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從舊兼從輕原則解釋

行政法從舊兼從輕原則解釋

發布時間: 2021-11-30 22:18:31

『壹』 <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相關行政法溯及力問題,能按從舊兼從輕的原則處理么或按新法

一,《中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內議通過,容

2001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六十三號公布,

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是指對2002年9月1日發生的事情按以前的規定辦理,對2002年9月1日起發生的事情按現在條例的規定辦理.

以就是說,本條例無法律溯及力.

二,你在廣東,如認定你超生,需要交納「社會撫養費」應當按08年未婚生育一子,從出生日起60日內已補辦結婚證件.當時的《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處理。

引用法律規定;

立法法》第八十四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的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貳』 法律從輕原則與從新兼從輕原則與從舊兼從輕原則有什麼區別,請舉例說明。

其區別主要是溯及力上。

一、從輕原則

這是關於法律溯及力的原則之一,其出發點事對人權的進一步保護,是有利於被告人的原則。指在新舊法律更替後, 審理在新法律生效前發生的、未經審判或判決未確定的行為時,應當比較新舊法律對於該項行為的處罰規定,並擇輕而從。

例:1911年武昌XXX標志著辛亥革命的開端。康熙十二年吳三桂在雲南XXX,自立為周王。從舊的話這兩個都是反叛,但是按照今人理解,1911年的可以叫起義,這就是從輕了。

二、從新兼從輕原則

指對新刑事法律生效的未經審判或判決未確定的犯罪行為,原則上適用判決時的新律,但舊律處罰較輕時則適用舊律。從新兼從輕原則認為新法具有普遍追溯力,但舊法規定較輕時為例外。

三、從舊兼從輕原則

從舊兼從輕原則是一個刑法適用原則,指除了對非犯罪化(除罪化)、弱化懲罰或有利於行為人的規定之外,刑法不得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從舊兼從輕原則的適用范圍是當法律有更新或變動的時候,而並非是所有的刑罰都從舊兼從輕。

舉例說明:某項行為以前是犯罪,現在不是犯罪了(比如投機倒把、流氓罪等等),如果你的行為是在「還是犯罪」的年代發生的,但在判決時法律已經更改,這時候「從舊兼從輕」就要體現從輕,而按照輕的判決,基本就是無罪了。

道理就是既然觀念已經更新,這類行為根本不是犯罪,不具備社會危害性,再對行為人處了刑罰沒有意義。

如果不考慮這一項,那麼按照76年之前的案例來說大部分人都可以進里判上幾年了。就算按76年刑法,約炮的全抓了也不冤。

(2)行政法從舊兼從輕原則解釋擴展閱讀

原則簡介

刑法的「從舊兼從輕」原則,用最簡單的話理解就是:「有利於被告人」的准則。

刑法的該規定主要是針對我國1979年舊刑法和1997年現行刑法之間的矛盾問題,且主要是針對新刑法溯及力的問題。即新刑法對公布之前的行為是否認為是犯罪問題,以及如何適用等問題。

「從舊兼從輕」原則具體舉例說明:

首先,當遇到一個人的犯罪是在新刑法頒布以前,此時要考慮的是先適用舊刑法,即行為時的法律規定(從舊)。

其次考慮,如果是適用新的刑法更有利於被告人的話,如不認為是犯罪,或者是新刑法處罰較輕的話,則應該對被告人使用新刑法。

其次,如果是適用舊法更有利於被告人的話,如舊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是舊法規定的刑罰更輕時則對被告人適用舊法。

最後,根據每個案件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是適用舊法還是新法,既所謂的「從舊兼從輕」原則。

「從舊兼從輕」原則是我國處理各種法律問題的一項基本原則,除了刑法適用外,其他涉及到的法律問題也都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

我國現時期主要採取從舊兼從輕原則,在特殊情況下採用溯及既往的原則。

『叄』 從舊兼從輕原則的行政法問題

在確定行政相對人的行為性質以及因此給予相應的懲處時,同樣應受到從舊兼從輕原則的限制。對此在理論上的理由和該原則在刑法適用上的理由是一致的,即對行為進行評價和懲處的法律修改了,就應當以修改後的法律對行為進行評價或懲處,除非這種評價或懲處增加了行政相對人的責任。在立法上,也體現了對從舊兼從輕這一適用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在此「規范性文件」指的是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有效的規范性文件,而不應該是相對人行為時有效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已失效的規范性文件。由此可以看出在行政領域該原則同樣是適用的。
法律通過評價和懲處功能實現立法目的,在強調法律的保護功能時也要注重法律的保障功能。在國家與公法相對人之間,新法對一個行為作出非違法性評價或弱化懲罰的規定時,就應依據從舊兼從輕的原則適用新法對沒有懲罰完畢的行為重新進行評價並按評價的結論作出相應的處理,以保障人權,實現法律的公平和正義。

