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中的職業安全權怎麼解釋

勞動法中的職業安全權怎麼解釋

發布時間: 2021-12-02 07:43:36

勞動法中規定的勞動者權利有哪些

《勞動法》中規定勞動者的權利有:
一、勞動者有平等就業的權利
勞動權,也稱勞動就業權,是指具有勞動能力的公民有獲得職業的權利。勞動是人們生活的第一基本條件,是一切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源泉,它是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獲得參加社會勞動和切實保證按勞動取酬的權利。公民的勞動就業權是公民享有的各項權利的基礎,如果公民的勞動不能實現,其他一切權利也就失去了基礎和意義。
二、勞動者有選擇職業的權利
勞動者選擇職業的權利,是指勞動者根據自己意願選擇適合自己才能、愛好的職業。勞動者擁有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有利於勞動者充分發揮個人的特長,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以及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的改革,迫切要求培育和發展社會主義勞動力市場。勞動者成為市場的主體,勞動者與企業通過雙向選擇實現就業。在勞動力市場上,勞動者作為就業主體,具有支配自身勞動力的權利,可根據自身素質、意願和市場價格信號,選擇用人單位。選擇職業的權利是勞動者勞動權利的體現,是社會進步的體現。
三、勞動者有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
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是公民的一項重要勞動權利。我國憲法不僅規定公民有勞動的權利,而且給予勞動者的勞動權利以現實的物質的和法律的保障。我國憲法明確規定的各盡所能、按勞力分配的原則,是我國的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憲法還規定,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國家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提高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制定了許多有關工資制度的法規。它們的實施,保證了勞動者生活水平的提高,調動了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四、勞動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權利
我國憲法規定,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國家發展勞動者休息和休養的設施,規定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我國勞動法規定的休息時間包括工作間歇、兩個工作日之間的休息時間、公休日、法定節假日以及年休假、探親假、婚喪假、事假、生育假、病假等。近年我國對休息制度作了較大調整,由原來的每周48小時工作制,改為44小時。縮短工時是提高勞動生率的一種手段,也適應了勞動者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休息休假的法律規定既是實現勞動者休息權的重要保障,又是對勞動者進行勞動保護的一個方面。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不得任意延長勞動時間。
五、勞動者有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
勞動安全衛生保護,是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對享受勞動權利的主體切身利益最直接的保護。由於勞動總是在各種不同環境、條件下進行的,在生產中存在著各種不安全、不衛生的因素,如不採取防護措施,就會造成工傷事故和引起職業病,危害勞動者的安全和健康。如果勞動保護工作欠缺,導致的後果不是某些權益的損失,而是勞動者健康和生命的直接傷亡,對任何一個勞動者而言,生命是行使勞動權利的前提,沒有生命,享受任何權利都是一句空話。
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必須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嚴格執行國家安全衛生規程和標准,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制度,嚴格執行國家安全衛生規程和標准,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特種作業的人員進行專門培訓,防止勞動過程中的事故,減少職業危害。
六、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
職業技能培訓是指對准備就業的人員和已經就業的職工,以培養其基本的職業技能或提高其職業技能為目的而進行的技術業務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教育和訓練。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受教育既包括受普通教育,也包括受職業教育。公民有勞動的權利,要實現勞動權是離不開勞動者自身擁有職業技能的,在職業技能的獲得越來越多地依賴職業培訓的今天,公民沒有職業培訓權利,勞動就業權利就無法充分實現。
七、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
社會保險是國家和用人單位依照法律規定或合同的約定,對具有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在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以及暫時失業時,為保證其基本生活需要,給予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疾病、年老等是每一個勞動者都不可避免的,社會保險是勞動力再生產的一種客觀需要。我國的社會保險制度自建立以來,隨著生產建設的發展,不斷地得到補充和完善,對保護職工身體健康,解除職工的後顧之優,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國的勞動保險包括生育、養老、疾病、傷殘、死亡及供養直系親屬等,1986年又增加了待業保險。但目前我國社會保險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社會保險基金制度不健全,保險基金籌集渠道單一,國家負擔過重,企業負擔畸重畸輕,社會保險的實施范圍不廣泛,發展不平衡,社會化程度低,影響勞動力的合理流動等。
八、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
勞動爭議指勞動關系當事人因執行勞動法或履行集體合同和勞動合同的規定引起的爭議。勞動關系當事人作為勞動關系的主體,各自存在著不同的利益,雙方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分歧。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由用人單位、工會和職工代表組成。勞動仲裁委員會由勞動行政代表、同級工會、用人單位代表組成。解決勞動爭議應貫徹合法、公正及時處理的原則。在發生爭議時有提請爭議處理的權利,也是勞動者其他合法權利的保證。

