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抽象行政行為

行政訴訟法抽象行政行為

發布時間: 2021-03-05 09:14:27

① 行政復議機關和人民法院審查抽象行政行為的異同

人民法院不審查抽象行政行為;行政復議機關只審查一部分,且不能單獨提起,而是必須附帶提起。同時也僅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

一、對於具體行政行為:

1、相同:行政復議機關和人民法院均可以審查具體行政行為;

2、不同:行政復議機關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法院只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

二、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的主要區別:

主要區別是適用的相對人是否具有特定性。抽象行政行為所針對的相對人是不特定的,而具體行政行為所針對的相對人是特定的。

我國目前抽象行政行為的審查制度並不完善,行政訴訟仍將抽象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排除在外,通過行政復議程序的審查也遠遠不能將抽象行政行為有效地控制在合法、合理的范圍內。

三、抽象行政行為審查制度的現狀:

我國現行體制對抽象行政行為的監督,主要是:一是司法監督和復議監督。

(一)行政機關內部監督有兩種模式,一是行政復議監督;二是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

1、行政復議監督:

行政復議法第七條規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下列規定不合法,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復議時,可以一並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一)國務院部門的規定;(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三)鄉、鎮人民政府的規定。前款所列不含國務院部委員會規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規章。規章的審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辦理。」

行政復議法的此規定,只將規章以下的規范性文件納入審查范圍,並規定對規范性文件的審查只能在提起具體行政行為復議申請時一並提出,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由於行政復議機構一般情況下從屬於規范性文件的制定機構,下級對上級進行監督無論是監督力度,還是公正性都無法得到保證。行政復議法規定規章以下的規范性文件可以附帶審查,這是我國首次在行政法中確立了規范性文件復議審查制度,一定意義上講這是我國行政法制的一大發展。但是復議法對抽象行政行為的審查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首先,在審查范圍上只能對規章以下的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

其次,對規范性文件不能直接提起復議申請,提出對規范性文件的復議申請必須是作為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而附帶提起的。因此,通過復議程序而得以糾正的違法或不當行政行為數量有限;《行政復議法》的上述規定,進一步縮小了違法抽象行政行為受到審查的可能性。

第三、針對具體行政行為,復議機關既可以審查其合法性,也可以審查其適當性。抽象行政行為同樣也存在不適當的問題,但《行政復議法》僅規定對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查,沒有確立抽象行政行為的全面審查原則。

2、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制度。

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監督,往往在力度上顯得較為薄弱,從實際情況看,很少有上級政府真正撤銷或改變下級政府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規范性文件通過備案進行監督,由於備案是在規范性文件制定後的事後審查,且無有效的程序規定,缺乏可操作性,多流於形式。

(二)對抽象行政行為司法審查的排除。

《行政訴訟法》第12條2款規定:對於因行政法規、規章或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而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由此可以看出行政訴訟法將部份抽象行政行為排除在受案范圍之外,法院只能對依據該抽象行政行為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

事實上,我國的行政訴訟,對具體行政行為也僅是部分納入受案范圍,更不要提抽象行政行為了。根本原因是考慮到我國的憲政體制下的司法和行政權的關系以及行政權運作的特殊性。與三權分立的國家相比,我國司法對行政權監督和牽制的功能並不突出,審判權對行政權的監督缺乏充分、明確的憲法支持。另外,由於強調行政高效,擔心司法對行政權的過多干預會影響行政職能的效率。

② 行政訴訟法修改後抽象行政行為可訴嗎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提起的訴訟。因此行政訴訟法沒有將抽象行政行為納入受案范圍。

③ 《行政訴訟法》將抽象行政行為排除在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之外,這有什麼立法依據或是法理上的考慮嗎

因為要保護國務院不作被告,如果抽象行政行為可訴,最有訴訟價值的就內是告國務院的容行政法規和命令,國務院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抽象行政行為,一般都是依據行政法規和國務院命令作出的。比如各地的「勞動教養辦法」依據都是國務院的勞教條例,地方政府的商品房限購令依據是國務院調控命令。國務院是一個從來不作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立法把抽象行政行為排除,它就不會上被告席。

④ 行政立法是抽象行政行為,但抽象行政行為不都是行政立法

行政立法不都是抽象行政行為,要分情況,只有國家行政機關針對內不特定管理對象實施的容制定法律法規的行為等才是,而對於立法機關在行政方面的立法則不屬於。
抽象行政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管理對象實施的制定法規、規章和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等行政規則的行為,其行為形式體現為行政法律文件,其中包括規範文件和非規範文件。其本身是一個相對於「具體行政行為」的理論概念,行政訴訟法提出了「具體行政行為」後,理論上就更多地將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作為對行政行為的基本分類。

⑤ 具體行政行為抽象行政行為

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是相對的,區別是在是不是針對特定的對象,不同的法官有不同的理解,也存在爭論。像你說的這種情況法院多半不會受理,即使受理也很麻煩。

⑥ 新行政訴訟法對抽象行政行為可以起訴嗎

不能,可以附帶一並審查,法院可以將情況反映給有權處理的有關機關,

⑦ 對抽象行政行為不服可否提起行政訴訟

解答來如下:
對抽象行自政行為不得提起行政訴訟,依據為《行政訴訟法》第12條第二款: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2)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⑧ 新行政訴訟法對抽象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的規定有何意義

這為從根本上減少具體行政行為違法,規范抽象行政行為,推動我國版法治尤其是行政法治的進步和完權善,具有重要意義.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以及規章的制定、審查、備案、發布都有嚴格的法律程序。但其他規范性文件的制定則顯得較為簡單,在缺乏嚴格程序約束的同時,亦沒有嚴格的備案審查機制,為從根本上減少違法具體行政行為,修訂後的行政訴訟法規定,由法院在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時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對規章以下的規范性文件進行附帶審查,不合法的,轉送有權機關處理。

⑨ 抽象行政行為不可提起行政訴訟。

按照來目前的法律規定,對抽象源行政行為不得單獨提起行政復議,也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在復議過程中,可以在對具體行政行為提起復議的過程中對其依據一並提起審查的要求。但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該依據(抽象行政行為)不包括規章,一般僅限於行政規范性文件。

當前,抽象行政行為是否可單獨申請復議,是否可訴在法律修訂過程中有較大爭議。個人認為,不應當具有可訴性或者可以提起復議,而應當通過單獨的一條審查途徑予以解決。因為,無論是法院還是大部分層級低的復議機構來進行審查將面臨專業能力和層級權力上的不足。

熱點內容
浙江司法拍賣網站 發布:2025-09-22 23:57:24 瀏覽:752
寮國涉外婚姻法改了嘛 發布:2025-09-22 23:52:58 瀏覽:731
司法幹部隊伍建設 發布:2025-09-22 23:33:11 瀏覽:713
舍棄道德 發布:2025-09-22 23:32:59 瀏覽:552
司法鑒定報告圖片 發布:2025-09-22 23:14:47 瀏覽:159
中國法院司法改革 發布:2025-09-22 22:57:40 瀏覽:160
沒有簽名的保證書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22 22:56:59 瀏覽:149
杭州迪安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5-09-22 22:25:01 瀏覽:340
陳慶偉法官外國人 發布:2025-09-22 22:04:09 瀏覽:531
演講法律服務 發布:2025-09-22 21:54:02 瀏覽: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