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訴訟法的種類
Ⅰ 法學12類是指什麼
法學12類主要指的是法學學科下的十二個具體專業類別,這些類別涵蓋了法學的不同領域和方向。以下是法學12類的具體解釋:
法學理論:
- 定義:研究法學的基本問題、基本原理、法學流派、法學方法論以及法學發展的學科。
- 重點:探討法的本質、法的價值、法的起源、法的作用等法學基礎理論。
法律史:
- 定義:研究中國歷史上法律制度、法律思想及其發展演變的學科。
- 重點:包括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比較法律史等方向。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 定義:研究憲法、行政法及其相關問題的學科。
- 重點:涉及憲法的制定、實施、監督,以及行政法的原則、制度、程序等。
刑法學:
- 定義:研究犯罪、刑事責任、刑罰及其相關問題的學科。
- 重點:包括犯罪構成、刑事責任、刑罰種類與適用等。
- 定義:研究民法、商法及其相關問題的學科,同時涵蓋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
- 重點:涉及民事權利、義務、合同、侵權、公司、證券、保險、勞動法權益、社會保障制度等。
訴訟法學:
- 定義:研究訴訟程序及其相關問題的學科。
- 重點:包括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
經濟法學:
- 定義:研究經濟法及其相關問題的學科。
- 重點:涉及市場競爭法、宏觀調控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 定義:研究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的法律制度及其相關問題的學科。
- 重點:包括環境保護法、自然資源法等。
國際法學(含: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
- 定義:研究國際法及其相關問題的學科,包括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和國際經濟法。
- 重點:涉及國家間的權利義務、國際爭端解決、跨國貿易與投資等。
軍事法學:
- 定義:研究軍事領域中的法律問題及其相關制度的學科。
- 重點:包括軍事法的基本原則、軍事法制度、軍事法實施等。
中國法律史:
- 定義:專門研究中國歷史上法律制度及其發展演變的學科。
- 重點:側重於中國法制史的研究,與「法律史」有所重疊但更專注於中國。
比較法學:
- 定義:研究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法律制度及其相互關系的學科。
- 重點:通過比較不同法系的法律制度,揭示法律發展的普遍規律和特殊現象。
以上即為法學12類的具體解釋,這些類別共同構成了法學學科的豐富體系。
Ⅱ 英語翻譯:suit, action 和 proceeding ,在法律方面有什麼不同 謝謝!!!
suit:
與訟各方的任何訴訟或原訟法律程序。起訴包含由一人針對他人提出以強制執行某權利或申索,或獲得蒙受損害的糾正的任何民事法律訴訟程序。起訴很大程度上由「訴訟」一詞代替,訴訟包括任何在法律及衡平法上的訴訟。「涉訟」的概念是基於有關權利的性質;而非基於與訟各方的地位(政府、半官方團體或自主的法定實體),或法律制度提供予有關權利獲得判決的特定訴訟地。
action:
訴訟指為實現個人權利、阻止個人非法行為或懲罰犯罪等而在法院進行的一種程序。在今天,action可以指各種訴訟,但在英國1873-1875年《司法組織法》〔Judicature Acts〕之前,action或action at law通常僅指普通法上的訴訟,以區別於衡平法上的訴訟〔suit in equity〕。在當時,原告要提起普通法上的訴訟,必須遵守嚴格的訴訟程式〔forms of action〕;在訴訟種類上,被劃分為不動產訴訟〔real action〕、動產訴訟〔personal action〕和混合訴訟〔mixed
action〕三種。現在,所有的訴訟形式都已被廢除,原告在起訴時只需說明其根據的事實及請求的救濟即可。在早期,action在比較廣泛的意義上使用,包括刑事訴訟〔criminal ction〕和民事訴訟〔civil action〕,前者是以國王或國家的名義提起的,後者則是以公民個人的名義提起的。但是,在今天,action更多的被用來指民事訴訟,而刑事訴訟則被稱作「prosecutions」以示區別。在訴訟分類上一般分為對人訴訟〔action in personam〕和對物訴訟〔action in rem〕。現在,由於普通法和衡平法已合並,均通過同一種程序來實施,因此action和suit經常被作為同義詞互換使用。
proceeding:
訴訟程序可指完整的正規的訴訟程序,包括從訴訟開始到作出判決其間所進行的全部行為和步驟;也可指在一個大的訴訟過程中的某一程序階段或步驟,或指向法庭或其他機構尋求救濟的程序手段。
Ⅲ 羅馬法的概念,起源,演變過程,內容和實質
羅馬法,是羅馬共和國及羅馬帝國所制定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包括皇帝的命令,元老回院的告示,成答文法和一些習慣法在內。羅馬法的歷史開始於東羅馬帝國時期,於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時期達到鼎盛。
體系特點
羅馬法是現今許多國家法律體系的基礎。所謂的「民法」就起源於羅馬法。在歐洲的大陸法系國家以及南美洲的許多國家都因為法國民法典而與羅馬法有著密切的聯系。在適用普通法系統的國家和地區,羅馬法的影響比較小。
羅馬法的起源是著名的十二銅表法(公元前449年)。在此之後,羅馬法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經過幾個世紀,其形成了今天許多國家的法律的基石。
羅馬法分為本國國民所適用的「市民法」以及使用與外國人的「萬民法」,後者就是現在的國際私法的起源。
羅馬法反映出當時羅馬帝國的現實。羅馬執政官保證了法律能夠適應一個迅速膨脹的帝國不斷變化的需求。但是,這種變化仍然是在傳統的價值體系下完成的。執政官並不重新修改法典,而是通過新的解釋或者修訂來解決新的問題。這種對傳統的依賴以及對變動的懷疑態度正是羅馬人的思維特點。
羅馬法一定程度上是現代法律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