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何為標准計時制
⑴ 綜合計時制和標准工作制什麼區別
綜合計時制和標准工作制區別是定義不同,工時計算標准及制度不同。
具體如下:
1,制度定義不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是指單位以標准工作時間為基礎,以一定的期限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的工時制度。標准工時制,是指法律規定的,關於在正常情況下,一般職工從事工作的時間的制度。
2,執行制度不同: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崗位,需企業報經當地區縣勞動保障局批准,未經批准,不能任意擴大范圍。標准工時制度,也稱為標准工作制度,我國目前實行的是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的標准工時制。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擅自延長職工的工作時間。
3,工時指定適用不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是指因工作性質特殊或者受季節及自然條件限制,需在一段時間內連續作業,採取以周、月、季、年等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的一種工時制度,如建築、旅遊等崗位。但其平均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准工作時間基本相同。
4,工作時間計算不同:標准工時,是按照勞動法的規定每天8小時制。而綜合工時,是按行業的淡旺季劃分,工作時間可以在一定的時間段內不執行上述規定,但全年平均下來仍要符合規定。綜合工時制是指分別以周、月、季、年等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
5,實行工作制度不同: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其工作時間不區分制度工作日與公休日。標准工作制是由立法確定一晝夜中工作時間長度,一周中工作日天數,並要求各用人單位和一般職工普遍實行的基本工時制度。
⑵ 勞動法的標准工時21.75天,一周五天工作制,是哪個文件規定的
月計薪21.75天演算法:(一年365天)-(一年52周*2個休息天=104個休日)=261天
(261天)/(一年12個月)=21.75天 即每月工時為21.75天
有關一周五天工作制:
中國勞動法及合同法並無這項規定,中國勞動法及合同法只限定一周7天必須休息1天,其餘6天總的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至於公司安排上5天還是上6天會在你簽定合同時明文規定的;一般企業實行工作5天制,每天8小時,其餘算加班。
相關法律條文:
1.勞動法 第四章 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第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2.《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節日假期由原來的10天增設為11天,職工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和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辦法分別作出調整;在職工制度工作時間計算方面,年工作日為250天,由365天扣除104天休息日再扣除11天法定節假日所得;季工作日為62.5天,由250天÷4個季度所得;月工作日為20.83天,由250天÷12個月所得。工作小時數的計算方法為:以月、季、年的工作日×每日8小時。
按勞動法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
通知明確,職工月計薪天數21.75天,由(365天-104天)÷12個月所得。職工日工資的計算辦法為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小時工資的計算辦法為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⑶ 什麼叫綜合工時制度
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是指採用以周、月、季、年等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的工時制度。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崗位員工在綜合計算工時一個周期內只要總的實際工作時間沒有超過法定總的工作時間的,其在公休日工作,不需支付200%加班工資。《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第(二)款「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200%的工資待遇」規定,一般只適用於實行標准工時制員工。
一、綜合工時制度適用范圍
根據《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勞部發[1994]503號)規定,企業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職工,可以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
a)交通、鐵路、郵電、水運、航空、漁業等到行業中因工作性質特殊,需連續作業的職工;
b)地質及資源勘探、建築、制鹽、製糖、旅遊等受季節和自然條件限制的行業的部分職工;
c)其他適合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職工。
二、實踐中常見延長工作時間的形式
a)未經勞動保障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對職工宣布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或不定時工作制;
b)超過勞動保障行政主管部門核定范圍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或不定時工作制;
c)任意延長職工工作時間,且不作考勤或不作加班記錄。
三、綜合工時制分類和計算方法
中國勞動法規定的工時制度有三種,即標准工時制、綜合工時制和不定時工時制。
根據《勞動法》和《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國務院令第174號)的規定,中國目前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這一標准工時制。有條件的企業應實行標准工時制。有些企業因工作性質和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標准工時制,應保證勞動者每天工作不超過8小時、每周工作不超過40小時、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⑷ 勞動法中什麼叫實行綜合計時
綜合工時制是指分別以周、月、季、年等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但其平均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准工作時間基本相同。
