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訴訟法的基本制度

訴訟法的基本制度

發布時間: 2021-11-15 21:44:42

Ⅰ 民事訴訟法基本制度的合議制度

對於抄民事訴訟中的合議制襲度,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人民法院審理第二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發回重審的案件,原審人民法院應當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審理再審案件,原來是第一審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原來是第二審的或者是上級人民法院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三十九條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
陪審員在執行陪審職務時,與審判員有同等的權利義務。

第四十條人民法院審理第二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
發回重審的案件,原審人民法院應當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
審理再審案件,原來是第一審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原來是第二審的或者是上級人民法院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

Ⅱ 論述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

刑事訴訟基本原則是指由刑事訴訟法明文規定[屬於刑事訴訟法的基本法律規范],貫穿於刑事訴訟全過程或主要訴訟階段,體現刑事訴訟活動基本規律,公/檢/法和訴訟參與人進行訴訟活動都必須遵守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基本原則。

一、共有[一般]原則[7項]:

1.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原則;

2.依靠群眾原則[刑事訴訟法第6條/第43條/第63條/第84條];

3.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刑事訴訟法第6條];

4.對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則[刑事訴訟法第6條];

5.各民族公民有權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刑事訴訟法第9條]。

(1)公檢法機關負有保障義務:

A.對於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應當為他們翻譯。

B.只規定為其翻譯/未規定必須為其聘請翻譯。

(2)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雜居的地區:

A.應當用當地通用的語言進行審訊;

B.應當用當地通用的文字發布判決書/布告/其他文件。

【提示】當地通用語言文字指在當地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行使權力/履行義務時正式使用語言文字。

6.審判公開原則[審判公開制度]: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一律公開進行[刑事訴訟法第11條]。

「本法另有規定」是指:

(1)[刑事訴訟法第152條第1款]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

(2)[刑事訴訟法第152條第1款]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3)[刑事訴訟法第274條]審判的時候被告人不滿18周歲的案件,不公開審理:

A.兩類組織可以派代表到場: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學校的代表/未成年人保護組織的代表;

B.必須同時符合兩個條件:經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

【提示1】公開審判的核心在於是否允許公民旁聽/是否允許媒體報道。

【提示2】原刑事訴訟法第152條第2款規定「十四歲以上不滿十六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十六歲以上不滿十八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根據新修訂刑事訴訟法規定:

①被告人不滿18周歲的案件均不公開審理;

②但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學校和未成年人保護組織可以派代表到場,但必須同時符合以下兩個條件:

A.經未成年被告人同意;

B.經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同意。

7.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原則。

二、刑事訴訟法特有原則[9項]:

1.職權原則(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專門機關行使原則);

2.公檢法三機關分工負責[基礎],互相配合[關鍵],互相制約原則[目的]原則:指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刑事訴訟法第7條]。

3.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原則;

5.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審判〔判決〕不得確定有罪原則;

6.具有[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原則。

7.追究外國人刑事責任適用我國《刑事訴訟法》原則[刑事訴訟法第16條/刑法第11條/《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第14條/《領事特權與豁免條例》第114條/《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320條-324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13條-224條/《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關於處理涉外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A.對於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適用本法的規定。

B.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8.刑事司法協助原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我國司法機關和外國司法機關可以相互請求刑事司法協助[《刑事訴訟法》第17條/《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13條、第239-350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舊)第437-460條/《高法解釋》第325-326條]。

(1)刑事司法協助的主體:

A.我國人民法院和外國法院;

B.我國人民檢察院以和外國檢察機關;

C.我國公安機關和外國警察機關。

(2)刑事司法協助的依據[3個]:

A.我國與外國締結的條約/協定[雙邊協議];

B.我國參加的載有司法協助內容的國際條約;

C.國際公認的互惠原則。

(3)狹義刑事司法協助是指與審判有關的刑事司法協助[代為送達司法文書/代為調查取證]/廣義刑事司法協助還包括引渡/我國刑事司法協助不包括裁判的相互承認與執行。

三、刑事訴訟基本制度:

1.兩審終審制:

(1)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刑事訴訟法第10條];

(2)兩審終審制度例外情形:

A.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一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

B.死刑案件的核准程序。

2.人民陪審員制:人民法院審判案件,依照本法實行人民陪審員陪審的制度[刑事訴訟法第13條/第178條/第208條]。‍

Ⅲ 《民訴法》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民訴法》的基本制度有四項:
合議制度、迴避制度、公開審判制度、兩審終審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指由國家制定或者認可的,關於調整民事訴訟活動,確定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 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通過並頒布實施。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新修定法律在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上通過並於2008年4月1日起施行,原法同日被廢止。

Ⅳ 民事訴訟的基本制度包括哪些

1、合議制度。由3名以上的審判人員組成審判集體,代表法院行使審判權,對案件進行審版理並作出裁權判的制度。

2、迴避制度。法院審判某一民事案件時,執行審判任務的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與案件有一定利害關系的,應當按照法律規定退出審理活動的制度。

3、公開審判制度。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殊情況外,審理過程應向社會公開;即使不公開審理,也要公開宣判的制度。

