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121

民事訴訟法121

發布時間: 2021-11-29 22:16:24

㈠ 民事訴訟法案例

1、劉某在本案中不是當事人。《合同法》第49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本案中采購員劉某的行為就屬於表見代理。表見代理形成的法律關系是本人與第三人之間的買賣合同關系,因此,當事人應當是貿易公司和服裝廠。至於劉某,可以作為證人。在貿易公司承擔合同義務後,因劉某的行為給貿易公司造成損失,貿易公司可以依據劉某的侵權行為另行起訴。起訴依據是民法通則有關侵權行為的規定。
2、當事人自願在執行程序中達成的和解協議合法有效。依據的是《民事訴訟法》第121條的規定:「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達成協議的,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詳見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有關規定「86.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可以自願達成和解協議,變更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履行義務主體、標的物及其數額、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和解協議一般應當採取書面形式。執行人員應將和解協議副本附卷。無書面協議的,執行人員應將和解協議的內容記入筆錄,並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蓋章。」「87.當事人之間達成的和解協議合法有效並已履行完畢的,人民法院作執行結案處理。」可見,和解協議得以履行的,執行程序將不會再啟動。
3、合法。當事人達成的和解協議不具備強制執行力,也不具有撤銷原生效法律文書的效力。主要依據是《民事訴訟法》第121條的明確規定的「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
4、仍然適用申請執行期限的規定。《民事訴訟法》第219條:「申請執行的期限,雙方或者一方當事人是公民的為一年,雙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為六個月。前款規定的期限,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詳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266、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在執行中雙方自願達成的和解協議,對方當事人申請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的,人民法院應當恢復執行,但和解協議已履行的部分應當扣除。和解協議已經履行完畢的,人民法院不予恢復執行。」「267、申請恢復執行原法律文書,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九條申請執行期限的規定。申請執行期限因達成執行中的和解協議而中止,其期限自和解協議所定履行期限的最後一日起連續計算。」

㈡ 新民訴法司法解釋證據解讀121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百二十一內條 當事人申請容鑒定,可以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申請鑒定的事項與待證事實無關聯,或者對證明待證事實無意義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

人民法院准許當事人鑒定申請的,應當組織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具備相應資格的鑒定人。當事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符合依職權調查收集證據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依職權委託鑒定,在詢問當事人的意見後,指定具備相應資格的鑒定人。

㈢ 人身損害賠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法律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3年12月通過1299次司法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適當的裁決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根據的法律,以保護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方,下的「一般原則的民事法律中國人民共和國(以下簡稱民法通則),中國人民共和國(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
法,民事訴訟法,結合審判實踐中,在這個問題上的有關適用法律進行解釋如下:

第一個因生命,健康,身體受到侵犯,有權起訴要求賠償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賠償義務的賠償,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BR />
中提到的這條賠償權利人,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直接由受害人承擔侵權或致病的原因,根據法律扶養義務的家屬以及被害人死亡的近親戚。

本節中,「賠償義務人,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為自己或他人的侵犯人權和其他致病原因。

第二個受害人的同一損害的發生或擴大故意,過失的,依照民法通則「第131條的規定,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賠償義務的責任人。侵權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損害,受害人只有一般過失責任不減少的賠償義務人。

應用程序的一般原則的民法第106條第3款規定確定賠償義務人的責任,重大過失的受害者,可以減輕賠償義務的責任人。

兩人或兩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造成損害,或者雖然沒有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違反直接結合在同一損害後果的,構成共同侵權,應當條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30條的規定承擔連帶責任。

兩個或兩個以上沒有共同的故意或分擔過失,但其實施的數個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的大小或者原因力的基礎上疏忽比。

兩人或兩人以上共同實施的行為,危及他人的人身安全和損害的後果,不能確定實際的違規行為,應按照第130條的規定承擔連帶責任民法通則。共同危險行為是可以證明的損害後果不是他的行為造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補償一些共同侵權人有權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作為共同被告共同侵權人。補償的權利,放棄對部分共同侵權人的訴訟索賠,應由其他共同侵權人索賠的賠償份額不承擔連帶責任的被告豁免。難以確定責任范圍的,建設性的共同侵權人承擔同等責任。

