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八條
① 人民法院刑事訴訟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81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專第一百八十一條 人民法屬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審查後,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屬於告訴才處理的案件,應當退回人民檢察院,並告知被害人有權提起自訴;
(二)不屬於本院管轄或者被告人不在案的,應當退回人民檢察院;
(三)不符合前條第二項至第八項規定之一,需要補充材料的,應當通知人民檢察院在三日內補送;
(四)依照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五條第三項規定宣告被告人無罪後,人民檢察院根據新的事實、證據重新起訴的,應當依法受理;
(五)依照本解釋第二百四十二條規定裁定準許撤訴的案件,沒有新的事實、證據,重新起訴的,應當退回人民檢察院;
(六)符合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第二項至第六項規定情形的,應當裁定終止審理或者退回人民檢察院;
(七)被告人真實身份不明,但符合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的,應當依法受理。
對公訴案件是否受理,應當在七日內審查完畢。
②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一百八十八條第(五)項該如何理解
下落不明有二種意義。
一、指離開最後居所後沒有音訊,關於此人的回事什麼也不知道答了。這種情況如滿二年利害關系人可申請法院宣告失蹤。
二、知道在一個地方,但沒辦法去聯系。這里指訴訟中公告送達中所指的下落不明。此地種情況不能申請宣告失蹤。
居委會、村委會或公安派出所等單位可以出具證明。
被告拒絕出庭不算下落不明。。
③ 刑訴法重新鑒定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根據以下法律條例,案件需要重新鑒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五十九條規定:「對鑒定結論有疑問的,人民法院可以指派或者聘請有專門知識的人或者鑒定機構,對案件中的某些專門性問題進行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
《人民檢察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則》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了「用作證據的鑒定結論,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請,經檢察長批准,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一條 偵查機關應當將用作證據的鑒定結論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請,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
第一百五十九條 法庭審理過程中,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檢查。法庭對於上述申請,應當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
(3)新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八條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關於犯案人員,懲罰處理相關規定。
第十五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願意接受處罰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理。
第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十七條對於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適用本法的規定。
對於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④ 請問2012最新刑事訴訟法修正案,第一百八十八條,雖然通過了,但要明年才施行。那麼在今年是否就等於無效
這是新修正的刑事訴訟法關於強制證人出庭作證的規定, 因為修正的刑事訴訟法自2013年1月1日起生效,該條規定現在當然不適用。今年還是要執行原刑事訴訟法的規定。
⑤ 新刑事訴訟法中有關於鑒定人 強制出庭的規定嗎
這要看法院的裁決,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18年10月26日第三次修正)
第一百九十二條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證人證言有異議,且該證人證言對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人民法院認為證人有必要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出庭作證。
人民警察就其執行職務時目擊的犯罪情況作為證人出庭作證,適用前款規定。
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一百九十三條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證人沒有正當理由拒絕出庭或者出庭後拒絕作證的,予以訓誡,情節嚴重的,經院長批准,處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被處罰人對拘留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復議期間不停止執行。
第一百九十七條法庭審理過程中,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
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法庭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提出意見。
(5)新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八條擴展閱讀:
鑒定人和證人的區別:
(一)在資格條件上,鑒定人有嚴格的資格要求,必須具備相關的專門知識和技能;而證人的資格要求只是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和正確表達的能力,即使證人有生理缺陷和精神缺陷或者年幼,均可出庭作證。
(二)在可否替代上,證人是就其親身感受的案件事實向法庭作證的人。證人的基本特徵就在於證人的不可替代性,這是由案件事實本身決定的,既不能由法院指派或聘任,亦不能隨意替換;而鑒定人並非由案件事實所決定,其從事鑒定活動是受法院指派或聘請,因此,鑒定人是可以替換的。
(三)在詢問規則上,對證人的詢問應遵循個別和隔離的原則,證人不能了解案情;而鑒定人可以了解案情,對疑難復雜情況,可以由多個鑒定人相互商量形成最終的鑒定結論。
(四)在能否迴避上,證人不得以與案件處理結果之間的利害關系而申請迴避,而鑒定人如果有迴避事由,必須執行迴避的規定。
(五)在發表的意見上,證人只能就其所知悉的案件事實陳述意見,而不能發表自己根據這些事實得出的結論和意見。但是鑒定人作為專家不受此項意見規則的限制。
(六)在出庭義務上,證人出庭作證是一項普遍性的訴訟義務,一般不能拒絕,而鑒定人有正當的理由,可以拒絕接受法庭的指派或聘請,可以不出庭接受質證而只提供書面鑒定意見。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⑥ 對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八條的理解是什麼
新《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其中規定了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有作證豁免權。但是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這種作證豁免權的理解存在分歧:一種意見認為,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還是有作證的義務,但是可以不出庭接受交叉詢問;另一種意見認為,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既有權選擇不出庭作證,又有權拒絕接受辦案人員向自己了解案情。下面將從目的解釋論的角度出發,就如何理解與適用這一法律條文進行粗淺的分析。
「親親相隱」的思想在我國源遠流長,肇始於春秋時期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根據現有的史料,最早關於「親親相隱」的思想記載於《論語·子路》記載:「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可見,孔子對發自人內心深處的自然情感十分看重,父子有親是內心的真實情感,「其父攘羊,而子證之」違背了人的「親親相愛」、「親親相隱」的天性。這種「親親相隱」思想對我國的法律制度一直有著很大的影響。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才廢除這一制度,新中國法律規定「任何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但是經過幾十年的司法實踐,很多有識之士發現,「親親相隱」屬於本土文化,得到法律的支持會有利於家庭和諧。最終在《刑事訴訟法》修改的時候採納了「親親相隱」思想,其具體體現就是新《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八條的規定,人民法院不得強制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出庭作證。
⑦ 2012年新刑事訴訟法第168條是什麼回答就給採納!
第一百六十八條 【審理期限】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一版個月以內宣判,至遲權不得超過一個半月。有本法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再延長一個月。
人民法院改變管轄的案件,從改變後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理期限。
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的案件,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法院後,人民法院重新計算審理期限。
⑧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八條 是什麼權利
<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八十八條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證人沒有正當理由拒絕出庭或者出庭後拒絕作證的,予以訓誡,情節嚴重的,經院長批准,處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被處罰人對拘留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復議期間不停止執行。
這不是權利,這是證人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