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關於追繳贓款贓物
1. 如何處置贓款贓物《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可以查看《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里的規定,裡面詳細說明了公安機關扣押物品的合法程序。公安機關扣押物品的合法程序(一)《刑事訴訟法》【96修正版】第一百一十五條對於扣押的物品和文件,應當會同在場見證人和被扣押物品持有人查點清楚,當場開列清單一式二份,由偵查人員、見證人和持有人簽名或者蓋章,一份交給持有人,另一份附卷備查。(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1998年4月20日公安部部長辦公會議通過1998年5月14日第35號公安部令發布施行)第六節扣押物證、書證第二百一十條在勘查、搜查中發現的可用以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的物品和文件應當扣押;但與案件無關的物品、文件,不得扣押。持有人拒絕交出應當扣押的物品、文件的,公安機關可以強行扣押。(相關資料:實務專題9篇)第二百一十一條在現場勘查或者搜查中需要扣押物品、文件的,由現場指揮人員決定。(相關資料:實務專題7篇)第二百一十二條執行扣押物品、文件的偵查人員不得少於二人,並持有有關法律文書或者偵查人員工作證件。(相關資料:實務專題7篇)第二百一十三條對於扣押的物品和文件,應當會同在場證人和被扣押物品、文件的持有人查點清楚,當場開列《扣押物品、文件清單》一式三份,寫明物品或者文件的名稱、編號、規格、數量、重量、質量、特徵及其來源,由偵查人員、見證人和持有人簽名或者蓋章後,一份交給持有人,一份交給公安機關保管人員,一份附卷備查。(相關資料:實務專題8篇)第二百一十四條對於應當扣押但是不便提取的物品、文件,經拍照或者錄像後,可以交被扣押物品持有人保管或者封存,並且單獨開具《扣押物品、文件清單》一式二份,在清單上註明已經拍照或者錄像,物品、文件持有人應當妥善保管,不得轉移、變賣、毀損,由偵查人員、見證人和持有人簽名或者蓋章,一份交給物品、文件持有人,另一份連同照片或者錄像帶附卷備查。(相關資料:實務專題9篇)第二百一十五條扣押犯罪嫌疑人的郵件、電子郵件、電報,應當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簽發扣押通知書,通知郵電部門或者網路服務單位檢交扣押。(相關資料:實務專題4篇)第二百一十六條不需要繼續扣押的時候,應當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簽發解除扣押通知書,立即通知郵電部門或者網路服務單位。(相關資料:實務專題4篇)第二百一十七條對於扣押的物品、文件、郵件、電子郵件、電報,應當指派專人妥善保管,不得使用、調換、損毀或者自行處理。經查明確實與案件無關的,應當在三日以內解除扣押,退還原主或者原郵電部門、網路服務單位。(相關資料:案例與裁判文書1篇 實務專題9篇)第二百一十八條對不能隨案移送的物證,應當拍成照片;容易損壞、變質的物證、書證,應當用筆錄、繪圖、拍照、錄像、製作模型等方法加以保全。對於可以作為證據使用的錄音、錄像帶、電子數據存儲介質,應當記明案由、對象、內容,錄取、復制的時間、地點、規格、類別、應用長度、文件格式及長度等,並妥為保管。(相關資料:實務專題9篇)第二百一十九條對查獲的下列不宜隨案移送的物品、文件,原物不隨卷保存,但應當拍成照片存入卷內,原物由公安機關妥為保管或者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分別移送主管部門處理或者銷毀;(一)淫穢物品;(二)武器彈葯、管制刀具,易燃、易爆、劇毒、放射等危險品;(三)鴉片、海洛因、嗎啡、冰毒、大麻等毒品和制毒原料或者配劑、管制葯品;(四)危害國家安全的傳單、標語、信件和其他宣傳品;(五)秘密文件、圖表資料;(六)珍貴文物、珍貴動物及其製品、珍稀植物及其製品;(七)其他大宗的、不便搬運的物品。 對容易腐爛變質及其他不易保管的物品,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在拍照或者錄像後委託有關部門變賣、拍賣,變賣、拍賣的價款暫予保存,待訴訟終結後一並處理。通知被害人後,超過半年未來領取的,予以沒收,上繳國庫。如有特殊情況,可以酌情延期處理。凡是已經送交財政部門處理的贓款贓物,如果失主前來認領,並經查證屬實,由原沒收機關從財政部門提回,予以歸還。如原物已經賣掉,應當退還價款。(相關資料:實務專題7篇)第二百二十條對犯罪嫌疑人違法所得的財物及其孳息,應當依法追繳。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及其孳息,應當在登記、拍照或者錄像、估價後及時返還,並在案卷中註明返還的理由,將原物照片、清單和被害人的領取手續存卷備查。(相關資料:案例與裁判文書4篇)第二百二十一條對扣押的犯罪嫌疑人的財物及其孳息,應當妥善保管,以供核查。