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急辭有沒有工資

勞動法急辭有沒有工資

發布時間: 2021-12-04 23:45:49

『壹』 2016勞動法急辭工資怎麼發放

病假工資由用人單位按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80%自主確定支付標准。
根據《勞動法》第四十七條、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第59條規定,用人單位職工病假工資支付辦法,由用人單位按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80%自主確定。
《勞動法》
第四十七條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勞動部
《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勞部發〔1995〕309號
59.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貳』 勞動法規定急辭工要扣多少工資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對勞動者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關於勞動者辭工用人單位扣工資的,根據法律規定,勞動者沒有任何依據違法解除勞動合同(不辭而別),用人單位不但不給經濟補償金,還可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九十條的規定,給單位造成損失的要承擔賠償責任。單位可以扣工資作為賠償,扣多少單位說了算,國家沒有規定。
勞動者急辭職的,用人單位是應當發放其工資的,但是如果用人單位有證據證明因為勞動者的離職給用人單位造成一定損失的,用人單位是可以要求勞動者進行一定賠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十條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工資支付暫行條例》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叄』 按勞動法員工急辭工資怎麼算

員工急辭工,按法律規定是不能扣除員工工資,雙方協商一致除外,。的情況,要麼用人單位不要同意,要麼協商好扣除多少錢作為公司損失賠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勞動糾紛的。

『肆』 現在的勞動法急辭工要扣多少工資

1,勞動合同法不承認「急辭」「自離」,所以不保護這樣的離職手續。
2,也確有單位用扣工資等方法應對急辭自離行為。這也是違反勞動合同法等有關規定的。
3,最好的方法,員工以勞動合同法規定的,書面通知單位辭職決定。
單位應在30天內批准(試用期內3天)。若超過30天,員工可走人而不承擔法律責任
單位不在規定時間辦理社保終止交納手續,或扣工資等,都是涉嫌違法,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伍』 按勞動法急辭需要扣多少工資多長時間可以辦完離職手續

按照勞動法是不可以扣工資的,提前三十天提出離職即可(試用期離職提前三天即可)

『陸』 員工急辭扣工資合法嗎

答案,以員工未做工作交接為由,扣工資是不合法的
勞動法有明確規定,無論員工是否做工作交接,都應該如實發放員工工資,不能以此為由進行剋扣工資,如果員工因為未做工作交接而給公司帶來損失的,可以向當地仲裁局進行申訴,也可以向人民法院進行申訴,比如員工沒有做工作交接,把公司的相關財務帶走了,比如說公司的鑰匙,電腦以及一些固定資產未進行歸還,那麼可以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要求對方歸還並,賠償相關的經濟損失
如果辭退員工,員工未進行工作交接,那麼可以暫不發補償金,可以給補償金為由,要求員工必須做工作交接

『柒』 勞動法關於辭職部分急辭怎麼結算工資

1、勞動法沒有規定急辭工,按勞動法規定:試用期內提前三天,試用期後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單位,才能辭職的。
2、一般情況下,急辭工的工資由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協商,原則上扣除的不能超過工資的20%,但是用人單位可以決定是否同意急辭工的。

『捌』 勞動法規定急辭工是怎麼扣工資的

『玖』 勞動法規定辭急工扣多少工資

沒有規定應當扣除多少工資,但是勞動者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應當賠償用人單位損失。

所謂急辭工,不是法律上的定義,通常是指立即解除合同或者短時間內解除合同。有合法與違法之分,應當區別情況分別對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9)勞動法急辭有沒有工資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所以,辭職對勞動者來說,是一種權利,只要履行相應的通知義務,是不需要用人單位批準的。

第五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

熱點內容
經濟法基礎2018分數分布 發布:2025-09-17 10:24:20 瀏覽:837
刑事技術與依法治國 發布:2025-09-17 10:20:02 瀏覽:508
律師學論文 發布:2025-09-17 10:19:58 瀏覽:699
新婚姻法規定多少歲可以結婚 發布:2025-09-17 10:07:51 瀏覽:811
護士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7 10:00:16 瀏覽:2
2019年初級會計最後六套題經濟法 發布:2025-09-17 09:55:22 瀏覽:887
高爾夫俱樂部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7 09:49:15 瀏覽:118
厲少的甜心小律師全集 發布:2025-09-17 09:42:49 瀏覽:453
人民公安警察條例 發布:2025-09-17 09:42:48 瀏覽:370
江西省2016計劃生育條例 發布:2025-09-17 09:36:19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