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治的途徑是

行政法治的途徑是

發布時間: 2021-12-05 00:14:23

行政法治是以法行政

上面的回答是我說的
忘了加一句

你問的應該就是rule of law和rule by law的區別沒錯
可以再在一些網路資料查1查這倆的區別

⑵ 簡述依法行政的主要途徑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機關必須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設立,並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權力,對其行政行為的後果承擔相應的責任的原則。依法行政也是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對政府活動的要求是政治、經濟及法治建設本身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

⑶ 行政司法的司法途徑是

看。行政強製法

⑷ 實現法治政府的路徑是什麼

http://..com/question/239451504.html
另參考德國和日本的轉變的成功以及俄羅斯的轉變的失敗.
總之內平穩的實現是不可容能的.

⑸ 什麼是實質行政法治

監管執法的法律。

⑹ 行政法治與依法行政的關系

行政法治,指的是行政行為必須有相應的法律來規范;依法行政,指的是行政行為必須依照相關的法律去辦理。前者是立法的問題,後者是執法的問題。至於兩者之間的關系,則是首先必須「法治」,然後才是「依法」。

⑺ 行政法的救濟途徑有哪些

我國目前的行政救濟途徑主要有:
(1)監察救濟。相對人就行政侵權行為向政府系統的行政監察部門申訴,請求救濟。 這種救濟途徑,相對人只能就行政違法、侵權的行政工作人員請求為之一定處理,如行政紀律處分,監察機關同樣不能直接撤銷、變更一個具體行政行為,也不能裁決予以賠償,此種救濟屬於行政系統內部的救濟。
(2)立法救濟。相對人就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侵權行為,向人民代表大會申訴,請求救濟。但是權力機關對行政機關的監督,只限於重大決策和立法活動,是對抽象行政行為的監督,對具體行政行為的監督較少。對於行政機關的重大行政政策的失誤或立法與憲法、法律抵觸,可以撤銷或改變,或責令行政機關承擔相應的政治責任。對於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不當造成的損害,相對人一般只能採用其他救濟途徑,請求救濟。
(3)復議救濟。復議救濟相對於法院救濟而言,可稱作行政上的救濟,法院救濟可稱為訴訟救濟或司法救濟。復議救濟是指相對人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其設置的專門機構申訴,請求救濟。復議救濟是功能較完備的救濟途徑,復議機關在查明事實、判明責任的基礎上,可以撤銷一個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使其違法行為效力消滅,恢復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可以變更一個不當的行政行為,使相對人獲得合理的權益或消除相對人所承擔的不合理的義務,使具體行政行為對相對人的影響恢復正常;可以責令行政機關就損害後進行經濟賠償,使相對人的物質損失或精神損害獲得補救。
(4)訴訟救濟。訴訟救濟是指相對人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人民法院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違法行駛為予以撤銷,造成損害者判令賠償的救濟途徑。法院可以運用諸多的救濟手段,使相對人受到損害的權益得到恢復和補救。如判決撤銷違法的行政行為,判決變更不當的行政行為,判令行政機關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和判令行政機關予以賠償等。 應該指出的是,在行政救濟中,還有一種很重要的行政賠償救濟。但是,它在我國不是一種獨立存在的救濟途徑,因為我國立法並未設立一種專門的賠償救濟機關,賠償救濟的取得,可以通過復議救濟途徑,也可以通過訴訟救濟途徑。因此,目前的賠償救濟只以一種救濟手段而存在。

⑻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包括哪幾種法

主要分兩種:一般行政法和特別行政法。

一般行政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行政監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等;

特別行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海關法》、《教育法》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為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規范和保障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職責,制定本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教育法》的頒布是關系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件大事,對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制度,維護教育關系主體的合法權益,加速教育法制建設,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保障。

3.《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為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利益,加強海關監督管理,促進對外經濟貿易和科技文化交往,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制定的法律。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而制定的法律。

5.《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為了規范公務員的管理,保障公務員的合法權益,加強對公務員的監督,建設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促進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制定本法。

⑼ 依法行政的關鍵是什麼

一、充分認識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和緊迫性。

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從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變化,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邁出的重要一步,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二、加強政府立法和制度建設。

1、著眼於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加強重點領域的立法工作。

完善行政權力運行規則,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強化民主監督機制,切實提高行政效能。

2、健全立法機制,提高立法質量。要堅持依法立法,政府立法工作要符合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

3、堅決維護法制統一,確保政令暢通。國家的法律制度和中央的重大決策,體現的是全體人民的意志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部署。要正確處理好局部與全局的關系,防止政出多門、政令不一和各行其是。

三、堅持科學民主決策

1、依法決策。合法是決策的第一要件。要堅決防止越權決策、違法決策。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全面正確履行職責,依法行使決策權。

2、健全決策程序。科學嚴密的程序是正確決策的重要前提。各級行政機關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的規則,把公眾參與、專家咨詢、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決策的必經程序。