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損毀或者自行處理。第二百二十二條對扣押的犯罪嫌疑人的財物及其孽息中,作為證據使用的實物應當隨案移送;對不宜移送的,應當將其清單、照片或其他證明文件隨案移送。待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決後,由扣押的公安機關按照人民法院的通知,上繳國庫或者返還受害人,並向人民法院送交執行回單。(相關資料:實務專題1篇)第二百二十三條案件變更管轄時,與案件有關的財物及其孳息應當隨案移交。移交財物時,由接收入、移交人當面查點清楚,並在交接單據上共同簽名或者蓋章。第七節查詢、凍結存款、匯款第二百二十四條公安機關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規定查詢、凍結犯罪嫌疑人的存款、匯款。(相關資料:實務專題1篇)第二百二十五條向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郵電部門查詢犯罪嫌疑人的存款、匯款,應當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製作《查詢存款、匯款通知書》,通知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郵電部門執行。(相關資料:實務專題1篇)第二百二十六條需要凍結犯罪嫌疑人在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郵電部門的存款、匯款的,應當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製作《凍結存款、匯款通知書》,通知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郵電部門執行。(相關資料:實務專題1篇)第二百二十七條不需要繼續凍結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時,應當製作《解除凍結存款、匯款通知書》,通知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郵電部門執行。(相關資料:實務專題1篇)第二百二十八條犯罪嫌疑人的存款、匯款已被凍結的,不得重復凍結。(相關資料:實務專題1篇)第二百二十九條凍結存款的期限為六個月。有特殊原因需要延長的,公安機關應當在凍結期滿前辦理繼續凍結手續。每次續凍期限最長不超過六個月。逾期不辦理繼續凍結手續的,視為自動撤銷凍結。(相關資料:實務專題1篇)第二百三十條對於凍結的存款、匯款經查明確實與案件無關的,應當在三日以內通知原銀行、其他金融機構、郵電部門解除凍結,並通知被凍結存款、匯款的所有人。(相關資料:實務專題1篇)第二百三十一條對於在偵查中犯罪嫌疑人死亡,對犯罪嫌疑人的存款、匯款應當依法予以沒收或者返還被害人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裁定通知凍結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的銀行、其他金融機構或者郵電部門上繳國庫或者返還被害人。對於凍結在銀行、其他金融機構或者郵電部門的贓款,應當向人民法院隨案移送該銀行、其他金融機構或者郵電部門出具的證明文件,待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決後,由人民法院通知該銀行、其他金融機構或者郵電部門上繳國庫。(相關資料:實務專題1篇)第二百三十二條上級公安機關發現下級公安機關凍結、解除凍結存款、匯款有錯誤時,可以依法作出決定,責令下級公安機關限期改正,下級公安機關應當立即執行。對拒不改正的,上級公安機關可以直接向有關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發出法律文書,糾正下級公安機關所作的錯誤決定,並通知原作出決定的公安機關。
2. 偵查機關有權利追繳贓款贓物嗎
偵查機關(包括公安局和檢察院)有沒有權力追繳贓款問題。
答案是肯定的:沒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了偵查機關的九項偵查措施,不包括「追繳贓款贓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了偵查程序中的五項強制措施,也不包括「追繳贓款贓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二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 偵查階段還沒有確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怎麼能夠確定哪些財物是犯罪所得呢?
公安局、檢察院要求犯罪嫌疑人和他們的家屬退贓沒有任何法律依據!
