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除教師行政法真實案例
Ⅰ 教師被開除如何申請復議
可以申請行政復議,因為職稱評定具有行政行為必然要產生的相應法律效果,即直接影響或決定相對人的權益或教育行政法上的權利和義務。這正符合或緊扣行政行為的概念──「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管理活動中作出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二、職稱評定具有行政行為的公定力、確定力、拘束力、執行力等行政行為的效力屬性。
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行政主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復議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對該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適當性審查,並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行政行為。
行政復議申請人應自知道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之日起60日內申請行政復議。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復議申請人如對行政復議機關作出的復議決定不服,可以自收到《行政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向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只能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不得再向復議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制度。即不服從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法定的復議機關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機關作出的復議決定是行政終級決定,行政相對人不服不能再向上級國家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制度。《行政復議法》第12條至15條對行政復議管轄作了集中規定。根據該規定,行政復議管轄按以下規則確立:1、對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管轄2、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管轄3、對特殊行政主體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管轄:(1)對派出機關、機構行為不服的管轄;(2)授權關系中的管轄;(3)對共同行政行為不服的管轄;(4)對被撤銷行政機關行為不服的管轄。
Ⅱ 老師被判處緩刑,會不會被開除公職
教育部依據《事來業單位處分暫行源規定》第四十七條規定於2014年1月11日下發了《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處理辦法》。其中第十二條規定教師依法判處刑罰的,依據《事業單位處分暫行規定》給予撤銷專業技術職務或者行政職務以上處分。教師受到剝奪政治權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喪失教師資格。如果教師判處徒刑緩期執行沒有剝奪政治權利.或者不是故意犯罪.或者安全度過緩刑期,就不會開除公職。因為判處和受到是兩個不同的意思,你安全度過緩刑期,判處的徒刑就沒有執行,也就沒有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所以不應當開除公職。
Ⅲ 被行政開除的人還能做老師嗎
根據教師法,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回教學任務給答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二)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第(二)項、第(三)項所列情形之一,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被行政開除的人不能再做老師。
Ⅳ 教師開除公職
【教師開除公職有哪些條件】
根據《公務員法》第二條:「本法所稱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和第三條:「公務員的義務、權利和管理,適用本法」的規定。教師開除公職應當符合《公務員法》第53~59條規定。
【法律依據】
《公務員法》
第五十三條 公務員必須遵守紀律,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散布有損國家聲譽的言論,組織或者參加旨在反對國家的集會、遊行、示威等活動;
(二)組織或者參加非法組織,組織或者參加罷工;
(三)玩忽職守,貽誤工作;
(四)拒絕執行上級依法作出的決定和命令;
(五)壓制批評,打擊報復;
(六)弄虛作假,誤導、欺騙領導和公眾;
(七)貪污、行賄、受賄,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私利;
(八)違反財經紀律,浪費國家資財;
(九)濫用職權,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十)泄露國家秘密或者工作秘密;
