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三條釋義
『壹』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條
此條法律是檢察院審查起訴有關規定。
相關法條: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內條容 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按照審判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並將案卷材料、證據移送人民法院。
『貳』 《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百七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專一百七十七條屬 在宣告判決前,人民檢察院要求撤回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審查人民檢察院撤回起訴的理由,並作出是否准許的裁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是為了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於1979年7月1日通過,自1979年7月1日起施行。
『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一百六十三條
第一百六十三條 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中符合本法第七十九條、第八十條第回四項、第五項規答定情形,需要逮捕、拘留犯罪嫌疑人的,由人民檢察院作出決定,由公安機關執行。
說的是檢察院自偵案件中(主要是貪污賄賂瀆職等案件)的拘留、逮捕的執行。
『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三條之規定是什麼罪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三條之規定的監視居住指的不是單一的罪行,有很多罪行包括在裡面,監視居住是指偵查機關責令犯罪嫌疑人不得擅自離開指定的住所,並對其行動加以監視的一種強制措施。它通常適用於符合取保候審條件,但不能提供保人或保證金的犯罪嫌疑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三條規定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無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
對於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在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
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執行監視居住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監視居住人的家屬。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辯護人,適用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決定和執行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4)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三條釋義擴展閱讀:
最高檢發布《人民檢察院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實行監督的規定》,根據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適用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指定的居所應當具備正常的生活、休息條件,與審訊場所分離,同時安裝監控設備,便於監視、管理,並且具有安全防範措施,保證辦案安全。
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決定的監督,由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部門、公訴部門負責;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執行的監督,由人民檢察院刑事執行檢察部門負責。
《規定》對人民檢察院應當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決定是否合法啟動監督的情形作出具體規定。除「其他應當啟動監督的情形」這一兜底條款外,《規定》明確要求人民檢察院要對三種具體情形啟動監督,包括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認為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決定違法。
向人民檢察院提出控告、舉報、申訴的;人民檢察院通過介入偵查、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刑事執行檢察、備案審查等工作,發現偵查機關(部門)作出的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決定可能違法的;人民監督員認為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決定違法,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監督意見的。
人民檢察院監督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決定是否合法,應當審查該決定是否符合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第六十九條第三款規定的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條件,並進一步審查是否符合以下情形:一是犯罪嫌疑人在辦案機關所在的市、縣無固定住處的。
二是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或者特別重大賄賂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在其住處執行有礙偵查,經上一級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批准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
《規定》明確了人民檢察院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執行進行監督的內容: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決定書、執行通知書等法律文書是否齊全;執行的場所、期限、執行人員是否符合規定;被監視居住人的合法權利是否得到保障;是否有在指定的居所進行訊問、體罰虐待被監視居住人等違法行為;其他依法應當監督的內容。
人民檢察院在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執行監督時發現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向執行機關或者辦案機關提出糾正意見:執行機關收到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決定書、執行通知書等法律文書後不派員執行或者不及時派員執行的。
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沒有在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監視居住人的家屬的;在看守所、拘留所、監獄以及留置室、辦案區或者在不符合指定居所規定的其他場所執行監視居住的。
違反規定安排辯護律師同被監視居住人會見、通信,或者違法限制被監視居住人與辯護律師會見、通信的;訴訟階段發生變化,新的辦案機關應當依法重新作出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決定而未及時作出的。
辦案機關作出解除或者變更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決定並通知執行機關,執行機關沒有及時解除監視居住並通知被監視居住人的;要求被監視居住人或者其家屬支付費用的;其他違法情形。《規定》強調,檢察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執行活動時,不得妨礙偵查辦案工作的正常進行。
『伍』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三條的內容是
第一百六十三條 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中符合本法第七十九條、第八十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情形,需要逮捕、拘留犯罪嫌疑人的,由人民檢察院作出決定,由公安機關執行。
以下為相關法條:
---------------------------------
第七十九條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發生下列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
(一)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
(三)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
(五)企圖自殺或者逃跑的。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曾經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應當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
第八十條 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四)犯罪後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陸』 一百七十七條 對於人民檢察院依照本法第一百七十三條第二款規定作出的不起訴決定,被不起訴人如果不服,
一、咱們先來學習一下最新刑事訴訟法的第一百七十三條:
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案件,應當同時對偵查中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解除查封、扣押、凍結。對被不起訴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或者需要沒收其違法所得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提出檢察意見,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有關主管機關應當將處理結果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
二、其中的第二款是指:
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三、這里的被不起訴人,當然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了。
這里就有個問題了,既然作為公訴機關的人民檢察院已經作出不起訴決定了,犯罪嫌疑人應該高興才是,怎麼可能還不服呢?如果你注意條文,有司法實務的經驗,實際上很容易理解:
我國法律規定,對任何人是否有罪以及處以什麼刑罰,必須經過法庭的審理。但這里的不起訴,其前提是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其隱含的意思是:你是有罪的,只是情節輕微而已。而這個結論是你檢察機關一家自己作出的決定,並沒有經過庭審調查質證等程序。
我們完全可以設想一下:犯罪嫌疑人認為自己壓根就沒有犯罪!憑什麼我要接受檢察機關的這個有罪免刑的決定?他當然可以申訴了。
『柒』 刑事訴訟法 一百七十三條不予起訴該用什麼標准理解
按照最高法和全國人大在研究刑事訴訟法精神來看,貫穿於刑事訴訟內法的基本精神是尊重和容保障人權,憲法也有明確要求,該條旨再說明在刑事案件當中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不起訴,該條文中也明確用「可以」一詞,也就是說在運用時是自由裁量權仍然比較靈活,由檢察院靈活決定,除非明確有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法定不起訴的條件情形才可以使用法定不起訴。
『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條的規定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條規定:
人民檢察院認為版犯罪嫌疑人的權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按照審判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並將案卷材料、證據移送人民法院。本條規定的就是公訴機關應當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情形。
(8)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三條釋義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三條 人民檢察院審査案件,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聽取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意見,並記錄在案。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提出書面意見的,應當附卷。
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告知其享有的訴訟權利和認罪認罰的法律規定,聽取犯罪嫌疑人、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對下列事項的意見,並記錄在案:
(一)涉嫌的犯罪事實、罪名及適用的法律規定;
(二)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等從寬處罰的建議;
(三)認罪認罰後案件審理適用的程序;
(四)其他需要聽取意見的事項。
人民檢察院依照前兩款規定聽取值班律師意見的,應當提前為值班律師了解案件有關情況提供必要的便利。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