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法原告人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法原告人

發布時間: 2021-11-28 20:17:51

❶ 簡述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的范圍

依據一般的民事訴訟理論,任何人只有同時具備訴訟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時,才有資格提起訴訟,也才有能力履行原告的訴訟行為。因此,根據刑事訴訟法和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包括:
1.因為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公民。任何公民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都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這是附帶民事訴訟中最常見的原告人。
2.被犯罪分子侵害造成物質損害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對此問題,在學術界有不同觀點,我們認為,刑事訴訟法第77條中規定的"被害人"作為犯罪侵害的對象,應當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因為二者都是可能受到犯罪侵害的權利主體。比如在傷害罪、殺人罪等以侵害特定人身權利為對象的犯罪中,被害人當然只能是自然人;但在諸如盜竊、貪污、搶劫、縱火等犯罪活動中,被害人顯然應包括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
4.其他對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為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單位和個人。這里的單位應作廣義的理解,既可以是法人組織,也可以是非法人單位。原告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不僅要求有明確的被告人,還必須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即提出應當賠償的具體數額,同時對加害事實造成的物質損失,要有事實根據,並應承擔舉證責任。

❷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原告還是原告人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原告人。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稱原告人,是與刑事犯罪的被告人相對稱。
民事訴訟、行政訴訟是原告。

❸ 被害人死亡如何確定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原告

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民事訴訟法律關系主體之間訴訟權利和訴訟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它通常包括案件事實和當事人之間爭議的民事實體法律關系。 一般情況下,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原告 人就是刑事案件的被害人。被害人死亡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4條的規定,其近親屬有權以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的名義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依據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近親屬」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但未規定祖父母、外祖父母是近親屬。筆者認為,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應該是對已死亡的被害人的財產有繼承權的人。我國繼承法規定了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繼承權。所以,如果被害人死亡時,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也應該作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那麼,被害人的每個近親屬是否都擁有獨立的、完整的訴權呢?一種意見認為,每個近親屬都有權就被告人給已死亡的被害人造成的全部物質損失單獨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多個近親屬還可以作為共同原告人共同訴訟。另一種意見認為,被害人的近親屬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應當將被害人的所有繼承人列為原告人,可以由繼承人中的一人作為訴訟代理人參加訴訟,但其必須經其他繼承人合法授權。筆者同意後一種意見。如果允許近親屬中的一人未經其他繼承人同意,對全部損失提起訴訟,則侵犯了其他繼承人的訴權。而將全部賠償均判歸提起訴訟的人,也可能侵犯其他繼承人的實體權利。將繼承人都列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既能保護全部繼承人的合法訴權和實體權利,也不會影響法院的訴訟效率和增加當事人訟累。這是民事案件中處理被害人死亡人身傷害賠償案件時確定原告的通常做法,附帶民事訴訟加以採用較為合理。 相關法律知識: 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客體 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民事訴訟法律關系主體之間訴訟權利和訴訟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它通常包括案件事實和當事人之間爭議的民事實體法律關系。 在這里應當將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客體與訴訟標的區別開。訴訟標的,是指當事人之間發生爭議的,請求法院裁判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它是訴的一個要素。而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客體,則是指訴訟法律關系主體之間訴訟權利義務指向的對象,它既包括需要查明的案件事實,又包括當事人之間爭議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可見,訴訟標的只是訴訟法律關系客體內容的一部分,絕不能將它們劃等號,兩者的屬性和所包含的具體內容均有差異。

❹ 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

根據交警部門的責任認定承擔相關責任,雖然訴訟時效是2年,但前提是在這兩年之內雙方並未就此債權債務關系在展開相關的工作,根據你的描述在這兩年之中你不斷的催促對方解決,是否過了訴訟時效值得商榷,對方起訴你,建議咨詢專業律師,保存好已有的證據,做好應訴准備。

