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法於行政法的沖突

刑法於行政法的沖突

發布時間: 2021-11-16 16:00:13

刑法行政法發生沖突以哪個為准

刑事案件了,

Ⅱ 抽象危險犯的增加為什麼會帶來刑法與行政法的交叉

抽象危險犯刑法以另一種侵害結果替代抽象危險,比如盜竊槍支的危險是開槍才產生具體的危險,但是刑法以行為人實現對槍支的控制(已經造成抽象危險)作為侵害結果(既遂標志),這是由於這種危險太大。所以我理解的是抽象危險犯是在行為未產生具體危險就可以定罪的犯罪。抽象危險犯並不是不會產生具體危險,只是立法技術上把犯罪結果提前

抽象危險犯增加帶來行刑交叉問題、從立法到司法:行刑交叉解答方案的路徑轉換和二元化犯罪模式與行刑交叉的立法解答。他表示,自1997年刑法施行以來,我國已先後頒布出台了九部刑法修正案。經濟刑法中抽象危險犯的增加,必然會帶來刑法與行政法、經濟法之間的沖突問題。行刑交叉的問題在當前較為突出,會帶來司法操作上的混亂。解決行刑交叉的教義學方案可以從法益再定義理論、一次性刑法理論和違法相對性理論來考慮。同時我們應重視解決行刑交叉的立法路徑。他認為,要把行政處罰手段置於比刑罰手段更優先的地位,強調行政處罰手段在預防與懲治經濟不法行為中的作用,並以刑罰手段作為保障,是二元化犯罪模式有別於傳統犯罪之「有罪必罰」的地方。二元化犯罪模式意味著當行政手段可以解決經濟沖突之時,則可以不採取刑罰手段這一犯罪模式,採取二元化犯罪模式可以很好的解決行刑交叉問題,刑法與行政法之間的區別並不都表現為危害程度的輕重差異,而是基於法律的規定而產生的。總之,隨著風險社會命題被提出並日漸受到重視,以刑法控制風險,就成了立法者增設抽象危險犯的制度追求,由此帶來了法益保護的前置化與抽象化。然而,控制風險帶來的刑法擴張,也使刑法自身成為了風險,帶來對人權保障的漠視可能。如何在控制風險與保障人權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二元化犯罪模式是一個更優的制度選擇,它既滿足了控制風險的需要,又能夠體現人權保障,應該引起立法者的重視。

Ⅲ 違法行為同時觸犯了行政法和刑法的規定如何處理

行為人的一個行為既違反行政法中某個法條的規定同時又觸犯刑法的某個法條規定,從而構成行政違法行為與犯罪的競合。在實踐中,一行為同時觸犯了行政法和刑法的情況大量存在,如偷漏稅、走私、破壞公共秩序等行政違法行為等,在行為構成犯罪的同時還觸犯有關行政法的規定。發生行政違法行為和犯罪競合的實施處罰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單處刑罰。即對一行政違法行為己構成犯罪的,只由司法機關給以刑事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就同一事實重復處罰。這實際上也是「一事不再罰」原則的具體體現。對於給予刑罰就足以達到懲處和預防行政犯罪的目的的,就沒有必要再由行政機關予以有關行政處罰。如:對於結伙斗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等流氓活動,我國刑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都作了處罰規定。刑法規定,聚眾斗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或者進行其他流氓活動,破壞公共秩序,情節惡劣的,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對「結伙斗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或者進行其他流氓活動的」,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在處理這類違法行為時,對於違法者違法行為情節惡劣的,應當由司法機關給予刑事處罰,行政機關原則上就不應再對其適用行政處罰了。這是因為司法機關對違法行為人已經作出了限制人身自由的處罰,而且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處罰其制裁程度已遠遠超過了行政處罰對其的制裁,因此行政機關再對其適用拘留等行政處罰已沒有必要,因而在這種情況下,只要適用刑罰後,便不得再適用行政處罰。

