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的正式淵源
Ⅰ 行政法的淵源主要有哪些
行政法的淵源包括一般淵源與特殊淵源。一般淵源有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地方性法規、地方規章、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特殊淵源有司法解釋、其他規范性文件、國際條約和慣例。
Ⅱ 行政法的一般淵源與特殊淵源是什麼意思啊
一般淵源,是所有部門法都共有的淵源,,特殊淵源則是有的部門法有,有的沒有。
我國行政法的一般淵源可分為:
1、憲法;
2、法律;
3、行政法規與部門規章;
4、地方性法規,地方規章、自治條例、單行條例 。
行政法的特殊淵源可分為:
1、法律解釋;
2、其他規范性文件;
3、國際條約、慣例。
說得通俗點:
一般淵源是,我有的你也有;特殊淵源是,我有的你不一定有,所以才特殊 。例如有些小的部門法,是沒有司法解釋。
擴展材料: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1、合法行政原則。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我國的合法行政原則包括行政機關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
2、合理行政原則。主要含義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理性基礎,禁止行政主體的武斷專橫和隨意。最低限度的理性,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
3、程序正當原則。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子原則:第一,行政公開原則;第二,公眾參與原則;第三,迴避原則。
4、高效便民原則。一是行政效率原則,二是便利當事人原則。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導和規范行政法的立法、執法以及指導規范行政行為的實施和行政爭議的處理的基礎性法則,是貫穿於行政法具體規范之中,同時又高於行政法具體規范體現行政法基本價值觀念的准則。它又分為實體性基本原則和程序性基本原則。
行政法的實體性原則:依法行政原則;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越權無效原則;信賴保護原則;比例原則。
Ⅲ 行政法的淵源有哪些
行政法的淵源很多,我們可以將其分為一般淵源與特殊淵源兩大類。行政法的一版般淵源,是 指國家權力機關權或行政機關各自製定的規范性文件;行政法的特殊淵源,則是指有關行政法 規范和原則的法律解釋,及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或社會組織共同制定的 規范性文件。行政法的這兩種淵源有一定區別,前者是主流,後者則是輔助性的。
我國行政法的一般淵源,按照制定主體、效力層次、制定程序的差別,可分為下述幾種形式 :
1
Ⅳ B9、下列( )屬於行政法的淵源 A、行政解釋 B、地方解釋 C、學理解釋 D、司法解釋
B9、下列( )屬於行政法的淵源: A、行政解釋 B、地方解釋 C、學理解釋 D、司法解釋
1和4屬於正式淵源,2和3屬於非正式淵源。
Ⅳ 如何理解行政法的淵源
行政法的淵源就是指行政法的來源、依據。中國行政法的淵源有:版
1、憲法
2、行政法律權。例如《行政許可法》。
3、行政法規。例如《鹽業管理條例》。
4、部門規章。勞動部發布的《技工學校招生規定》。
5、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例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朝鮮語文工作條例》。
Ⅵ 行政法的淵源
行政法的淵源很多,我們可以將其分為一般淵源與特殊淵源兩大類。行政法的一回般淵源,是 指國家權力答機關或行政機關各自製定的規范性文件;行政法的特殊淵源,則是指有關行政法 規范和原則的法律解釋,及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或社會組織共同制定的 規范性文件。
Ⅶ 行政規章是否屬於法的正式淵源
行政規章是正式淵源.而且不沖突啊,第52條已經限定了行政訴訟所要依據的法律依據即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而且參照的意思是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時,對規章的規定是否合法有效有權作出判斷,對於合法有效的規章應當適用,對於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人民法院可以不於適用,即人民法院對規章有一定的判斷權
Ⅷ 為什麼不能把行政法規列入中國的正式淵源
行政法規屬於正式法源。
法的正式淵源是指那些可以從體現於國家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中的明確條文形式中得到的淵源,如憲法、法律、法規等,主要為制定法,即不同國家機關根據具體職權和程序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文件。
在我國,法的正式淵源主要為以憲法為核心的各種制定法,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規章、民族自治法規、地方性法規、經濟特區的規范性文件、特別行政區的法律法規、國際條約等。
Ⅸ 法的正式淵源 名詞解釋 求助
正式的法的淵源,是指具有明文規定的法律效力並且直接作為法律人的法律決定的大前提的規范來源的那些資料,如法、法律、法規等,主要為制定法,即不同國家機關根據具體職權和程序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文件。對於正式法源而言,法律人必須予以考慮;或者說,法律人有法律義務適用它們。非正式的法的淵源,則指不具有明文規定的法律效力、但具有法律說服力並能夠構成法律人的法律決定的大前提的准則來源的那些資料,如正義標准、理性原則、公共策、道德信念、會思潮、習慣、鄉規民約、團規章、權威性法學著作,還有外國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