❺ 簡述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有哪些

1.刑事訴訟中的被害人

由於犯罪行為使公民的人身或者財產遭受損害的,被害人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被害人是指受到犯罪人侵害的對象。被害人是刑事訴訟的主體,不是民事訴訟的主體。

被害人必須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才能成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如被告人將被害人打傷,被害人可以要求賠償醫葯費。被告人將被害人的汽車砸壞被害人可以要求賠償修車費。

被害人作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原告時,在同一個法庭上具有雙重身份。在審理刑事案件階段,以被害人的身份可以參加質證、在法庭辯論階段可以發表對被告人定罪
和量刑的意見。在審理民事案件的階段,可以就自己遭受的物質損失舉證,可以提出或者放棄自己的賠償要求,可以和被告人和解。

2.無行為能力人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

被害人是未成年人、痴獃人的,他們的法定代理人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法定代理人指的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監護人,在訴訟中他們是法定代理人。

如一老人因交通肇事被撞成植物人,被害人無法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負責照顧他他的近親屬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如一三歲兒童被拐賣,拐賣過程中人販子將該兒童致傷。該兒童的父母可以以法定代理人身份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這和《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不一樣。在民事訴訟中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原告,他們的監護人以法定代理人身份出庭。

如一三歲兒童,父母離異隨母親生活,該兒童有權利以原告身份起訴父親要求撫養費。兒童的母親不能做原告,只能以原告代理人身份代理兒子出庭。

3.死亡被害人的近親屬

殺人或者傷害案件,往往引起被害人死亡。被害人死亡的,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近親屬指的是配偶、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如一女子因戀愛糾紛被男友殺死,被害人無法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她的父母作為近親屬身份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近親屬身份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所由近親屬共同提起。如一男子因交通肇事死亡,他的近親屬有妻子,母親和女兒,三個近親屬必須同時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是否
放棄賠償要求必須本人表態並記錄在案。如肇事司機是被害人的舅舅,被害人的妻子要求賠償,被害人的母親可能不要求賠償。法院不能把應當賠償被害人母親的份
額判給被害人的妻子。

3.因犯罪行為受到財產損失的單位

如因失火罪燒毀中央電視台的大樓,中央電視塔有權提其附帶民事訴訟。因盜伐林木罪砍伐了村裡的樹木,村委會有權提前附帶民事訴訟。

4.保險公司

已經參加保險的財產(如汽車、家庭財產)遭受犯罪行為的損壞,應當由保險公司賠償。保險公司在支付賠償金後,有權要求刑事被告人賠償。

5.人民檢察院

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受損失的單位未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人民檢察院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人民檢察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出庭檢察官具有公訴人和民事訴訟原告人雙重身份。

❻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可以有幾個原告人

您好,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有原告,一般有幾種人可能成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
1.刑事訴訟中的被害人

由於犯罪行為使公民的人身或者財產遭受損害的,被害人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被害人是指受到犯罪人侵害的對象。被害人是刑事訴訟的主體,不是民事訴訟的主體。

被害人必須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才能成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如被告人將被害人打傷,被害人可以要求賠償醫葯費。被告人將被害人的汽車砸壞被害人可以要求賠償修車費。

被害人作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原告時,在同一個法庭上具有雙重身份。在審理刑事案件階段,以被害人的身份可以參加質證、在法庭辯論階段可以發表對被告人定罪
和量刑的意見。在審理民事案件的階段,可以就自己遭受的物質損失舉證,可以提出或者放棄自己的賠償要求,可以和被告人和解。

2.無行為能力人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

被害人是未成年人、痴獃人的,他們的法定代理人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法定代理人指的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監護人,在訴訟中他們是法定代理人。

如一老人因交通肇事被撞成植物人,被害人無法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負責照顧他他的近親屬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如一三歲兒童被拐賣,拐賣過程中人販子將該兒童致傷。該兒童的父母可以以法定代理人身份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這和《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不一樣。在民事訴訟中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原告,他們的監護人以法定代理人身份出庭。

