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程榮斌

刑事訴訟法程榮斌

發布時間: 2021-11-19 20:49:43

1. 刑事訴訟法第五版程榮斌課後司考真題答案

刑訴我看是左寧的書,不錯。現在指南針他們的音頻也有了,配著音頻看效果更好

2. 開題報告的格式是怎樣的

2011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開題報告表

學生姓名 專業班級 學號
指導教師 職稱 講師
論文題目 論監視居住的適用和完善
一、選題意義: 監視居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刑訴法〉設定的一種刑事強制措施。監視居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刑訴法〉設定的一種刑事強制措施。即,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偵查、起訴、審判,責令其在指定的區域或住處,設專人或不設專人監視其活動,以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是國家賦予公檢法三機關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種特殊權力。監視制度的設立,在於保護刑事訴訟制度的順利進行,而隨著監視居住制度的普遍適用,如何完善監視居住制度值得我們認真研究。
二、論文提綱:
一、監視居住的概述
(一)、監視居住的概念
(二)、立法現狀
二、監視居住的適用現狀
(一)、立法上存在的問題
(二)、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三、中外監視居住適用之比較
(一)、德國在類似監視居住上的適用
(二)、義大利在類似監視居住上的適用
(三)、我國與兩國在適用上的的比較
四、改革完善監視居住這一刑事強制措施的幾點建議
(一)、改革完善的法理基礎
(二)、改革完善的具體建議
五、結論
三、參考資料(書目、文章和其他素材)及其來源(文獻出版社、發表期刊及網站等):
①程榮斌主編:《中國刑事訴訟法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年版,第229 頁。
②甄貞主編:《刑事訴訟法學研究綜述》,法律出版社2002 年第1 版,第127 頁。
③甄貞主編:《刑事訴訟法學研究綜述》,法律出版社2002 年第1 版,第127 - 128 頁。
④ 王錚:「關於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的幾個問題」,載《公安大學學報》1998 年第4 期,第20 頁。
⑤甄貞主編:《刑事訴訟法學研究綜述》,法律出版社2002 年第1 版,第128 頁。
⑥楊旺年:「關於監視居住幾個問題的探討」,載《法律科學》2001 年第6 期,第120 頁。
⑦陳光中主編:《刑事訴訟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1 版,第201 頁。
⑧樊崇義主編:《刑事訴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年12 月修訂版,第179 頁。
⑨徐俊:「淺談監視居住的適用價值及其完善」,載《政法學刊》2000 年第6 期,第56 頁。
⑩林楠:「監視居住若干問題思考」,載《人民檢察》1998 年第9 期,第39 頁。

學生簽字:

年 月 日
指導教師意見:

指導教師簽字:
年 月 日
20 屆本科優秀畢業論文(設計)申請表

學 生 姓 名 專 業 班 級
畢業論文題目
論文的主要觀點和創新之處:

申請人簽名: 年 月 日
指導教師推薦意見:

指導教師簽名: 年 月 日
答辯組推薦意見:

答辯組組長簽名: 年 月 日
系答辯委員會推薦意見:

系答辯委員會主席簽名:

公章 年 月 日
教務處審核意見:

