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我國勞動法的特徵
『壹』 怎麼理解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本質特徵表現中的「階級性」
階級性其實很明確的,其實就是無產階級專政。社會主義法律根本代表無產階級的利益
『貳』 簡述我國勞動法的調整對象及其特點
勞動法的主要調整對象是勞動關系,但並非所有社會勞動關系均由勞動法調整,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是狹義的,一般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在實現勞動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其特點是:
1.勞動關系的當事人是特定的,一方是勞動者,另一方是用人單位。
勞動者只能是自然人,是勞動力的所有者,可以釋放其腦力和體力的勞動能力以從事物質創造和完成其他工作任務。在我國勞動者包括在法定勞動年齡內具有勞動能力的我國公民、外國人、無國籍人。用人單位是指使用和管理勞動者並付給其勞動報酬的單位,用人單位是生產資料的所有者、經營者、管理者。在我國用人2.勞動關系是在實現勞動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是職業勞動、集體勞動、工業勞動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非個人勞動、農業勞動和家庭勞動關系。
所謂實現勞動過程,就是勞動者參加到某一用人單位中去勞動,使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提供的生產資料、工作條件相結合,強調勞動過程,就是強調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相結合的生產過程,從而與物物交換的實現過程相區別。一般來說,物物交換的關系屬於民法的范疇,與勞動過程沒有直接聯系,因而不受勞動法調整。在我國,勞動法所調整的勞動關系產生於職業勞動、集體勞動和工業勞動過程中,非單位的個人僱傭關系和農業勞動關系、家庭成員的共同勞動關系不由勞動法調整。
3.勞動關系具有人身、財產關系的屬性。
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力,就是將其人身在一定限度內交給用人單位支配,因而勞動關系具有人身屬性。這一屬性也決定了用人單位對勞動力的使用、管理,直接關繫到勞動者的人身,關繫到其健康和生命,關繫到其勞動能力、勞動人格、尊嚴的維護,關繫到其工資等物質權利的保護;這種人身屬性也決定了勞動者必須親自履行勞動義務,並應遵守用人單位的內部勞動規則,按照勞動力使用者的要求進行勞動。勞動關系具有財產關系的屬性,是指勞動者有償提供勞動力,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由此締結的社會關系具有財產關系的性質。而無償、義務、慈善性勞動關系不由勞動法調整。這種財產關系與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有一定區別。民法所調整的財產關系主要是主體之間因交換物化了的勞動(勞動成果)而發生的財產流轉關系,而勞動法調整的是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相交換的關系。
4.勞動關系具有平等、從屬關系的屬性。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關系是通過現代契約形式——勞動合同確定的,雙方當事人在建立變更或終止勞動關系時,依照平等、自願、協商原則進行,因而勞動關系具有平等關系的屬性,不具有懲罰性、強制性。但由於雙方力量的不平等,勞動關系存在著事實上的不平等,一般而言,勞動者處於相對弱勢。同時勞動關系具有從屬性,勞動關系一經確立,勞動者成為用人單位的職工,與用人單位存在身份、組織和經濟上的從屬關系,用人單位控制和管理勞動者,雙方形成管理與被管理、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
『叄』 如何理解法的特徵
法律性,法律行為是法的現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法律規定的、具有法內律意義、可容以用法律進行評價的人的行為,由此區別於一般的社會行為,社會性,法律行為作為人的活動,具有社會性的特徵,法律行為並不是一種孤立的行為,而是其他社會行為的一種形式或一個方面,意志性,法律行為是能夠為人的意志所支配的行為。
『肆』 簡述我國勞動法所調整的勞動法律關系的特徵。
答:從勞動法律關系與民事法律關系、行政法律關系的區別來考察,勞動法律關系具有版以下法律特徵:權
(一)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之間具有平等性和隸屬性交錯共存特點。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平等性和隸屬性交錯特點,與民事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平等性及行政法律關系之間的隸屬性相區別,是勞動法律關系的主要特徵之一。
(二)勞動法律關系的內容體現了國家與當事人的雙重意志。勞動法律關系的這一特徵區別於民事法律,在民事法律關系中當事人意思自治是其根本特徵。
(三)勞動法律關系的客體表現為兼有人身性與財產性的特定的勞動行為和財物。這也是勞動法律關系區別於其他法律關系的顯著特徵。
『伍』 如何理解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
一、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和主要特點?
本質——首先,反映工人階級的意志;其次,集中體現了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是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的聯盟。也反映了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要求祖國統一的願望。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意志的表現。只有在自己的先鋒隊的領導下,用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起來,才能形成統一的有組織的力量,並使自己的意志正確反映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
特點:
1.
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既有鮮明的階級性,又有廣泛的人民性,是階級性和人民性的統一。
2.
國家強制性和人民自覺遵守法律相統一,則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另一個重要特點。
二、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和共產黨的政策?
共產黨政策——是黨組織為了完成一定歷史時期的任務而制定的活動准則,它和社會主義法律都是實現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工,因而二者有著密切的聯系。
三、黨的政策與社會主義法律的關系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
1.
黨的政策指導社會主義法律的制定和實施;黨是國家的領導者。政策的領導,即政治的領導、重大決策的領導。黨的政策決定法律的性質、任務、內容和方向。社會主義法律正是根據黨的政策制定的,是黨的政策的定型化、條文化、具體化。
2.社會主義法律是實現黨的政策的重要手段;
3.黨的政策不能代替社會主義法律。區別:
1)黨的政策是工人階級先鋒隊意志的體現;法律是國家意志即全體人民群眾意志的體現。
2)黨的政策由黨組織提出和制定;法律則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3)
黨的政策更多帶有一般的號召性和原則的指導性;而法律的規定則比較詳細、具體和詳盡。
4)
黨的政策僅對黨組織和黨員有約束力,而不具有國家的強制性;而法律則對一切公民都具有國家強制性。
5)
黨的政策的內容極為廣泛。
關系:黨的政策和社會主義法律是兩種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社會現象,既不能把兩者對立起來,也不能把二者混為一談。
四、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
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都是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
社會主義法律與客觀規律;
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要求是一致的。
五、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作用?