2.刑罰與行政處罰雙重適用。即對行為人除由司法機關予以刑罰處罰外,有關行政機關還應予以行政處罰。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行政犯罪具有觸犯刑法和行政法的雙重性,行為人也就應當相應承擔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另一方面,刑罰與行政處罰的種類及功能的差異決定了在適用刑罰的同時還必須適用行政處罰以彌補刑罰的不足。刑法規定的主刑和附加刑的種類和范圍相對比較狹窄,主要是人身罰和財產罰。僅適用刑法規定的刑罰在有些情況下不足以消除違法行為人犯罪的全部危害後果,也不足以徹底糾正行政違法行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在適用刑罰的同時並處一定的行政處罰有利於更好地打擊犯罪,糾正行政違法行為,因此是十分必要的,在實踐中也切實可行。如:對於偷稅。抗稅的違法行為,刑法只規定「違反稅收法規,偷稅、抗稅情節嚴重的,除按照稅收法規補稅並且可以罰款外,對直接責任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依照有關稅務法規的規定,對於有偷稅、抗稅行為的人,行政機關還可以吊銷其營業執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只對違法者處以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還不足以挽回其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的損失,因而可以並處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以解決刑罰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對於刑罰和行政處罰並處的問題,有些是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如:刑法規定,違反海關法規,進行走私,情節嚴重的,除按照海關法規沒收走私物品並且可以罰款 外.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並處沒收財產。更多的情況是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是單處還是並處,這就需要執法人員在司法實踐中靈活掌握。如產品質量法規定,銷售失效、變質產品的,責令停止銷售,沒收違法銷售的產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依據這一規定,對於銷售失效、變質產品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行為,應給以刑事處罰,同時在必要的情況下也可給予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當然這一行政處罰必須是為了解決刑事處罰所無法解決的問題而作出的。也就是說一行政違法行為觸犯了刑律,如果刑罰已對違法者作出了限制人身自由的處罰,關於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就應當免除;如果刑罰已對違法者作出了財產方面的處罰,如罰金,關於財產方面的行政處罰,如罰款就應當免除。

Ⅳ 〓★刑法問題和行政法問題★〓

吸收犯

數個不同的犯罪行為,依照一般的日常觀念或法條內容,其中一個行為當然地為他行為所吸收,只成立吸收行為的一個犯罪。

(二)吸收犯的特徵

1.事實上有數個不同的行為,每一行為都單獨成罪,都分別符合刑法分則規定的有關條文規定的犯罪構成。

2.數個犯罪行為之間存在著吸收關系。吸收關系主要有兩種情況。(1)一般經驗上的吸收關系,即依照一般經驗法則,一罪是另一罪的當然實行方法或當然實行結果,前行為是後行為的當然發展階段或者後行為是前行為的當然發展結果;(2)法條內容上的吸收關系,即按照法律規定,一罪的犯罪構成為他罪所包括。

(三)吸收犯的處罰

吸收關系表現為重行為吸收輕行為。對吸收犯以重罪論處,輕罪被重罪吸收。

牽連犯

(一)牽連犯的概念

以實施某種犯罪為目的,但其方法行為或結果行為又觸犯了其他罪名的情況,此時方法行為和目的行為之間、原因行為和結果行為之間就存在著牽連關系,因此稱之為牽連犯。

(二)牽連犯的構成要件

1.牽連犯以實施某一犯罪為目的。這是牽連犯的本質。牽連犯是為了實施某一犯罪,其方法行為和結果行為又構成了另外一個犯罪。

2.須有兩個以上的行為,其中一個是目的行為,一個是方法行為,或者一個是原因行為,一個是結果行為,或者既有方法行為、目的行為(原因行為),又有結果行為。

3.兩個以上的行為均觸犯了刑法分則中的有關規定,觸犯了兩個以上的罪名,構成獨立的犯罪,各行為不屬於一個犯罪構成的要件。

4.兩個以上的行為之間須有牽連關系。牽連關系有兩種:(1)方法行為和目的行為之間的牽連關系。(2)原因行為和結果行為的牽連關系。

(三)牽連犯和吸收犯的區別

牽連犯中的兩罪之間不存在當然的關系,而吸收犯的兩罪之間存在著這樣的關系。

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聯系

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聯系主要體現在銜接方式上
A 選擇型: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之間自由選擇,可以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也可以提起行政訴訟。但行政相對人直接選擇了行政訴訟,人民法院已經依法受理的,則不得再申請行政復議。
B 選擇兼終局型:由公民、法人其他組織自由選擇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但選擇了行政復議後則不能再提起行政訴訟。
C 復議前置型:行政復議是行政訴訟的必經程序,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不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必須先向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如果對行政復議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起訴。
D 復議終局型:以行政復議決定為終局決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只能申請復議,不能提起行政訴訟,且行政復議決定產生最終的法律效力
(2)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區別
A 審查的范圍不同:行政復議的范圍大於行政訴訟的范圍。人民法院只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而行政復議機關不僅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還要審查適當性。行政訴訟是不告不理,行政復議則是有錯就糾
B 受案范圍不同: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害其合法權益的案件;行政復議機關受理的案件,既有行政違法案件,也有行政不當案件,即凡是能夠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爭議,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都可以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也可以提起行政復議的,則未必都能夠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賠償訴訟,是指行政賠償請求人與行政賠償義務機關就行政賠償問題發生爭議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訴訟。

