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行政法的沖突
⑴ 如何解決行政法淵源之間的法律沖突
你說的來是同位法之間自的法律沖突吧?
比如說都是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可能這部法律是這樣規定的,那部就不一樣,但一般法律都有類似這樣的法條:
自本法公布之日起與本法不符的,以本法為准。
或這樣說:其他法律有不同規定的,按其規定執行。
如果沒有這種說法,請你舉例說明。再具體探討!
⑵ 行政法各法律淵源之間如果有抵觸或者沖突,應該如何處理
基本抄法律和普通法律發生沖突,以基本法律為准;法律和行政法規發生沖突,以法律為准;行政法規和規章發生沖突,以行政法規為准;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發生沖突,報國務院裁決;地方性法規和行政法規發生沖突,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如全國人大常委會認為應當適用行政法規,則以行政法規為准;特別行政區方面,變通規定優於法律;最難區分的可能就是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了。這個先由國務院來裁決,如果裁決為部門規章,則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來最終裁決。
行政法規范沖突實際上就是法律規范沖突具體到行政法規范領域的特殊表現類型。因此,明確行政法規范沖突的內涵的首要前提,就是明確行政法規范的含義。廣義的行政法規范,是民事法規范、刑事法規范的對應概念,指的是一切行政法淵源的總和,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規章以及其他行政規范性文件等。而基於論證重點的選擇,本文所指的行政法規范則主要採用較為純粹的狹義理解,即主要涉及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以及其他的國務院規范性文件。
⑶ 部門規章和行政法規發生沖突怎麼辦
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沖突時,交由國務院提意見,若國務院認為地方性法規適回用,則遵循地方性法答規,若國務院認為部門法規適用,則需交由人大常委會裁決;若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沖突時,直接交由國務院裁決(因為部門和政府都是國務院親兒子)
⑷ 最高院解釋與行政法規發生沖突該如何解決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這是一個前提。至於司法解釋效力,個人分析如內下:
從法律解釋容主體上看,根據憲法,法律解釋權應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其他國家機關並無解釋法律的權力。從法律解釋的效力上看,根據立法法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律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然而司法解釋的主體與效力問題,法律卻並沒有明確規定。
目前兩高進行司法解釋的權力來源主要是依據一九八一年六月十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該決議明確了法律解釋工作的分工,應當視為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兩高進行法律解釋的權力,即司法解釋權。既然兩高的司法解釋權是來源於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授權委託,那麼依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委託而制定司法解釋應當具有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解釋同等的法律效力,因此,司法解釋也應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綜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與行政法規發生沖突時,應採用高位法優於低位法原則,優先適用司法解釋。
⑸ 簡述行政法律規范沖突的表現形式
1、范圍不一致,表現在各個方面,主體范圍、適用事項范圍、行為幅度范圍,權利義務內容範圍等方面的不一致。
2、條件不一致,在涉及個人權利義務的條件上,兩個規范之間如果規定不一致,就會導致個人享有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不同,這也是實踐中經常出現的沖突形式。
3、行為不一致,兩個規范如果對行政行為的性質規定不同,也會出現行為不一致的規范沖突。
4、法律概念不一致,不同規范對同一對象規定的不同概念,會使得法律規范之間的沖突以另外一種形式表現出來。
5、無許可權或者越權,制定法律規范的機關是否有權制定一定的規范,如果該制定機關在法律上沒有權力,那麼他所制定的規范就是無權或者越權。所以,這種無權或者越權的法律規范也就成了與設定和劃分許可權的立法規定的不一致,也是一種規范沖突。
6、規范的規定、精神相互不一致,這種規范沖突,更符合人們所說的「抵觸」的特徵,這種沖突,既有直截了當的規定不一致,也有在實質精神上的不一致。
7、上位依據喪失,上位法被取消或者廢止後,下位法仍在適用,就會因為喪失上位依據而出現規范沖突。
8時間或者期限不一致。
9、前後規范不一致。這種情形主要出現在新規范與舊規范之間。
資料很不好找。。純手打。我也是太閑 了。。。
⑹ 當地方性法規與行政法規沖突時,怎麼解決,來法律專業人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十九條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五條 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第八十六條 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第八十七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機關依照本法第八十八條規定的許可權予以改變或者撤銷:
(一)超越許可權的;
(二)下位法違反上位法規定的;
(三)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經裁決應當改變或者撤銷一方的規定的;
(四)規章的規定被認為不適當,應當予以改變或者撤銷的;
(五)違背法定程序的。
第八十八條 改變或者撤銷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的許可權是: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不適當的法律,有權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有權撤銷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有權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三)國務院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不適當的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四)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和批準的不適當的地方性法規;
(五)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本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
(六)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下一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
(七)授權機關有權撤銷被授權機關制定的超越授權范圍或者違背授權目的的法規,必要時可以撤銷授權。
⑺ 當地方性法規和行政法規發生沖突時該如何處理
你問的有問題。行政法規包括地方性法規。一般法規間沖突是上克下,特殊克普遍,省部沖突國務院裁決。
⑻ 當地方性法規與行政法規沖突時,怎麼解決
當地方性法規復與行政法規沖制突時,先報務院(制室)若務院認定應適用性規則適用性規,若務院認定應適用行政規則能自行決定應報全委裁決。
⑼ 人民警察法和行政法如有沖突怎麼辦
以人民警察法為准,因為特別法優於一般法。
⑽ 根據公安部第105號令與《行政復議法》發生沖突,適用哪個法律
應當服從是《行政復議法》。
法律適用原則:
⑴ 上位法優於下位法。《立法回法》第79條規定,法律的效答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第80條規定,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 政府規章。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⑵ 特殊法優於普通法。《立法法》第83條規定,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
⑶ 新法優於舊法。《立法法》第83條規定,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⑷ 一般不溯及既往。《立法法》第84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