如一三歲兒童,父母離異隨母親生活,該兒童有權利以原告身份起訴父親要求撫養費。兒童的母親不能做原告,只能以原告代理人身份代理兒子出庭。

3.死亡被害人的近親屬

殺人或者傷害案件,往往引起被害人死亡。被害人死亡的,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近親屬指的是配偶、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如一女子因戀愛糾紛被男友殺死,被害人無法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她的父母作為近親屬身份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以近親屬身份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所由近親屬共同提起。如一男子因交通肇事死亡,他的近親屬有妻子,母親和女兒,三個近親屬必須同時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是否
放棄賠償要求必須本人表態並記錄在案。如肇事司機是被害人的舅舅,被害人的妻子要求賠償,被害人的母親可能不要求賠償。法院不能把應當賠償被害人母親的份
額判給被害人的妻子。

3.因犯罪行為受到財產損失的單位

如因失火罪燒毀中央電視台的大樓,中央電視塔有權提其附帶民事訴訟。因盜伐林木罪砍伐了村裡的樹木,村委會有權提前附帶民事訴訟。

4.保險公司

已經參加保險的財產(如汽車、家庭財產)遭受犯罪行為的損壞,應當由保險公司賠償。保險公司在支付賠償金後,有權要求刑事被告人賠償。

5.人民檢察院

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受損失的單位未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人民檢察院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人民檢察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出庭檢察官具有公訴人和民事訴訟原告人雙重身份。

❼ 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可以原告人自己寫嗎

刑事訴訟法第77條規定,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附帶民事訴訟如何提起?法院執行刑事訴訟法的解釋認為,人民法院有告知義務:人民法院受理刑事案件後,應當告知遭受物質損失的被害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已死亡被害人的近親屬、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法院執行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84條第1款)。這是法律為保護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權利而作出的原則規定。

有關提起附事民事訴訟的問題,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起訴要符合起訴條件。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條件有4項,即:原告人是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有明確的被告人(以全部或部分刑事被告人作為附帶民事訴訟的被告人),有請求的賠償的具體要求和事實根據;被害人的損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為造成的;屬於人民法院受理附帶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法院執行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89條)。

(2)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必須是因被告人的犯罪行為造成的被害人的物質損失未得到被償。根據刑法第60條的規定,司法機關在沒收犯罪分子的財產前,犯罪分子負正當債務,需要以沒收的財產償還的,經債權人請求,應當償還。這就是說,如果被告人有個人財產,在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之前,被告人已經以自己的財產對因其犯罪行為給被害人的物質損失進行了足夠賠償的話,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就不能因同一事由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的這一賠償,也包括被告人的親屬代為賠償的部分。只有在被害人根據刑法第60條的規定得到的賠償仍不能彌補損失時,才可以就不足部分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法院執行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86條)。

(3)有權提起附事民事訴訟的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有時間限制。根據法院執行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90條的規定,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後第一審判決宣告之前提起。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在第一審判決宣告以前沒有提起的,以後就不能再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這是對附帶民事訴訟的提起所作的時間限制。如果第一判決宣告以前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沒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過後被害人又想向被告人索取賠償的話,應該怎麼辦呢?法院執行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90條的但書為此規定了一個被救方法,即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可以在第一審判決生效後另行提起民事訴訟,不受前述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時間的限制。

(4)在刑事訴訟中,常有在偵查、預審、審查起訴階段,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提出賠償要求的。對此,法院執行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91條規定了處理方法,即:賠償要求已經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記錄在案的,刑事案件起訴後,人民法院應當按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受理;經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調解,當事人雙方達成協議並已給付,被害人又堅持向法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也可以受理。但是應該知道,一般說來,該條規定主要是基於當事人的訴權而作出,並不意味著此附帶民事訴訟會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所以,如無其他足以表明被害人應該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事由,則被害人最好不要起訴。
在刑事公訴案件中,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受損失的單位未提起訴訟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法院執行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85條)。最高人民檢察院1996年在檢察院刑事訴訟文書格式中專門規定了在此情況下使用的訴狀格式,名稱為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一般製作6份,每增加一名被告及辯護人增加2份,有關單位1份;送達人民法院2份,被告、辯護人各1份,有關單位1份,歸檢察卷1份,檢察內卷1份。
除前述被害人在偵查、預審、審查起訴階段已經提出賠償要求並被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記錄在案的外,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一般應當提交附帶民事訴狀。書寫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審判人員應當對原告人的口頭訴訟請求詳細詢問,並製作筆錄,向原告人宣讀;原告人確認無誤後,應當簽名或者蓋章。

