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我國第一部保密行政法規是

我國第一部保密行政法規是

發布時間: 2021-11-27 12:47:37

㈠ 我國保密法律制度體系以什麼為核心

國保密法律制度體系以(保密法)為核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守國家秘密,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國家秘密是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只限一定范圍的人員知悉的事項。

第三條 國家秘密受法律保護。 一切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國家秘密的義務。 任何危害國家秘密安全的行為,都必須受到法律追究。

第四條 保守國家秘密的工作(以下簡稱保密工作),實行積極防範、突出重點、依法管理的方針,既確保國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資源合理利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事項,應當依法公開。

第五條 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主管全國的保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保密行政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的保密工作。

第六條 國家機關和涉及國家秘密的單位(以下簡稱機關、單位)管理本機關和本單位的保密工作。

(1)我國第一部保密行政法規是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以下簡稱《保密法》)於1988年9月5日經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修訂通過,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條例》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的規定製定。由國務院於2014年1月17日發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保密法作用:

1、保密法是保障國家秘密安全的法律武器。

2、保密法是根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對保密工作進行的重大改革。

3、保密法是健全和完善我國保密法規體系的根本依據。

㈡ 保密法屬於什麼法

保密法屬於我國行政法,保密法是為了保守國家秘密,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制定。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進一步說,行政法是調整行政組織、職權,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以及對行使行政職權的監督等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㈢ 單位(部門)保密工作第一責任人是

單位(部門)保密工作第一責任人是機關、單位負責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密法實施條例》第九條 機關、單位負責人為本機關、本單位的定密責任人,根據工作需要,可以指定其他人員為定密責任人。 專門負責定密的工作人員應當接受定密培訓,熟悉定密職責和保密事項范圍,掌握定密程序和方法。

第十條 定密責任人在職責范圍內承擔有關國家秘密確定、變更和解除工作。具體職責是:

(一)審核批准本機關、本單位產生的國家秘密的密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圍;

(二)對本機關、本單位產生的尚在保密期限內的國家秘密進行審核,作出是否變更或者解除的決定;

(三)對是否屬於國家秘密和屬於何種密級不明確的事項先行擬定密級,並按照規定的程序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確定。

(3)我國第一部保密行政法規是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密法實施條例》第十二條 機關、單位應當在國家秘密產生的同時,由承辦人依據有關保密事項范圍擬定密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圍,報定密責任人審核批准,並採取相應保密措施。

第十三條 機關、單位對所產生的國家秘密,應當按照保密事項范圍的規定確定具體的保密期限;保密事項范圍沒有規定具體保密期限的,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在保密法規定的保密期限內確定;不能確定保密期限的,應當確定解密條件。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自標明的制發日起計算;不能標明制發日的,確定該國家秘密的機關、單位應當書面通知知悉范圍內的機關、單位和人員,保密期限自通知之日起計算。

㈣ 我國第一部旅遊行政法規是————。

第一部旅遊行政法規是《旅行社管理暫行條例》,1985年5月由國務院頒布回,這是第一部旅遊行政法規,標志答著依法管理旅遊業的開始。《旅行社管理暫行條例》的主要內容如下:

  1. 為了加強對旅行社的管理,保護旅行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旅遊事業發展,特製定本條例。

  2. 旅行社(旅遊公司或其他同類性質的組織,下同)是指依法設立並具有法人資格,從事招徠、接待旅行者,組織旅遊活動,實行獨立核算的企業。

  3. 旅行社應當遵循擴大人民之間的友好交往,豐富社會主義文化生活,繁榮社會主義旅遊經濟的原則,開展經營活動,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

  4. 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對旅行社的管理,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分散經營的方針。

㈤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幼兒教育行政法規是

1989 月,國家教委制定發布了《幼兒園管理條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經國務院批准頒發的第一個幼兒教育法規。

㈥ 我國保密法律體系是以憲法為依據,由什麼共同構成

有保守秘密法為基礎,與保密相關行政法規共同構成的法律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版保守國家秘密法權》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守國家秘密,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國家秘密是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只限一定范圍的人員知悉的事項。
第三條 國家秘密受法律保護。
一切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國家秘密的義務。
任何危害國家秘密安全的行為,都必須受到法律追究。

㈦ 《保密法》的宗旨

為了保守國家秘密,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新修訂的《保密法》於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自2010年10月1日起實施。

《保密法》是建國以來我國第一部比較完備的、與形勢相適應的管理保守國家秘密工作的法律,它的頒布實施,對於調整和加強新時期的保密工作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第一,《保密法》是保護國家秘密,維護國家的安全和利益,打擊泄露、竊取國家秘密犯罪行為的法律武器。

第二,《保密法》是各機關、單位和全體公民保守國家秘密的行為准則。

第三,《保密法》是建設我國保密法規體系的基礎,它從根本上規定了我國保密法制建設的方針、原則和重要措施。

第四,《保密法》是深化我國保密工作改革,加強保密工作管理的法律准繩。

(7)我國第一部保密行政法規是擴展閱讀

《保密法》規定

第九條 下列涉及國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項,泄露後可能損害國家在政治、經濟、國防、外交等領域的安全和利益的,應當確定為國家秘密:

