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員工打壞物品
A. 按照國家法律員工把工廠東西弄壞了怎麼賠
《勞動法》以及《勞動合同法》規定,因為員工過錯給單位造成損失的,單位可以要求員工對其損失進行賠償,但是賠償的范圍限制上實際發生的損失。同上法律規定,您要分析兩個重點,您在這起事故中有無責任?如果有責任將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單位劃分責任的方式有沒有問題
B. 員工把公司的財物損壞了按勞動法應該怎樣處理或最高罰款多少錢
員工把公司的財物損壞了,如果用人單位有證據證明是勞動者損壞的,用人單位是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勞動者進行一定賠償的,其賠償的金額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1、去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原勞動局)內的勞動爭議仲裁委,申請勞動仲裁,立案時需攜帶:仲裁申請書2份、申請人身份證復印件1份;相關證據復印件和證據清單2份;用人單位的工商登記信息(北京地區不需要提供登記信息)。
2、提交材料後,5個工作日仲裁委給予立案,然後給雙方舉證期,給對方答辯期;然後開庭審理,之後對你們雙方進行調解,調解不成仲裁委會下達裁決書;勞動仲裁60天內結案;對於裁決書不服,勞動者可以起訴到法院;
3、申請勞動仲裁期間,不耽誤勞動者去新單位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十條 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工資支付暫行條例》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C. 公司員工打人打砸公司物品應負什麼責任
公司不需要承擔賠償責任,B的傷害是A的故意毆打行為造成的,公司在這個事件當中沒有任何過錯,不需要承擔侵權賠償責任。而且A和B互毆,雙方的行為都是故意的,不屬於工傷范圍,所以公司依據勞動關系也不需要賠償。
D. 勞動法有規定工人做工損壞老闆東西照價賠償嗎
你好,如何賠償取決老闆是否為法律上的用工主體,但無論在工作或勞務中,造成他人財物受損,照價賠償也顯失公平。
E. 勞動法有規定損壞公司物品是怎麼賠的嗎
不必看《勞動法》,按常識就知道應該是照價賠償。法律規定至少得合乎常理吧。
F. 查詢一下勞動法,員工在工作其間損壞公司物品,員工須陪常物品維修費用的百分之
《勞動法》不可抄能細到連襲員工在工作期間損壞公司物品,需賠償維修費用的百分比這樣的小事都有規定的地步,所以,無法從《勞動法》中找到你需要的答案。
但可以要求公司出示要求員工承擔物品維修相應費用的法律依據,而該依據必須經職代會審議通過並宣貫至每一位員工,才具有法律效力。
G. 員工損壞企業物品應怎樣處理
一、員工過失損壞物品怎麼辦
1、法律層面: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2、公司層面:公司有規定,至於是什麼規定不清楚,如員工管理規定、獎懲規定、操作規范等,因員工失誤操作導致材料報廢時,員工需承擔原料15%的賠償;
3、情理層面:公司提供工作平台,是為了使員工能創造價值,而不是帶來損失,放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也是同樣的道理,損壞人家東西是要賠的,這也是常理,所以於情於理該賠。
賠的理由是充分的,但是用人單位,作為一個事業平台,還有許多的雙眼睛盯著你的一舉一動,一旦要求員工賠償,其它人則勢必會心有餘悸、戰戰兢兢。或者更為嚴峻一點,就是帶來一小波的人員的不穩定。
二、如何解決
賠肯定是要賠的,因為在老闆的角度看來,發你工資就得用心做事,因為工作的失誤造成公司的損失,就應該承擔。至於承擔多少,按照制度規定來即可,只是操作過程可以變通:
1、按照7500的金額,分月從工資中扣除,每月300-500,相對讓員工一次性賠償是一種壓力的釋放;
2、在人性化的角度及員工福利上化解,賠償的金額可隨著在企業服務的年限來折減,服務滿半年免多少...以此類推,這既給員工提供了補過的機會,也會讓那些觀望的員工得到慰藉;
3、實在無法協商解決,那也就只能按章辦事,規矩不立,不成方圓。
我想,無論是哪個單位,要求員工賠償都不會是目的,因為企業比員工承擔著更大的損失。賠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警醒員工,拿一份工資,就得做好一份事,居安思危則有備無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