公安局、檢察院為什麼這么熱衷於追繳贓款、贓物呢?
第一,舊的傳統思想作怪。公安局自稱老大,政府認為誰有罪誰就是罪犯,說什麼是贓物什麼就是贓物。這種思想與現代法律是格格不入的。
第二,功利思想作怪,誰追回的贓款贓物多,誰就會受到政府和群眾的稱贊。就像文革時期,哪裡抓出的「反革命」多,哪裡的領導就被認為最革命。
第三、偵查機關的任務就是收集證據,「贓款贓物」是重要證據,犯罪嫌疑人或者他們的家屬主動交出贓款贓物,是最有力的證據。犯罪嫌疑人承認貪污十萬,犯罪嫌疑人家屬從家裡拿出十萬,貪污罪就落實了。刑訊逼供也變得合法了。
3. 公安機關在「偵查階段」有權追繳「贓款贓物」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了偵查機關的九項偵查措施,不包括「追繳贓款贓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了偵查程序中的五項強制措施,也不包括「追繳贓款贓物」。《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二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偵查階段還沒有確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怎麼能夠確定哪些財物是犯罪所得呢?公安局、檢察院要求犯罪嫌疑人和他們的家屬退贓沒有任何法律依據!公安局、檢察院追繳贓款贓物的理由。
1.《刑事訴訟法》偵查篇第六節《查封、扣押物證、書證》。
這一節規定了偵查機關有權力查封、扣押、查詢、凍結犯罪嫌疑人的財產,但沒有用贓款、贓物這類肯定性的詞彙,更沒有使用追繳一詞。
查封、扣押、查詢、凍結的涉案財產,只能作為證據使用。證據只能是提供給法院的,這些證據要在法庭上出示,要經過被告人、被害人質證,然後又法院決定是否採信。未經被告人、被害人質證,未經法院裁決,公安局、檢察院認定涉案財物認定為贓款贓物,沒有任何法律依據。公安局、檢察院擅自處理涉案證據,沒有任何法律依據。確實屬於贓款贓物應當上繳國庫的,應當由人民法院確定,並在判決書中寫明。偵查機關根據法院的判決書,才能處分涉案財產。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四條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這一條規定在《刑罰的具體運用》一章《量刑》一節。如何量刑是法院的事,偵查機關沒有量刑權,也沒有權力對如何量刑發表意見。這一條說明,收繳贓款贓物的權力只屬於法院,偵查機關沒有量刑權也就沒有收繳權。3.「積極退贓可以從輕處罰"
偵查機關動員犯罪嫌疑人退贓最愛說的是這句話。但這句話和「坦白從寬抗拒從嚴」一樣,查不出任何法律根據。
《刑法》第六十七條規定: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
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後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
主動退贓並不等於自首。自首必須出於自願,必須是如實交代自己的罪行。主動退贓往往是在誘騙或者威脅下而「主動」的,偵查機關往往用「本人已經承認犯罪」,「主動退贓就可以釋放」等話騙取家屬退贓,或者以「重判」相威脅,迫使在押人員「主動退贓」。這種主動不是真的主動。而是強迫犯罪嫌疑人自證其罪。
「主動退贓」後如何要求返還?這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公安局、檢察院參與偵查活動是依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是訴訟行為,而不是行政行為。對偵查機關的收繳行為不服,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司法機關的訴訟行為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權利,只能走國家賠償程序。
《國家賠償法》第十八條規定:「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中」,違法對財產採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措施的」,國家負賠償責任。這里包括了非法追繳。不應當追繳的公民個人財產,法院判決追繳了,通過再審判決該公民無罪了,對於已經追繳的公民合法財產,應當由原判法院予以賠償。這叫刑事賠償。
公安局、檢察院追繳的贓款贓物,法院判決認為不屬於贓款贓物部分的,公安局、檢察院對公民的損失也應當賠償。這也屬於刑事賠償。
國家刑事賠償需要兩個條件:
1.司法機關違法。司法機關收集的證據應當移送法院,贓款贓物屬於犯罪證據,偵查機關把查封的贓款贓物沒有移交法院,而是直接上繳國庫了,就是違法。