(一)國家事務重大決策中的秘密事項;

(二)國防建設和武裝力量活動中的秘密事項;

(三)外交和外事活動中的秘密事項以及對外承擔保密義務的秘密事項;

(四)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秘密事項;

(五)科學技術中的秘密事項;

(六)維護國家安全活動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項;

(七)經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確定的其他秘密事項。

政黨的秘密事項中符合前款規定的,屬於國家秘密。

第十條 國家秘密的密級分為絕密、機密、秘密三級。

絕密級國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國家秘密,泄露會使國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別嚴重的損害;機密級國家秘密是重要的國家秘密,泄露會使國家安全和利益遭受嚴重的損害;秘密級國家秘密是一般的國家秘密,泄露會使國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損害。

㈧ 我國保密法律制度體系以什麼為核

我國保密法律制度體系以保密法為核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一章總則中第一條至第六條可看出,我國保密法律制度體系是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為核心建立的。
法律分析:保守國家秘密是制定本法的直接目的。「保守國家秘密」,是指保護、嚴守國家秘密而不泄露。保守國家秘密是一種國家責任和國家行為,必須通過體現國家意志的法律加以實施和規范。
保守國家秘密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國家秘密是國家安全和利益的一種信息表現形式,也是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只有依法加強對國家秘密的保護,才能切實維護好國家安全和利益。
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是黨和國家保密工作的根本目標。保密工作歷來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工作。在新的歷史時期,只有切實做好保密工作,維護好國家安全和利益,才能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第一條 為了保守國家秘密,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國家秘密是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只限一定范圍的人員知悉的事項。
第三條 國家秘密受法律保護。 一切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國家秘密的義務。 任何危害國家秘密安全的行為,都必須受到法律追究。
第四條 保守國家秘密的工作(以下簡稱保密工作),實行積極防範、突出重點、依法管理的方針,既確保國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資源合理利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事項,應當依法公開。
第五條 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主管全國的保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保密行政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的保密工作。
第六條 國家機關和涉及國家秘密的單位(以下簡稱機關、單位)管理本機關和本單位的保密工作。

㈨ 什麼是我國第一部規范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的行政法規

1、主要法律法規:安抄全生產法、建築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建築施工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機構設置及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配備辦法、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規定、建設項目職業衛生審查規定、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建築施工安全檢查標准、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准、、、等等。
2、其他相關法律:勞動法、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消防法、特種設備安全法、職業病防治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刑法、環境保護法、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行政處罰法、、、等等

