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中的證據的重要性
① 民事訴訟證據有何作用
一、民事訴訟 證據 的基本內容 1、概念 民事訴訟證據指依照民事 訴訟 規則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民事訴訟證據對於當事人進行訴訟活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對法院查明案件事實,依法正確裁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民事訴訟證據有三個最基本的特徵,即客觀真實性、關聯性和合法性。 2、裁判證據的屬性 不同訴訟階段,證據的內涵不同。在起訴階段,只要與案件事實有表面聯系的材料都可能被認為是證據。而隨著訴訟的深入,原來被認為是證據的材料可能會被逐步剔除,原來並不認為是證據的材料又在不斷加入。因此,訴訟證據只有根據裁判的需要認識它、理解它,才具有法律意義。 裁判證據是指最終能夠被法官作為認定案件事實依據的證據。一般而言,法官作為定案依據的證據必須同時具備客觀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的要件,也就是裁判證據的屬性。 3、表現形式 根據 民事訴訟法 律規定的民事訴訟證據的表現形式為標准,我國民事訴訟證據的表現形式可以分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證人 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八種。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定, 證據種類 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二、民事訴訟證據的作用 1. 證據是當事人進行訴訟的前提條件。 原告起訴或者被告反 駁以及提出反訴,都應提供證據來證明自己所主張的事實。 2.證據是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的根據。 法官只有依法全面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才能使法院的審判建立在可靠的基礎上。 3.證據是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工具。 民事權利人要依法保 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必須依靠證據來加以證明,不然是難以確認民 事權利義務關系的。 綜上所述, 民事訴訟證據有何作用 的答案已經揭曉,它對整個訴訟過程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它是進行訴訟的條件、審判的依據、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工具,可以說沒有充足的證據就沒有辦法贏得訴訟,達成自己想要的結果。由於民事訴訟主張的原則是「誰主張,誰舉證」,所以沒有充足的證據准備是沒必要進行民事訴訟的,終究是徒勞無功。
②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是民事訴訟法中涉及證據提供和證據認定的重要條款,它規定了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和證據收集方式。
一、舉證責任與證據提供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的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這意味著,在民事訴訟中,原告或被告必須就其提出的訴訟請求或抗辯主張,提供相應的證據予以證明。如果一方未能提供足夠的證據支持其主張,法院可能不予採納其觀點,進而可能導致敗訴。
同時,民事訴訟法還規定了法院應當依職權調查收集證據的情況。這包括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案件,以及涉及身份關系的案件。在這些情況下,法院將主動收集證據,以確保案件得到公正、公平的審理。
二、證據收集與認定
在證據收集方面,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允許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這確保了當事人能夠充分收集與案件相關的證據,同時也避免了因證據不足而導致的不公正判決。
此外,法院在認定證據時,會遵循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這意味著法院將綜合考慮各種證據,包括書證、物證、證人證言等,以判斷其真實性、合法性和關聯性。只有經過法院認定的證據,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
三、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
當一方當事人無法提供證據或者提供的證據不足以支持其主張時,可能會面臨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這可能導致法院對其主張不予採納,進而可能影響案件的判決結果。因此,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應充分重視舉證責任,盡可能提供充分、有效的證據來支持其主張。
綜上所述: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是關於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和證據提供的重要條款。它強調了當事人的舉證責任,規定了法院在特定情況下的證據收集職責,並明確了法院在認定證據時應遵循的程序和標准。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應充分了解並遵守這一條款的規定,以確保其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四條規定: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8條
規定了民事訴訟中當事人提供證據的責任和方式。根據該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一、證據提供的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8條,當事人對於自己所提出的主張,必須承擔提供證據的責任。這一規定體現了民事訴訟中的「誰主張,誰舉證」原則。如果當事人無法提供足夠的證據來支持其主張,那麼法院可能無法採納其主張,從而導致其訴訟請求無法得到支持。
二、證據提供的方式
在提供證據時,當事人應遵循法律的規定和法院的要求。證據可以是書面的、口頭的、實物的等多種形式。當事人可以通過提交書面材料、出庭作證、提供物證等方式來提供證據。同時,當事人還應確保所提供的證據真實、合法、有效,不得偽造、篡改或毀滅證據。
三、證據的審查與認定
法院在收到當事人提供的證據後,會進行審查與認定。法院會根據證據的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來評估證據的價值,並決定是否採納該證據。如果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不足以支持其主張,或者證據存在瑕疵或矛盾,法院可能會要求當事人補充證據或進行進一步的調查。
四、舉證不能的後果
如果當事人未能按照法律規定提供證據來支持其主張,或者提供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主張的事實,那麼法院可能會認為其主張缺乏事實依據,從而駁回其訴訟請求。因此,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應充分重視證據的重要性,確保能夠提供充分的證據來支持其主張。
綜上所述: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8條明確了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提供證據的責任和方式。當事人應當遵循「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提供真實、合法、有效的證據來支持其主張。在提供證據時,當事人應注意證據的形式和內容,確保符合法律的規定和法院的要求。如果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提供的證據不足以支持其主張,可能會面臨訴訟請求被駁回的風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八條規定: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條規定:
書證應當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製品、照片、副本、節錄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一條規定:
人民法院對視聽資料,應當辨別真偽,並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二條規定: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