人民法院應當放棄訴訟請求的法律後果告知賠償的權利人,而放棄訴訟法律文書的規定。

第六條在住宿,餐飲,娛樂及其他商業活動或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採取合理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遭受人身傷害賠償的權利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的請求,人民法院應予以支持。

造成損害結果,因為三分之一的侵權侵犯第三方承擔賠償責任的實施。安全保障義務的過錯,應該能夠防止或制止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的責任,第三人的追索權。為有權起訴安全債務人的補償,它應該是第三人作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確定的除外。

第七條對未成年人應承擔的教育,管理,保護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義務,履行的責任義務的范圍內,從而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的人身傷害的,應當承擔自己的過錯責任。

第三方侵權造成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應承擔賠償責任。教育機構,如學校,幼兒園故障,應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

第八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人的主管人員和工作人員在履行其職責造成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121條的規定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造成損害的行為的,應當賠償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賠償的理由屬於「國家賠償法」,按照規定的國家賠償法「處理。

9名雇員從事僱傭活動造成損害的,用人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僱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聘用員工。

所謂「從事僱傭活動中,從事僱主的授權或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其職責或履行其職責的內在的聯系,它應被視為從事就業活動。向第三方

第承包商在完成工作過程中損壞或造成自己的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但給定的指令的租用者或選舉產生的疏忽,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11名雇員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該承擔賠償責任。雇員的人身傷害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方所造成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的追索權第三人。

雇員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商就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用人單位不接受合同或分包合同業務的相應資質或安全條件應與用人單位承擔連帶責任。

屬於「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范圍的,不適用本條規定的。

和第十二條用人單位,統籌工傷保險的工人應該參加依法受傷,由於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告知工傷保險條例「處理。

他的人身傷害的,用人單位有權要求賠償第三方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外第三人侵權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 a>
幫助,提供免費的勞動力從事幫工活動中造成損害的,其他13名工人,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幫助工人存在故意不當行為或重大過失,要求賠償的權利,以幫助工人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第14條

幫工人幫工活動遭受人身損害,並幫助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可以從中受益范圍內適當補償。

幫助工人遭受人身損害,因侵犯第三方的三分之一人承擔賠償責任。第三人不能確定或沒有能力提供賠償,可以幫助工人進行適當的補償。
第十五條為維護國家,集體或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的人,而自己的人身傷害侵權也沒有確定的侵權人或者侵權人沒有賠償,以要求賠償利益的人適當的補償范圍的利益的權利,人民法院應被支持。
a>
第16條以下情況適用於民法通則「第126條的規定,由所有人或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除非他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一)道路,橋梁,隧道等人工構築物建造的維護,管理缺陷造成損害;

(二)堆放物品推出,滑動或倒塌致轉儲人損害

(三)樹木傾倒,折斷或,水果下跌造成損害。

前款第(一)的情況下,到設計,施工缺陷造成的損害,所有人,管理人,設計,施工,承擔連帶責任。

17日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由於醫療費用的支出和收入下降,由於工作時間的損失,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支付這些款項,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增加他們的日常生活需要的必要費用,以及因損失的義務工作,由於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撫養人生活費,以及實際的必要的康復費,繼續治療,康復護理,護理,後續治療費用的能力,以彌補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應當在除第一款賠償搶救治療的相關費用也應賠償喪葬費,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賠償金以及受害人親屬處理葬禮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及其他合理費用。

第十八條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道德損害賠償的權利,向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應用程序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予以確定。

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請求權,不得進行轉讓或繼承。賠償義務人已承諾以書面形式給予貨幣補償或者賠償權利人,除非人民法院。第19條

醫療費根據醫療費,住院費,醫療機構出具的收款憑證,結合證據的病歷和診斷證明確定。賠償義務人有異議的必要性和合理的治療,應承擔舉證責任。

醫療費用,按照實際發生額的一審法庭辯論結束前確定的賠償金額。器官功能恢復訓練必要的康復費,適當的整容費以及其他後續治療費,賠償權利人待實際發生後另行起訴。但是,根據醫療證明或者鑒定結論確定必然發生的費用,可以與已經發生的醫療費用,可以採取補償。