1.社會主義法律在政治方面的作用;
1)維護社會主義民主,解決人民內部矛盾;
2)鎮壓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的反抗和破壞。
2.社會主義法律在經濟方面的作用;
1)消滅和改造舊的生產關系,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
2)維護和鞏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推動和保障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3.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方面的作用;
4.在對外方面的作用。
『陸』 簡述我國勞動法的調整對象及其特點是什麼
最佳答案 - 由提問者2006-11-07 12:47:56選出 勞動法調整對象是指所調整的勞動關系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
勞動關系概念:是指在運用勞動能力、實現勞動過程中,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勞動使用者)之間的社會勞動關系。
並不是所有與勞動有關的社會關系均由勞動法調整,有些與勞動有關的社會關系由其他法律調整。由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是和勞動有著直接關系的,勞動是這種關系的基礎和實質。因此勞動法調整的是狹義上的勞動關系。
勞動關系的特徵:1、勞動關系是在社會勞動過程中發生的關系。2、勞動關系的主體雙方,一方是勞動者,一方是勞動使用者(或用人單位)。3、勞動關系主體在維護各自經濟利益的過程中,雙主的地位是平等的。4、勞動關系主體雙方存在管理和被管理關系,即勞動關系建立後,勞動者要依法服從經營者的管理,遵守規章、制度。這種雙方之間的從屬關系是勞動關系的特點。
勞動關系的種類:按不同所有制關系,可以分為全民所有制勞動關系、集體所有制勞動關系、個體經營勞動關系、聯營企業勞動關系、股份制企業勞動關系、外商投資企業勞動關系等。
按職業分類,可以分為企業的勞動關系、國家機關的勞動關系、事業單位的勞動關系等。
按資本的組織形式,可以分為國有控股公司的勞動關系、私營企業勞動關系、外商投資企業勞動關系、有限責任公司等等的勞動關系。
按工人運動角度分類,可以為利益沖突型勞動關系、利益一體型勞動關系、利益協調型勞動關系。
從集體談判制度上,可以分為個別勞動關系、集體勞動關系。
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
列舉式方法:1、國家進行勞動力管理中的關系。2、社會保險中的某些關系。3、工會組織與企業在執行勞動法、工會法過程中發生的關系。4、處理勞動爭議過程中發生的一些關系。5、其他有關管理機構在監督勞動法執行過程中發生的一些關系。
區別式方法:1、這些關系是勞動關系產生的前提條件,如勞動就業中的某些關系。2、這些關系是勞動關系的直接後果,如社會保險中的養老保險。3、這些關系是勞動關系附帶產生的關系,如職業培訓中勞動者與培訓機構產生的關系。
『柒』 如何理解我國憲法的特徵和基本原則
一、憲法的特徵:
1.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
(1)在內容上,憲法規定國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
(2)在法律效力上,憲法的法律效力最高,憲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據,一切法律、法規都不得與憲法相違背(《憲法》第5條第2款)。憲法是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全體公民的最高行為准則(《憲法》第5條第3款)。
(3)憲法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比普通法律嚴格。
2.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
(1)憲法最主要、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它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
(2)從憲法的基本內容來看,即國家權力的正確行使和公民基本權利的有效保障,其中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居於支配地位,規范國家權力的有效行使也是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不受侵犯。
3.憲法是民主事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二、憲法的基本原則:
1.人民主權原則。真正的人民主權的學說是由法國的盧梭所創立。社會主義國家憲法一般表述為「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原則,「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是無產階級在創建無產階級政權過程中,批判性地繼承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基礎上,對人民主權原則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
2.基本人權原則。人權是指作為一個人所應該享有的權利,人權在階級社會里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但就其原創意義而言,人權屬於應有權利、道德權利。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後,同樣也在憲法中確認了基本人權原則。在措辭上,社會主義憲法並未直接使用「人權」一詞,但憲法中有關「公民基本權利」的規定,實質上就是對基本權利的確認。
3.法治原則。法治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是指統治階級按照民主原則把國家事務法律化、制度化,並嚴格依法進行管理的一種方式。社會主義國家的憲法不僅宣布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而且還規定國家的立法權屬於最高人民代表機關,使憲法和法律有了廣泛深厚的民主基礎,為社會主義的法治原則的實現提供了前提條件。
4.權力制約原則。權力制約原則是指國家權力的各部分之間相互監督、彼此牽制,以保障公民權利的原則。它既包括公民權利對國家權力的制約,也包括國家權力對國家權力的制約。社會主義國家的監督原則是由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政權巴黎公社所首創。權力機關的組成成員由選民民主選舉產生,並對選民負責,受選民監督。
『捌』 怎麼理解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本質特徵表現中的「階級性」
階級性其實很明確的,其實就是無產階級專政。社會主義法律根本代表無產階級的利益
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和主要特點? 本質——首先,反映工人階級的意志;其次,集中體現了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是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的聯盟。也反映了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要求祖國統一的願望。
『玖』 作為一個大學生怎麼看待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特徵。要怎麼做,考試用
我覺得一個大學生應該遵守法律法規,維護法律秩序,必須要進行法律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