各種不同的社會關系,這些規則就是社會發展的推動力。上述觀點混淆了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兩個要領,掩蓋了國家與法律的階級性。

(3)自由的判決方法。

埃利希不同意傳統的觀點,認為「把法律作為國家官員作出決定或供法官下判決的根據」的說法沒有道理,他指出,作為這種根據的規則只不過是法律中的一小部分。法律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解決人們間的爭端,因為法律是社會有機體的基礎。埃利希提出兩種判決方法:一是傳統的「技術主義的判決方法」,二是「自由的判決方法」,這是他所推崇的,即法官進行判決時,不是根據成文的法律,而是根據法官自由發現的法律。他的理論,為破壞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建立起來的法治原則進行辯解。

(4)「活的法律」。

「支配生活本身的法律,盡管這種法律並不曾被制定為法律條文」;活的法律的意義,不限於對法院所適用的、供判決之用的規范有影響,或對成文法的內容有影響。「活的法律」有種獨特的價值,它實質上是指社會秩序本身的法律。這不同於國家的法律。正是這種「活的法律」構成了法律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因而也就成為人類社會法律秩序的基礎,研究法律首先必須從確定這種法律開始。

⑤ 法社會學的法社會學

塗爾干、韋伯等人強調法律的社會化,反對將法視為國家的唯一產物,認為應當從組織化社會內,或容社會本身,或人們社會行為中去探尋法的真諦。
龐德的法哲學的核心的社會利益說,認為社會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他明確反對純粹邏輯推理的僵化的概念主義或形式主義法學,認為法哲學要從單純歷史的和實證主義的思維方式中徹底解放出來。龐德的社會法理論被認為是一種典型的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 理論,他提出了法律社會學的基本綱領,啟示人們關注社會制度和法律學說的實際效果,關注法律的作用而不是實際內容,並且注重法律與社會利益之間的聯系。龐德認為,法律是發達政治組織化社會里高度專門化的社會控制形式,即通過有系統有秩序地運用這種社會的暴力而達到的社會控制。在這一意義上,法律是一種「社會功能」或「社會控制」,是協調利益沖突的手段;法律的作用就是承認、確定、實現和保障各種利益,尤其是社會利益;提出法的功能性概念來取代邏輯性概念,主張「有用即是真理」。
法社會學的結構沒有統一的安排,因為法律與社會的關系實在是一個大框架,幾乎所有與法律有關的社會問題都可以放在其中,究竟構建一個什麼樣的框架比較合適,完全取決於研究者的學術興趣和注意中心。

熱點內容
中國法律多少年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 發布:2025-07-12 12:28:17 瀏覽:156
山東行政法專家 發布:2025-07-12 12:27:41 瀏覽:906
司法考卷子 發布:2025-07-12 12:27:40 瀏覽:12
勞動法中2018年婚假新規定 發布:2025-07-12 12:11:17 瀏覽:865
2014財經法規復習資料 發布:2025-07-12 12:11:15 瀏覽:84
民法通則五十五條 發布:2025-07-12 12:05:55 瀏覽:175
屬於合同法基本原則的有 發布:2025-07-12 11:59:31 瀏覽:79
用什麼土方法治療痔瘡 發布:2025-07-12 11:51:17 瀏覽:185
普通冰凍血漿有效期法規 發布:2025-07-12 11:40:13 瀏覽:261
兩法銜接法律法規 發布:2025-07-12 11:39:29 瀏覽: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