(十一)在對外交往中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
(十二)參與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賭博、迷信等活動;
(十三)違反職業道德、社會公德;
(十四)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活動,在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中兼任職務;
(十五)曠工或者因公外出、請假期滿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歸;
(十六)違反紀律的其他行為。
第五十四條 公務員執行公務時,認為上級的決定或者命令有錯誤的,可以向上級提出改正或者撤銷該決定或者命令的意見;上級不改變該決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執行的,公務員應當執行該決定或者命令,執行的後果由上級負責,公務員不承擔責任;但是,公務員執行明顯違法的決定或者命令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五十五條 公務員因違法違紀應當承擔紀律責任的,依照本法給予處分;違紀行為情節輕微,經批評教育後改正的,可以免予處分。
第五十六條 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
第五十七條 對公務員的處分,應當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准確、處理恰當、程序合法、手續完備。
公務員違紀的,應當由處分決定機關決定對公務員違紀的情況進行調查,並將調查認定的事實及擬給予處分的依據告知公務員本人。公務員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
處分決定機關認為對公務員應當給予處分的,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按照管理許可權和規定的程序作出處分決定。處分決定應當以書面形式通知公務員本人。
第五十八條 公務員在受處分期間不得晉升職務和級別,其中受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處分的,不得晉升工資檔次。
受處分的期間為:警告,六個月;記過,十二個月;記大過,十八個月;降級、撤職,二十四個月。
受撤職處分的,按照規定降低級別。
第五十九條 公務員受開除以外的處分,在受處分期間有悔改表現,並且沒有再發生違紀行為的,處分期滿後,由處分決定機關解除處分並以書面形式通知本人。
解除處分後,晉升工資檔次、級別和職務不再受原處分的影響。但是,解除降級、撤職處分的,不視為恢復原級別、原職務。
Ⅳ 開除則是由教育行政部門決定解除的是學校與教師之間的具有什麼性質的行政法律
具有隸屬性質的行政法律關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專》屬第三十七條的規定,教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
二、 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
(5)開除教師行政法真實案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十八條
地方人民政府對違反本法規定,拖欠教師工資或者侵犯教師其他合法權益的,應當責令其限期改正。
違反國家財政制度、財務制度,挪用國家財政用於教育的經費,嚴重妨礙教育教學工作,拖欠教師工資,損害教師合法權益的,由上級機關責令限期歸還被挪用的經費,並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Ⅵ 教師被開除的條件是什麼
(一)故意不來完成教育教學任務自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
(二)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第(二)項、第(三)項所列情形之一,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6)開除教師行政法真實案例擴展閱讀:
公職是指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正式職工的職位,被開除就是開除公職。開除教師公職的法律依據主要是《教師法》、《行政監察法》和教育行政部門依法制定的管理制度。法律規定:「違反行政紀律,依法應當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行政處分的」。其中給予開除處分的,應當報上級機關備案。開除公職不是取銷教師資格,公職被開除了,依法取得的教師資格依然是有效的。
Ⅶ 開除則是由教育行政部門決定,解除的是學校與教師之間的具有隸屬性質什麼法律
行政法律。
開除是一種行政處分,所解除的是學校與教師之間具有隸屬性質的行政專法律關系。屬
開除適用於嚴重違反學校紀律,造成國家和人民利益的重大損失,不宜留在學校工作的教師。自處分決定作出之日起,被開除教師不再具有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身份。
(7)開除教師行政法真實案例擴展閱讀
開除條件
單位以職工違反勞動紀律等理由解除勞動合同,要達到一定程度才可以,或者是雙方勞動合同約定的,或者是單位規章制度明確規定的。
開除是解除被處分人與行政機關人事關系的紀律制裁方式,也是最為嚴厲的制裁方式。
