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行政法又違法刑法怎麼處理
『壹』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如果發現有關行政法規違法或不適當怎麼處理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如果發現有關行政法規違法或不適當,則應該不適用該行內政容法規,而應直接適用法律。
行政違法是指行政主體所實施的、違反行政法律規范,侵害受法律保護的行政關系尚未構成犯罪的有過錯的行政行為。行政違法是一種違法行為,其主要特徵有:
一、行政違法是違反行政法律規范,侵害受法律保護的行政關系的行為。行政違法不是一種違紀行為,而是一種違反法律規范的行為。
二、行政違法是一種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較之犯罪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程度輕微。行政違法違反的是行政法律規范,犯罪違反的是刑事法律規范,依法追究不同的法律責任。
三、行政違法是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的行為。
『貳』 違反刑法、民法、行政違法三者的區別是什麼
你好,首先我們要了解,三者的根本區別是刑法、行政法是公法,維護統回治階級利益的法律答,而民法是私法,調整平等主體間關系的法律。
公法上不能並行不同形式的處罰,即一事不再罰。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不能並罰,如果發生並罰的特殊情況,應該對處罰內容進行扣減。也就是說,刑法和行政法不能並行,那麼如果違法的話,它們之間的區別就是程度問題,構成刑事責任就是犯罪,違反行政法只是違法。
民法是私法,作用是調整平等主體間關系。可以與公法並行,比如說有人殺人了,那麼他首先要承擔刑事責任,接受國家的處罰。同時,殺人者也要承擔民事責任,比如賠償之類。那麼違反民法與違反刑法和行政法的區別就是,違反民法,只需要承擔民事責任,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權益得以恢復,不會受到國家的處罰。
希望能幫到你
『叄』 違反行政法,民法,刑事法分別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違反行政法律,民事法律,刑事法律分別要承擔刑事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專任與行政法律責任:
屬1、刑事責任,是依據國家刑事法律規定,對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的法律責任。
2、民事責任,對民事法律責任的簡稱,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因實施了民事違法行為,根據民法所承擔的對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後果或者基於法律特別規定而應承擔的民事法律責任。
3、行政責任,是指經濟法主體違反經濟法律法規依法應承擔的行政法律後果,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
行政責任是指因為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肆』 同一當事人既違反了行政法又違反了刑法如何處理
需要看是否是因一種行為引起的 如果是一種行為則只追究刑事責任即可
『伍』 違法行為同時觸犯了行政法和刑法的規定如何處理
行為人的一個行為既違反行政法中某個法條的規定同時又觸犯刑法的某個法條規定,從而構成行政違法行為與犯罪的競合。在實踐中,一行為同時觸犯了行政法和刑法的情況大量存在,如偷漏稅、走私、破壞公共秩序等行政違法行為等,在行為構成犯罪的同時還觸犯有關行政法的規定。發生行政違法行為和犯罪競合的實施處罰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單處刑罰。即對一行政違法行為己構成犯罪的,只由司法機關給以刑事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就同一事實重復處罰。這實際上也是「一事不再罰」原則的具體體現。對於給予刑罰就足以達到懲處和預防行政犯罪的目的的,就沒有必要再由行政機關予以有關行政處罰。如:對於結伙斗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等流氓活動,我國刑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都作了處罰規定。刑法規定,聚眾斗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或者進行其他流氓活動,破壞公共秩序,情節惡劣的,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對「結伙斗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或者進行其他流氓活動的」,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在處理這類違法行為時,對於違法者違法行為情節惡劣的,應當由司法機關給予刑事處罰,行政機關原則上就不應再對其適用行政處罰了。這是因為司法機關對違法行為人已經作出了限制人身自由的處罰,而且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處罰其制裁程度已遠遠超過了行政處罰對其的制裁,因此行政機關再對其適用拘留等行政處罰已沒有必要,因而在這種情況下,只要適用刑罰後,便不得再適用行政處罰。
