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中的舉證責任
1. 勞動合同糾紛舉證責任是怎麼劃分的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專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屬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上述規定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仲裁庭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承擔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應當在仲裁委員會指定的期限內提供有關證據。當事人在指定期限內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仲裁委員會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予以收集;仲裁委員會認為有必要的,也可以決定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予以收集。
仲裁委員會依法調查取證時,有關組織和個人應當協助配合。
爭議處理中涉及證據形式、證據提交、證據交換、證據質證、證據認定等事項,本規則未規定的,參照民事訴訟證據規則的有關規定執行
2. 解除勞動合同的舉證責任有哪些
該解釋突破了傳統 「誰主張誰舉證」的證據規則,這一司法原則對正確處理所有類型的勞動爭議都應適用。另外,勞動部辦公廳《關於自動離職與曠工除名如何界定的復函》規定「因自動離職處理發生的爭議應按除名爭議處理」。因此,根據司法解釋的規定和精神,用人單位應就其有關職工「擅自離職」的主張進行舉證。 二、根據部門規章、勞動政策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事實的舉證責任應由用人單位承擔 凡是勞動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勞動政策要求用人單位做到的,用人單位應當就自己遵守了這些規定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勞動部辦公廳《關於通過新聞媒介通知職工回單位並對逾期不歸者按自動離職或曠工處理問題的復函》規定「 按照《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第十八條規定精神,企業對有曠工行為的職工做除名處理,必須符合規定的條件並履行相應的程序。」 根據上述勞動法規,用人單位有義務在勞動者不來公司上班的時候,通知勞動者來公司上班以及告知勞動者不來上班的後果。如果用人單位認為職工屬於擅自離職,則用人單位在職工的擅自離開工作崗位後應履行相應的通知義務。因此,用人單位應承擔解除勞動合同事實的舉證責任。 三、根據公平原則、邏輯推理、日常經驗以及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解除勞動合同事實的舉證責任應由用人單位承擔 根據公平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並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驗,應確定該舉證責任由用人單位承擔
3. 勞動者舉證責任有哪些,勞動合同該怎麼履行
勞動者應當舉證證明自己符合申訴或起訴的受理條件,證明勞動關系的存在、勞動糾紛訴訟時效未過。其中勞動者可以提供以下證據證明勞動關系的存在:
用人單位曾經向勞動者頒發的職工手冊、培訓手冊等資料;
用人單位發給勞動者的各種獎勵證明;
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用人單位為其投保各項社會保險的證明(該證明在勞動和社會保障機構可以取得);
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入門證」、「通行證」、「工作卡」、「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勞動者身份的證件;
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考勤記錄;
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
勞動者應當就勞動合同內容承擔舉證責任:
勞動者對合同內容(勞動合同的期限、崗位、報酬水平等條款)承擔舉證責任。勞動者應對自己所主張的,引起勞動合同關系訂立和生效,發生變更、解除、終止、撤銷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應當舉證證明因為用人單位的原因,導致自己受到的損失。比如勞動者應當證明自己被違反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下辭退了,對辭退事實起碼是要舉證的。
對合同是否履行發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因此即便是應當由用人單位提供的證據,但從仲裁或訴訟策略角度,也應提交,防止用人單位提供偽證。
4. 確認勞動關系爭議中舉證責任的如何分配
我國關於勞動爭議案件舉證責任的劃分主要體現在下列法律法規中:1、《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六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第三十九條
勞動者無法提供由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與仲裁請求有關的證據,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提供。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條在勞動爭議糾紛案件中,因用人單位作出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勞動爭議的,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4、《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二、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參照下列憑證:
(一)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
(二)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
(三)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
(四)考勤記錄;
(五)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
其中,(一)、(三)、(四)項的有關憑證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5. 勞動爭議案件中舉證責任如何分配