教務處處長簽字:
公章 年 月 日
說明:本表只限申請優秀畢業論文的學生填寫。

3. 李奮飛的代表性成果

1.《超期羈押的「制度性」治理》,載《刑事法探究》第1卷。
2.《建立社會救助制度補償被害人》,載《人民法院報》2006年12月22日。
3.《程序正義有局限么》,載《檢察日報》2007年5月28日。
4.《從「復印件主義」走向「起訴狀一本主義」》,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5.《論偵查權的司法控制》,載《政法論壇》2000年第6期。(第二作者)
6.《刑事二審「全面審查原則」的理性思考》,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第二作者)
7.《刑事訴訟中的法官庭外調查權》,《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
8.《刑事再審啟動權質疑》,載《人大法律評論》2003年第2卷。(第二作者)
9.《辯護律師閱卷權的受制及其矯正》,載《司法公正與律師辯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年版。(陳衛東教授主編)
11.《人們因何聘請律師》,載《檢察日報》2010年1月21日。
12.《刑事二審「發回重審」制度之重構》,載《法學研究》2004年第1期。(第二作者)
13.《刑事訴訟中的控審不分問題》,載《中國法學》2004年第2 期。(第二作者)
14.《為什麼人們對「殺人狂魔」充滿同情?》,載《法學家茶座》第14卷。
15.《論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訴訟的正當性》,《刑事法判解研究》2003年第3輯。(第二作者)
16.《在正義的路上》,載《法制日報》2007年4月1日。
17.《刑事再審程序的理性思考》,載《法學》2000年第10期。(第二作者)
18.《「將訊問被告人作為法庭調查的開始」有所不妥》,《法制日報》 2006年10月26日。
19.《「邱興華案」,咋沒人關注被害人利益》,《檢察日報》,載2006年12月25日。
20.《刑事庭前審查程序改革研究》,載《訴訟法學研究》2002年第2卷。(第二作者)
21.《邱興華之死給我們留下哪些想像空間》,載《中國檢察官》2007年第3期。
22.《以獨立的民事訴訟追繳境處贓款》,載《檢察日報》2006年11月6日。
23.《讓錯案的糾正不再依賴於偶然》,載《檢察日報》2007年3月19 日。
24.《「禁止雙重危險」原則在英國的發展及其啟示 》,載《中國檢察官》2007年第1期。
25.《偵查訊問程序改革研究》,載《廣西社會科學》2007年第5期。(第二作者)
26.《對立案與偵查關系的再認識》,載《法學家》2006年第3期。
27.《正義從哪裡來》,載《中國檢察官》2007年第6期。。
28.《抗拒為什麼不應從嚴》,載《檢察日報》2006年5月22日。
29.《我國公訴審查程序的結構性缺陷》,載《法學雜志》2006年4月30日。
30.《為什麼要強調被告人的權利》,載《中國審判》2006年第8期。
31.《刑事和解制度的「中國式」構建》,載《中國檢察官》2006年第5期。
32.《通過程序實現死刑的公正適用》,載《死刑復核程序專題研究》,中國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
33.《對「客觀真實觀」的幾點批判》,載《政法論叢》2006年第3期。
34.《讓維護正義的人首先獲得正義》,載《律師與法制》2006年第8期。
35.《告知當事人申請迴避的時間應當提前》,載《檢察日報》2006年2月20日。
36.《我國「公訴轉自訴制度」的結構性缺陷及其矯正》,載《中國檢察官》2006年第1期。
37.《法官不應因行使判斷權而遭受懲罰》,載《法制日報》2006年6月29日。
38.《「案件告破立即表彰」的做法欠妥》,載《檢察日報》2006年4月3日。
39.《我國司法解釋體制的反思與重構》,載《訴訟法學研究》2006年第11卷。
40.《司法解釋中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被「虛置」的成因分析》,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轉載於《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 2006年第5期。
41.《從「報復性司法」走向「恢復性司法」》,載《法制日報》2006年5月18日。
42.《從「莫兆軍案」看「客觀真實觀」的缺陷》,載《刑事法判解研究 》2005年第1輯。
43.《量刑建議制度之初步研究》,載《檢察實踐》2005年第6期。
44.《在「法律安全」和「社會安全」之間》,載《中國檢察官》2006年第11期。
45.《提起公訴的證明標准之初步研究》,載《證據法學論壇》第12卷。
46.《通過程序制裁遏制刑事程序違法》《載《法學家》2009年第1期。
47.《不折騰的中國需要更多非暴力溝通》,載《法學家茶座》第27期。
48.《通向法治中國之路》,載《法制日報》2009年4月23日。
49.《法律人的風度》,載《中國檢察官》2009年第2期。
50.《拿什麼來終結「誹謗政府案」》,載《檢察風雲》2009年第10期。
51.《刑事訴訟立法應拒絕「崇高」》,載《中國檢察官》2010年第1期。
52.《裁判者靠什麼來人知事實》,載《法學家茶座》第29輯。
53.《潛規則與土政策》,載《檢察日報》2010年4月8日。 1.《失靈——中國刑事程序的當代命運》,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版。(獨著)
2.《刑事訴訟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獨著)
3.《刑事訴訟法法律法規精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獨著)
4.《刑事訴訟法學原理與案例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陳衛東主編。(完成約20萬字)
5.《刑事審前程序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陳衛東主編。(完成約10萬字)
6.《刑事訴訟法教學參考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陳衛東主編。(完成約6萬字)
7.《被告人認罪案件的簡化審理》,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陳衛東主編。(完成約4萬字)。
8.《模範刑事訴訟法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版,陳衛東主編。(完成約12萬字)
9.《刑事訴訟法教程》,中國城市出版社2004年版,程榮斌主編。(完成約15萬字)
10.《國家司法考試名家專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2007年版。(獨著)

4. 大二升大三法學學生考取研究生

1 根據國家教育部2012年法學的評估結果來看,在「0301法學」中中國人民大學位列第一,中國政法大學位列第二,北大位列第三,從學科排名的結果來看,人大的綜合實力要高於政法大學;