第二十條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損失的工作時間和收入。

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頒發的證書。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誤工,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受害人無固定收入的,按照過去三年計算,平均收入計算;受害者不能證明,過去三年的平均收入,你可以參考相同的位置或由上訴法院的類似的行業年度職工平均工資。

第21條的護理是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號碼,護理期限確定。

護士收入,參照規定的收入損失,成本計算,收入或就業護士護理工作者從事同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准計算與本地護理員。護理人員原則上為一人,但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以參照確定護理人員人數。

護理期限應計算,以恢復受害者的日常生活。受害人不能恢復,由於殘疾生活技能,可以根據其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的影響,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不超過二十年。

受害者給予護理後的殘留物,應結合籌備殘疾輔助器具的高低來決定的關懷和照顧的依賴。

第二十二條交通費的受害者和他們的陪同人員,由於醫療或轉院治療實際發生的費用的基礎上的。運輸成本,應以正式票據,有關憑據應當與就醫地點,時間,數量,次數相一致。

第二十三條住院伙食補助費可以參考旅遊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伙食補助標準的普通員工。

由於客觀原因,住宿費和餐費的受害者,受害人確有必要到外地治療可以不住院,自己和他們的陪同人員實際發生的,合理部分應予賠償。

這些款項,根據第24條,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以確定受害人的殘疾。

第二十五條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的殘疾程度或水平,工作能力,按照上訴法院所在地上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損失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按二十年之日起的殘留物。但60歲以上,75歲以上年齡每增加一歲的同比回落;,五計算。

受害人因傷致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職業偏見所造成的殘疾,嚴重影響勞動就業,殘疾賠償金作相應調整或更低的水平。

殘疾輔助器具的26條收費按照一般計算應用設備的合理費用標准。傷情有特殊需要,參照輔助設備的准備機構的意見,以確定合理的成本標准。

艾滋病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的籌備機構的意見確定。

第27條的葬禮共六個月按照與去年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上訴法院的座位上。

第28條依賴的基礎上的依賴程度的喪失工作能力,按照上訴法院所在地上年度人均消費性支出的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生活費用人均生活消費支出標准。受養人是未成年人的,計算至18歲的年齡,家屬無勞動能力,無其他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60歲以上,75歲以上年齡每增加一歲的同比回落;,五計算。

家屬受害者應承擔未成年人或喪失勞動能力的,沒有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的扶養義務。眷家屬,部分的人認為應該是負擔得起的,只賠償受害人的賠償義務。眷屬幾個人,全年總賠款累計不超過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

第29條死亡賠償金按照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人所在地的法院提出上訴或人均純收入,農村居民標准,按二十年。但60歲以上,75歲以上年齡每增加一歲的同比回落;,五計算。

條賠償的權利舉證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於上訴法院的殘疾座標准賠償金或死亡賠償金可以按照其住所或者經常居住地的相關標准計算。

依賴人的生活費用標准計算的,按照前款原則確定。

第31條確定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民法通則「第131條的規定,第二條的解釋第19條第29條規定的財產損失實際賠償金額。

確定,原則上應在前款規定的物質損失和精神損害撫慰金根據第18條第一款的規定確定是一次性付款。

第32期保健,艾滋病繳費期間或傷殘補償效益年,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繼續受益,保健,艾滋病費或者殘疾賠償金超過確定,人民法院應當受理。賠償權利人也需要繼續護理,編制輔助設備,或沒有的能力,工作和生命起源的,人民法院應當法令,以補償人繼續支付的費用與九時五十五相關的義務年。

第33條賠償義務人的要求,以定期金方式支付扶養人生活費,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應當提供相應的擔保。人民法院根據賠償義務人的支付能力,並提供擔保,以確定相關的成本,以定期金的好處。但成本已經發生的一審法庭辯論結束前,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應該是一次性付款。

