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精神損害撫慰金

刑事訴訟法精神損害撫慰金

發布時間: 2021-12-02 05:42:00

Ⅰ 刑事被害人精神損害賠償金

刑事被害人沒有精神損害賠償權。因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中有規定: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精神損失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受理。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七十五條
被害人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有權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精神損失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受理。

Ⅱ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可否要求精神撫慰金

1、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不能要求精神撫慰金。
2、《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 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三十八條被害人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有權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精神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Ⅲ 為什麼在刑事附帶民事的訴訟中不支持精神損害撫慰金

具體原因如下:

1、精神損害是無形的,不象物質損害那樣對是否造成損害、損害的大小都容易認定。法院很難把握犯罪嫌疑人給予受害人的精神賠償是不是在合理的范圍內。

2、2002年7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問題的批復》規定:「對於刑事案件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精神損失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在該刑事案件審結以後,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我國的刑事訴訟法中賦予受害人的訴權,是僅對物質損害提起賠償請求,如果受害人在訴訟中又提出了精神損害賠償的請求,那就是超出了刑事訴訟法賦予受害人提起訴訟的權利。也就是超出了人民法院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受案范圍。在這種情況下,人民法院對整個訴訟是沒有權利進行審理的,有權利做的只能是裁定不予受理。

(3)刑事訴訟法精神損害撫慰金擴展閱讀:

1、《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規定「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明確表明了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人民法院受理的只是受害人提起的請求物質損失賠償的訴訟。

2、如果受害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提起一個附帶民事訴訟,這個附帶民事訴訟有兩個訴訟請求,一是要求物質賠償,另一個要求精神賠償,人民法院應該裁定不予受理。

3、精神損害賠償是指民事主體精神受到損害後,要求侵權人通過財產賠償等方式進行救濟和保護的民事法律制度,是針對精神損害的後果所應承擔財產責任。

參考資料:網路——精神損害賠償

Ⅳ 構成交通肇事罪的案件可否主張精神損害撫慰金

一、針對犯罪行為提起的精神損害賠償,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法釋[2000]47號)第一條第二款規定,「對於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精神損害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問題的批復》(法釋[2002]17號)進一步規定,「對於刑事案件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精神損失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在該刑事案件審結以後,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法釋[2012]21號)第一百三十八條第二款規定得更加具體,「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精神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上述三個司法解釋以遞進的方式明確了受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精神損失而主張精神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也就是說,不管是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還是單純的民事訴訟程序中,也不管是針對刑事責任人還是刑事責任人以外的保險公司,只要受害人的精神損失是犯罪行為造成的,其訴請的精神損害賠償均無法獲得司法救濟。二、受害人訴請精神損害賠償限於不涉及犯罪的侵權案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否可以主張精神損害賠償,一直是司法理論界與實務界爭執不休的話題,倍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支持者認為,盡管罪犯被判處刑罰可使受害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精神慰藉,但仍不足以撫慰受害人的痛苦,刑事處罰是無法替代受害人被侵害所造成的精神損害與痛苦的,而經濟賠償在某種程度上能夠緩解或者消除精神上受到的傷害,犯罪案件中免賠精神撫慰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犯罪成本,等於是縱容犯罪;反對者認為,罪犯承擔了刑事責任,使受害人得到了精神撫慰,就不應另行支持精神損害賠償,且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三十八條再一次明確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不能提起精神損害賠償。

Ⅳ 刑事附帶民事案件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金嗎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99條規定:「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從本條規定可以看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所解決的賠償范圍,僅以被害人所受到的物質損害為限。而被害人提出的精神損害,比如因強奸或者侮辱而受到的精神損害,則並不屬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范圍。

Ⅵ 刑訴法是否有精神損害賠償規定

沒有。
被害人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內失的,有權在刑事訴容訟過程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精神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Ⅶ 刑事附帶民事精神損害賠償是怎麼規定的

1、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不能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即使要求,法院也不會判決支持的。
2、《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規定: 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三十八條規定:被害人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有權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精神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Ⅷ 刑事精神撫慰金的標准

刑訴法只規定了被害人有權主張經濟損失或物質損失,沒有規定精神撫慰金。在司法實踐中,對於精神撫慰金的賠償,被害人可以在刑事訴訟結束後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被告人賠償。如果被害人死亡的,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請求主體為患者家屬。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
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熱點內容
司法鑒定火災鑒定 發布:2025-09-17 21:22:12 瀏覽:135
刑法的不足 發布:2025-09-17 21:16:29 瀏覽:315
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2014年 發布:2025-09-17 21:16:25 瀏覽:253
豐鎮市法院法官名字 發布:2025-09-17 20:50:04 瀏覽:2
爐石傳說貧民法 發布:2025-09-17 20:45:39 瀏覽:292
民法典法律意識 發布:2025-09-17 20:40:28 瀏覽:798
濟南沈濤律師 發布:2025-09-17 20:37:55 瀏覽:493
合同法無效合同真題 發布:2025-09-17 20:27:11 瀏覽:456
條例口號 發布:2025-09-17 20:22:52 瀏覽:285
勞動法中關於罰款 發布:2025-09-17 20:14:04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