2.侵犯公民合法權利。法院沒有認定是贓款贓物,就是公民合法財產。偵查機關把公民的合法財產上繳了國庫,就是侵犯公民的合法權利。上繳國家財政的錢無法退還,這是事實。受害的當事人不能向公安局、檢察院要求退款。只能夠要求公安局、檢察院賠償自己的損失。要求刑事賠償需要書面形式,賠償義務機關受到申請後應當在兩個月內作出書面答復。申請人對賠償義務機關的答復滿意的,領取賠償金。申請人對賠償義務機關的答復不滿意的,或者超過兩個月沒有受到答復的,三十日內有權利向賠償義務機關的上級機關申請復議。復議機關應當在兩個月內作出復議決定。申請人對復議決定滿意的,到賠償義務機關領去賠償金。申請人對復議決定不服,或者復議機關在兩個月內未作出書面決定的,申請人有權利在30日內向法院申請裁決。國家賠償案件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中級人民法院受理。國家賠償案件為一審終審,雙方都不得上訴。法院的判決公安局、檢察院、法院都必須無條件執行。
4. 贓款贓物如何處理
關於贓款贓物的處理:
5. 人民法院說追贓款由公安局負責有什麼法律規定嗎
我國現行法律中沒有授權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享有追繳贓款贓物或者追繳涉案款物的權利,在法定的訊問、搜查、鑒定、通緝等十種偵查措施中也沒有追繳措施。
在公安機關偵查階段,贓款贓物都還沒有也無法被認定,追繳贓款贓物從何而來。
國家、企業、個人的財產被犯罪嫌疑人侵犯要挽回損失,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應當向人民法院提出(當然也可以向公安機關提出,但公安機關只能夠是通過偵查、預審等措施證明該事實的存在,怎麼樣挽回應當由被害單位和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解決)。
我國《刑法》第六十四條「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的規定應當僅適用於人民法院,公安機關無權以此規定追繳財物。
(5)刑事訴訟法關於追繳贓款贓物擴展閱讀: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條,「我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第三條,公安機關只負責「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
第四十三條,「收集、調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罪輕罪重的證據材料」。
公安部制訂的《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中對公安機關的任務也作了相似的規定。我國刑事訴訟法沒有任何一條規定有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有追繳贓款贓物的職責。
6. 刑事訴訟法追贓存在什麼問題
我國刑法第六十四條對刑事追贓制度作了原則性的規定,即對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並將其返還被害人或予以沒收。
一、追贓制度的特點
1、利益恢復性。利益恢復性與權利救濟性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是刑事追贓制度的基本屬性。任何人包括被害人均不能從違法行為中獲益,對一切違法行為所獲得的任何利益包括衍生利益,都應當予以追繳或責令退賠,以盡量恢復到利益被侵害前的狀態,所以,刑事追贓主要是利益恢復,不具有懲罰性。
2、民事責任刑事化。犯罪嫌疑人非法佔有被害人財產的行為的本質是民事侵權行為,法律將其中部分嚴重侵犯他人財產權的行為規定為犯罪行為之後,改用追贓手段予以救濟,這是刑事化的民事責任,追贓制度的運行不能完全脫離民事責任追究制度的土壤。
3、程序運行的強制性。刑事追贓程序的強制性是民事責任刑事化的必然結果。追贓是相關機關的法定責任,並不是應申請的行為,追贓過程與刑事訴訟過程同在。
二、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司法實踐中,我國刑事追贓制度存在以下幾個比較突出的問題:
1、刑事追贓缺少制度制約。刑事追贓在我國刑事訴訟過程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是「重刑輕民」思想的反映,刑事訴訟仍然側重於打擊犯罪,司法機關並沒有足夠的追贓動力,亦沒有完整的追贓制度予以保障。
2、司法資源配備不能適應追贓需要。刑事追贓的過程不可避免地要適用大量民事方面的法律規范對贓款贓物的權屬、性質、范圍等內容進行界定,刑事司法人員相關專業能力的不足是我國刑事追贓制度執行過程中存在的瓶頸之一。
3、刑事追贓程序運行封閉。追贓程序的封閉性突出表現在角色缺位。在公民的權利意識日益增強的今天,權益保護應當放到與打擊犯罪一樣重要的位置看待,制度設計上應當賦予被害人、相關利害關系人參與途徑和方式,增強追贓程序的公開性和透明度,體現原則性和靈活性的完美結合。