『肆』 從舊兼從輕原則只適用刑法嗎

「法不溯及既往」是一個法律的普遍原則。在一般的民商事法律當中,除非特別作出明確的規定要「溯及既往」,那麼,沒有規定的情況下,都適用不溯及的原則。 法律必須要經過嚴格的制定、審批程序,公開公布之後,才能實施,並且一般情況下,不得約束法律實施之前的行為,因為那時沒有這個法律實施,不能因為要懲罰這個行為,制定一個法律,那樣就亂套了。 補充: 沒有。 民事部分就不說了,不會出現這個原則。行政法部分倒是有可能,不過,行政法同樣忌諱事後制定法規來處罰之前的行為。到目前為止,我國行政法部分也沒有這個原則。 追問: 可是,不管從舊兼從輕還是從新兼從輕,的效果都是一樣的有利於當事人,適用條件也是未決案件(即未審理或雖審理但未判決) 從這個來看刑法和行政法都屬於公法領域 回答: 是屬於公法領域。但是,這個原則需要明確的規定,才能付諸實踐。行政法更多的是「法不溯及既往」。 注意一下:刑法涉及到新法與舊法以及對犯罪行為追訴的問題,所以明確規定這個原則。 而行政法更多的是不可以事後制定法規來處罰之前的行為,雖然也存在一個違法行為的追訴,但是,那個追訴與刑法上的追訴是不同的,除非依據當時的行政法認為實施的行為違法,才能發生追訴。如果當時的行政法沒有規定,或者不認為行為違法,也不會產生行政法上的追訴。 所以,這個區別還是很明顯的。 其他回答(10)風4級2009-05-27是的。法不溯及既往這一個原則始於羅馬法,確定於美、法德等國的法律,並為許多國家共同遵守。但這一原則並不是絕對的。立法者鑒於維護某種利益目的,往往也針對具體情況,在法中作出有溯及力或有一定溯及力的規定。從舊兼從輕原則就是法不溯及既往所要求的。我國除刑法,民法等法律通常也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

『伍』 行政法適用的溯及力問題

《立抄法法》第八十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因此,理論上說,行政法有溯及既往的可能。不過成立的條件,除了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還要有明確的「特別規定」。比如刑法第12條第1款的規定。
行政法沒有行政法法典,也就沒有統一規定過溯及力的問題,所以要判斷某些規范性文件的溯及力,要看該法規是否有溯及力條款。否則,即使對相對人有利,也不能適用新規定。當然,行政機關自願適用新規定的除外,權當其自由裁量了。
所以本處罰很難適用新法。只能申訴下,希望能夠對你有所照顧。
以上屬個人看法。