2 雖然現在來看人大和政法大學都有」法學"一級國家重點學科,不同的是人大的「民商法學「原本就是二級國家重點學科(按照07年數據,人大原有憲法與行政法學、民商法學、刑法學3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中國政法大學原本只有法律史學、訴訟法學兩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

3 綜上所述,人大的強勢在實體法領域,理論研究氣氛濃厚;而中國政法大學則側重於程序法與司法制度領域;

4 從學科角度來看,西南政法大學擁有」 經濟法「國家二級重點學科,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擁有」民商法「國家二級重點學科,因為人大、政法已經擁有的」法學"一級國家重點學科本身已經涵蓋二級學科,優勢明顯,所以本人就不在這里贅述;

5 中國人民大學2013年考研復試分數線(法學)的錄取分數線為:350分,其中政治和外語均為60分,專業課為90分; 中國政法大學2013年考研復試分數線(民商法學、經濟法學)的錄取分數線分別為345、350,兩專業的政治和外語均是60分;

6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書目
《法理學》,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孫國華、朱景文主編,人大出版社1999,11。
《西方法律思想史》,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谷春德主編,人大出版社,2000,1。
《中國法制史》,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曾憲義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2月版。
《中國法制史》,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曾憲義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
《中國法律制度史研究通覽》,曾憲義、鄭定著,天津教育出版1987。
《中國法制史》,曾憲義、鄭定、趙曉耕著,(自高自考指導用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
《憲法》,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許崇德主編、胡錦光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張正釗主編、李元起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刑法學》,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高銘暄、馬克昌主編,趙秉志執行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
《刑法》,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王作富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民法學》,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王利明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版。
《新編合同法》,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龍翼飛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知識產權法》,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劉春田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商法總論》,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趙中孚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物權法論》,王利明,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人格權法》,「九五」規劃高等學校法學教材,王利明等主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侵權行為法》,王利明、楊立新主編,「九五」規劃高等學校法學教材,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刑事訴訟法學》,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程榮斌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民事訴訟法》,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江偉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物證技術學》,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孫言文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9月版。
《物理學》,以全國大學本科教材為主要參考書(非物理專業教材,包括:力學、電學、聲學、光學)
《化學》,以全國大學本科教材為主要參考書(非化學專業教材,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學)
《經濟法》,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潘靜成、劉文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環境法》,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周珂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環境法》,金瑞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環境保護教程》,韓德培主編,法律出版社,1998年。
《國際經濟法》,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郭壽康、趙秀文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國際私法》,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章尚錦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國際法》,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程曉霞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7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書目
法學綜合一(法理學40分、憲法學40分、國際法學40分、行政法學30分)
《法理學導論》(初試必讀)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版 舒國瀅主編
《憲法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第四版 焦洪昌主編
《國際法》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 2008年 周忠海主編
《國際私法》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 2011年 第三版 趙相林主編
《國際經濟法》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8年9月版 莫世健主編
《行政法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年版 張樹義主編
《行政訴訟法學》第二版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年版 馬懷德主編
法學綜合二[民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含刑訴、民訴)各佔50分]
《民法學》第二版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最新版 江平主編
《民事訴訟法學》(第二版)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一版 宋朝武主編
《刑事訴訟法學》(第三版) 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陳光中主編
《刑法學》 (第四版)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7月版 曲新久主編

8 歷年考題的話可以從這個網站上找考研網kaoyan.com上找;

希望能幫到你,加油!預祝金榜題名!

5. 分析比較英美的司法制度體制

最後,檢察官制度的不同也是兩大法系檢察機關的顯著區別之一。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其一,檢察官選任途徑的不同。英美法系的檢察官一般來自律師,而大陸法系的檢察官則是國家作為「法律人」(或稱法律家、法曹,包括法官、檢察官和律師等)之一專門培養的,法學院的畢業生經過1至2次司法考試和一定期限的司法實習,便可自由選擇是作檢察官還是作法官、律師。

其二,檢察官保障制度和社會地位不同。大陸法系檢察官享有近似於法官的身份、經濟和特權保障,因為大陸法系檢察官和法官地位一樣,俗稱檢察官為「站著的法官」,而審判官為「坐著的法官」;而英美法系檢察官則是作為普通行政人員來管理的。法國和德國檢察官實行單獨的工資等級和標准,檢察官和法官工資水平一致,其工資起點與較高級公務員工資起點相當。法國規定檢察官的退休年齡為65歲,而普通公務員的退休年齡為60歲。與此相適應,大陸法系檢察官的社會地位高於英美法系。