㈡ 勞動者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利有哪些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二條第一款規定:勞動者拒絕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的,不視為違反勞動合同。勞動者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勞動條件,有權對用人單位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這一規定明確了勞動者拒絕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的權利。
對勞動者的這一權利,《勞動法》、《工會法》等作了相應的規定。《勞動法》的規定是: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有權拒絕執行;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行為,有權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工會法》的規定是:工會發現企業違章指揮、強令工人冒險作業,或者生產過程中發現明顯重大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有權提出解決的建議,企業應當及時研究答復;發現危及職工生命安全的情況時,工會有權向企業建議組織職工撤離危險現場,企業必須及時作出處理決定。
違章指揮是勞動現場的管理人員要求勞動者違反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進行作業;強令冒險作業是指勞動現場的指揮管理人員違反法律法規和操作規程的規定,強行命令勞動者從事不安全和容易引發危險的勞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屬於置勞動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於不顧的違法行為,勞動者理應拒絕。根據相關規定,勞動者有權了解其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後果、防範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有權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出建議,有權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勞動者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或者在採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後撤離作業場所。用人單位不得因勞動者拒絕違章指揮、拒絕強令冒險作業和在緊急情況下停止作業或者採取緊急撤離措施而降低其工資、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在原有規定的基礎上又進了一步,明確規定不得將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有權拒絕的行為視為違反勞動合同約定的行為。

㈢ 勞動法規定職工在安全生產方面有多少項權利和義務

《勞動法》第三條規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內權利、休息容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㈣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是屬於職業健康安全法律

勞動法是屬於職業健康安全法律的觀點‍不夠全面。

勞動法是為了保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方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

勞動法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一種獨立的法律體系。

1802年英國通過了《學徒健康和道德法》,是現代勞動立法的標志。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於1995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於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兩部法律不沖突,互為補充。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其內容主要包括: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勞動就業方針政策及錄用職工的規定;勞動合同的訂立、變更與解除程序的規定;集體合同的簽訂與執行辦法;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制度;勞動衛生和安全技術規程等。規定了勞動者權利和用人單位的權利。

勞動者權利:(1)平等就業的權利;(2)選擇職業的權利;(3)取得勞動薪酬的權利;(4)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5)享有休息的權利;(6)享有社會保險的福利的權利;(7)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8)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9)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

用人單位權利 :(1)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的權利;(2)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勞動定額的權利;(3)對勞動者進行職業技能考核的權利;(4)制定勞動安全操作規程的權利;(5)制定合法作息時間的權利(6)制定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標準的權利;(7)其他權利。

㈤ 勞動者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利有哪些

您好,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二條第一款規定:勞動者拒絕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的,不視為違反勞動合同。勞動者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勞動條件,有權對用人單位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這一規定明確了勞動者拒絕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的權利。
對勞動者的這一權利,《勞動法》、《工會法》等作了相應的規定。《勞動法》的規定是: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有權拒絕執行;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行為,有權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工會法》的規定是:工會發現企業違章指揮、強令工人冒險作業,或者生產過程中發現明顯重大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有權提出解決的建議,企業應當及時研究答復;發現危及職工生命安全的情況時,工會有權向企業建議組織職工撤離危險現場,企業必須及時作出處理決定。
違章指揮是勞動現場的管理人員要求勞動者違反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進行作業;強令冒險作業是指勞動現場的指揮管理人員違反法律法規和操作規程的規定,強行命令勞動者從事不安全和容易引發危險的勞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屬於置勞動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於不顧的違法行為,勞動者理應拒絕。根據相關規定,勞動者有權了解其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後果、防範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有權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出建議,有權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勞動者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或者在採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後撤離作業場所。用人單位不得因勞動者拒絕違章指揮、拒絕強令冒險作業和在緊急情況下停止作業或者採取緊急撤離措施而降低其工資、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在原有規定的基礎上又進了一步,明確規定不得將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有權拒絕的行為視為違反勞動合同約定的行為。

㈥ 《勞動法》關於用人單位安全生產的權利和義務有哪些要求

答案: (1)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的權利。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的權利源於用人單位享有的生產指揮權,既然用人單位享有生產指揮權,所有用人單位有權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在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制定各項規章制度,要求勞動者遵守。 (2)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勞動定額的權利。用人單位幫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後,就獲得了一定范圍勞動者的勞動使用權,並有權根據實際情況給勞動者制定合理的勞動定額。對於用人單位規定的合理的勞動定額,在沒有出現特殊情況時,勞動者應當予以完成。 (3)對勞動者進行職業技能考核的權利。用人單位有權對勞動者進行職業技能考核,並根據勞動者勞動技能的考核結果安排其適合的工作崗位和獎金薪酬。 (4)制定勞動安全操作規程的權利。用人單位有權利根據勞動法上勞動安全衛生標准,制定本單位的勞動保護制度,要求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5)制定合法作息時間的權利。用人單位享有根據本單位具體情況和對員工工作時間的要求,合法安排勞動者作息時間的權利。 (6)制定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標準的權利。為了保證勞動得以正常有序進行,用人單位有權制定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標准。勞動紀律是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必須遵守的規章制度。這是組織社會勞動的基礎和必要條件。職業道德是勞動者在勞動實踐中形成的共同的行為准則,也是勞動者的職業要求。當然,制定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標准必須符合法律規范。 (7)其他權利。包括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平等簽訂勞動合同的權利等。

