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可以適用民事訴訟法嗎
A. 仲裁法屬於什麼法 《仲裁法》的適用范圍
《仲裁法》是《復勞動法》的特殊製法,《勞動法》是普通法,簡單來說《仲裁法》的適用范圍是平等民事主體間發生的糾紛,具有橫向的特點,不用於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這兩個是縱向的法,是民告官。仲裁分為勞動仲裁和商務仲裁,勞動仲裁主要是勞動合同的糾紛(適用勞動爭議仲裁法,不適用仲裁法),商務仲裁就是適用的仲裁法。
詳細點是
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適用於《仲裁法》,這個范圍很廣
不能提請仲裁的糾紛:婚姻,收養,監護,撫養,繼承,和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這一部分適用於《民事訴訟法》。
下面仲裁不適用《仲裁法》:勞動爭議的仲裁,農業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農業承包合同糾紛的仲裁 這一部分適用於《勞動爭議仲裁法》
仲裁包括勞動仲裁和商務仲裁,只有商務仲裁才適用仲裁法,勞動仲裁適用勞動爭議仲裁法
B. 民事訴訟法適用於仲裁么
仲裁與訴訟本身就是兩個程序,不存在相互適用的問題
C.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關於仲裁的規定
此種情況來應當屬於仲裁協議無源效(你們約定的仲裁委員會不存在,因此可以認為你們的仲裁協議對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十八條的規定如果你們在此種情況下達不成補充協議的可以認定這個仲裁協議無效),你們可以重新議定仲裁協議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附《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的有關規定供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十八條 仲裁協議對仲裁事項或者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當事人可以補充協議;達不成補充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
第五條 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
第十六條 仲裁協議包括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和以其他書面方式在糾紛發生前或者糾紛發生後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
仲裁協議應當具有下列內容:
(一)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二)仲裁事項;
(三)選定的仲裁委員會。
第二十條 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或者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另一方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應當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提出。
D. 民事訴訟法與仲裁法有什麼關系
1.民事訴訟法抄是「調襲整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規范的總稱」,仲裁法就是「調整仲裁法律關系的規范的總稱」。
2.民事訴訟是實行「兩審終審制」的,也就是說,當事人可以啟動民事糾紛解決的一審、二審,甚至,還可以對生效判決進行申訴申請再審。
而仲裁則實行「仲裁終結制」,一次仲裁則結束。
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就是說一個案件,仲裁庭只做出一次仲裁裁決,便進入執行程序,沒有第二次裁決,也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訴。
仲裁裁決與法院判決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一經做出,當事人必須履行義務。如果一方當事人不主動履行,另一方當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3. 仲裁是協議制度,無協議不仲裁,而民事訴訟不要求,只是符合起訴條件即可 仲裁是一裁終局,民訴是二審終審, 兩者是或裁或審,管轄相互排斥。
E. 勞動仲裁案件是否適用民事訴訟法
勞動糾紛適用仲裁前置,經過仲裁程序後向人民法院起訴適用《民事訴訟法》。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逾期未作出仲裁裁決的,當事人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五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F. 民事訴訟法與仲裁製度屬於民法嗎
民法作為實體來法,內容包自括民法總論、物權、債與合同、知識產權、婚姻家庭繼承、人格權和侵權行為等內容。民訴和仲裁製度不屬於民法范疇,它們是程序法。
民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1)廣義民法是指所有調整民事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即它不僅包括以民法典、民法通則、民法命名的法律規范,還包括民事單行法(如《合同法》),民事特別法(如《公司法》),以及散見於憲法和其他規范性文件中的民法規范。
2)狹義上的民法是指以民法典、民法通則、民法命名的法律。我國民法通則歸入狹義民法范疇。
注意:上一條回答的後半部分是錯誤的。民事訴訟法和仲裁法絕對不包括在民法范疇內,作為程序法,它們調整的是民事訴訟法律關系,而非民事法律關系。
G. 我國《仲裁法》規定了對於仲裁法未作出規定的可以參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
易法通解答:
我國《抄仲裁法》未明確規定對於仲裁法未作出規定的可以參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但《仲裁法》對執行、涉外仲裁規則以及仲裁時效作出了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
法律依據
《仲裁法》
第62條 當事人應當履行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第73條 涉外仲裁規則可以由中國國際商會依照本法和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製定。
第74條 法律對仲裁時效有規定的,適用該規定。法律對仲裁時效沒有規定的,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H. 仲裁具有法律效力嗎
仲裁的法律效力即仲裁裁決的法律效力。是指仲裁裁決對當事人是否有約束力,是內否是終局裁決,是容否由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其執行。根據我國《仲裁法》的規定,仲裁裁決實行一裁終局制度。仲裁裁決一經仲裁機構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雙方當事人應當自覺履行裁決所規定的義務,即使對仲裁裁決不服,也不能就同一糾紛再向人民法院起訴,同時也不能再申請仲裁機構仲裁。任何一方當事人如不履行裁決所規定的義務,對方當事人可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