其三,檢察官隊伍穩定程序不同。大陸法系檢察官是專職培養的,且保障制度較好,社會地位較高,因而檢察隊伍比較穩定;而英美法系的檢察官隊伍則不然。英國雖自1986年起建立了統一的檢察機構,但是對於檢察官決定起訴的案件,他們只能在治安法院出庭支持公訴,在刑事法院、高等法院等則必須聘請大律師出庭支持公訴,因而出庭公訴人員固定性差。(註:《關於英國刑事訴訟的考察報告》,1988年中國刑事訴訟制度考察團,第15頁。)美國檢察官隊伍流動性也非常大,其原因有兩點:一是美國檢察官薪水和社會地位比法官和私人律師都低,檢察工作沒有吸引力,檢察人員往往只把檢察工作作為以後從事其它工作積累經驗和資本的「跳板」而不是將其作為永久性職業;二是美國檢察官任期只有四年,與政黨共進退;每新總統上台都會重新任命本黨人員作為檢察官來替換原來的檢察人員,對整個檢察系統實行「大換血」,從而極大地影響著檢察官隊伍的穩定性。

二、兩大法系國家檢察機關差異成因之分析

每一事物的形成都是有其歷史和現實基礎的,兩大法系國家檢察機關差異的形成,也有其深刻的歷史根據和現實基礎。究其成因,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檢察制度產生發展方面的原因。檢察制度最早產生於何國,有三種觀點:一是認為起源於法國;二是認為起源於英國;三是認為當代檢察制度有兩種不同的起源(中國除外):英美法系國家的檢察制度起源於英國,大陸法系國家的檢察制度起源於法國。筆者認為第三種觀點更為准確。檢察制度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是相當復雜的。概括而言,在英美法系國家,早期主要是美國受英國的影響(同時也受到了其它國家的影響),後期則主要是英國受美國的影響,特別是英國1985年的《犯罪起訴法》受美國影響很大。大陸法系國家檢察制度,也存在類似交互影響的情況。此外,兩大法系這間也有相互借鑒。

法國的檢察制度萌芽於十二世紀。當時法國領主權力很大,國王的權力受到極大限制,為加強中央集權,國王採取的措施之一是設立代理人。國王代理人在代理國王處理私人事務的同時,還負有在地方領主的土地上監督國王法律實施的職責。這種國王代理人,即為以後的檢察官。從這個意義上講,在法國,檢察官自產生之日起就承擔有類似於現代的法律監督職能。13世紀中葉至15世紀初期,法國法律明確規定國王代理人承擔以下監督事項:代理國王監督贖金的繳納是否合理;監督沒收財產及其它判決的執行。15世紀以後,檢察官除負責刑事案件的偵查和起訴,還行使以下監督職權:監督訴訟的提起及進程;監督地方官員是否竭盡職守;確保國庫之收入;檢查制度量衡;決定麵包售價;監視圖書館和法科大學。(註:程榮斌《檢察制度理論與實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18—20頁。)與法國不同,英國的檢察官自其產生之日起,就只是作為國王的法定代理人,向國王提供法律咨詢和參與訴訟,而不承擔法律監督職責。英國自1066年被威廉公爵征服時起,政治上就已實現統一,隨後的法制統一任務,主要是依靠英王設置的王室法院的法官們進行巡迴審判,通過判例法來實現的。這樣,就無需國王代理人承擔監督法律統一實施的任務,在王室法院設立之後,直到13世紀才設立的檢察官就僅僅是國王的法律顧問,而不承擔法律監督之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其次是源於法律淵源的不同。在法律淵源表現為成文法的大陸法系國家裡,在法律上和訴訟理論上,判例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不具有造法功能的法官只能依據事實嚴格適用成文法,因而檢察官肩負起保證制定法在全國統一實施的責任就成為必然,賦予檢察官以法律監督權是成文法國家法制統一的需要。而在法律淵源以判例法為主的英美法系國家,法律體系是通過法官來創造和發展的,具有造法功能的法官在英美法系一直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在司法至上觀念的支配下,法官在司法上的至上權威是不能容忍有更上位的監督者的。檢察監督觀念與這種法官的崇高社會地位相抵觸,是不可能有生存的根基的。