3、強化決策責任。要建立健全重大決策跟蹤反饋和評估制度,實現決策權和決策責任相統一。在決策執行過程中,要定期通過多種途徑了解決策實施情況,全面評估決策執行效果。

(9)行政法治的途徑是擴展閱讀:

依法行政的意義:

1、依法行政有利於保障人民群眾的權利和自由。

2、有利於加強廉政建設,保證政府及其工作人員不變質,增強政府的權威,有利於防止行政權力的缺失和濫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3、有利於帶動全社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切實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⑽ 建立法治社會的根本途徑是什麼

法治的途徑

(一)法治形式的完善

法治有內容和形式之分。法治的內容,是指根據法治目標而建立起來的各法律主體應然的權利義務和實然的權利義務。法治的形式,是指根據法治目標而建立起來的各法律主體權利義務的實現形式和存在形式。對法治的內容和形式,我們在以往過分地強調了法治的內容,而忽視法治的形式,並認為西方國家所強調的法治形式只是騙取公眾合作和信任的工具。對法治的內容,我們又過分地強調了法治的本質,認為法治就是政治統治和階級斗爭。這種演繹的結果,卻是踐踏法治。

我們認為,法治的內容及其本質應得到正確的強調,但法治的形式應受同等重視。這是因為:第一,形式是內容的外在表現。沒有形式的內容是難以捉摸的,形式有欠缺的內容是容易引起誤解和爭執的。法治的存在,不能僅僅要求人們用思想去感受和體會,而且還要讓人們的眼睛看得見、雙手摸得著。法治不僅應當真正存在,而且還要讓人們相信它存在。然而,人們只有通過形式,才能看清或確認法治內容的客觀存在。第二,形式是內容的前提。法治的形式是對法治內容的一種規范。只有通過法治的形式,才能實現法治的內容。例如,迴避、聽證和表決只是法律公正的一種形式,但只有通過這些形式才能保障法律公正的實現。第三,形式比內容更具可行性。法治的形式是有限的、易行的和確定的,法治的內容是無限的、有難度的和模糊的。例如,人民當家作主的形式是容易做到的,而當家作主的內容卻是不容易做到的。如果連容易做到的都沒有做到,那麼要做到難以做到的就值得懷疑或就是空談了。因此,我們必須首先實現法治的形式。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盡管法治的內容並不完備,但法治的形式更欠缺。例如,盡管政府在當時為公眾提供了許多服務,卻既沒有用貨幣來衡量也沒有用相應的形式來確認,因而既難以為公眾所感受也可隨時予以取消。因此,我們必須建立和完善與法治目標及法治內容相適應的法治形式。在當前,我們首先必須完善司法制度這一法治形式,因為這既是法律主體最後可獲得的、可信任的服務形式,也是法律主體間最後的合作機會。如果連這一服務形式都難以真正享受、不可信任,連這一合作機會也被錯過或剝奪,那麼將沒有什麼法治可言了。因此,司法獨立和司法公正的一切形式都必須得到完善和保障,任何障礙都應被清除。司法腐敗不論程度多大,性質上比其他腐敗更為嚴重和惡劣,必須盡快得到徹底消除。司法受黨的領導,但黨也必須服從法律。黨服從法律的形式標志,就是尊重司法審判。

(二)溝通渠道的拓展

「合作是一個過程」,[30]信任有賴於溝通。過程的法制化就是法律程序。法律程序具有可預測性。人們通過法律程序,可以預測他人的意志及其形成過程,從而作好合作的准備。現代法律程序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即雙方主體的交互作用程序。因此,程序意味著參與。通過參與,可以了解對方主體的內心活動和意志形成過程,並溝通雙方的內心活動,達成意思表示的一致和相互信任,消除可能發生的磨擦和沖突,從而使最終結果具有可接受性、公正性、准確性和效率性。20世紀法治進步於19世紀法治的一個重要成果,就是不僅重視法律行為的結果,而且關注該法律行為的形成過程;並不是強制或強迫對方來接受自己的單方面決定,而是要求對方來了解自己的決定過程和參與決定的作出。

根據傳統的私法自治原則,私法領域的合作程序和溝通機制並不需要法定主義。但在現代社會,人們的社會依賴性日益密切,傳統已不能適用於私法的一切領域。我們認為,員工與業主之間的和平合作、信任融洽,在員工的勞動條件和勞動報酬等問題上,就必須有法定的溝通機制。在煤氣、電力、交通、教育、衛生、通訊、農產品收購和農業生產資料供應等壟斷領域,有關服務質量和價格調整等問題,僅僅依賴政府部門的監督似乎也是蒼白無力的,公眾往往被任意宰割,因而必須有公眾的參與機會和法定的溝通途徑。