根據原勞動部《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勞部發[1994]503號)的規定,用人單位只有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職工,經過勞動保障部門批准以後,才可以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
(1)交通、鐵路、郵電、水運、航空、漁業等行業中因工作性質特殊,需連續作業的職工;
(2)地質及資源勘探、建築、制鹽、製糖、旅遊等受季節和自然條件限制的行業的職工;
(3)其他適合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職工。
我國勞動法規定的工時制度有三種,即標准工時制、綜合工時制和不定時工時制。根據《勞動法》和《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國務院令第174號)的規定,我國目前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這一標准工時制。有條件的企業應實行標准工時制。有些企業因工作性質和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標准工時制,應保證勞動者每天工作不超過8小時、每周工作不超過40小時、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標准工時制度,且符合條件的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不定時工時制度。對於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勞動者,企業應當根據標准工時制合理確定勞動者的勞動定額或其他考核標准,以便安排勞動者休息。其工資由企業按照本單位的工資制度和工資分配辦法,根據勞動者的實際工作時間和完成勞動定額情況 計發。對於符合帶薪年休假條件的勞動者,企業要安排其享受帶薪年休假。
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標准工時制度,且符合條件的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綜合工時制度,即分別以月、季、年等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但其平均日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准工作時間基本相同。也就是說,在綜合計算周期內,某一具體日(或周)的實際工作時間可以超過8小時(或40小時),但綜合計算周期內的總實際工作時間不應超過總法定標准工作時間,超過部分應視為延長工作時間並勞動法的規定支付報酬,其中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按勞動法的規定支付報酬。而且,延長工作時間的小時數平均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如果在整個綜合計算周期內的實際平均工作時間總數不超過該周期法定標准工作時間總數,只是該綜合計算周期內的某一具體日(或周、或月、或季)超過法定標准工作時間,其不超過部分不應視為延長工作時間。
對於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的職工,企業應根據《勞動法》第一章、第四章的有關規定,要保障職工身體健康並充分聽取職工意見的基礎上,採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輪休調休、彈性工作時間等適當方式,確保職工的休息休假權利和生產、工作任務的完成。
本案中該企業勞資部門的說法是錯誤的。該企業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批准以季為周期綜合計算工時。該企業因生產任務需要,經商工會和勞動者同意,安排勞動者在該季度的第一、二月份剛好完成了502.08小時的工作,然後安排第三個月整月休息。該企業這樣的規定應視為是合法的,超過核定的總工時數應當視為延長工作時間。但對於這種打破常規的工作時間安排,一定要取得工會和勞動者的同意,並且注意勞逸結合,切實保障勞動者的身體健康。
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及工時計算方法
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513號)的規定,全體公民的節日假期由原來的10天增設為11天。據此,職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數和工資折算辦法分別調整如下:
A、工作日的計算
年工作日:365天/年-104天/年(休息日)-11天/年(法定休假日)=250天/年
季工作日:250天/年÷4季=62.5天
月工作日:250天/年÷12月=20.83天
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
B、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延長工作時間的規定
所謂延長工作時間是指在企業執行的工作時間制度的基礎之上的加班加點。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延長職工工作時間。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可根據《勞動法》第41條的規定,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協商是企業決定延長工作時間的程序)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不受《勞動法》第41條的限制:1、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2、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共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3、在法定節日和公休假日內工作不能間斷,必須邊疆生產、運輸或者營業的;4、必須利用法定節日或公休假日的停產期間進行設備檢修、保養的;5、為了完成國防緊急任務的;6、為了完成國家下達的其他緊急任務的。
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條件
不定時工作制是針對因生產特點、工作特殊需要或職責范圍的關系,無法按標准工作時間衡量或需要機動作業的職工採取的一種工時制。根據《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勞部發[1994]503號)規定,企業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職工,可以實行不定時工作制:
a)企業中的高級管理人員、外勤人員、推銷人員、部分值班人員和其他因工作無法按標准工作時間衡量的;
b)企業中的長途運輸人員、出租汽車司機和鐵路、港口、倉庫的部分半年人員以及因工作性質特殊,需要機動作業的職工;
c)其他因生產特點、工作特殊或職責范圍關系,適合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
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條件
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是針對因工作性質特殊,需連續作業或受季節及自然條件限制的企業的部分職工,採用的以周、月、季、年等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的一種工時制度。根據《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勞部發[1994]503號)規定,企業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職工,可以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