再次是訴訟模式的差異。綜觀現代各國訴訟制度,雖然檢察官在法庭審判階段都承擔公訴職能,但因訴訟模式的不同,其履行支持公訴職能的方式自然存在著差異,檢察官作為公訴人在法庭上的訴訟地位也不盡相同。英美國家實行當事人主義,檢察官是作為一方當事人參加訴訟的,公訴人與被告人在法庭上訴訟地位對等。而大陸法系實行職權主義,不僅法官在法庭上不是消極地進行仲裁,而且公訴人在法庭上也是依法履行法律規定的各項訴訟職能的檢察機關的代表,檢察官在法庭上既是公訴人,又是法律監督者。例如德國刑事訴訟法規定,檢察官「在法庭審理階段,充任國家公訴人,同時監督審判程序是否合法」(註:王以真《外國刑事訴訟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336頁。)。
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檢察官在刑事訴訟中訴訟地位的這種不同,決定了在英美法系國家,檢察官作為一方當事人,在法庭上只負責提出其所指控的事實和證明該事實的證據,以達到對被告定罪的目的,而不承擔提出有利於辯方的事實和證據的責任。而在大陸法系國家,公訴人不但要提供不利於被告人的有罪和罪重的證據,同時還必須考慮對被告人無罪罪輕的有利的證據,以使法庭作出公正的判決。例如,德國檢察機關「對判決的合法性負有監督職責。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案件審查起訴階段,檢察官不僅是指控被告的公訴人,而且是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的保護者,檢察官負有全面收集證據,包括收集證明被告人有罪和無罪兩方面的證據的義務。法律要求檢察官遵守客觀中立原則而不是對抗被告人。因而有人認為在檢察機關與被告人關繫上,檢察機關是中立機構。另一方面,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檢察官對證據及其認定的合法性,對判決的合法、公正性負有監督義務。」(註:中國檢察考察團《德國的檢察制度》,《人民檢察》1994年第11期,第55頁。)

6. 法學專業有幾門課程

法學專業主要課程簡介 1B10565 預修課程:無 內容簡介: 《憲法學》是法學專業的基礎教學課程之一,主要研究憲法的產生與發 展、憲法的基本規范及其在實際中的運用,同時研究外國的憲法與憲政制度。主要 內容包括憲法概述、我國的基本制度、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我國國家機構 的組織體系。 推薦教材: 《憲法》 ,許崇德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主要參考書: 《憲法》 ,周葉中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憲法學原理》 (上、下冊) ,徐秀義、韓大元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出版社 《比較憲法》 ,王世傑、錢端升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憲法學》 ,蔣碧昆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憲法學基本理論》 (上、下冊) ,張慶福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中國憲法》 ,許崇德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B10095,1B10113 預修課程:無 內容簡介: 《法理學》是法學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法理學從哲學的角度 研究法與法這一社會現象在社會領域中的作用,教學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法的 基本理論,為以後的部分法學的學習及進一步的法學理論研習打下基礎。法理學主 要包括五個部分的內容:法的本體理論、法的價值理論、法的運行理論、法的機構 理論及法與其他社會范疇的關系理論。 推薦教材: 《法理學》 (第二版) ,張文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參考書: 《法理學》 ,張文顯主編,法律出版社 《法理學》 ,公丕祥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1B11315,1B11325 民法學 1,2 1B11335,1B11345 民法學 3,4 General Statement of Civil Law 預修課程:法理學、憲法學 內容簡介:民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基礎法律部門。 《民法學》是法學專 1 憲法學 Constitution Jurisprudence 學分:3.0 法理學(上) (下) Jurisprudence 學分:2.0,1.0 學分:3.0,3.0 學分:3.0,2.0 業的主要核心課程之一,分為民法總論、物權法、債權法、人身權法、繼承法以及 侵權的民事責任等內容。其中本計劃中的《民法學 1》主要講民法總論,以民法的 一般理論及一般法律規定為主線,具體講述民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民法的歷史發 展、民法的淵源、民法的適用范圍、民事法律關系基本理論、民事主體民事法律行 為和代理、時效與期間、民法解釋學等內容; 《民法學 2》主要講物權法,內容包括 物權的一般理論、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等; 《民法學 3》主要講債權法,內 容包括債權總論、合同法的主要內容,以及不當得利之債和無因管理之債等; 《民 法學 4》主要講人身權法、繼承法和侵權行為法等內容。 推薦教材: 《民法學》 ,魏振贏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參考書: 《民法總論》 ,史尚寬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民法總論》 ,梁彗星著,法律出版社 《民法》 ,王利明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民法學》 ,江平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B10585、1B10575 刑法總論、刑法分論 Science 預修課程:法理學、憲法學 內容簡介: 《刑法學》是法學核心課程,它包括刑法總論和刑法分論兩個部分。刑 法總論是刑法學的基礎理論和基本原理部分,其主要內容為刑法適用的基本原則、 刑法的效力范圍、犯罪的構成要件、犯罪的形態、刑罰的體系和種類、刑罰裁量制 度、刑罰執行和消滅。學習和把握刑法總論是學好刑法分論的前提;刑法分論是刑 法學的主要實體部分,它主要依照現行刑法規定介紹和研究各種類型犯罪,即危害 國家安全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 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 瀆職罪、軍人違反職責罪及其中主要各罪的概念、特徵、認定和處罰。通過刑法總 論和刑法分論的學習,使學生基本把握如何認定犯罪,區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 及其量刑的知識,以適應走入社會參與工作的需要。 推薦教材: 《刑法》 ,高銘暄、馬克昌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參考書: 《刑法學》 ,蘇惠漁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刑法學》 (上、下冊) ,張明楷著,法律出版社 《刑法新教程》 ,趙秉志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新編中國刑法學》 ,高銘暄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Of Criminal Law 學分:4.0,3.0 2 1B10615 刑事訴訟法 Criminal Proceral Law 學分:3.0 預修課程:法理學、憲法學、刑法學 內容簡介: 《刑事訴訟法》是法學主幹課程之一。其研究對象包括刑事訴訟法律規 范、刑事訴訟實踐和刑事訴訟基本理論。主要內容包括刑事訴訟法的概念、歷史發 展、任務、基本理論、基本原則、專門機關、當事人與其他訴訟參與人、管轄制度、 證據制度、強制措施制度、迴避制度、辯護與代理制度、期間制度和送達制度等, 以及刑事訴訟立案、偵查、起訴、審判、執行、審判監督、未成年人案件等訴訟程 序。 推薦教材: 《刑事訴訟法》 ,陳光中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參考書: 《刑事訴訟法》 ,程榮斌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刑事訴訟法》 ,王國樞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刑事訴訟法學》 (上、下冊) ,徐靜村主編,法律出版社 《刑事訴訟法分解適用集成》 ,劉家琛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 《刑事訴訟法比較》 ,柯葛壯著,福建人民出版社 1B10455 民事訴訟法 Civil Procere Law 預修課程:法理學、憲法學、民法學 內容簡介:本課程主要闡述了民事訴訟法的基本理論問題和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各 種程序。具體包括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律關系、訴權與訴、民事訴 訟法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主管和管轄、訴訟參加人、民事訴訟證據、訴訟保障 制度、訴訟費用、訴訟程序、非訟程序、執行程序以及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等。 推薦教材: 《民事訴訟法》 ,江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參考書: 《民事訴訟法學》 ,江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民事訴訟原理》 ,楊榮馨主編,法律出版社 《訴訟原理》 ,樊崇義主編,法律出版社 《民事證據制度研究》 ,張衛平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