㈦ 勞動法是如何平衡職業安定權和用工自主權的

勞動法規中的無固定期限合同就是為解決這個點問題的,既保障職業安定,同是也預留了人才合理流動的通道。

勞動法的實施對勞動者、用人單位產生的最大影響在於,加大了對勞動者的保護力度,加重了對用人單位違法成本。建議提出具體的問題,如:簽訂勞動合同應當注意的問題等,以便解答。

另外,本單位開設了專為企業提供勞動法實務操作的培訓班,有著長期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的經驗,更深刻了解企業需要的是什麼,針對企業的用工管理過程中最容易發生糾紛的環節,提供可操作性極強的應對措施和應對技巧,讓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和勞動爭議處理不再被動。

(7)勞動法中的職業安全權怎麼解釋擴展閱讀:

(1)平等就業的權利:凡具有勞動能力的公民,都有平等就業的權利,即勞動者擁有勞動就業權。勞動就業權是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獲得參加社會勞動的切實保證按勞取酬的權利。公民的勞動就業權是公民享有其他各項權利的基礎。如果公民的勞動就業權不能實現,其他一切權利也就推動了基礎。

(2)選擇職業的權利:勞動者有權根據自己的意願、自身的素質、能力、志趣和愛好,以及市場信息等選擇適合自己才能、愛好的職業,即勞動者擁有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選擇職業的權利有利於勞動者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既是勞動者勞動權利的體現,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標志。

㈧ 什麼是職業安全權

職業安全權是指勞動者在職業勞動中人身安全和健康獲得保障,免遭職業傷害的權利。

職業安全權的義務與權利

勞動關系是一種緊密的社會關系,這種關系兼有財產和人身雙重屬性,勞動者對用人單位負有忠誠的義務,同時,用人單位對勞動者也負有保護的義務。用人單位的保護義務突出表現為,要避免或減少職業傷害,確保勞動者的職業安全。勞動者的人身安全權在勞動關系中已經特定化為具有確定義務人的職業安全權。保障勞動者的職業安全,是現代勞動法的一項神聖使命。勞動者享有職業安全權,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提供安全、衛生的勞動條件,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准,防止職業危害。勞動者的職業安全權還包含一項拒絕勞動的權利,即當用人單位不提供安全衛生的勞動環境和條件時,或者用人單位強令職工冒險作業時,勞動者可以拒絕從事勞動。

㈨ 勞動法中的勞動權是哪些內容

憲法規定勞動權的內容包括保護勞動者享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並且國家會創造勞動條件,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提高勞動報酬和福利。每個勞動者都應該積極對待勞動。
【法律依據】
《憲法》第四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
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勞動就業條件,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並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提高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
勞動是一切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的光榮職責。
國有企業和城鄉集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都應當以國家主人翁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勞動。
國家提倡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獎勵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國家提倡公民從事義務勞動。
國家對就業前的公民進行必要的勞動就業訓練。

㈩ 勞動法所指的職業安全設施包括哪些

如果公司以職業培訓項目來要求您賠償費用,則違反了勞動法相關規定,企業對員工實施的職業培訓是勞動關系的一部分,完全免費,您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如果公司以拓展訓練不屬於公司義務的職業培訓,這就相對有些麻煩了,建議您還是強調這是職業培訓的一部分,方可免於賠償.

熱點內容
司法鑒定火災鑒定 發布:2025-09-17 21:22:12 瀏覽:135
刑法的不足 發布:2025-09-17 21:16:29 瀏覽:315
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2014年 發布:2025-09-17 21:16:25 瀏覽:253
豐鎮市法院法官名字 發布:2025-09-17 20:50:04 瀏覽:2
爐石傳說貧民法 發布:2025-09-17 20:45:39 瀏覽:292
民法典法律意識 發布:2025-09-17 20:40:28 瀏覽:798
濟南沈濤律師 發布:2025-09-17 20:37:55 瀏覽:493
合同法無效合同真題 發布:2025-09-17 20:27:11 瀏覽:456
條例口號 發布:2025-09-17 20:22:52 瀏覽:285
勞動法中關於罰款 發布:2025-09-17 20:14:04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