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誰監管
勞動法執行情況監督檢查 , 是指依法享有監督檢查權的機構、組 織或者個人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 的制度。從狹義上來說 , 對勞動法執行情況監督檢查即是指勞動監 察 , 指的是由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規 章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並對其違法行為予以處罰的制度。從廣義 上來說 , 對勞動法執行情況監督檢查還包括了其他有關行政部門、工 會組織以及群眾自發的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 督和檢查的情況。這一概念的含義是 :1. 對勞動法執行情況監督檢查的主體是依法享有監督檢查權 的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其他有關行政部門、工會組織、其他群眾性組 織以及個人。其中 , 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和工會組織在勞動法執行情 況監督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尤為重要。2. 進行監督檢查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勞動法的立法宗旨 , 即保護 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 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3. 監督檢查的客體是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的行為。這是因為勞動法賦予勞動者的權益對應體現為勞動法賦予用人單位的 義務 , 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監督檢查 , 才能保證 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實現 。4. 監督檢查的方式表現為依法行使監督檢查權的各項措施 , 即 對執行勞動法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 對檢查中發現的違反勞動法的 行為及時制止和糾正 , 並依法追究違法行為人的法律責任。由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專門實施的勞動監察具有下列基本屬性 : 1. 法定性。勞動監察規則及程序直接為法律所規定 , 並且這種 法律規定是強行性規范 , 監察主體必須嚴格依據法律實施監察活動 , 被監察主體不得以協議或其他任何方式規避監察。2. 行政性。勞動監察屬於行政執法和行政監督的范疇 , 是行使行政權力的具體行政行為。3. 專門性。勞動監察是由法定的專門機關針對勞動法的遵守所實施的專門監督 o4. 惟一性。在勞動監督關系中 , 惟有勞動監察是以國家名義對勞動法的遵守實行統一和全面的監督。
❷ 勞動法實施誰來監管
這是老百姓的悲哀!永遠都希望別人沖鋒在前,自己後面乘涼!如果有1%的人想我一樣和單位斗爭到底,到底誰是老虎誰是虱子還不好講!
❸ 誰來監管用人單位如何實行勞動法
勞動局,社會保障局,工會,員工以及其他社會組織、機構都有權利監督的。
❹ 我國的勞動法保護工作體制由哪監督
為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經濟發展,根據憲法,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第一條 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職業病防治活動。
本法所稱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職業病的分類和目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制定、調整並公布。
第三條 職業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建立用人單位負責、行政機關監管、行業自律、職工參與和社會監督的機制,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
第四條 勞動者依法享有職業衛生保護的權利。
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並採取措施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
工會組織依法對職業病防治工作進行監督,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用人單位制定或者修改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應當聽取工會組織的意見。
第五條 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責任制,加強對職業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職業病防治水平,對本單位產生的職業病危害承擔責任。
第六條 用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全面負責。
第七條 用人單位必須依法參加工傷保險。
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工傷保險的監督管理,確保勞動者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第八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研製、開發、推廣、應用有利於職業病防治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加強對職業病的機理和發生規律的基礎研究,提高職業病防治科學技術水平;積極採用有效的職業病防治技術、工藝、設備、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職業病危害嚴重的技術、工藝、設備、材料。
國家鼓勵和支持職業病醫療康復機構的建設。
第九條 國家實行職業衛生監督制度。
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照本法和國務院確定的職責,負責全國職業病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職業病防治的有關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據各自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職業病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職業病防治的有關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以下統稱職業衛生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溝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職責分工,依法行使職權,承擔責任。
第十條 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職業病防治規劃,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並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一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職業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工作體制、機制,統一領導、指揮職業衛生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加強職業病防治能力建設和服務體系建設,完善、落實職業病防治工作責任制。