『陸』 民法新舊法適用原則

既然已經出台新法律了,則應該按新法處理,新法優於舊法。不能用刑法或行政法的原則來類推民法原則。基層不同。

『柒』 如何理解行政法的原則

合法性原則來:行政權力存在有法自律依據;行政權力行使必須按照法定程序。
合理性原則:行政行為應符合立法目的;行政行為應建立在考慮相關因素的基礎上;平等地適用法律規范,符合公正法則;行政行為應保持適度,符合比例原則要求;符合自然規律和社會道德,符合人類理性和公平正義觀念
應急性原則
行使行政應急權利應具備的條件:
(1)存在明確無誤的緊急危險或危害;
(2)非法定機關不得行使應急權力,否則無效;除非事後追認;
(3)作出應急行為應接受監督;
(4)應急權力的行使應適當,應將負面損害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捌』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反映行政法本質和具體制度規則內在聯系的共同性規則。基本原則的作用主要是指導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和廢止,指導行政法的統一適用和解釋,彌補法制漏洞。
行政法基本原則主要有兩種來源:一是國家立法性和政策性文件的規定;二是行政法學理論的闡述。法學理論對行政法基本原則的闡述注重反映人們對一般規律的認識,但是由於認識上的差異,法學著作對基本原則的表述會有所不同。國家相關文件的規定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吸收理論研究的成果,因此,這兩種來源會在一定程度上達到統一。這里將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概括為以下幾個: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高效便民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其他原則可以理解為這一原則的延伸。實行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活動區別於民事活動的主要標志。
合法行政原則的根據,是行政機關在政治制度上對立法機關的從屬性。合法行政原則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國家行政制度上的體現和延伸。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定了國家行政機關對人民代表大會的從屬性。憲法第2條和第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國家行政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這樣就從根本法上解決了國家行政權力來源的合法性問題。憲法第5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一切國家機關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國家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使行政職權。
合法行政的內涵和要求,隨著憲法制度的演變、行政職能的消長而不斷變化。早期的合法行政是絕對、消極和機械的公法原則。為適應時代變遷和行政職能變化的需要,合法行政原則不斷得到新的解釋。從歷史發展看,我國的行政法制度尚處於發展進程中的初級階段。從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到憲法規定實行依法治國,我國法律在規范行政活動方面的作用正在逐步增強。
我國合法行政原則在結構上包括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
1.行政機關必須遵守現行有效的法律。這一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禁止行政機關違反現行有效的立法性規定。第一,行政機關的任何規定和決定都不得與法律相抵觸,行政機關不得作出不符合現行法律的規定和決定。行政機關的規定和決定違法,就不能取得法律效力。第二,行政機關有義務積極執行和實施現行有效法律規定的行政義務。行政機關不積極履行法定作為義務,將構成不作為違法。
2.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授權活動。這一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在行政機關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關繫上:第一,行政機關採取行政措施必須有立法性規定的明確授權;第二,沒有立法性規定的授權,行政機關不得採取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行政措施。行政機關不遵守這一不作為義務,將構成行政違法。
二、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決定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合理行政原則包括三個原則:
1.公平公正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
2.考慮相關因素原則。作出行政決定和進行行政裁量,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各種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
3.比例原則。比例原則有三方面的要求:第一,合目的性。是指行政機關行使裁量權所採取的具體措施必須符合法律目的。為滿足這一要求,就需要行政機關在作出決定前准確理解和正確確定法律所要達到的目的。在多數情況下,法律會對其立法目的作出明確規定,但有時法律規定的目的可能比較含混,這些情況下就需要行政機關根據立法背景、法律的整體精神、條文間的關系、規定含義等因素作出綜合判斷。第二,適當性。是指行政機關所選擇的具體措施和手段應當為法律所必需,結果與措施和手段之間存在著正當性。為達到這一要求,就需要行政機關根據具體情況,判斷擬採取的措施對達到結果是否有利和必要。第三,損害最小。是指在行政機關在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某一行政目的的情況下,應當採用對當事人權益損害最小的方式。即行政機關能用輕微的方式實現行政目的,行政機關就不能選擇使用手段更激烈的方式。
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
三、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正當是當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則之一。它包括了以下幾個原則:第一,行政公開原則。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公開,以實現公民的知情權。第二,公眾參與原則。行政機關作出重要規定或者決定,應當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特別是作出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利的決定,要聽取他們的陳述和申辯。第三,迴避原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管理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時,應當迴避。
四、高效便民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則。基本內容有二:首先是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禁止不作為或者不完全作為;其次是遵守法定時限,禁止超越法定時限或者不合理延遲。延遲是行政不公和行政侵權的表現。第二是便利當事人原則。在行政活動中增加當事人程序負擔,是法律禁止的行政侵權行為。在國際貿易中,行政當局不合理延遲和增加當事人程序負擔,也被認為是政府設置的貿易壁壘形式。
五、誠實守信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實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無論是向普通公眾公布的信息,還是向特定人或者組織提供的信息,行政機關都應當對其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第二是保護公民信賴利益原則。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
六、權責統一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由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保證政令有效。第二是行政責任原則。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權力和法律責任的統一,即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

『玖』 行政法的溯及力問題!

按照「法不溯及既往」原則,按原規定執行,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熱點內容
國網公司規章制度以什麼為主 發布:2025-09-18 03:31:02 瀏覽:359
論民法基本原則論文 發布:2025-09-18 03:31:01 瀏覽:313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共 發布:2025-09-18 03:27:23 瀏覽:847
法學宣在線 發布:2025-09-18 03:27:15 瀏覽:463
腦控刑法 發布:2025-09-18 03:24:13 瀏覽:99
刑法分論框架 發布:2025-09-18 03:22:07 瀏覽:608
刑事訴訟法82條第一項尋釁滋事 發布:2025-09-18 03:13:21 瀏覽:690
廣西整治法官 發布:2025-09-18 02:57:08 瀏覽:198
勞動法規定培訓時間規定 發布:2025-09-18 02:47:12 瀏覽:594
廣州黃埔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8 02:36:47 瀏覽: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