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聚焦行政處理行政法上熟悉的陌生人

聚焦行政處理行政法上熟悉的陌生人

發布時間: 2021-12-04 23:25:05

行政法案例題

案例一.
某來市有甲乙自丙丁四家屠宰場,均證件齊全,97年上級下達了一個有關屠宰行業的條例,市政府根據該條例,確認了甲為該市定點屠宰場,隨後,該市工商,衛生部門取消了乙丙屠宰場的相關證件,乙丙丁三家不服,引起訴訟。
問:1.市政府的行為屬於什麼行政行為?說明理由。
2.誰在本案是適格被告?說明理由。
3. 乙丙丁是否有權提出訴訟。
4.頒發定點屠宰屬何種性質?工商,衛生部門能否據此吊銷乙丙證件?
分析:
1、屬於具體行政行為。理由是針對的對象特定,直接確定相對人權利義務。如指定給甲發放定點標志牌,排除了乙、丙、丁三家。
2、適格被告有市政府、市工商局和衛生局。因三個行政機關都實施了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內的具體行政行為並都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3、乙、丙、丁有權提起行政訴訟。
4、屬於行政確認性質。工商局、衛生局不能據此吊銷乙丙的證件。

㈡ 行政法的行政處罰里 集中處罰是怎麼回事,請舉例。。

應該是「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
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是指依法將兩個或兩回個以上答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集中由一個行政機關行使,原行政機關不得再行使已集中的行政處罰權的一種行政執法制度。
例如,以前的城市管理有多個部門,往往會出現重復執法,重復處罰的現象。現在由城管執法部門來負責,就會避免了城市管理多部門,重復執法,重復處罰的現象。
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是指依法將兩個或兩個以上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集中由一個行政機關行使,原行政機關不得再行使已集中的行政處罰權的一種行政執法制度。
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改革源於199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該法第16條規定,「國務院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

㈢ 行政法的案例分析題 求大神解答

?答:1)上述處罰中,對包某作出2萬元的罰款和吊銷執照的決定,需要告知包某有要求聽證的權利。即經過聽證程序作出,除非包某放棄聽證。因為依照行政處罰法規定,對於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處罰決定前當事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2)①若對市文化局與公安局聯合作出的扣押行為和罰款2萬元的處罰決定不服,應向兩機關的共同上一級行政機關提起行政復議,因此,此時的復議機關為A市人民政府。②若對東區工商局作出的"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不服,可以向其所屬的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其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因此,此時的復議機關可以是東區人民政府,也可是A市工商局。 ③若對窪里派出所受委託作出的行政拘留不服,應當以市公安局或東區人民政府為復議機關。因為對受委託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應以委託的政府工作部門所屬的政府或其上一級主管部門為復議機關。(3)包某若不服行政拘留決定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因為法律規定了復議前置條件。若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沒有作出復議決定,或雖然作出了復議決定但包某不服的,包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參考答案】
(1)能。因為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授權,縣衛生防疫站可以以自己的名義行使相應的行政處罰權並承擔法律結果,具備了行政主體資格。
(2)不應。因為衛生防疫站的行為是規避法律的違法所為,行政權是國家權力,行政機關不能自行處分。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原告申請撤訴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㈣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論述題

1、合法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必須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回、法規、規章的規答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損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
2、誠實守信,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保護公民信賴利益原則。
3、保障當事人程序權利原則,在行政處罰決定過程中的陳述權、申辯權、被告知權和其他程序權;
4、行政處罰決定作出後的申請復議權、提起訴訟權和請求國家賠償權等救濟權。這些程序權利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等行政處罰當事人對國家的公權利,是對國家的請求,需要以國家機關的義務行為來滿足,它對監督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具有重要意義。尊重當事人的程序權是行政處罰有效的法定條件之一。