7. 復核死緩案件的程序 司考考試題

給你說個思路吧:
一、省高級人民法院在復核該案時,只能做出核准、不核准兩個決定
具體到這個案子,肯定不能核准,那就不核准吧,可是不能加重被告人的刑罰
你說怎麼辦?
只好先.裁定維持一審判決了
到了這事沒完呢,不可能就讓他就這么逍遙於死刑立即執行之外

二、這個時侯怎麼猜怎麼辦?
法院是有辦法的,那就是審判監督程序,這個就是另外一個知識點了,你可以好好看看法院怎麼啟動審判監督程序

8. 我想在2008年考武漢大學法學專業的研究生,請問應買些什麼書籍做准備

上面都答些什麼了。

9. 我國有哪些比較有名的刑訴法學家

法學家,一般是按照法律部門分類的,分為:理論法學、法律史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專學屬、刑法學、民商法院、訴訟法學、軍事法學。刑訴法學屬於訴訟法學的一個分支。
按照《當代中國法學名家》所載,訴訟法學較為專業的學者有:
「卞建林 常 怡 陳光中 陳桂明 陳瑞華 陳衛東 程榮斌 崔 敏 樊崇義 顧培東 江 偉景漢朝 李 浩 劉家興 龍宗智 沈達明 沈德詠 宋英輝 譚 兵 譚世貴 湯維建 田平安 汪建成 王國樞 王敏遠 王亞新 徐靜村 嚴 端 楊榮馨 張衛平 周國均 左衛民 孫長永 李昌道...」等人。