❽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民事原告人可以上訴嗎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民事原告人對民事部分的判決不服可以上訴。
如果是對刑事部分的判決不服,只能向檢察院請求抗訴,不能上訴。
《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一十六條 被告人、自訴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有權用書狀或者口頭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經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訴。

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中的附帶民事訴訟部分,提出上訴。
第二百一十八條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的,自收到判決書後五日以內,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後五日以內,應當作出是否抗訴的決定並且答復請求人。

❾ 被害人已死亡,如何確定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原告

一般情況下,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就是刑事案件的被害人。被害人死亡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4條的規定,其近親屬有權以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的名義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依據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近親屬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但未規定祖父母、外祖父母是近親屬。筆者認為,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應該是對已死亡的被害人的財產有繼承權的人。我國繼承法規定了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繼承權 。所以,如果被害人死亡時,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也應該作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那麼,被害人的每個近親屬是否都擁有獨立的、完整的訴權呢?一種意見認為,每個近親屬都有權就被告人給已死亡的被害人造成的全部物質損失單獨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多個近親屬還可以作為共同原告人共同訴訟。另一種意見認為,被害人的近親屬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應當將被害人的所有繼承人列為原告人,可以由繼承人中的一人作為訴訟代理人參加訴訟,但其必須經其他繼承人合法授權。筆者同意後一種意見。如果允許近親屬中的一人未經其他繼承人同意,對全部損失提起訴訟,則侵犯了其他繼承人的訴權。而將全部賠償均判歸提起訴訟的人,也可能侵犯其他繼承人的實體權利。將繼承人都列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既能保護全部繼承人的合法訴權和實體權利,也不會影響法院的訴訟效率和增加當事人訟累。這是民事案件中處理被害人死亡人身傷害賠償案件時確定原告的通常做法,附帶民事訴訟加以採用較為合理。

❿ 刑事附帶民事原告人有幾個怎麼辦

1、一起列為刑事附帶民事原告就好了。
2、附帶民事訴訟,是指司法機關在刑事訴訟的過程中,在解決被告人刑事責任的同時,附帶解決被告人的犯罪行為所造成的物質損失的賠償問題而進行的訴訟活動。
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是指以自己的名義向司法機關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賠償請求的人。
3、《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 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十四條人民法院受理刑事案件後,可以告知因犯罪行為遭受物質損失的被害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已死亡被害人的近親屬、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放棄訴訟權利的,應當准許,並記錄在案。

熱點內容
民法四種支付 發布:2025-09-18 08:43:56 瀏覽:575
刑事訴訟法151 發布:2025-09-18 08:38:36 瀏覽:510
經濟法中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2025-09-18 08:36:20 瀏覽:447
法官工作瑕疵 發布:2025-09-18 08:19:56 瀏覽:599
法院執行電匯 發布:2025-09-18 08:05:13 瀏覽:321
電大商法2015期末考試 發布:2025-09-18 08:02:04 瀏覽:931
合同法對現代企業的影響 發布:2025-09-18 07:55:33 瀏覽:62
勞動法不經通知可辭退 發布:2025-09-18 07:53:32 瀏覽:684
做律師的人的性格特點 發布:2025-09-18 07:53:21 瀏覽:222
舉辦殘疾人法律知識講座的意思 發布:2025-09-18 07:52:35 瀏覽: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