㈤ 學行政法的過程里,行政間接強制是作出行政處罰的機關都可以作出,間接行政處罰的典型是代履行,代履行的

你好,它具有處罰權。但是沒有執行權。兩者是不一樣的

㈥ 行政法案例分析題解答

1.本案應以B區的市公安局為被告。
參見【行政訴訟法】的相關條文:
第二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分析如下:
因為B區的市公安局作為行政復議機關改變了「公安分局決定對甲某拘留10天」,因此甲在「甲某仍然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情況下,那麼B區的市公安局作為被告。
2.對宋某的行政處罰行為在以下幾個地方違反了《行政處罰法》的有關規定:
1)沒有查清事實就直接給予行政處罰,該行政處罰違法。
見:
第三十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必須查明事實;違法事實不清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2)在行政處罰前,沒有告訴關某(行政相對人)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等等,實屬違法。
第三十一條 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3)行政相對人關某享有陳述和申辯的權利,行政機關不得進行態度罰。
很明顯,進行了態度罰——違法。
第三十二條 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行政機關應當採納。
行政機關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
4)在對關某進行行政處罰時,行政機關執法人員沒有出示執法身份證件。
並且行政處罰決定應該是當場填寫,而本案中,執法人員卻直接給關某一張列印的決定書。
第三十四條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身份證件,填寫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當場交付當事人。
前款規定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當事人的違法行為、行政處罰依據、罰款數額、時間、地點以及行政機關名稱,並由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必須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
5)行政處罰的決定作出的行政機關主體不合法。
第十五條 行政處罰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
某省某地區交通大隊的印章只是一個行政機關的內部機關。不得以這樣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3.
1)吳某無權當場對陳某作出100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原因在於:對公民行政處罰在50元以上都應該使用普通程序,而不是使用簡易程序來當場做粗行政處罰決定。
【行政處罰法】
第三十三條 違法事實確鑿並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五十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當事人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履行行政處罰決定。
2)有以下幾點違背了違法行為:
第一:沒有當場交給行政處罰決定書,違法。
見題目中「未交付陳某行政處罰決定書,而是聲稱改日由陳某區工商局領取,」
第三十四條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身份證件,填寫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當場交付當事人。
前款規定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當事人的違法行為、行政處罰依據、罰款數額、時間、地點以及行政機關名稱,並由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必須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
第二,不能要求行政相對人當場交納罰款。(44條),也不符合當場要求繳納罰款的情形。
第四十四條 行政處罰決定依法作出後,當事人應當在行政處罰決定的期限內,予以履行。
第四十七條 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
(一)依法給予二十元以下的罰款的;
(二)不當場收繳事後難以執行的。
第四十八條 在邊遠、水上、交通不便地區,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八條的規定作出罰款決定後,當事人向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確有困難,經當事人提出,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
第三,對行政相對人的陳述與申辯不理不睬。

第三十二條 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行政機關應當採納。

第四,「並聲稱如不服則加重處罰」違法。
第三十二條 行政機關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

3)救濟途徑:
可以提起行政復議;
還可以進行行政訴訟。
兩個救濟手段,行政相對人可以選擇。
第三十五條 當事人對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4,
1)該市檢察院可以提起一個給付之訴。即是作出土地使用權歸自所有。
因為是對市政府作出的一個行政裁決表示不服,應該是要尋求法院來予以變更市政府的裁決,讓法院作出有利於自的一個判決。
2)市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四條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一)確認發明專利權的案件、海關處理的案件;
(二)對國務院各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第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行政訴訟法第十四條第(三)項規定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一)、被告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且基層人民法院不適宜審理的案件;
(二)、社會影響重大的共同訴訟、集團訴訟案件;
(三)、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的案件;
(四)、其他重大、復雜案件。

原因在於:被告(市政府)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且基層人民法院不適宜審理的案件。為什麼不適宜什麼審理呢?行政相對人是市公安局和市檢察分院。

3)訴訟參加人:市政府、公安局和市檢察分院。
訴訟地位:市政府(被告)、市公安局(訴訟第三人)
、市檢察分院(原告)。

各自如何參加訴訟:
市檢察分院是以起訴的方式參加訴訟;市政府是以應訴的方式參加訴訟;市公安局以申請的方式參加訴訟。

第二十四條依照本法提起訴訟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是原告。
第二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第二十七條同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按照法律規定來說可以委託律師代理訴訟。
第二十九條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代為訴訟。
律師、社會團體、提起訴訟的公民的近親屬或者所在單位推薦的人,以及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可以受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因為沒有把當事人限定在除了公、檢、政府以外的機關予以規定。

㈦ 對於眾多違反行政法規范的人員,行政機關只處罰其中少數人的,請問行政機關的這種作法正確嗎

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公平原則,在這里得區分具體情況,假如交通運輸部門對黑車的查專處,屬可能受到處罰的是少數人,因為多數人沒被查到,假如說成片的違章建築,住建部門就不能只查處少數人。對前者來說行政機關的這種作法正確,本身不違法,後者則不然。

㈧ 行政法在行政處罰中的作用

應該是「相抄對集中行襲政處罰權」。
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是指依法將兩個或兩個以上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集中由一個行政機關行使,原行政機關不得再行使已集中的行政處罰權的一種行政執法制度。
例如,以前的城市管理有多個部門,往往會出現重復執法,重復處罰的現象。現在由城管執法部門來負責,就會避免了城市管理多部門,重復執法,重復處罰的現象。
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是指依法將兩個或兩個以上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集中由一個行政機關行使,原行政機關不得再行使已集中的行政處罰權的一種行政執法制度。
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改革源於199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該法第16條規定,「國務院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

㈨ 事業編中碰到的一個行政法問題

拘留人家是不對的

熱點內容
經濟法基礎2018分數分布 發布:2025-09-17 10:24:20 瀏覽:837
刑事技術與依法治國 發布:2025-09-17 10:20:02 瀏覽:508
律師學論文 發布:2025-09-17 10:19:58 瀏覽:699
新婚姻法規定多少歲可以結婚 發布:2025-09-17 10:07:51 瀏覽:811
護士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7 10:00:16 瀏覽:2
2019年初級會計最後六套題經濟法 發布:2025-09-17 09:55:22 瀏覽:887
高爾夫俱樂部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7 09:49:15 瀏覽:118
厲少的甜心小律師全集 發布:2025-09-17 09:42:49 瀏覽:453
人民公安警察條例 發布:2025-09-17 09:42:48 瀏覽:370
江西省2016計劃生育條例 發布:2025-09-17 09:36:19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