10. 武漢大學法學導師情況

我來回答,10月2日 19:39 北京大學與人民大學是招收法律碩士的重要院校,不但招生人數在全國位於前兩位,而且其學術實力與師資力量也在中國大陸名列前茅.因此,為了方便大家了解這兩所名校,我將在今後分幾次介紹兩校,並進行對比。大家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選擇報考
一. 博士生導師
1. 法理學:
北大:鞏獻田 羅玉中 周旺生 朱蘇力
人大:孫國華 呂世倫 朱景文 朱力宇
2. 法制史:
北大:賀衛方 武樹臣 張建國 李貴連
人大:曾憲義 鄭定 葉秋華 趙曉耕
3. 憲法與行政法:
北大:羅豪才 袁曙宏 姜明安 應松年
人大:許崇德 韓大元 胡錦光 楊建順
4. 刑法:
北大:陳興良 郭自力 劉守芬 王世洲 張玉鑲 周振想 儲槐植
人大:高銘暄 王作富 趙秉志 盧建平 韓玉勝 黃京平 謝望原 何家弘
5. 民商:
北大:劉凱湘 錢明星 尹田
人大:趙中孚 楊大文 王利明 楊立新 龍翼飛 葉林
6. 知識產權:
北大:鄭勝利
人大:劉春田 郭禾
7. 訴訟法:
北大:陳瑞華 汪建成 潘劍峰
人大:江偉 程榮斌 陳衛東 王新清 甄貞
8. 經濟法:
北大:劉劍文 劉瑞復 張守文
人大:劉文華 史際春 徐孟洲 吳宏偉
9. 國際法
北大:白貴梅 龔刃韌 饒戈平 邵景春 吳志攀
人大:董安生 趙秀文 郭壽康
10. 環境資源法
北大:金瑞林
人大:周珂

評述:從博士生導師的分布情況上,可以看出人大在民法與刑法上占據優勢,趙秉志與王利明是代表性人物。而北大在法理與憲法行政法 國際法上有一定的優勢 (僅代表個人意見)

二. 報考與錄取
1. 北大:此次北大共有2400人報名,共招收305人,前180名在本部學習,後125名在深圳分校學習
(1) 北大復試人數為321人,淘汰者為復試筆試加口試成績總和不及格,英語口語考試為參考成績,不記入最後錄取分數
(2) 復試分數線:330 55 55 90 。復試分數所佔比重為= 初試成績*14%+復試成績*30%
(3) 學費為43000元,不管住宿,沒有研究生補助金
(4) 學制三年,必須全脫產學習
(5) 深圳分院:學費 66000,三年補助金為36000,前十名為36000+6000 不包住宿
(6) 教學方式:為雙導師制,校內一名加校外一名
(7) 獎學金為1萬元/學年
2. 人大:
(1) 此次人大共有3400人報名,共招收360人,全部在北京學習,前二十五名為公費
(2) 人大的復試人數為407人,
(3) 復試分數線:325 55 55 90 —— 西部委培生可以降五分錄取(原來的分數線為330 55 55 90 ,但復試人數只有308人,不符合國家教育部規定的120%的復試人數的要求,後進行降分擴招,人大最初將分數定為330是因為人大法學院師資力量在全國是最雄厚的,但是在歷年的分數線上都是五所院校中最低的,這樣很難吸引優秀考生報考,故今年與北大看齊,但最終並沒有堅持,但在官方資料中分數線仍稱為330,我想這大概是一個面子問題)
(4) 學費:39000,本來定為46000 元,但由於在招生簡章上並沒有註明學費,在錄取時突然告知考生為46000,遭到人大法碩考生的一致反對,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學費改為39000元,第一學年先交26000,否則不發通知書
(5) 學制:全脫產為兩年,業余班為3年
(6) 不包住宿,每月定期發研究生補助
(7) 師資力量雄厚,博士生導師也參與教學
(8) 法律碩士教研室:朱力宇,趙曉耕,范愉

評論:人大的報名人數雖然比北大多一千人,但330以上的人數少於北大考生,因此報考人大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錄取後均在北京上學也是一個優勢,缺點是這個學校的管理水平還有待提高,行政人員態度蠻橫,錄取不公開,不透明,知道成績而不知道排名。政策制定朝令夕改,學校體制與工作人員帶有濃重的行政機關色彩。北大的錄取雖然公開透明,但是考上後的待遇實在太低,考北大需要更多的勇氣與毅力,而人大對於考生來說是理智的選擇,盡管你心中有一些不甘。

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法律碩士招生簡章

為培養應用型高層次法律人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司法部於1996年開始設置和試辦法律碩士專業學位,中國人民大學為首批招生單位。2004年計劃招生人數200人。法律碩士專業學位(專業代碼:030180)是具有特定法律職業背景的專業學位,主要為立法、司法、行政執法、法律服務與監督以及經濟管理、社會管理等實際部門培養德才兼備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需要的高層次的復合型、應用型法律專門人才和管理人才。

