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關於被告舉證的規定

行政訴訟法關於被告舉證的規定

發布時間: 2021-11-21 19:28:52

Ⅰ 行政訴訟法中的行政訴訟條件和舉證責任種類

第一個問題: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一條 提起行政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 原告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級組織;
二 有明確的被告;
三 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 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個問題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據此規定,在行政訴訟案件中,舉證責任應由被告承擔。

Ⅱ 關於行政訴訟中被告的舉證期限問題

15日內,根據2017年7月1日起施行的現行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七條規定的是15日內。而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的若干問題的規定》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等有關法律規定製定的,時效性決定了決策在特定時間內是否有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七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並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2)行政訴訟法關於被告舉證的規定擴展閱讀:

1、人民法院確定舉證期限,第一審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於十五日,當事人提供新的證據的第二審案件不得少於十日。

2、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3、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當事人提起反訴應當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4、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5、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Ⅲ 行政訴訟中的舉證責任是怎麼規定的,行政訴訟

您好,《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這是行政訴訟法對被告舉證責任范圍的規定。
但在行政訴訟中,被告並不是對所有的待證事實都承擔舉證責任,原告對某些事項也將承擔一定的舉證責任。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四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應當提供其符合起訴條件的相應的證據材 料。」「在起訴被告不作為的案件中,原告應當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經提出申請的證據材料。」第五條規定「在行政賠償訴訟中,原告應當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造 成損害的事實提供證據。」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Ⅳ 行政訴訟被告如何承擔舉證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應證據。但是,被訴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

行政機關行政時依據的是現有的規定,按照規定執法,如果不能提供證據便會被認定為違法執行。

Ⅳ 行政訴訟中的舉證規則是如何規定的

行政訴訟中,由被告的行政機關承擔舉證責任,即行政機關要證明自己作出的行版政行為是合法的權。下列情況下,原告需要提出證據證明:

  1. 起訴被告不作為的,應當提供向被告提出申請的證據;

  2. 行政賠償、補償的案件,要提供損害是因行政行為造成的證據。

《行政訴訟法》

第三十四條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應證據。但是,被訴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

第三十八條在起訴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案件中,原告應當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請的證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告應當依職權主動履行法定職責的;
(二)原告因正當理由不能提供證據的。
在行政賠償、補償的案件中,原告應當對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提供證據。因被告的原因導致原告無法舉證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

Ⅵ 行政訴訟法為什麼確立被告負舉證責任原則

行政訴訟舉證責任分擔的基礎是公平原則和當事人提供證據的可能性和現實性,公平原則要求舉證責任在原告、被告之間的分擔應當符合各自的能力要求,符合權利義務要求,並給予弱者一定的保護。我國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舉證責任的分擔規則是「被告對其做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舉證責任」,原告負一定的舉證責任。
行政訴訟中舉證責任是由被訴的行政機關承擔的,被告應舉出做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所依據的事實和規范性文件,以證明其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
行政訴訟舉證責任是行政程序證明責任的延續和再現。⑽無論原告還是被告,都想通過訴訟來維護其在行政程序的主張。在行政執法過程中,行政機關處於主導地位,實行職權調查主義。這意味著行政機關應積極主動的調查一切與行政決定有關的事項,行政機關在合法的調查范圍內可以採取不同的調查方法。這樣就造成了:行政機關收集證據的多樣性,查證舉證能力強;行政機關證據調查的專業化,有很強的證據取捨和解析能力;行政機關掌握著多數的行政證據。這種狀況的存在是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內在要求,同時構成了行政程序和訴訟中行政機關負主要舉證責任的原因和基礎,成就了行政機關在行政程序和訴訟程序中負主要舉證責任的可能性。
其次,從行政訴訟的屬性分析。訴訟的目的影響著舉證責任的分擔。因為舉證責任是訴訟中的一項制度,其設計必然要遵循目的、體現目的、實現目的。行政訴訟的目的,一是保護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控制行政權,防止行政權的濫用;二是保障行政權。行政訴訟的本質是司法權對行政權的監督和制衡,審查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通過控權達到保護相對人合法權益的目的。這體現在舉證責任上,主要是要求行政機關為其主張合法性承擔舉證責任。

Ⅶ 行政訴訟中的舉證責任有哪些規定

一、引言
行政訴訟是以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審查為核心的訴訟,與刑事訴訟、民事訴訟有明顯的區別,在行政訴訟中,主要是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問題,理所當然行政機關要向人民法院提供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我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舉證責任。」那麼,在行政訴訟中為何要被告承擔舉證責任,作為行政相對方的原告是否還要向人民法院提供證據。如果提供不出,將承擔何種法律後果呢?
(一)舉證責任的涵義
舉證責任是指行政訴訟當事人必須承擔的證明案件事實的責任①。舉證責任的基本涵義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由誰提供證據證明案件事實,即提供證據責任的承擔;二是指當不能提供證據證明案件時法律後果由誰承擔。不能僅僅把舉證責任看成是一種義務或負擔,而應首先將其看成一種制度,一種確定勝訴和敗訴的制度。設定舉證責任制度,旨在建立一種規則,根據這種規則,如果法律要求特定當事人對某一待證事實負有舉證責任,該當事人就有責任提供證據證明該待證事實存在或不存在。如果該當事人提不出證據或者提出的證據不具有可采性,或該當事人提出的證據與對方當事人提出的證據相比,不具有優勢,該當事人將處於敗訴的地位。可見舉證責任制度意味著舉證責任承擔者在訴訟過程中處於正方的地位,而不承擔舉證責任的一方則扮演著反方的角色。原則上,舉證責任承擔者提供的證據是本證,不承擔舉證責任的一方提供的證據則是反證,承擔舉證責任意味著承擔更重的舉證負擔,同時,也承擔更多的敗訴風險。

Ⅷ 我國《行政訴訟法》規定,被告對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

基本上可以這樣理解。在法律上,應當稱為舉證倒置。因為,按照法律一般舉證原則是「誰主張,誰舉證」。但行政訴訟法以及其他一些比較特殊的法律,由於以保護弱勢為主,所以一般情況是由強勢一方(一般是被告),負舉證責任。

除了行政糾紛適用舉證倒置外,勞動糾紛、環境污染糾紛等都一般適用舉證倒置。

Ⅸ 行政訴訟中被告的舉證責任有哪些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和第四十三條的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提供據以作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全部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被告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觀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當事由,不能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提供證據的,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證據的書面申請。人民法院准許延期提供的,被告應當在正當事由消除後十日內提供證據。逾期提供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熱點內容
關於誠信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9 07:58:52 瀏覽:302
中國共和國民法典 發布:2025-09-19 07:57:51 瀏覽:997
公司小賬的錢有法律保障嗎 發布:2025-09-19 07:56:30 瀏覽:393
靜海老法院 發布:2025-09-19 07:56:21 瀏覽:814
2015年法規一建真題 發布:2025-09-19 07:52:03 瀏覽:534
律師咨詢台 發布:2025-09-19 07:39:05 瀏覽:913
什麼是職業道德行為的出發點 發布:2025-09-19 07:37:20 瀏覽:879
法律責任的免責原因 發布:2025-09-19 07:36:37 瀏覽:668
2017法規答案 發布:2025-09-19 07:35:16 瀏覽:966
勞動法員工曠工罰款 發布:2025-09-19 07:13:54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