因為行政訴訟中的被告是實施了侵害行為的行政機關,訴訟中的爭議也是因具體行政行為違法造成了侵害而引起的賠償問題。因此,行政賠償訴訟具有行政訴訟的特徵,是行政訴訟;然而,行政賠償訴訟中要解決的問題已不再是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的問題了,而是具體的賠償問題。在訴訟中處理具體賠償問題時,國家和賠償請求人也不再以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身份出現,因此,也沒有管理與服從的關系,而是民事法律關系中的平等的主體之間的訴訟關系,這種平等關系應如同民事訴訟中的主體之間的平等關系一樣,只不過訴訟主體的一方是國家罷了。從行政賠償責任的形式上看,也有諸如賠償損失、返還原物、賠禮道歉、恢復名譽等民事責任的形式。事實上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則也正是國家賠償制度確立的理論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講,行政賠償訴訟又具有與民事訴訟相同的一面。因而,行政賠償訴訟又是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

Ⅳ 關於法律法規沖突的問題

1、法律法規有其內在的效力層級,效力高的法律法規具有優先效力,與其相抵觸的低效力法律法規無效,不能適用。
2、相同效力層級的法律法規的效力問題,需要根據《立法法》的規定,報請相關國家機關裁決。
《立法法》
第八十七條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第八十八條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九條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第九十條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
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第九十一條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第九十二條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第九十三條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第九十四條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第九十五條 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Ⅵ 同時違反了 刑法 和 行政法 的規定~~ 追究了刑事責任,還追究行政責任嗎

只有兩種情況的行政處罰可以和刑罰競合
一個是罰款可以折抵沒收財產
一個是行政拘留可以折抵拘役有期徒刑
其他並存

Ⅶ 如何解決行政法淵源之間的法律沖突

你說的來是同位法之間自的法律沖突吧?
比如說都是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可能這部法律是這樣規定的,那部就不一樣,但一般法律都有類似這樣的法條:
自本法公布之日起與本法不符的,以本法為准。
或這樣說:其他法律有不同規定的,按其規定執行。
如果沒有這種說法,請你舉例說明。再具體探討!

Ⅷ 行政法各法律淵源之間如果有抵觸或者沖突,應該如何處理

基本抄法律和普通法律發生沖突,以基本法律為准;法律和行政法規發生沖突,以法律為准;行政法規和規章發生沖突,以行政法規為准;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發生沖突,報國務院裁決;地方性法規和行政法規發生沖突,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如全國人大常委會認為應當適用行政法規,則以行政法規為准;特別行政區方面,變通規定優於法律;最難區分的可能就是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了。這個先由國務院來裁決,如果裁決為部門規章,則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來最終裁決。
行政法規范沖突實際上就是法律規范沖突具體到行政法規范領域的特殊表現類型。因此,明確行政法規范沖突的內涵的首要前提,就是明確行政法規范的含義。廣義的行政法規范,是民事法規范、刑事法規范的對應概念,指的是一切行政法淵源的總和,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規章以及其他行政規范性文件等。而基於論證重點的選擇,本文所指的行政法規范則主要採用較為純粹的狹義理解,即主要涉及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以及其他的國務院規范性文件。

Ⅸ 一個行為同時觸犯行政法和刑法,請問該怎麼辦

分情況…如果是行政公務人員而且是在執行公務時犯罪要先予以行政處分然後追究刑事責任…如果在非執行公務期間直接追究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江西贛州龍南勞動法薪資 發布:2025-09-20 07:32:48 瀏覽:57
招投標法實施條例34條 發布:2025-09-20 07:20:31 瀏覽:328
員工請假按照勞動法如何扣錢 發布:2025-09-20 07:19:03 瀏覽:418
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失效 發布:2025-09-20 07:18:09 瀏覽:406
法的兩種基本社會智能 發布:2025-09-20 07:18:08 瀏覽:21
法治對聯橫批 發布:2025-09-20 07:13:13 瀏覽:653
汪旭律師 發布:2025-09-20 07:08:58 瀏覽:987
違反法律要承擔相應責任 發布:2025-09-20 07:08:52 瀏覽:183
司法所怎麼樣 發布:2025-09-20 07:02:30 瀏覽:241
校企合作條例 發布:2025-09-20 06:50:59 瀏覽: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