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關於庭前會議

民事訴訟法關於庭前會議

發布時間: 2021-11-30 03:36:30

法院通知開聽證會,不去有什麼後果

當事人不出席法院召集的庭前會議,將無法及時了解對方提供的證據,並進行相應的再准備,也錯失了一次調解的機會,可能對本方產生不利的影響。

法條鏈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1、第二百二十四條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第四項規定,人民法院可以在答辯期屆滿後,通過組織證據交換、召集庭前會議等方式,作好審理前的准備。

2、第二百二十五條 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庭前會議可以包括下列內容:

(一)明確原告的訴訟請求和被告的答辯意見;

(二)審查處理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的申請和提出的反訴,以及第三人提出的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

(三)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決定調查收集證據,委託鑒定,要求當事人提供證據,進行勘驗,進行證據保全;

(四)組織交換證據;

(五)歸納爭議焦點;

(六)進行調解。

3、第二百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答辯意見以及證據交換的情況,歸納爭議焦點,並就歸納的爭議焦點徵求當事人的意見。

㈡ 法院開完庭前會議後,最長不能超過多長時間開庭

法律並沒有直接規定開庭後多長時間結案,但是對於案件的總體審限有相關限制。
法院審理案件因案件種類不同,審理期限也不相同
以民事案件為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㈢ 傳票寫的是庭前會議是什麼意思

法官解惑:庭前會議要參加嗎

庭前會議,來當事人應當自參加,因為庭前會議很重要,甚至比正式的庭審都重要,所以,必須參加。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二百二十四條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第四項規定,人民法院可以在答辯期屆滿後,通過組織證據交換、召集庭前會議等方式,作好審理前的准備。
第二百二十五條 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庭前會議可以包括下列內容:
(一)明確原告的訴訟請求和被告的答辯意見;
(二)審查處理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的申請和提出的反訴,以及第三人提出的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
(三)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決定調查收集證據,委託鑒定,要求當事人提供證據,進行勘驗,進行證據保全;
(四)組織交換證據;
(五)歸納爭議焦點;
(六)進行調解。
第二百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答辯意見以及證據交換的情況,歸納爭議焦點,並就歸納的爭議焦點徵求當事人的意見。

㈤ 庭前會議處理事項要寫在判決書中嗎

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庭前會議解決的內容如下:

(一)明確原告的訴訟請求和被告的答辯意見;

(二)審查處理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的申請和提出的反訴,以及第三人提出的與本案度有關的訴訟請求;

(三)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決定調查收集證據,委託鑒定,要求當事人提供證據,進行勘驗,進行證據保全;

(四)組織交換證據;

(五)歸納爭議焦點;

(六)進行調解。

㈥ 法院開庭前會通知律師去法院嗎

法院開庭前是要對當事雙方進行通知,履行相關告知義務的。針對法院的告知義務,最高法院相關規定如下:
《關於加強人民法院審判公開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人民法院審判公開工作的基本原則是依法公開、及時公開和全面公開,「人民法院必須嚴格執行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關於公開審理的案件范圍的規定,應當公開審理的,必須公開審理。」
主動履行六項告知義務
《意見》針對影響當事人正當行使訴訟權利的突出問題,規定了人民法院應當履行的六個方面的告知義務。
這六項告知義務是:
——對當事人起訴材料、手續不全的,要盡量做到一次性全面告知當事人應當提交的材料和手續,有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告知。能夠當場補齊的,立案工作人員應當指導當事人當場補齊。
——對決定受理適用普通程序的案件,應當在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告知當事人所適用的審判程序及有關的訴訟權利和義務。決定由適用簡易程序轉為適用普通程序的,應當在作出決定後及時將決定的內容及事實和法律根據告知當事人。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請求人民法院調查取證的,應當提出書面申請。人民法院決定調查收集證據的,應當及時告知申請人及其他當事人。決定不調查收集證據的,應當製作書面通知,說明不調查收集證據的理由,並及時送達申請人。
——人民法院裁定採取財產保全措施或者先予執行的,應當在裁定書中寫明採取財產保全措施或者先予執行所依據的事實和法律根據,及申請人提供擔保的種類、金額或者免予擔保的事實和法律根據。人民法院決定不採取財產保全措施或者先予執行的,應當作出書面裁定,並在裁定書中寫明有關事實和法律根據。
——申請執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被執行人財產線索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有關線索後盡快決定是否調查,決定不予調查的,應當告知申請執行人具體理由。人民法院根據申請執行人提供的線索或依職權調查被執行人財產狀況的,應當在調查結束後及時將調查結果告知申請執行人。被執行人向人民法院申報財產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申報後及時將被執行人申報的財產狀況告知申請執行人。
——人民法院應當公告選擇評估、拍賣等中介機構的條件和程序,公開進行選定,並及時公告選定的中介機構名單。人民法院應當向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公開評估、拍賣、變賣的過程和結果;不能及時拍賣、變賣的,應當向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說明原因。

㈦ 法院召集庭前會議時可以包括哪些內容

根據自2015年2月4日起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版>的解釋》第二百二十五權條規定:

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庭前會議可以包括下列內容:

(一)明確原告的訴訟請求和被告的答辯意見;

(二)審查處理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的申請和提出的反訴,以及第三人提出的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

(三)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決定調查收集證據,委託鑒定,要求當事人提供證據,進行勘驗,進行證據保全;

(四)組織交換證據;

(五)歸納爭議焦點;

(六)進行調解。

(7)民事訴訟法關於庭前會議擴展閱讀:

庭前會議對我國刑事訴訟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庭前會議能有效保障被告人的訴訟權利。新《刑事訴訟法》明確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權」,庭前會議程序的設置,更是對這一規定的充分體現。

第二,庭前會議有利於實現程序公正。程序公正優先於實體公正是當前中國刑事法治建設的重要目標和努力方向。

第三,庭前會議能有效提高訴訟效率。

第四,庭前會議能有效提升公訴質效。

參考資料來源:北京法院網— 法院召集庭前會議時可以包括哪些內容?

熱點內容
批鬥刑法 發布:2025-09-18 05:22:12 瀏覽:533
依法治普 發布:2025-09-18 05:21:26 瀏覽:665
南昌大學法律碩士培養方案 發布:2025-09-18 04:49:17 瀏覽:135
無錫法院苗 發布:2025-09-18 04:48:31 瀏覽:686
江津法院電話 發布:2025-09-18 04:20:31 瀏覽:52
2016年勞動法產檢規定 發布:2025-09-18 03:43:42 瀏覽:631
國網公司規章制度以什麼為主 發布:2025-09-18 03:31:02 瀏覽:359
論民法基本原則論文 發布:2025-09-18 03:31:01 瀏覽:313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共 發布:2025-09-18 03:27:23 瀏覽:847
法學宣在線 發布:2025-09-18 03:27:15 瀏覽: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