因用人單位做出開除、除名、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而發生勞版動爭議的,由權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因用人單位支付勞動報酬、拒絕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而發生勞動爭議的,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因用人單位提供勞動條件,而發生勞動爭議的,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因勞動合同發生勞動爭議,主張勞動合同關系成立並生效的一方當事人對勞動合同訂立和生效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主張勞動合同變更、解除、終止的一方當事人對引起勞動合同關系變動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對勞動合同是否履行發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因工傷待遇發生勞動爭議的,由提出的仲裁請求的一方承擔舉證責任。
因職工死亡,職工家屬主張遺屬待遇發生勞動爭議的,由職工家屬承擔舉證責任。證明其與職工的關系及符合申訴條件。
因追索培訓費發生爭議的,由提出的仲裁請求的一方承擔舉證責任。
6. 勞動者在勞動爭議訴訟中承擔哪些舉證責任
勞動者在勞動爭議訴訟中具有保護弱者的、舉證責任倒置的法律規定。對於勞動者而言只要證明是在這一家單位就業的就行,證據可以有銀行工資卡、銀行工資清單、上崗證、聘書、勞動合同、考勤表、考勤卡、工資單、以及能夠證明在此就業的錄音、錄像(有負責人、人力資源部門與你對話),其中一項就行。至於糾紛發生、處置等的證據依據國家法規有用人單位負責舉證。我國勞動爭議舉證責任倒置的法律規定: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三條:「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條:「在勞動爭議糾紛案件中,因用人單位作出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勞動爭議的,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九條:「勞動者主張加班費的,應當就加班事實的存在承擔舉證責任。但勞動者有證據證明用人單位掌握加班事實存在的證據,用人單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不利後果。」
4、《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六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第三十九條規定「當事人提供的證據經查證屬實的,仲裁庭應當將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勞動者無法提供由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與仲裁請求有關的證據,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提供。用人單位在指定期內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5、《勞動爭議案件辦案規則》
第十七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第十八條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本規則第十七條規定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仲裁庭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第十九條承擔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應當在仲裁委員會指定的期限內提供有關證據。當事人在指定期限內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第二十條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仲裁委員會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予以收集;仲裁委員會認為有必要的,也可以決定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予以收集。
6、《工傷保險條例》第19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或者勞動者直系親屬對於是否構成工傷發生爭議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
7、《關於確定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第二條規定「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參照下列憑證:
(1)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社會保險費記錄;
(2)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
(3)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的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
(4)考勤記錄;
(5)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其中,(一)、(三)、(四)項的有關憑證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7. 「舉證責任倒置」在《勞動法》中有哪些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六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8. 追索勞動報酬舉證責任如何分配
舉證責任在用人單位,勞動法中規定單位有證據保存的義務,例如員工的打卡記錄,工專資發放的屬記錄等。由單位保存的證據必須提出,否則按不利於單位的方面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規定:「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9. 用人單位在勞動爭議訴訟中應承擔哪些舉證責任
(1)勞動者己舉證證明在用人單位處提供勞動,但用人單位主張勞動關系不成立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交反證。
(2)用人單位應就勞動者已領取工資的情況舉證。
(3)用人單位延期支付工資,勞動者主張用人單位系無故拖欠工資的,用人單位應就延期支付工資的原因進行舉證。
(4)勞動者主張加班工資的,用人單位應就勞動者實際工作時間的記錄舉證。
(5)雙方當事人均無法證明勞動者實際工作時間的,用人單位就勞動者所處的工作崗位的一般加班情況舉證。
(6)用人單位減少勞動者勞動報酬,應就減少勞動報酬的原因及依據舉證。
(7)用人單位應就解除勞動合同或事實勞動關系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舉證。
(8)用人單位主張勞動者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企業規章制度的,應就勞動者存在嚴重違反勞動紀律、企業規章制度的事實以及企業規章制度是否經民主程序制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事實舉證。
(9)用人單位應就各種實際已發生的工傷賠償支付事實舉證。
(10)依法應由用人單位承擔的其他舉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