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274
1. 民事訴訟法240條254條規定
第二百四十條執行員接到申請執行書或者移交執行書,應當向被執行人發出執行通知,並內可以立即容採取強制執行措施。
第二百五十四條人民法院採取本法第二百四十二條、第二百四十三條、第二百四十四條規定的執行措施後,被執行人仍不能償還債務的,應當繼續履行義務。債權人發現被執行人有其他財產的,可以隨時請求人民法院執行。
2. 民事訴訟執行標的被認為是贓款,如何處理
偵查階段,由偵查機關執行。審判階段,由人民法院執行。
刑事判決生效後,贓款尚不追繳到位,由刑事審判機構移送執行機構依法強制執行。執行機構可以採取查封、凍結、劃撥、拍賣、變賣等強制執行措施,以實現刑事判決內容。
最高法院關於刑事裁決涉財產部分執行的規定
第八條 人民法院可以向刑罰執行機關、社區矯正機構等有關單位調查被執行人的財產狀況,並可以根據不同情形要求有關單位協助採取查封、扣押、凍結、劃撥等執行措施。
贓款的范圍:
所謂贓款贓物,就是指違法犯罪分子違法犯罪所得的一切財物。
贓款贓物具有兩個方面的主要特徵:一個方面是具有證據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雙重屬性。贓款贓物與案件真實情況的發生、發展有著客觀內在的聯系,因而對案件具有證據價值;同時,贓款贓物也具有民法上物的特徵,即人們能夠支配的具有經濟價值的物質實體和自然力,民法上的物基本上也可以成為贓物,其特徵沒有因為訴訟而發生改變。另一方面,贓款贓物必須是行為人採用違法犯罪手段所獲取的財物,它既不同於作案工具,也不是行為人的個人合法財產,更不是違禁品。在實踐中,認定贓款贓物時必須將其范圍嚴格限定在行為人採用違法犯罪手段所獲取的財物之內,不得與行為人其他財產相混淆。行為人的個人財產可以是罰款、罰金、沒收財產等行政和刑事處罰措施的標的,但決不能夠成為追繳的對象。
贓款贓物的性質,只能夠由國家授權的特定司法機關或者行政執法機關通過法定程序作出的生效裁決來確定,這是認定贓款贓物在程序上的決定性要件。生效的裁決主要包括兩種情況:一是行政執法機關依照有關的行政法律法規在其許可權范圍內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二是人民法院對其管轄的刑事案件作出的裁決。本文主要討論的是後一種情況,即在刑事訴訟中只有人民法院才有權利對贓款贓物進行認定,公安機關無權認定。這是因為,我國刑法明確規定了無罪推定原則,「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只有人民法院判決被告人有罪後,被告人的非法所得才上升為罪犯的贓款贓物,即是說,在公安機關的偵查階段,犯罪嫌疑人在其法律上的地位被確定為罪犯之前,其違法所得便不能夠成為具有法律意義上的贓款贓物。因此,我國刑事訴訟法在公安機關的偵查階段,只使用過「物品、文件」、「存款、匯款」、「財物及其孳息」、「合法財產」等字眼,在人民法院審判判決後才有贓款贓物的說法。
3. 民事訴訟中變更訴訟主體所依據的法律
根據《民法通則》第44條規定的企業法人的分立、合並,它的權利義務由變更後的法人享有和版繼承。《合權同法》第90條規定的當事人訂立合同後合並的,由合並後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使合同權利,履行合同義務;當事人訂立合同後分立的,除債權人和債務人另有約定的以外,由分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合同的權利義務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九條是什麼
第二百零九條
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的,以其遺產償還債務。作為被執行版人的法人或者其權他組織終止的,由其權利義務承受人履行義務。
【釋義】
執行程序中,案外人因實體法上的原因承受執行當事人地位,享有申請執行人的權利或者承擔被執行人的義務,就是執行承擔。其包括執行程序中權利的繼承和義務的承擔兩個方面。
【關聯法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71-274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76-83條
5. 根據民事訴訟法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以下哪些案件,可以適用小額訴
A中的財產關系可以適用小額訴訟程序,身份關系不適用
B可以適用
C屬於租賃合同糾紛,可以適用
D適用
可以參考民訴解釋第274、275條規定
6. 民事訴訟法274條具體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抄二百七十四襲條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仲裁機構作出的裁決,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定不予執行:
(一)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
(二)被申請人沒有得到指定仲裁員或者進行仲裁程序的通知,或者由於其他不屬於被申請人負責的原因未能陳述意見的;
(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與仲裁規則不符的;
(四)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
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執行。
7. 債務人死後其繼承人能作為被執行人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的,以其遺產償還債務。」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七十五條規定:「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其遺產繼承人沒有放棄繼承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變更被執行人,由該繼承人在遺產的范圍內償還債務。繼承人放棄繼承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執行被執行人的遺產。」因此,除非繼承人已經明確放棄繼承權利或被繼承人無任何遺產,申請執行人有權將原生效法律文書承擔債務一方的繼承人列為被執行人據以申請強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