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新修訂行政訴訟法共同被告

新修訂行政訴訟法共同被告

發布時間: 2021-11-17 14:44:59

㈠ 行政訴訟法新修訂的內容主要有哪些

【修改】將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違法集資、攤派費用的,沒有依法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等行政行為納入了受案范圍。
【修改2】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修改3】起訴應當向法院遞交起訴狀,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
【修改4】法院在接到起訴狀時對符合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不能當場判定的,應接收起訴狀,出具書面憑證,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修改5】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修改6】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修改7】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修改8】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增加規定「社會影響惡劣的,可以對該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拘留」。
【修改9】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修改10】修改後的法律在立法目的中增加「解決行政爭議」的表述。

㈡ 新行政訴訟法復議機關與原行政機關為共同被告時由哪個法院管轄

《行政訴訟法》第十四條規定: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第十八條內規定:行政容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也就是說復議機關與原行政機關為共同被告時,原告可以選擇向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或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訴。

㈢ 行政訴訟有共同被告嗎

《行政訴訟法》
第二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由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行政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條行政機關組建並賦予行政管理職能但不具有獨立承擔法律責任能力的機構,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組建該機構的行政機關為被告。
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或者派出機構在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授權的情況下,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
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授權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超出法定授權范圍實施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實施該行為的機構或者組織為被告。
第二十一條行政機關在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的情況下,授權其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行使行政職權的,應當視為委託。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

㈣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必須將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列為共同被告嗎

  1.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25條第3款之規定:「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內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容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因此,如果兩個機關作出統一具體行政行為,兩機關做共同被告。

  2. 根據《行政訴訟法解釋》第23條第2款之規定:「應當追加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以第三人的身份參加訴訟。」正如之前所述,若行政機關A和B共同對相對人C作出行政處罰,理應A、B做共同被告,如果C只起訴了A,且C不同意法院追加B為被告,此時法院應當通知B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㈤ 行政訴訟中,關於共同被告的問題。

行政訴訟中,共同被告必須是兩個以上的行政機關;

  1. 行政訴訟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

  2. 共同被告是兩個以上被告在同一個案件中的合並,屬於訴訟主體的合並,在行政訴訟中作為共同被告的主體必須是兩個以上的行政機關。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第四款規定:「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條第三款規定:「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授權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內設機構、派出所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超出法定授權范圍實施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實施該行為的機構或者組織為被告。

㈥ 行政訴訟法新修訂的內容主要有哪些

【修改1】將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違法集資、攤派費用的,沒有依法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等行政行為納入了受案范圍。
【修改2】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修改3】起訴應當向法院遞交起訴狀,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
【修改4】法院在接到起訴狀時對符合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不能當場判定的,應接收起訴狀,出具書面憑證,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修改5】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修改6】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修改7】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修改8】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增加規定「社會影響惡劣的,可以對該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拘留」。
【修改9】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修改10】修改後的法律在立法目的中增加「解決行政爭議」的表述。

㈦ 2014年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有哪些重大變化

第33條 證據包括抄: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視聽資料
(四)電子數據
(五)證人證言
(六)當事人的陳述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以上證據經法庭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第34條 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映成趣,但是被訴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
第35條,在訴訟過程中,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證人收集證據。
36條 被告在作出行政行為時已經收集了證據,但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的,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延期提供。
原告或者第三人作出了芹菜行政處理程序中沒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證據的,經人民法院准許,被告可以補充證據。

㈧ 共同被告的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第三款規定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版公民、法權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
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
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
這是對行政訴訟參與人身上的確定

㈨ 何為新行政訴訟法規定的「雙被告」制度

就是中國來目前經過行政復議的案源件,90%以上都是維持,針對此種情況,根據新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規定,作出原行政行為機關和復議機關為共同被告。
行政訴訟法
第二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㈩ 把復習機關列為共同被告是新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嗎

原行政訴訟法也有此規定,不過新訴訟法更加具體和完善,實用性更強。

熱點內容
安理會通過的決策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20 00:49:54 瀏覽:633
婚姻法解釋24條理解 發布:2025-09-20 00:49:53 瀏覽:170
刑事訴訟法司考總結 發布:2025-09-20 00:43:06 瀏覽:277
勞動法賠款的雙限 發布:2025-09-20 00:42:13 瀏覽:555
依法治國的利弊 發布:2025-09-20 00:40:34 瀏覽:584
電視劇道德與法治 發布:2025-09-20 00:34:38 瀏覽:581
蒼南法院拍賣網站多少錢 發布:2025-09-20 00:32:22 瀏覽:542
融關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9-20 00:32:20 瀏覽:804
廈門錦天城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9-20 00:22:43 瀏覽:149
全國人大和常委會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20 00:14:55 瀏覽: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