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應當認真執行本法,支持職業衛生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履行職責。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職業衛生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職業病防治的宣傳教育,普及職業病防治的知識,增強用人單位的職業病防治觀念,提高勞動者的職業健康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行使職業衛生保護權利的能力。
第十二條 有關防治職業病的國家職業衛生標准,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制定並公布。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組織開展重點職業病監測和專項調查,對職業健康風險進行評估,為制定職業衛生標准和職業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定期對本行政區域的職業病防治情況進行統計和調查分析。
第十三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違反本法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有關部門收到相關的檢舉和控告後,應當及時處理。
對防治職業病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❺ 勞動法由誰監管
可以到當地的勞動站去投訴;或者向當地的社保局直接申請工傷鑒定。另外也可以到當地的工會;街道辦事處等部門申請法律援助。
如果還有什麼問題的話,歡迎來電來訪。地址和聯系方式參見圖片。
❻ 勞動法同工同酬有監督部門嗎
勞動者因單位違法侵害勞動者利益,是到當地的勞動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回下屬的勞動監察大答隊(部門)投訴,由他們出面對單位用工合法與否進行監督檢查和處罰,為勞動者追回受損失的利益。勞動監察部門處理不了,再到當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辦事機構也設在勞動局)申請勞動爭議仲裁。勞動監察部門對用人單位的日常檢查是他們的應用之職責。
❼ 個體戶的勞動合同誰來監督
不僅僅是企業員工要簽勞動合同,個體戶、律師事務所的勞動者都要簽訂。不管有否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自用工之日起,用人單位已經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如果沒有在一個月內簽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將面臨支付雙倍工資的懲罰。
會計師事務所也要簽合同
專家解釋,由於新的用工主體、用工形式不斷出現,《勞動合同法》擴大了《勞動法》的適用范圍:
一是規定我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也就是在適用范圍中增加了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及其勞動者,比如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
二是規定事業單位與實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員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未作規定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執行。
三是規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也就是除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以及事業單位中實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員外,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與其他勞動者均應當建立勞動關系,執行本法。
用工之日起即建立勞動關系
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勞動關系的建立以勞動合同為主要標志。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勞動合同法》調整了《勞動法》的有關規定,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也就是說,引起勞動關系產生的基本法律事實是用工,而不是訂立勞動合同。即使用人單位沒有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只要存在用工行為,該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系即建立,與用人單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即享有勞動法律規定的權利。
為了既方便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又督促用人單位必須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規定了三項措施:
一是放寬了訂立勞動合同的時間要求,也就是說,已經實際用工,但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如果在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了書面勞動合同,就不違法。
二是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後,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的第二個月起不滿一年的期間,向勞動者每月支付雙倍的工資。
三是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仍然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看作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❽ 中國勞動法有沒有人監督
有。
可以找勞動監察機構進行投訴舉報。在中國,目前縣級以上勞動部門都設置有回勞動監察機構答,全面行使勞動監察權。同時,在一些行(專)業還設置有專業性勞動監察部門。如勞動部和省級勞動部門設立的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和礦山安全監察等監察部門等等。
❾ 用工單位違反勞動法由那個執法部門監管
任何企業、個體經濟組織都應當按照勞動法執行,否則勞動者可以向勞動監察大隊投內訴或者申請容勞動仲裁。 相關規定: 《勞動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❿ 勞動法規定每天工作8小時,但是為什麼給私人打工沒有執行的,誰來監管,為什麼不管。
現在是市場經濟,勞動者與用工者之間是勞動合同關系,合同雙方是平等的,對工作專時間、工資待屬遇、社會保險等,由雙方平等協商,簽訂勞動合同,依照合同約定履行。如果協商不成,再找下家。
這與你到市場買東西一樣,可以討價還價。但是,不能強買強賣。
說白了,你的勞動就是商品,你到市場上出價賣,你認為你的勞動值多少錢,你就出多價。但是,需要有人買,才能換到錢來養家糊口。
道理懂了,你就應該知道怎麼做了。
網友觀點,僅供參考。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