在國家機關或政府部門之間的公法領域,溝通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因為,國家機關或政府部門之間只有相互溝通,才能形成統一的國家意志,才能使所作的國家意志具有統一性、連續性和穩定性,才能得到公眾的信任。現在的溝通主要表現為會議和文件,盡管有文山會海之稱,效果卻有限。在立法上,法律規范之間的脫節和沖突並非個別現象,部門立法的壟斷主義和地方立法的保護主義嚴重影響了國家法律的權威性和統一性。在決策上,問題同樣存在。例如,「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縣」、「依法治鄉」和依法治某某部門,並不是對依法治國精神的貫徹,而往往是對依法治國的肢解和歪曲。另外,民族與民族、地區與地區之間,也需要加強溝通。

與上述公法領域的溝通同樣重要的,是政府與公眾之間這一公法領域中的溝通。這一領域的溝通,近十幾年來有了長足的發展,相繼建立了行政訴訟、行政復議機制和行政處罰程序。但是,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畢竟是一種事後的溝通,並且范圍有限、成本過大,事前的溝通途徑還很少。盡管事前的溝通途徑已在行政處罰領域建立,但還很不完善,個人的參與機會並不充分,作為溝通機制核心的聽證制度僅限於個別行政處罰案件。在其他領域,如行政許可和行政徵收等領域,事前的溝通機制尚未建立;在內部行政領域即政府與公職人員之間,甚至連事後的溝通機制也還是空白,就工資報酬、編制核定等問題的事前溝通機制似乎尚未列入議事日程。

總之,拓展溝通途徑是實現法治的途徑之一。

(三)價值取向的轉變

統一和對立都是利益關系的運動形式。但是,我們,作為已經取得統治權的人們,在意識形態上就不能只強調或過分強調利益關系的斗爭性而否認或輕視利益關系的統一性。否則,只能人為地動搖本政權所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導致非法治的運動治國。在18世紀,處於革命時代的資產階級,為了奪取政權強調了利益關系的對抗性,提倡分權制衡、天賦人權和個人自由,並延續到取得統治權後的19世紀。於是,無產階級利用了這一武器,掀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工人運動,甚至最終奪取了政權。因此,以狄驥為代表的壟斷資產階級的代言人,為了鞏固本階級的統治,幾乎全面拋棄了啟蒙思想,只承認利益關系的一致性,提倡以階級合作為反動本質的全面合作,強調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義務,要求國家轉變法治目標。列寧等社會主義者也給我們提供這樣的經驗。在俄國革命時,列寧強調了民族利益的對立性,提倡民族自決權,強調自決權中的分離權,號召各民族從資本主義陣營中分離出來成立獨立的民族國家;在俄國革命勝利後,列寧又強調民族利益的一致性,提倡民族自決權中的聯合權,號召各民族加入社會主義陣營,成立統一的蘇維埃聯盟。在蘇維埃政權建立後,布哈林也及時提出了消除社會沖突,穩定社會秩序的「平衡論」。這些經驗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依法治國這一治國方略的提出也表明,我們的價值取向已經發生轉變。因為,利益對抗和階級斗爭不需要任何法治。

然而,治國方略的根本轉變,依法治國觀念的確立,並不等於說人們的觀念都已經轉變到法治觀念上來。法治觀念的深入人心和全面確立還需要艱苦努力。要使人們間社會聯系的觀念,從相互間的感情和友誼聯系轉變到法律聯繫上來;要把市場經濟的觀念,從爾虞我詐的競爭經濟轉變到互利互惠的合作經濟上來;要讓人們的訴訟觀念,從我勝你敗的法律對抗機制轉變到溝通與合作的法律和平機制上來;要將人們的國家權力運行觀念,從權力分立、相互牽制和保持平衡轉變到職責分工、相互尊重和團結合作上來;應將政府與公眾間關系的觀念,從命令與服從轉變到服務與合作、信任與一致上來。總之,我們的觀念,應當從找領導和組織全面轉變到找法律和法院上來。

法治之路是漫長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目前容易做到的和迫切需要做到的,恐怕還是以上三個方面。

五、後記

從認識論上說,人們的認識既有科學性認識的一面又有價值性認識的一面。價值性認識體現了主體的政治立場和價值取向,但科學性認識卻不涉及階級性,只有正確與錯誤之分

熱點內容
經濟法基礎2018分數分布 發布:2025-09-17 10:24:20 瀏覽:837
刑事技術與依法治國 發布:2025-09-17 10:20:02 瀏覽:508
律師學論文 發布:2025-09-17 10:19:58 瀏覽:699
新婚姻法規定多少歲可以結婚 發布:2025-09-17 10:07:51 瀏覽:811
護士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7 10:00:16 瀏覽:2
2019年初級會計最後六套題經濟法 發布:2025-09-17 09:55:22 瀏覽:887
高爾夫俱樂部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7 09:49:15 瀏覽:118
厲少的甜心小律師全集 發布:2025-09-17 09:42:49 瀏覽:453
人民公安警察條例 發布:2025-09-17 09:42:48 瀏覽:370
江西省2016計劃生育條例 發布:2025-09-17 09:36:19 瀏覽:563