開除依據的是《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第三章內容,執行開除有必要的程序要件,即:「對職工給予開除處分,須經廠長(經理)提出,由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討論決定,並報告企業主管部門和企業所在地的勞動或者人事部門備案。」
Ⅷ 教育局有沒有權利開除教師,怎樣的程序開除
一般情況下不會,但是,如果老師嚴重違反國家法律或者道德規范和教育部八大禁令,就會有被開除的危險。
1、教學成績是檢測的一個平台,對轉正後的老師只是一個量化的考核而已,在小學的義務教育階段,沒有哪個領導敢拿這個來威脅教師工作安全性的,唯一的後果只是領導相對來說不會重視。
2、教育系統都屬於國家事業單位編制,轉正後的老師也是。事業單位有個好處就是,只要不犯大的原則性的錯誤,是不會被開除工作的,這是硬性的規定。大的原則性錯誤,針對的是黨紀國法、教師的八條禁令什麼什麼的才有可能性。
3、教師開除的條件目前職能部門尚沒有定論的,大概就是國家層面上的不幹違紀亂法的事,不超生小孩,不違反教師工作的「八條禁令」,基本就是安全的。
教育部頒發的八條禁令如下:
不發表違背國家法律法規、教育方針和對學生有不良影響的言論;
不宣揚封建迷信和歪理邪說,不參與邪教活動;
不曠教,不隨意停課、調課和對工作敷衍塞責;
不違規加重學生課業負擔;
不歧視、侮辱、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不得給自己所教班級學生做有償家教,不向學生推銷教輔資料及其他商品;
不向學生、家長索要財物或接受學生、家長財物,不利用職務謀取私利;
不以粗魯言行對待家長,不準在教學活動中有任何有損教師形象、有礙正常教學工作的行為。
Ⅸ 違反教師法案例
一、案情簡介
2005年,寒假過後,在新學期開學伊始,初一(1)班班主任郭老師特別強調了學生的發型問題。
雖然說「穿衣戴帽,各有一好」,留什麼樣的發型是件小事,可在許多學校和老師的眼裡,絕對不能把發型當小事來抓。確實,生源不佳的學校的學生常給人「街道痞子」、「胡同串子」的感覺。郭老師強調發型問題是有原因的。可是,學生留什麼發型,一般不取決於教委、學校、老師,而是歌星、影星、球星。
結果三天過去了,班裡的男生蘇某還是留著長長的中分頭。一天中午放學後,郭老師把蘇某叫到辦公室。
教師問:「老師給全班同學提的發型要求你知道嗎?這也是全校統一的要求,你知道嗎?」
「知道。」蘇某低聲回答。
「知道?知道為什麼還不動?」聲調里老師帶著幾分氣。
「我家裡不讓理,我也沒辦法。」學生理直氣壯。
就這樣,師生對話的火葯味越來越濃。最後,郭老師拉開抽屜順手拿出一把剪子,嘴裡說著「那我替你理吧」,話到手到,蘇某中間的一綹頭發已剪下來了。蘇某一邊護著,一邊說:「得,得,我自己去理,行了吧。」說完跑出了辦公室。
蘇某回到家的時候,其父正在喝酒。看見兒子捂著頭走進來便大聲喝問,以為兒子又在外面打了架,惹事生非。當聽完事情原委後便借著幾分酒力,怒沖沖跑到學校興師問罪。見到郭老師開始還較理智,後來便破口大罵,在場的老師都為之瞪目。
正當大家紛紛上前勸解、家長還不依不饒的時候,一位兩鬢銀白、馬上要退休的女教師喬某走上前去,嘴裡說著「讓你無法無天」,隨手就給了蘇父一個嘴巴,不知是這巴掌的功效還是蘇父的酒也該醒了,反正此後罵聲聽不見了,只是聽到蘇父反復強調:「正月里理頭死舅舅,又不是文化大革命,憑什麼給我孩子剃陰陽頭……。」
此時外面已圍了不少人,為了化解矛盾,年級主任便把他們帶到校長室。
二、案情分析
1、蘇父
蘇父見到郭老師開始還較理智,「後來便破口大罵」,對教師造成了人格的侮辱,違反了中國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5號《中國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八章法律責任第三十五條的規定:「侮辱、毆打教師的,根據不同情況,分別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行政處罰;造成損害的,責令賠償損失;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因此,鑒於情節不是特別嚴重和惡劣,家長應該向郭老師賠禮道歉。
2、郭老師
郭老師作為人民教師對學生嚴格要求,對工作認真負責應該是好的,但採取的方法不當,對學生的人格不夠尊重,違反了中國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5號《中國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二章權利和義務第八條的規定:教師義務(四)「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以及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章第15條「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3、喬老師
喬老師站出來主持公道,這很不容易,但是她不該用違法行為制止違法行為。
喬老師遇事不冷靜,應該向家長道歉。
三、結果
家長蘇某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向郭老師賠禮道歉;喬老師也為自己魯莽行事向家長道歉;蘇老師尊重學生的意識也加強了,對自己的行為作了深入的反思。
從這一案例,我們可以看出,教師要懂法守法,尤其要了解我國的教師法和教育法等基本的法律法規,用規律法規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並將此作為保障自己合法權利的手段;同時,應該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權利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