第三十四條在定期的法律文書金的支付方式和給付標准,在每一個時期,人民法院應明確。改變有關統計數字的執行過程中,支付金額應及時作出相應調整。

定期按照實際補償的權利,生存多年的福利補償的持續時間的限制,這種解釋。

解釋第35條規定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職工平均工資,按照政府統計處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直屬中央政府,以及特殊的經濟區和城市市上一年度的統計數據,以確定發布的。

2004年5月1日後新受理的一審人身傷??害過去一年裡,基準年的一審法庭辯論結束。

第36條的解釋是2004年5月1日起生效。賠償案件,適用本解釋的規定。已經有效判決的人身傷害賠償案件依法再審的,不適用的解釋的規定。

已生效前頒布司法解釋的目的的解釋,其內容是不一致的解釋的解釋為准。(來源:中國法院網)

㈣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一條,司法解釋第12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十二條 規定,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夫妻雙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被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訴時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相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一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十二條 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另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夫妻雙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被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訴時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㈤ 寫起訴書的格式是什麼

書寫起訴狀應當包含以下內容:

1、原告人和被告人信息寫清楚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住址等信息;

2、訴訟請求;

3、事實與理由;

4、證據材料來源;

5、落款和簽字日期。

【法律依據】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21條規定: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㈥ 民事起訴狀的構成要件

訴狀內容應包括:原被告雙方相關信息、訴訟請求及所根據的事實和理由、證據及證人的相關信息。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一條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㈦ 最高人民法院新案由有沒有追償權

您好,案由中並沒有單獨命名為「追償權」的案由。具體內容可參照《最新民事案件案由規定(2013年修訂)》。

為了正確適用法律,統一確定案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結合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工作實際情況,對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如下:(摘錄部分)

十、合同糾紛

89、借款合同糾紛:(1)金融借款合同糾紛;(2)同業拆借糾紛;(3)企業借貸糾紛;(4)民間借貸糾紛;(5)小額借款合同糾紛;(6)金融不良債權轉讓合同糾紛;(7)金融不良債權追償糾紛;

120、服務合同糾紛:(1)電信服務合同糾紛;(2)郵寄服務合同糾紛;(3)醫療服務合同糾紛;(4)法律服務合同糾紛;(5)旅遊合同糾紛;(6)房地產咨詢合同糾紛;(7)房地產價格評估合同糾紛;(8)旅店服務合同糾紛;(9)財會服務合同糾紛;(10)餐飲服務合同糾紛;(11)娛樂服務合同糾紛;(12)有線電視服務合同糾紛;(13)網路服務合同糾紛;(14)教育培訓合同糾紛;(15)物業服務合同糾紛;(16)家政服務合同糾紛;(17)慶典服務合同糾紛;(18)殯葬服務合同糾紛;(19)農業技術服務合同糾紛;(20)農機作業服務合同糾紛;(21)保安服務合同糾紛;(22)銀行結算合同糾紛;121、演出合同糾紛;122、勞務合同糾紛;123、離退休人員返聘合同糾紛;124、廣告合同糾紛;125、展覽合同糾紛;126、追償權糾紛;127、請求確認人民調解協議效力;

㈧ 民事訴訟法解釋439條

法釋〔2015〕5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專的解釋》已於2014年12月18日由最屬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36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第四百三十九條 人民法院作出終結督促程序或者駁回異議裁定前,債務人請求撤回異議的,應當裁定準許。
債務人對撤回異議反悔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熱點內容
南昌大學法律碩士培養方案 發布:2025-09-18 04:49:17 瀏覽:135
無錫法院苗 發布:2025-09-18 04:48:31 瀏覽:686
江津法院電話 發布:2025-09-18 04:20:31 瀏覽:52
2016年勞動法產檢規定 發布:2025-09-18 03:43:42 瀏覽:631
國網公司規章制度以什麼為主 發布:2025-09-18 03:31:02 瀏覽:359
論民法基本原則論文 發布:2025-09-18 03:31:01 瀏覽:313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共 發布:2025-09-18 03:27:23 瀏覽:847
法學宣在線 發布:2025-09-18 03:27:15 瀏覽:463
腦控刑法 發布:2025-09-18 03:24:13 瀏覽:99
刑法分論框架 發布:2025-09-18 03:22:07 瀏覽: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