㈩ 我國信息安全保密法律體系具有哪些特徵

目前我國信息安全法律體系的主要特點
通過對目前我國現行信息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的整理分析,我們可以初步概括出目前我國信息安全法律體系的主要特點:
1、信息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初步形成
目前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及規章中,與信息安全直接相關的是65部,它們涉及網路與信息系統安全、信息內容安全、信息安全系統與產品、保密及密碼管理、計算機病毒與危害性程序防治、金融等特定領域的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犯罪制裁等多個領域,在文件形式上,有法律、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司法解釋及相關文件、行政法規、法規性文件、部門規章及相關文件、地方性法規與地方政府規章及相關文件多個層次。
其中,全面規范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規有18部,包括94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等法規,也包括2003年的《廣東省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管理規定》,98年的《重慶市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等地方法規;側重於互聯網安全的有7部,包括2000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等法律層面的文件,也包括97年的《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側重於信息安全系統與產品的有3部,包括97年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檢測和銷售許可證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側重於保密的有10部,既包括89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等法律,也包括98年的《計算機信息系統保密管理暫行規定》、2000年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國際聯網保密管理規定》、97年的《農業部計算機信息網路系統安全保密管理暫行規定》等部門規章;側重於密碼管理及應用的有5部,包括99年的《商用密碼管理條例》等法規,也包括2005年的《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電子認證服務密碼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還包括2002年的《上海市數字認證管理辦法》、2001年的《海南省數字證書認證管理試行辦法》等地方法規或規章;側重於計算機病毒與危害性程序防治的有9部,包括2000年的《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也包括94年的《北京市計算機信息系統病毒預防和控制管理辦法》、2002年的《天津市預防和控制計算機病毒辦法》等地方法規或規章;側重於特定領域信息安全的有9部,包括98年的《金融機構計算機信息安全保護工作暫行規定》、2003年的《鐵路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辦法》、2005年的《證券期貨業信息安全保障管理暫行辦法》等部門規章,也包括2003年的《廣東省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管理暫行辦法》等地方法規或規章;側重於信息安全監管的有3部,包括2004年的《上海市信息系統安全測評管理辦法》等地方法規或規章;側重於信息安全犯罪處罰的主要是我國刑法第285條、286條、287條等相關規定。
總體來看,這些信息安全法律法規或多或少所體現的我國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則可以簡單歸納為國家安全、單位安全和個人安全相結合的原則,等級保護的原則,保障信息權利的原則,救濟原則,依法監管的原則,技術中立原則,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而基本制度可以簡單歸納為統一領導與分工負責制度,等級保護制度,技術檢測與風險評估制度,安全產品認證制度,生產銷售許可制度,信息安全通報制度,備份制度等。
2、與信息安全相關的司法和行政管理體系迅速完善
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17、218、285、286、287、288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電信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依據,有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互聯網、移動通訊端、聲訊台製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電子信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司法解釋,一些危害信息安全的案例迅速得到裁判,如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判的呂薛文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案、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判的何朴利用其擔任銀行計算機操作員的職務便利貪污巨額公款案等,震懾了違法犯罪分子,維護了計算機信息網路的正常秩序。
經過多年的工作,在我國信息安全行政管理方面,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也已初見成效,與信息安全法律法規體系相配套的標准體系建設、應急處理體系建設、等級保護體系建設、電子認證體系建設、安全測評體系建設、計算機病毒疫情調查和控制體系建設以及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制度建設等都得到較快的發展,為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及信息化做出了貢獻。
3、目前法律規定中法律少而規章等偏多,缺乏信息安全的基本法。
雖然可以說目前我國信息安全的法律體系已初步形成,但還很不成熟,在這一體系中,部門規章、地方法規及規章等佔了絕大多數,而法律、法規只佔到65部中的8部,為12%。部門規章、地方法規及規章等效力層級較低,適用范圍有限,相互之間可能產生沖突,也不能作為法院裁判的依據,直接影響了這些措施的效果。並且十分關鍵的是,目前我們還沒有一部信息安全的基本法,對於信息安全的基本法,我們理解為一部確立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則、基本制度及一些核心內容的法律,而我們前面提到的很多規定都應是從這部法律的基本框架中延伸出來的,只有有了這部法律,我們的信息安全法律體系才能說是有了主幹。國外類似的法律如美國2002年的《聯邦信息安全管理法》、87年的《計算機安全法案》、俄羅斯95年的《聯邦信息、信息化和信息保護法》等。
4、相關法律規定篇幅偏小,行為規范較簡單。
我國現有信息安全相關法律規定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篇幅較小,規定得比較籠統,比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共7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共31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共17條,《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公安部)共25條,《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共27條,《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檢測和銷售許可證管理辦法》(公安部)共26條,《商用密碼管理條例》共27條,《計算機信息系統國際聯網保密管理規定》(國家保密局)共20條,《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辦法》(公安部)為22條。
此外,總體看來,目前這些法律法規主要存在三個方面有待完善的地方:第一,這些法律法規主要內容集中在對物理環境的要求、行政管理的要求等方面,對於涉及信息安全的行為規范一般都規定的比較簡單,在具體執行上指引性還不是很強;第二,目前這些法律法規普遍在處罰措施方面規定得不夠具體,導致在信息安全領域實施處罰時法律依據的不足;第三,在一些特定的信息化應用領域,如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網上支付等,相應的信息安全規范相對欠缺,有待於進一步發展。
5、與信息安全相關的其他法律有待完善
在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法律體系的同時,與信息安全相關的其他法律法規的出台和完善也非常必要,如電信法、個人數據保護法等,這些法律法規與信息安全法律體系一起構成我國信息安全大的法律環境並且互為支撐、缺一不可。
在這里,我們還可以簡單理一下這個大信息安全法律環境的脈絡:
首先,從權利的角度看,信息安全中涉及的個人權利主要包括通信秘密、言論自由、隱私權、著作權及相關知識產權,而與通信秘密、言論自由相關的法律是憲法、國家安全法和警察法,與隱私權相關的法律是民法通則,與著作權及相關知識產權相關的法律是著作權法、合同法,此外,還可能涉及的法律有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和國家賠償法;信息安全中涉及的單位的權利主要包括商業秘密、技術秘密、著作權及相關知識產權等,而與商業秘密、技術秘密相關的法律有反不正當競爭法、技術合同法,與著作權及相關知識產權相關的法律有著作權法、合同法,此外,還可能涉及的法律有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和國家賠償法;再從國家的角度看,信息安全涉及國家安全、保密和金融安全等,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法律是國家安全法,與保密相關的法律是保守國家秘密法,與金融安全相關的法律是銀行法。
其次,從應用的角度看,與信息安全相鄰或相交的領域包括:電信、無線電、集成電路、計算機軟體與系統集成、網路及網路信息服務、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公開、利用等。在這些領域我們又可以看到電信條例、無線電管理條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電子簽名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及地方法規、規章。

熱點內容
成立法律援助站 發布:2025-09-18 12:46:59 瀏覽:274
司法考試考試大綱 發布:2025-09-18 12:46:50 瀏覽:511
馮斌律師 發布:2025-09-18 12:46:44 瀏覽:392
未滿十八歲要不要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8 12:45:11 瀏覽:282
勞動法借調 發布:2025-09-18 12:41:59 瀏覽:335
雲海書法院 發布:2025-09-18 12:35:53 瀏覽:589
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8 12:27:03 瀏覽:321
經濟法辨析題股份的發行價格可 發布:2025-09-18 12:26:20 瀏覽:477
法律知識競賽試題案例分析題 發布:2025-09-18 12:09:38 瀏覽:434
河南大學法律碩士調劑 發布:2025-09-18 12:08:04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