4、兩審終審制。一個民事案件,經過兩級法院審判即告終結的制度。實行兩審終審制,當事人對一審裁判不服可以提起上訴,有利於法院對一審確有錯誤的裁判及時糾正。

(4)訴訟法的基本制度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以及其周邊法律制度如法院組織法和法官法等保障著民事訴訟的正義性,確保當事人的實體權利和程序利益不受侵蝕。

程序規則的嚴格性並不等同於程序的復雜性,其含義是指確保當事人權益的強行性規定不得違反,否則即產生一定的程序制裁。

Ⅳ 民事訴訟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民事訴訟的基本制度,包括合議制度、迴避制度、公開審判制度和兩審終審制度。

合議制為由若干名審判人員組成合議庭對民事案件進行審理的制度。實行合議制,是為了發揮集體的智慧,彌補個人能力上的不足,以保證案件的審判質量。

迴避制度,為了保證案件的公正審判,而要求與案件有一定的利害關系的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不得參與本案的審理活動或訴訟活動的審判制度。

公開審判制度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規定的情況外,審判過程及結果應當向群眾、社會公開。

兩審終審制度指一個民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後即告終結的制度。



(5)訴訟法的基本制度擴展閱讀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等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如果無故不履行,另一方當事人可向有管輔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申請強制執行應提交申請強制執行書,並附作為執行根據的法律丈書。申請強制執行,還須遵守申請執行期限。申請執行的期間為兩年。

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這里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l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1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Ⅵ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制度內容是什麼

民事訴訟屬於程序法,主要是調整關於民事訴訟過程中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比如你要就一件事情起訴就需要以它來作為准則和規范,但他包含的東西就很多了.

Ⅶ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制度包括哪些內容

民事訴訟中有四項基本制度: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
1.合議內制度是指由三人以上審判人容員組成審判集體對案件進行審理,合議制是相對於獨任制而言的,獨任制度是指由一名審判員獨立地對案件進行審理;
2.迴避是指審判人員及其他有關人員,遇有法律規定的情況,不參加案件審理;
3.公開審判制度是指法院審理案件,宣告判決一律公開進行的制度;
4.兩審終審制度是指一個民事案件經過兩級法院審理即告示終結的制度。

Ⅷ 民事訴訟法基本制度的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條明確規定: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一、合議制度

合議制是指由若干名審判人員組成合議庭對民事案件進行審理的制度。

實行合議制,是為了發揮集體的智慧,彌補個人能力上的不足,以保證案件的審判質量。它與獨任制相對應,合議制度基本制度。

二、迴避制度

迴避制度,是指為了保證案件的公正審判,而要求與案件有一定的利害關系的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不得參與本案的審理活動或訴訟活動的審判制度。

適用迴避的人員包括:審判人員(包括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書一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員等。

三、公開審判制度

公開審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規定的情況外,審判過程及結果應當公開。

所謂公開,是指允許公民旁聽、允許新聞記者對庭審過程作采訪,允許其對案件審理過程作報道,將案件向社會披露。

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不公開進行。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四、兩審終審制度

兩審終審制度是指一個民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後即告終結的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所做的一審判決、裁定,為終審判決、裁定,當事人不得上訴。其他適用特別程序的選民資格案件、宣告失蹤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認定財產無主案件、確認調解協議案件和實現擔保物權案件,實行一審終審。

Ⅸ 民事訴訟法基本制度的兩審終審制度

兩審終審制是指一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即告終結的制度,對於第二版審人民法院作出的終權審判決、裁定,當事人等不得再提出上訴,人民檢察院不得按照上訴審程序抗訴。

相關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一百七十五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Ⅹ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制度與基本原則是什麼

1. 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

A. 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

B. 對外國實行同等專原則和對等原則。

C. 法院調解自屬願和合法原則。

D. 辯論原則。貫穿整個訴訟,實體和程序均可

E. 處分原則。當事人啟動,實體和程序均可

F. 檢查監督原則。僅對「審批活動進行監督」

G. 支持起訴原則。主體只能是「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 」;個人不能成為支持起訴的主體

2. 民事訴訟基本制度

A. 合議制度。 3 人以上組成,選民和重大的特別程序用之

B. 迴避制度。

C. 公開審批制度。國密、隱私、商密外,宣判一律公開

D. 兩審終審。例外最高院、特別程序、督促、公示催告、破產

熱點內容
勞務派遣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 發布:2025-09-20 14:56:35 瀏覽:107
請律師貴不貴 發布:2025-09-20 14:54:39 瀏覽:875
校規司法鑒定 發布:2025-09-20 14:28:39 瀏覽:562
財經法規主要學什麼 發布:2025-09-20 14:27:39 瀏覽:562
治安處罰條例擾民 發布:2025-09-20 14:20:00 瀏覽:371
加速到期合同法 發布:2025-09-20 14:19:58 瀏覽:844
十九司法部 發布:2025-09-20 13:58:05 瀏覽:49
勞動法中關於借工的規定 發布:2025-09-20 13:51:24 瀏覽:271
小學生法律法規教育教案 發布:2025-09-20 13:06:36 瀏覽:785
廣州噪音管理條例時間 發布:2025-09-20 13:03:35 瀏覽: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