a)交通、鐵路、郵電、水運、航空、漁業等到行業中因工作性質特殊,需連續作業的職工;
b)地質及資源勘探、建築、制鹽、製糖、旅遊等受季節和自然條件限制的行業的部分職工;
c)其他適合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職工。
實踐中常見延長工作時間的形式
a)未經勞動保障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對職工宣布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或不定時工作制;
b)超過勞動保障行政主管部門核定范圍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或不定時工作制;
c)任意延長職工工作時間,且不作考勤或不作加班記錄;
d)以規章制度方式減少考勤記錄,達到延長工作時間目的。
針對上述形式,勞動者對非標准工作時間制度要多留心眼,詢問公司是否取得勞動保障行政主管部門的批准,公司對工作時間、考勤的規定及實際執行情況。並注意收集和保存相關記錄、材料。
⑸ 勞動法綜合計時
綜合工時制是指分別以周、月、季、年等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但其平版均工作時間和平均周權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准工作時間基本相同。中國勞動法規定的工時制度有三種,即標准工時制、綜合工時制和不定時工時制。
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標准工時制度,且符合條件的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綜合工時制度。
但其平均日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准工作時間基本相同(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
但綜合計算周期內的總實際工作時間不應超過總法定標准工作時間,超過部分應視為延長工作時間並按勞動法的規定支付報酬,其中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按勞動法的規定支付報酬。
⑹ 新勞動法 綜合計時制
綜合計時有以下特點:
1. 實行綜合計時的工廠,有以下豁免:1)七天有一天休息;2)每天加班不能超過3小時(在工人體力能承受的條件下)
2.可以連續工作,直到將全年的綜合時間用完為止。以工廠每周按60小時(每周6天×10小時/天=60小時)計算,在綜合計時下,工廠只能工作40周以及40小時的正常工作(40周×60小時+40小時=2440小時)。這意味工廠一年有11周和20小時不能再上班,無論是否手頭有訂單。
3.對於超出每周40小時的加班,工廠只需支付平時薪資的150%,而無論該加班時間是在周六或周日;但對於法定假日的加班,工廠必須按平時薪資的300%支付工人。
但是許多歐美客戶是不接受七天沒有一天休息,也不接受周六或周日的加班工資按150%來支付。而且一般工廠都不會冒險按以上三點操作。
實行綜合加班計時制,必須經勞動部門批准。
經批准實行綜合計算工作時間的用人單位,分別以周、月、季、年等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但其平均日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准工作時間基本相同。(《關子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
65 條)=
實行綜合計算工時的,其工時是按全年總工時來計算,以全年正常上班總工時加上加班總時限,為全年的最高工作時間,不可超過。
全年正常上班總工時為:20.83天/月×12月×8小時/天=2000小時;
全年加班時限:36小時/月×12月=432小時;
全年最大總工時:2000小時+432小時=2432小時;
半年最大總工時:(2000小時+432小時)÷2=1216小時;
則全年正常上班時間加上加班時間不超過2432小時,則屬於合法。而超過2432小時,則為綜合加班超時,屬於違規行為。而不是單獨計算加班時間是否超過432小時。
⑺ 什麼是工時制
標准工時制
這是我國運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工時制度,在標准工時制下,根據《勞動法》第三十六條、《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第三條的規定,工人每天工作的最長工時為8小時,周最長工時為40小時。並且根據《勞動法》第三十八條、第四十一條規定,標准工時制還有以下幾點要求:
編輯本段標准工時制要求
①用人單位每周應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②因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一般每天延長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 ③特殊原因每天延長工作時間不得超過3小時, ④每月延長工作時間不得超過36小時。 顯然,根據標准工時制的規定,工作時間比較固定,且延長工作時間有明確嚴格的限制條件。
編輯本段綜合計算工時制
這類工時制度是以標准工時制為基礎,以一定的期限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的工時制度。 根據《勞動部關於職工工作時間有關問題的復函》的第五條至第七條的規定,該類工時制度有以下的特點:
編輯本段綜合計算工時制特點
①一般以月、季、年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 ②其平均日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當與法定標准工作時間基本相同,也就是說,在綜合計算周期內,某一具體日(或周)的實際工作時間可以超過8小時(或40小時),但綜合計算周期內的總實際工作時間應當不能超過總法定標准工作時間。 ③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制的,無論勞動者平時工作時間數為多少,只要在一個綜合工時計算周期內的總工作時間數不超過以標准工時制計算的應當工作的總時間數,既不視為加班。若超過,則超過部分視為延長工作時間,並按《勞動法》規定支付報酬,且延長時間的小時數,平均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 根據勞動部《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勞部發[1994]503號)的第五條規定,企業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職工,可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 (一)交通、鐵路、郵電、水運、航空、漁業等行業中因工作性質特殊,需連續作業的職工; (二)地質及資源勘探、建築、制鹽、製糖、旅遊等受季節和自然條件限制的行業的部分職工; (三)其他適合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職工。 從綜合工時制的特點來看,其基礎仍然是標准工時制,雖然允許一定周期范圍內員工工作時間綜合計算,允許具體的某日(或某周)可以超過法定標准工作,但是仍然要堅持一定周期內總的工作時間及平均工作時間都不能違反法定的標准。