一、我校實行網上招生,招生信息均在網上發布

網上招生包括網上報名、網上支付報名費和網上調劑錄取等。我校碩士生招生信息均在網上發布,考生須隨時登錄研究生院網站查詢有關通知。考生自行從研究生院網站下載《准考證》、《初試成績單》、《復試通知》和《協議書》等,我校不再給考生寄發書面通知。

二、報考條件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品德良好,身心健康,遵紀守法,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或具有本科同等學力的非法律專業的畢業生。

同等學力者須具備以下條件:

1、獲得國家承認的大專畢業學歷後,經兩年(從大專畢業到錄取為碩士生當年的9月1日)或兩年以上,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

2、報名前已通過國家四級外語水平考試並獲得證書,復試時提交國家四級外語水平考試證書原件和復印件;

3、復試時加試兩門所報考專業大學本科主幹課程(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

4、復試時提交相當於學士學位水平的論文(字數不少於1萬字)或在報刊上發表的三篇文章。

5、年齡不超過40周歲(1964年8月31日以後出生)。報考自籌經費和委託培養的年齡不限。

三、報名時間及報名程序

1、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參加入學考試的考生

凡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參加入學考試的考生一律在網上報名、網上支付報名費。

網上報名網址:
http://pgs.ruc.e.cn
具體報名程序如下:

考生登錄研究生院網報系統,注冊用戶;

2)通過網報系統的網上支付平台到工商銀行網上銀行交納報名費;考生在網上支付報名費後,一律不退報名費。

網上付費成功後,考生在網上提交報名信息;

4)網上報名成功後,考生須攜帶有效身份證件(有效身份證、軍官證)在教育部規定的報名時間)到我校進行電子照相。

2、在外地參加入學考試的考生

凡在外地參加入學考試的考生須在我校規定的網上報名時間內,登錄研究生院網站提交報名信息,但不在我校網上支付報名費。

考生在網上提交報名信息後,須攜帶有效身份證件(有效身份證、軍官證)在教育部規定的報名時間在當地省、市招生辦指定的報名點辦理交費、照相等報名手續。

外地考生須登錄研究生院網站查詢是否須在外地報名點再次提交報名信息,並登錄研究生院網站查詢在外地提交的報名信息是否完整、准確。

3、考生必須如實、准確提交報名信息,不得弄虛作假。一旦發現考生提交的報名信息不實,立即取消考生報考資格或錄取資格,後果自負。

4、考生辦理完報名手續後,報名表等報名材料不需返回我校。

四、考試科目

1、全國統考:(1)101政治 (2)201英語或203日語

2、全國聯考:(3)398專業基礎課(含刑法、民法)(4)498綜合基礎課(含法學基礎理論、憲法、中國法制史)

具體考試科目以日後教育部公布的為准。

六、考試地點

北京考區:中國人民大學

外埠考區:在當地省、市招辦指定的考點。
八、錄取

根據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的原則確定錄取名單(原則上錄取第一志願的合格考生)。按規定,被錄取的考生必須同我校簽定協議書(如屬委託培養,還須同委託單位簽定協議書),按規定交納培養費後由學校發放錄取通知書。自籌經費生可以遷入我校集體戶口。

九、培養方式

脫產學習,不脫產學習兩種方式。全日制學員限招170人,學校安排住宿,費用自理。

十、培養費

每名學生的培養費總計39000元,分兩次交清。

十一、學位授予

學習期滿,完成規定課程學習且考試通過,並通過碩士論文答辯者,授予教育部統一的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證書。

十二、關於畢業生就業

原單位委託培養的碩士畢業生必須回原單位工作,其他畢業生可按國家有關規定就業。

法學院咨詢電話:010-62511265 法學院網址:
www.cnlawschool.com

研招辦電話:010-62515340 中國人民大學查號台:010-62511301

入學考試成績查詢電話:16898166

歡迎考生報考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
中國人民大學研招辦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17174希望對你有幫助!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日期之前包含該當天 發布:2025-09-19 15:58:46 瀏覽:427
口吃法官怎麼配 發布:2025-09-19 15:51:09 瀏覽:243
最新河北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 發布:2025-09-19 15:50:30 瀏覽:355
違反廠紀勞動法第幾條 發布:2025-09-19 15:50:29 瀏覽:427
法院交調委 發布:2025-09-19 15:50:19 瀏覽:521
好道德詞句 發布:2025-09-19 15:43:44 瀏覽:960
行政訴訟法十五天 發布:2025-09-19 15:42:54 瀏覽:849
四川二法官 發布:2025-09-19 15:33:14 瀏覽:830
道德經道法天 發布:2025-09-19 15:22:29 瀏覽:386
商品流通條例 發布:2025-09-19 14:33:38 瀏覽: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