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環保法與行政法區別

環保法與行政法區別

發布時間: 2021-02-12 04:45:49

『壹』 環境法屬於什麼行政法

不屬於行政法,屬於經濟法分類。

『貳』 環境保護法與行政訴訟法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有什麼區別

《環境保護法》第42條規定:因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版從當事人知道權或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
關於環境問題的行政訴訟時效,行政訴訟法規定了兩種:
①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訴訟時效為15天;②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訴訟時效為3個月。
《環境保護法》規定,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訴訟時效為15天。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規定了30天的訴訟時效。您所說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是不同的法律適用問題,如果你提起的是侵權訴訟,向污染環境的個人或者法人索賠那麼適用《環保法》關於三年訴訟時效的規定,如果你提起的是行政訴訟,是基於對行政決議不服,那麼適用行政訴訟法,希望能幫到你。

『叄』 環境法與經濟法、行政法、民法的區別

經濟法與環境保護法的區別:
1、調整對象的不同
(1)環境法的調整專對象是屬環境社會關系
(2)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經濟調制關系
2、調整方法的不同
(1)環境法中「生態性」調整方法的獨特性
(2)經濟法中「包容性」調整方法的獨特性
3、調整目的不同
(1)環境法的調整目的是實現環境安全和環境正義
(2)經濟法的調整目的是實現經濟安全和經濟正義

『肆』 什麼是行政法什麼是行政法學二者有什麼區別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學是以行政法以及行政相關的社會關系為研究對象的一門法律學科。

1、分類不同

行政法是法律規范。

行政法學是一門獨立的法律學科。

2、涵義不同

行政立法的涵義:行政立法是一種抽象的行政行為,其所針對的對象具有不特定性。行政立法是委託立法或叫准立法。

從行使職能的機關的性質著眼,說明行政的含義的,是形式意義上的行政。從國家職能的性質著眼,說明行政的含義的,則是實質意義上的行政。

(4)環保法與行政法區別擴展閱讀:

許可權

(1) 國務院的行政立法許可權:

a) 為領導和管理各項行政工作制定和發布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

b) 尚未立法的事項先行制定行政法規。

c)憲法和法律規定范圍內批准。

(2)國務院各部門的行政立法許可權: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3)地方政府的行政立法權:

依據地方組織法和相關法律,深圳、汕頭、珠海和廈門有地方規章的制定權。

(4) 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行政立法許可權:

制定行政政策,發布行政命令和制定行政法規並頒布執行。

『伍』 行政法和行政法規有什麼區別

1、定義不同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而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相關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

2、具體內容不同

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而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作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它的效力次於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

3、范圍大小不同

行政法是有關行政活動、行政機關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包括行政法律、行政法規、行政規章等等。行政法規是行政法的一部分。

『陸』 環境保護法屬於社會法還是行政法

行政法吧。

『柒』 環境法與民法、行政法以及刑法的關系是什麼

山東法律他們是具有相互的關聯

『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屬於哪個分類,比如是民法,還是行政法還有環保法屬於哪個分類

按七大部門法劃分的標准,水法應該屬於經濟法部門下面環境保護法的范疇。經濟法的特徵就是雜,難以歸類的法律都在經濟法里……

『玖』 環保法屬於是行政法、民法、刑法與環境的綜合繁衍法嗎

當代中國法律體系是在憲法的統領下,由三個結構要素(公法、私法和社會法)構成。劃分為若干個法律部門,主要包括政治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親屬法、經濟法、社會保障法、環境與資源法等。
環境保護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執行的關於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規范,調整的對象、方式與其他部門法有別,所以單獨歸為一類。
與行政法、民法、刑法是並列關系 非從屬關系 單獨適用

『拾』 如何區分環境保護法和其它部門法

刑法,民法,行政法,訴訟法,國際法,經濟法,環境法,軍事法我國部門法的劃分問題,總的說來,類似於大陸法系。新中國成立以來,受前蘇聯法學的影響,認為部門法的分類就是建立本國的法律體系(或法的體系),並且否定了公私法的劃分。這種主張,其劃分的標准主要是法律調整對象(即社會關系)和法律調整方法。 法的一般分類是指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可適用的法的分類,它們主要有下列幾種類型:(一)成文法和不成文法這是按照法的創制方式和表達形式為標准對法進行的分類。(二)實體法和程序法這是按照法律規定內容的不同為標准對法的分類。(三)根本法和普通法這是根據法律的地位、效力、內容和制定主體、程序的不同為標准而對法的分類。(四)一般法和特別法這是按照法的適用范圍的不同對法所作的分類。一般法和特別法這一法的分類是相對而言的,具有相對性。(五)國內法和國際法這是以法的創制主體和適用主體的不同而作的分類。部門法的劃分原則1.客觀原則。劃分部門法不是主觀任意進行的,它有相對穩定的客觀依據,這就是社會關系。2.目的原則。劃分法律部門的目的在於幫助人們了解和掌握本國現行法律。3.平衡原則。劃分部門法應當注意各種部門法不宜太寬,也不宜太細。在它們之間要保持相對平衡。4.發展原則。法律部門劃分固然要以現行法律、法規為條件,但是法律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而不斷發展的,法律部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社會發展進程中可能不斷出現新的法律、法規,因而法律部門也可能不斷發展。我們在劃分時,不能只限於目前的法律、法規多少,還應當考慮到法律、法規的今後發展,即考慮到即將制定和可能制度的法律、法規。5.主次原則,有時,一個法律、法規可以被劃歸不同的法律部門,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考慮這一法律、法規的主導因素進行劃分和歸類。而在CNKI的分類檢索中,法學類被分為法史、法理及國際法,憲法、行政法及地方法制,民法和商法學,刑法、訴訟法學及司法制度等幾大塊。包括土地法、農業經濟管理法、勞動法、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法在內的幾個部門法都被分到憲法、行政法和地方法制中。

熱點內容
經濟法與民商法的宗旨的區別 發布:2025-09-28 22:47:52 瀏覽:401
法學院劉洋 發布:2025-09-28 22:39:20 瀏覽:187
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鮮明的民法典 發布:2025-09-28 22:33:06 瀏覽:293
按摩司法 發布:2025-09-28 22:33:01 瀏覽:619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174 發布:2025-09-28 22:26:41 瀏覽:999
華科法律碩士復試經驗 發布:2025-09-28 22:18:54 瀏覽:576
立法繁榮 發布:2025-09-28 21:45:20 瀏覽:869
中學生法律知識辯論 發布:2025-09-28 21:43:58 瀏覽:768
璧山法院執行庭 發布:2025-09-28 21:43:46 瀏覽:245
工傷保險條例規定 發布:2025-09-28 21:43:44 瀏覽: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