4、刑事追贓缺少監督制約。刑事訴訟過程中,公、檢、法三家都有追贓的責任和義務,但是無監督的責任等於無責任,責任監督制度不完善也是追贓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針對以上幾個方面的問題,應轉變司法理念,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刑事追贓工作,重視對被害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將追贓情況納入案件移送內容之內,並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同時將刑事追贓工作納入各機關考核目標,提高司法人員的工作責任心,以制度保障追贓工作的順利運行。以專業化為目標,配備司法資源,加強隊伍建設,以適應刑事追贓的需要。檢察機關作為憲法規定的法律監督機關,應當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對追贓工作擔負起應有的法律監督職責,具體可通過糾正違法或檢察建議的方式進行。檢察機關可利用人民監督員制度駕加強自身監督。
大連律師網頁鏈接
綜上所述,關於刑事訴訟法追贓的規定,應進行辨證的理解,既要看到國家對被害人合法財產權的維護和保障,又要看到在追贓執行的具體實踐中,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沒有制度保障和制約,專業素質和追繳資源配備不夠,追贓過程不夠公開透明等,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建章建制、加強人員隊伍建設和資源配置,充分發揮檢察機關的監督作用。
7. 贓款贓物如何界定
我國《刑法》規定為「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就是贓款贓物。
贓款贓物就是指違法犯罪分子違法犯罪所得的一切財物。贓款贓物具有兩個方面的主要特徵:
一個方面是具有證據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雙重屬性。贓款贓物與案件真實情況的發生、發展有著客觀內在的聯系,因而對案件具有證據價值;
同時,贓款贓物也具有民法上物的特徵,即人們能夠支配的具有經濟價值的物質實體和自然力,民法上的物基本上也可以成為贓物,其特徵沒有因為訴訟而發生改變。
另一方面,贓款贓物必須是行為人採用違法犯罪手段所獲取的財物,它既不同於作案工具,也不是行為人的個人合法財產,更不是違禁品。
贓款贓物的性質應由法院認定。贓款贓物依附於違法犯罪行為。它與犯罪主體實施的行為之間有直接因果聯系。物品、金錢本身並不具有「贓」的性質。謂之贓,是因為它是違法犯罪行為侵害法律所保護的權利主體合法的財產權利的產物,而又存在於訴訟程序中。
如果處於訴訟之外無所謂為贓。既然贓款贓物與犯罪行為互為因果,不能分離,那麼,只有被法院裁判通過違法犯罪行為所得的錢物才稱之為真正意義的贓款贓物。
(7)刑事訴訟法關於追繳贓款贓物擴展閱讀:
判決生效後對贓款贓物及其利息的處理
由於查封、扣押、凍結的主體不同,人民法院判決後在案財物的處理程序也不相同。
1、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時,對於偵查機關凍結在金融機構的存款、匯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贓款贓物,應當審查是否附有金融機構出具的證明文件原件。
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決後,通知該金融機構上繳國庫,伺時將判決書送達有關財政機關。金融機構應當在接到執行通知書後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送交執行回單。
2、對於查封、扣押、凍結的贓款贓物依法不移送的,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生效後,由原審的人民法院通知查封、扣押、凍結機關上繳國庫,同時將通知及判決書送達有關財政機關。查封、扣押、凍結機關應當在接到執行通知書後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送交執行回單。
3、對於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的贓款贓物及其孳息·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生效後,由原審人民法院依照生效的法律文書進行處理。除依法返還被害人的以外,應當一律沒收,上繳國庫。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4、《人民檢察院扣押、凍結涉案款物工作規定》第四十一條規定:「對於應當返還被害人的扣押、凍結款物,無人認領的,應當公告通知。公告滿一年無人認領的,依法上繳國庫。
無人認領的款物在上繳國庫後有人認領,經查證屬實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向政府財政部門申請退庫或者返還。原物已經拍賣、變賣的,應當退回價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