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涉密人員離職
㈠ 一般涉密人員辭職單位不批怎麼辦勞動法「提前30天通知單位走人「適用嗎
勞動合同法這一條是適用的,但是你也要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單位以你是涉密人員來限制辭職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㈡ 我要離職,公司給出的涉密人員離職離崗保密承諾書(主要看內容)是否有效
果斷簽了
沒事,這些你如果自己不幹一些不「道德」的事,對你沒什麼影回響的,人人都簽的,你答的軟體開發的工作,如果你離開後又不會把你們公司團隊開發出來的源代碼「偷」走,如果是你獨自完成的源代碼,那麼還是在你的頭腦里
㈢ 涉密人員想辭職,怎麼辦
涉密人員辭職,那麼必須經過脫密期,不然,所在單位不會批准離職的。建議勞動者咨詢單位人事部,按規定辦理離職手續。
㈣ 對涉密人員離崗離職實行脫密期管理是什麼意思
對涉密人員離崗離職實行脫密期管理指的是對涉密人員在離開崗版位工作後,不能將崗權位工作的秘密泄露出去的一種管理模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三十八條 涉密人員離崗離職實行脫密期管理。涉密人員在脫密期內,應當按照規定履行保密義務,不得違反規定就業,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國家秘密。
第三十九條 機關、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涉密人員管理制度,明確涉密人員的權利、崗位責任和要求,對涉密人員履行職責情況開展經常性的監督檢查。
(4)勞動法涉密人員離職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四十九條 機關、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發生重大泄密案件的,由有關機關、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不適用處分的人員,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督促其主管部門予以處理。
機關、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對應當定密的事項不定密,或者對不應當定密的事項定密,造成嚴重後果的,由有關機關、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㈤ 涉密人員離崗離職須經處置單位保密審查,並簽訂什麼,並按相關保密規定實行
審查完了還抄是要脫密期的,離襲崗涉密人員實行脫密期制度,脫密期根據其接觸、知悉國家秘密的密級、數量、時間等情況確定。一般情況下,核心涉密人員為3-5年,重要涉密人員為2-3年,一般涉密人員為1-2年。脫密期自單位批准涉密人員離開涉密崗位之日起計算。
㈥ 我司為涉密人員離職需提前半年申請並到非涉密崗位脫密6個月的規定合法嗎,員工不願轉崗脫密如何處理
在簽訂用人合同的時候,是否沒有簽訂競業限制的相關條款。 如有簽回訂競業限制,勞動者在離職後會答等到一定的補償,但最高2年內不能從事與公司機密相關的工作。 如果沒有,應在勞動者 未離開工作單位前 盡快簽訂競業限制的相關條款,明確責任,給予勞動者一定補償。 你可以參考一下 新的勞動法的 23 24 條,看下相關的司法解釋。
㈦ 涉密人員離崗離職應怎樣
涉密人員離崗離職必須簽訂保密協議,一旦發生泄密的情況,公司可以起訴到法院,要求泄密人員巨額賠償。
如果涉嫌國家機密,那就不只是經濟賠償,還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㈧ 涉密人員離崗,離職有哪些保密要求
涉密人員離崗,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用人單位也可以和勞動者簽訂保密協議。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第七十七條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或者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第七十八條工會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履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情況進行監督。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工會有權提出意見或者要求糾正;勞動者申請仲裁、提起訴訟的,工會依法給予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