2.刑罰與行政處罰雙重適用。即對行為人除由司法機關予以刑罰處罰外,有關行政機關還應予以行政處罰。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行政犯罪具有觸犯刑法和行政法的雙重性,行為人也就應當相應承擔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另一方面,刑罰與行政處罰的種類及功能的差異決定了在適用刑罰的同時還必須適用行政處罰以彌補刑罰的不足。刑法規定的主刑和附加刑的種類和范圍相對比較狹窄,主要是人身罰和財產罰。僅適用刑法規定的刑罰在有些情況下不足以消除違法行為人犯罪的全部危害後果,也不足以徹底糾正行政違法行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在適用刑罰的同時並處一定的行政處罰有利於更好地打擊犯罪,糾正行政違法行為,因此是十分必要的,在實踐中也切實可行。如:對於偷稅。抗稅的違法行為,刑法只規定「違反稅收法規,偷稅、抗稅情節嚴重的,除按照稅收法規補稅並且可以罰款外,對直接責任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依照有關稅務法規的規定,對於有偷稅、抗稅行為的人,行政機關還可以吊銷其營業執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只對違法者處以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還不足以挽回其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的損失,因而可以並處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以解決刑罰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對於刑罰和行政處罰並處的問題,有些是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如:刑法規定,違反海關法規,進行走私,情節嚴重的,除按照海關法規沒收走私物品並且可以罰款 外.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並處沒收財產。更多的情況是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是單處還是並處,這就需要執法人員在司法實踐中靈活掌握。如產品質量法規定,銷售失效、變質產品的,責令停止銷售,沒收違法銷售的產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依據這一規定,對於銷售失效、變質產品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行為,應給以刑事處罰,同時在必要的情況下也可給予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當然這一行政處罰必須是為了解決刑事處罰所無法解決的問題而作出的。也就是說一行政違法行為觸犯了刑律,如果刑罰已對違法者作出了限制人身自由的處罰,關於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就應當免除;如果刑罰已對違法者作出了財產方面的處罰,如罰金,關於財產方面的行政處罰,如罰款就應當免除。
『陸』 一種行為同時違反兩個以上法律,可否同時進行兩種處罰
一事不再罰原則。
一事不再罰,在理論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多種觀點。《行政回處罰法》第二答十四條的規定,雖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一事不再罰,但對我們理解和界定一事不再罰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據。根據這條規定和執法實踐,筆者認為,一事不再罰應有以下3個方面的涵義:①同一行政機關對行為人同一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及以上的處罰;②不同機關依據不同理由和法律規范對行為人同一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及以上同種類(如罰款)的行政處罰;③違法行為已受到刑罰後,除法律規定或特殊情況外,不得再給予行為人行政處罰。以上三個方面內容不能分割,互為前提,互為補充,缺一不可。
『柒』 一個行為同時觸犯行政法和刑法,請問該怎麼辦
分情況…如果是行政公務人員而且是在執行公務時犯罪要先予以行政處分然後追究刑事責任…如果在非執行公務期間直接追究刑事責任
『捌』 違反刑法、民法、行政違法的區別是什麼
你好,首先我們要了解,三者的根本區別是刑法、行政法是公法,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法版律,而權民法是私法,調整平等主體間關系的法律。
公法上不能並行不同形式的處罰,即一事不再罰。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不能並罰,如果發生並罰的特殊情況,應該對處罰內容進行扣減。也就是說,刑法和行政法不能並行,那麼如果違法的話,它們之間的區別就是程度問題,構成刑事責任就是犯罪,違反行政法只是違法。
民法是私法,作用是調整平等主體間關系。可以與公法並行,比如說有人殺人了,那麼他首先要承擔刑事責任,接受國家的處罰。同時,殺人者也要承擔民事責任,比如賠償之類。那麼違反民法與違反刑法和行政法的區別就是,違反民法,只需要承擔民事責任,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權益得以恢復,不會受到國家的處罰。
希望能幫到你
『玖』 同時違反了 刑法 和 行政法 的規定~~ 追究了刑事責任,還追究行政責任嗎
只有兩種情況的行政處罰可以和刑罰競合
一個是罰款可以折抵沒收財產
一個是行政拘留可以折抵拘役有期徒刑
其他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