編輯本段不定時工作制
這類工時制度是指,每一工作日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限制的工作時間制度,是針對因生產特點、工作特殊需要或職責范圍的關系,無法按標准工作時間衡量或是需要機動作業的職工所採用的一種工時制度。 根據勞動部勞部發[1995]309號《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7條,《勞動部關於職工工作時間有關問題的復函》的第八條以及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三條規定,該類工時制度有以下的特點:
編輯本段不定時工作制特點
①經批准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不受《勞動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日延長工作時間標准和月延長工作時間標準的限制。 ②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用人單位應採取適當的休息方式,確保職工的休息休假權利和生產。工作任務的完成。 ③實行不定時工作制,除法定節假日工作外,其他時間工作不算加班。 根據勞動部《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勞部發[1994]503號)的第四條規定,企業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職工,可以實行不定時工作制。 (一)企業中的高級管理人員、外勤人員、推銷人員、部分值班人員和其他因工作無法按標准工作時間衡量的職工; (二)企業中的長途運輸人員、出租汽車司機和鐵路、港口、倉庫的部分裝卸人員以及因工作性質特殊,需機動作業的職工; (三)其他因生產特點、工作特殊需要或職責范圍的關系,適合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 不定時工作制,最大的特點就是實行此類工時制的職工工作時間不受《勞動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日延長時間標准和月延長時間標準的限制,這個特點使得工作時間無法固定的員工工作時間安排既可以符合法律的規定又能滿足工作時間的不確定性,因此只有不定時工作制可以做到最為靈活的安排員工的工作時間,有效減少成本。
編輯本段三種工時制度比較
為了能直觀的區分以上三種工時制度,現以下列表格做綜合比較: 標准工時制、綜合計算工時制、不定時工作制綜合比較表 種類 標准工時制 綜合計算工時制 不定時工作制 性質 工作時間定工作量 工作時間定工作量 直接確定工作量 范圍 一般勞動者 特定的三類人員 特定的三類人員 內容 8h/天,40h/周 一個周期內平均 無固定時間要求 8h/天,40h/周 要求 不需要批准 需勞動部門批准 需勞動部門批准 加班 工作時間超過標 一個周期內超過 一般不存在加班, 准時間就是加班, 總標准工作時間 只有法定節節假 休息日、法定節 就屬於加班;節 日安排工作才算 假日安排工作也 假日安排工作也 加班 是加班 是加班
編輯本段工作制的風險
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制和不定時工作制的風險 1、企業實行以上兩種工時制度,需要到當地勞動部門申請批准,否則,即便雙方在勞動合同中約定實行不定時工作制也是無效的,發生爭議,也應按照標准工時制處理,勞動者可以主張加班工資,企業的用工成本就增大。 企業如何進行審批以及需要提供哪些材料,需要到勞動行政部門去了解具體情況,或是致電12333勞動熱線咨詢。 2、實行以上兩種工時制度的職工加班費的支付問題 一般情況下,綜合計算工時制的加班只會在一定周期的工作時間超過標準的總額是,才會存在,且只能以150%的比例來計算加班費,在標准總額內的時間,即使在某天或某周來看是超過了標准工作時間但也不以加班來看。同樣在法定節假日工作還是視為加班,按法定的標准支付300%的工資。 不定時工作制不存在加班,但是法定節假日安排加班的必須按照《勞動法》第四十四條規定支付加班費用。 若用人單位不按時足額支付加班費,勞動者可以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以用人單位未及時足額的支付勞動報酬為由,隨時通知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金。 3、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制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仍然享有法定休息的權利,這是憲法和勞動法賦予勞動者的休息權,在任何情況下用人單位都應該保護勞動者的這項權利。而根據勞動部《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勞部發[1994]503號)的第六條的規定,對於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的職工,企業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一章、第四章有關規定,在保障職工身體健康並充分聽取職工意見的基礎上,採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輪休調休、彈性工作時間等適當方式,確保職工的休息休假權利和生產、工作任務的完成。因此,用人單位應當注意實行以上兩類工時制員工的休息時間安排,如果未適當安排員工休息,勞動者就可以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以用人單位「未提供相應勞動條件」為由單方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相應的經濟補償金。
⑻ 勞動法的:標准工時制,綜合工時制,不定時工時制。能理解是什麼意思 怎麼區分嗎三者有什麼區別
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復需要經過審批的制。如果已經審批通過,那麼是合法的。
勞動部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
第五條企業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職工,可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即分別以周、月、季、年等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但其平均日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准工作時間基本相同。
(一)交通、鐵路、郵電、水運、航空、漁業等行業中因工作性質特殊,需連續作業的職工;
(二)地質及資源勘探、建築、制鹽、製糖、旅遊等受季節和自然條件限制的行業的部分職工;
(三)其他適合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職工。
第六條對於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的職工,企業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一章、第四章有關規定,在保障職工身體健康並充分聽取職工意見的基礎上,採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輪休調休、彈性工作時間等適當方式,確保職工的休息休假權利和生產、工作任務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